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436

  这只小碗是漂亮,但这只是对一些外行来说的,一般不懂的人,一看就说漂亮,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古董,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出来。
  孟光涛也曾经找人鉴定过,不过他们都说看不准,而专业的鉴定机构,他也去过,那些人折腾了几个小时,最后告诉他是高仿近代生产。
  最主要的是,那鉴定机构的专家还想要收购这只小碗,不过出的价格只有几千元,把孟光涛气的不行,既然是高仿,那些专家还会有收藏的兴趣?
  虽然那些人打着研究的幌子,说要通过研究这只小碗,想要研制恢复珐琅彩的烧造工艺,可这种工艺,就算是景德镇的那些大师,也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更何况他们那些小型研究机构。
  就是有了几次不令人满意的鉴定,所以孟光涛打定了注意,要找个熟悉的人,可靠的人来鉴定,而不是外面所谓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没有本事鉴定,而是不相信他们的人品,毕竟看到一件好东西,都想着捡漏,而你找人家鉴定,自然是不知道自己东西的出处和真伪,最少也是不确定,这就给了一些人机会。
  而有了想法,自然就不会跟孟光涛说实话了,当然,这些都是孟光涛认定自己的东西是真的,而其他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才有这些猜想,这也是很多古玩收藏者普遍的心思。
  归根到底,他也不能确定这只小碗就一定是真的,而韩孔雀,他经过两年的了解,知道这是个正直的人,他才会想着让他来鉴定一下。
  孟光涛早有准备,在把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放到院子里的石桌上之后,就拿出来了三千元钱,直接递到了韩孔雀的手里。
  “老孟,你这是干什么?”韩孔雀不想要,虽然古玩行的鉴定是要收费的,但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同行或是熟人,互相帮忙,就不能收钱了。
  孟光涛道:“这是规矩,如果你不收,那我可不敢找你鉴定,不管东西真不真,这鉴定费是一定要付的。”
  “哇,这古玩行可太容易挣钱了,只是看看这小碗就要三千?”陈小竹看到孟光涛往韩孔雀手里塞钱,感觉自己的三观有点崩溃。
  外面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千块,而韩孔雀鉴定这么一只小碗,就要收三千,不是这鉴定一次就顶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丫头,这个钱可并不容易拿。”韩孔雀苦笑。
  他之所以不依靠这个来吃饭,就是因为做鉴定很麻烦,特别是不出名的鉴定师,因为不会有多少人信任你。
  如果你鉴定出人家的东西是真的,那双方都高兴,如果别人的东西是假的,就算你的证据再充分,别人也可能认为你是胡说,认为你没有本事鉴定出来真品。
  当然也有可能是人品问题,好的说成是仿得,这就跟孟光涛的对其他鉴定师的想法是一样的。
  刚开始接触古玩时,韩孔雀还曾经给人鉴定过几次,但就是有过那么几次经历,韩孔雀也就不再为人看东西了,省的麻烦。
  毕竟真正的古董还是不多见的,这样自然就鉴定不出什么好东西,每次鉴定都会惹出一些不痛快,韩孔雀自然也就不想自讨没趣了。
  “老孟,你把钱收起来,我们认识几年了,东西我给你认真看,但规矩你也懂,我有什么说什么,如果不中听,你就当没听到,好吧?”韩孔雀虽然看好这只小碗,但没认真看,谁也不敢说这就是好东西。
  万一这要是个赝品,对孟光涛可是个打击,这样,孟光涛还会不会感激他,可就没准了。
  “小韩,我信任你,你要是说这是赝品,只要告诉我理由就行,这三千块就是你的,既然找你鉴定,不管真伪,这钱我都会付给你。”孟光涛道。
  韩孔雀看着那精美的小碗道:“钱的事另说,我先看看小碗。”
  说着韩孔雀直接把这只小碗拿了起来。
  这只小碗高约6cm,用孟光涛的工具测量了一下,口径10.8cm,足径4.4cm。
  碗是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无纹饰。
  外壁黄地开光珐琅彩装饰,黄釉地上有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黄釉为地,彩绘的牡丹,开光外绘折枝莲花纹。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料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
