都市藏真(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1436

  “水眼深入地下三百米,如果有人在你们家周围打一口三百米深的深井,还是有可能连同你这口水井的。”韩孔雀低声道。
  老满看了一眼韩孔雀道:“三百米?就算打通了,能够抽的上来吗?再说,这么一口井,我们家肯定是保不住的,这种事情我也不操心了。”
  韩孔雀这时才点了点头,把钱收了起来,中午老满家又摆了几桌请客,等韩孔雀从老满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韩孔雀慢慢的走在接到上,从老满家里的水井开始,他开始感知地下的情况。
  这里的地下情况却是复杂,到处都是断层和地缝,这也就怪不得这里发展不起来了,没法建造高楼,人口密度就增加不起来,人数少了,在城市之中,必然就限制经济发展,不说别的,在这里开家超市都卖不了多少东西,谁还愿意上这边开超市?
  这样的一处地方,自然也就没法发展起来。
  韩孔雀看着周围不少旧房改造工程,不知道邓辉帮忙收购到了多少了,现在这个地方的地价很便宜,多收购一些怎么也不会吃亏。
  韩孔雀走到一处空旷的地方,从这里,韩孔雀就没法再感知到下面通道的情况,也就是说,从老慢家里延伸出来的一条通道,到了这个地方,已经深入地下三百米以上了。
  韩孔雀看着远处的一大片农田,还有更远处的山脉,那边是云龙山,算是彭城人气最好的一座山脉了。
  云龙山是彭城自然风景区重要风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
  山上有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易于登览。
  宋苏东坡在徐为太守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写并书“放鹤亭记”碑文现存山中。
  现山上满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顶建有亭廊,供人休息。
  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大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
  现又将一些古迹整修一新,重建了卧牛泉,扩大了招鹤亭平台,更为云龙山增添了新姿,成为中外客人来彭城必游之地。
  放鹤亭为宋神宗赵项元丰年间(公元1073年)春张天骥所建。
  这个张天骥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北宋人,自号云龙山人,又称张山人,满腹才华,却不愿意做官,醉心于道家修身养性之术,隐居徐州云龙山西麓黄茅冈,他在山上建一亭,并养两只仙鹤,隐居山上。
  苏轼在彭城任太守期间,常率宾客在亭中饮酒,和张天骥交成好友。
  于元丰元年十一月,苏轼写了一篇《放鹤亭记》,现立碑文于放鹤亭南侧,这篇文章脍炙人口,并被选入《古文观止》,彭城的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文而闻名于全国。
  这么出名的一位北宋隐士,却没有人知道,他是张广陵他们的祖先,而且他隐居在云龙山,却是别有用意。
  这位隐士醉心于道家修身养性之术,对一些名人故地特别感兴趣,而他之所以在隐居在云龙山,却是为了寻找杨筠松的秘藏。
  这些当然都是落在韩孔雀手里的张广明提供的消息。
  韩孔雀相信在这一点上,张广明不敢骗他,毕竟张天骥也算以为名人,而且是跟苏东坡牵扯上关系的名人,如果在这一点上欺骗韩孔雀,韩孔雀很容易就能查出来。
  从老满家的水井下去,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云龙山,所以他早早就把李信派到了云龙山,想要找出一丝蛛丝马迹。
  不过,韩孔雀并没有等着李信的消息,因为他有点不放心。
  就连张天骥都没有在云龙山上有所得,那李信也肯定不会很容易找到什么收获。
  所以,韩孔雀才想到了老满家的水井,这个井位,却是这一片的财位所在地,如果从这里进去,还不能发现那批宝藏,韩孔雀也就死心了。
  这边的局已经布置好,就等着收网了,现在就看李信那边有什么发现没有,如果没有,韩孔雀也不得不冒险从老满家水井里下去看看。
  “李大师?”韩孔雀笑呵呵的打通了李信的电话。
  李信在那头道:“韩大师?听说你在城里混的声名鹊起,很是风光啊!”