  这只小碗所绘纹饰工整细腻,画面色彩鲜艳夺目,这么漂亮的小碗,就算不是康熙时期的,也算是一件顶尖的现代艺术品。
  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传世不多,故弥足珍贵。
  清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科学,使外国艺术品得以进入中国。
  珐琅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传入清宫的,珐琅彩瓷器是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于康熙晚期在中国试制成功的。
  珐琅彩色彩多样,常见有红、蓝、绿、紫、白、黑、胭脂等,少见以白地画珐琅彩的。
  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加“寿”字、开光花卉等为主。
  康熙珐琅彩传世品无大器,立件、瓶类器物高不超过25厘米,多以盒、碗、盘、杯、壶为多,其中碗所占比重最大。
  这个时期的珐琅彩,主要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素白瓷为胎,为了达到铜胎画珐琅器施彩的效果,以里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胎,在胎的外壁上施珐琅彩料然后再入窑烘烧成反瓷,再进行描绘。
  瓷胎较铜胎质地更为细腻洁白,将彩料映衬得更为艳丽润泽,其彩绘的效果较铜胎画珐琅彩更胜一筹。
  这只小碗这么漂亮,就是因为这种烧造工艺的原因。
第三十四章
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中)
  传世康熙珐琅彩各种颜色的都有,而且都很漂亮,有紫地珐琅彩、红地珐琅彩、绿地珐琅彩、黄地珐琅彩、蓝地珐琅彩等。
  但其中也数黄色的最是华贵,不说黄色自古以来就代表帝王,也只有帝王家族才能用这种颜色的东西,但是那明亮的色泽,就很吸引人的目光。
  当然,除了黄色的珐琅彩,康熙时期的其他种类的珐琅彩也很不简单,康熙珐琅彩与铜胎珐琅彩一样,都具有色彩浓重艳丽的特点。
  康熙珐琅瓷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珐琅器。
  纹饰多为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牵牛花以及绣球、石竹等,并有在珐琅彩绘花卉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语句的。
  康熙珐琅彩器底款识有书款与刻款,用蓝料或胭脂红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用黄色珐琅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则为紫砂壶与盖碗的底款;另有用红料书“康熙御制”双圈楷款在永乐白胎画珐琅器物上。
  现在仅见一件四字刻款的器物,即在涩胎底足内刻“康熙御制”楷款,是康熙烧制的紫地珐琅彩瓶。
  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当然也是书款,其他特征跟康熙珐琅彩的烧制特征完全一样,这只小碗不管是器型,书款,还是小碗上的花卉,都应该出自顶尖艺术大师的手笔,这样的精品,一般人还真是没法仿造出来。
  特别是花卉的绘画技巧,一气呵成,这可不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现代人能够绘成的,就算系统的学过,也需要大量的绘画经验,才能在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珐琅彩小碗。
  看到这里,韩孔雀心里已经有底,东西应该是真的,这时他也松了口气,毕竟要是鉴定出来是赝品,孟光涛肯定会不高兴。
  而韩孔雀又不想占孟光涛的便宜,所以他只要实话实说就行了,这样一来双方皆大欢喜。
  看到韩孔雀抬起头,孟光涛还没来得及说话,陈小竹就嚷开了:“这钱还真是不好挣,你拿着个小碗已经看了半个多小时了,要是我可没有这个耐心,虽然这只小碗漂亮,可也不用一看就看半小时啊!”
  韩孔雀笑了笑,把小碗小心的放下,他看着孟光涛道:“老孟,你先说说这只小碗的来历吧!”
  一般的鉴定师虽然不相信古玩行的故事,但在鉴定意见文物的时候,还是会问一问来历的,虽然有人会为了抬高古玩的身价,会编造故事,但这些故事中,也很可能说明了古玩的传承。
  孟光涛刚要说话,就听到他身后有人道:“这是这个死老头子十几年前从我们一个同事的手上换的,是用我们家的一套房子换的,这位小兄弟你看这小碗,是不是真像老头子说的,能够值一套房子钱?”