  “石磊那小子跟你勾搭在一起了?”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李信道:“那个小子还不错,如果你不收徒,不如让给我做徒弟吧!他可比我儿子强多了。”
  “牛不喝水强按头,那样能够喝下去多少?”韩孔雀道。
  李信道:“所以,我找个徒弟先教育着,省的被我那个不肖子气死了。”
  “有什么发现没有?”韩孔雀说到了正题。
  “当然有,不过有等于没有。”李信有点沮丧的道。
  “怎么了?”韩孔雀道。
  李信道:“云龙山整体就是一条大型龙脉的,但这条龙脉隐在云中,却是很难确定其准确位置,我想,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发现,这里有一座大墓的原因。”
  “你能够确定那里有大墓?既然没有人确定龙脉的位置,你怎么知道这条龙脉被人利用了?”韩孔雀好奇的道。
  李信道:“云龙是什么?肯定是行云布雨的龙,属于水龙,可云龙山绝对不属于水龙脉,而是属于火龙脉,一条火龙脉应该表现出一片死寂,可整个云龙山一片生机勃勃,却是一副生机勃发的样子,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唯一的可能,就是这里的风水,被人改变了。”
  韩孔雀道:“水火相济的混沌之地,你也应该看出庙前街这边的风水格局了吧?”
第五百八十三章
宋武帝刘裕
  “这边也很明显是相同个格局,而且要比庙前街那边要大的多,这样的风水局,真不知道是谁布置下的,但不管这个人是谁,肯定是有权有势的。从这里这条龙脉看,这个人肯定做过皇帝,不过这家王朝,也肯定是个短命的王朝,这样一算,我们大体应该推断出,这边的大墓是什么人的。”李信分析道。
  韩孔雀也在伤脑筋:“你认为唐宫遗藏被放进了那座大墓?”
  李信道:“这里还有比那座大墓更加安全的地方吗?”
  韩孔雀道:“如果你那边不能确定大墓的位置,我就从这边下去。”
  “通道太长,这么多年来,谁也不知道下面是种什么情况,还有,这条通道应该是唯一一处进入大墓的通道,这样的通道,肯定是危险重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断龙石,如果被封死了,就算那条通道,也应该是走不通的。”李信道。
  韩孔雀道:“这可不一定,原来也许是走不通的,但杨筠松却一定是能够让它走通的。”
  “但愿是这样吧!我在这边也没事,不如我放出风声,吸引一下别人的注意?”李信道。
  韩孔雀想了一下道:“放出一些风声,你就回魔都吧!那边虽然能够吸引过去一些人,但我这边肯定也会被人重点关注,特别是一口古井出现的消息,肯定瞒不住有心人。”
  “那我就放出消息了。”李信道。
  韩孔雀道:“你想怎么说?彭城的历史名人可不少,就算去除一些近代的,也还是很多,像寿星彭祖,汉高祖刘邦,南唐后主李昱,西汉大将萧何,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西汉经济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北宋诗人陈师道,清代状元李蟠,近代书法家碑贴学家张伯英,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这些人你想选哪一个?”
  李信笑道:“那些人肯定不能吸引一些人,你认为找一个短命王朝的皇帝怎么样?”
  南唐中主李憬?
  南朝宋武帝刘裕?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梁武帝萧衍?
  唐末起义首领庞勋?
  元末红巾军领袖芝麻李?
  甚至是西楚霸王项羽,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
  如果这座大墓是帝王陵,上面的人除了华佗,其他人都有资格睡在里面。
  “就选南朝宋武帝刘裕,这个人可不简单。其他人也许有人怀疑,这个应该可以让一些人上当。”韩孔雀立即有了决定。
  这个人还真有可能被葬在云龙山,也许云龙山下面的大墓,就真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如果真是这样,就更好了。
  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
  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
  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
  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开始。
  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时期,是东晋南北朝时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他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却没有一位合格的继承者,所以刘宋只维持了五十九年,而这还是南北朝时期最长寿的一个皇朝。
  刘宋公元420年建国,422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公元454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
  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479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这个结果,却是跟云龙山的龙脉大势相合,所以韩孔雀才选择了刘裕墓,来引人注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