  一个富富太太的老太太从孟光涛身后的房间里走出来,想来她应该是孟光涛的老婆。
  孟光涛有点尴尬的道:“小韩,这是你婶子,自从我卖了家里的一栋房子,买了这只小碗,她就一只念叨我。”
  韩孔雀自然不想掺和到他家的家事当中,他道:“这是十几年前买的,那时的一套房子怎么也得十几万吧?”
  “那是九七年,九十多平的房子卖了十来万,我就用十万元买下的这只小碗,那是我的一个同事,当年我对古玩还没有多少认识,但我很了解我那个同事,所以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这时孟光涛,看了自己的老婆一眼,接着道:“我那个同事祖上出过拳匪,也就是义和拳,当年他家的老祖宗曾经进过京,据说到过皇宫,这只小碗就是他家祖上那个时候得到的,一直珍藏着,那年要不是他的母亲重病,他也不可能把这件传家宝卖了,我就是因为知道他家的这段传说,所以才会卖了房子买下这只小碗的。”
  “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骗你的?”老太太横眉立目的呵斥孟光涛道。
  孟光涛也不以为许,反而有点得意的道:“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了解我那个同事,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玩,他们家人也没有做古玩生意的,所以他们没有门路造假,而他家的那段传说,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但我不知道他家祖上还曾经从皇宫里偷摸出来了这么一件宝贝,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件真正的宫廷御用品。”
  这些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韩孔雀到是信了,毕竟这小碗是个地道的开门货,这么大开门的东西,绝对是皇家御用之物。
  不管是不是真的像孟光涛说的那样,这只小碗都是好东西。
  看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韩孔雀道:“孟叔,恭喜你,这是一件真品康熙珐琅彩黄地花卉纹碗。”
  “真品?”孟家老太太虽然也想到这小碗可能是真东西,但被韩孔雀这样轻易说出来还是有点意外。
  孟光涛也有点反应不过来,韩孔雀就看了这么一会,就认定这是真品了?
  “这只小碗不说真假,你们认不认为它很漂亮?这就是大师的手笔,任何人看到了都会认为漂亮,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东西很丑,也就是说没有艺术价值,那就算东西是真的,也肯定不值钱。这只小碗的所有工艺,都符合康熙珐琅彩的特征,这只小碗不管是用料还是工艺,都是巅峰之作,这样的东西,现代人也许能够烧制的出来,但就算是现代人烧制出来的,那肯定也是耗费了无数心力才能仿的出来。不说期间要花费多少钱,只是烧造工艺就是无价之宝,有这种手段的大师傅,也没必要仿制这么一只小碗,也就是说,就算这是一件高仿,它也很值钱,所以几乎没有可能,有人会仿制这么一件精品,所以,这是一只真正的康熙珐琅彩黄地花卉纹碗,而且是康熙晚年的精品。”
  “我就说嘛,这么漂亮的小碗,绝对是真品。”孟光涛高兴的直接蹦了起来。
  看到孟光涛的反应这么大,陈青夫妇,陈小竹加上孟家的老太太全都看向了他。
  他们不知道孟光涛为什么这么高兴,就算这是一个康熙大帝用过的小碗又怎么样?
  这些人当中,也只有韩孔雀知道孟光涛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两个都了解这么一件珐琅彩花卉小碗的真正价值。
  “看孟叔这么高兴,难道这花卉小碗很贵?”陈小竹反应最快,她笑着道。
  韩孔雀道:“很贵。”
  看着那么多人盯着自己,孟光涛反应过来,听到陈小竹和韩孔雀的对话,他顿时知道自己丢人了,这也太失态了。
  他尴尬的道:“对,很贵,我太高兴了。”
  韩孔雀没说这只小碗到底值多少钱,而孟光涛就更不想说了,他的这只小碗让人鉴定的次数虽然不多,但也有三五次了,可每次都会引来一些麻烦。
  但越是这样,越让他认为这些真品,所以他一直收藏着,要不是这次被两个儿子逼的没办法了,他也不会带出来。
  孟老太道:“这次是幸运,幸亏这是真的,现在我就放心了,这件小碗如果能够换到一套房子,加上我们原来的房子,这样老大和老二也不用争抢了,一家一栋房子,以后我们就省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