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436

  韩孔哈哈一笑道:“你小子这是考验我?这株白珊瑚是你们从外面的市场上买来的吧?打眼了,这是一株人工制造的西贝货。”
  “假的?”陈蕊按照刚才韩孔雀说的特点,拿着一只放大镜仔细观察。
  “果然有火焰图形,我就说嘛,捡漏哪里那么容易。”陈蕊直接把放大镜塞给了古烈。
  “多钱买的?”韩孔雀笑嘻嘻的道。
  宋敏苦笑道:“花了一万美元,不算多,如果是真的就捡漏了,是假的,就让人骗了。”
  “真是假货,这些人也太贼了,居然用贝壳制造珊瑚?”古烈有点傻眼。
  “要不然人家能够卖一万美元?”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真是坑爹。”古烈嘟囔着,刚刚挣了点面子,现在连里子都丢了。
  笑了一会儿,韩孔雀道:“其实珊瑚的鉴别并不难,珊瑚的特征是具有小而浅的圆形凹坑,这是个体珊瑚虫的生长部位,由某些穿孔型海洋生物造成的小凹坑亦可存在。仿造珊瑚的主要代用物是赛璐珞、木料和封蜡,其中没有一种具有珊瑚的独特外观,赛璐珞在加热时发出樟脑气味,木料可用手指甲刮破,暴露人造表面下的木质结构。封蜡在放大镜下呈流状似玻璃外观,如果有必要,可用盐酸来鉴别这些代用物,因为它们之中没有一种会与盐酸起作用,反之,珊瑚、贝珍珠和贝珍珠壳均与盐酸起反应。”
  “起了反应就毁了。”古烈没好气的道。
  “还有,用盐酸也鉴定不出贝珍珠壳制作的白珊瑚。”宋敏看着古烈道。
  “所以要谨防以假乱真啊!”韩孔雀道。
  这个世界就这个样,什么东西只要有价值,就有人造假。
  与整个艺术品市场一样,不管是白珊瑚还是红珊瑚,都有人造假,特别是红珊瑚,由于价格更高,所以更是受到赝品的困扰。
  真的红珊瑚有自然的纹理,非常滋润并有埋藏在红色中的小白点、小黑点等瑕疵。
  饰品中仿冒红珊瑚的有海柳、海竹等,摆件中有用染色大理岩、粉红色玻璃、粉色塑料等材料冒充的。
  最容易以假乱真的珊瑚叫“美容珊瑚”,这种红珊瑚半真半假,有点像翡翠中的b货和c货。
  是用浅水里质地粗松的白珊瑚采用特殊涂料与珊瑚粉末层层包裹,并将红珊瑚自然瑕疵如小白点、小黑点一一仿制成为最贵重的深红珊瑚、桃红珊瑚,有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一般消费者实难辨别。
  颜色浅的染成了深红色,提高了等级,这种染色珊瑚更难辨别。
  “赔了就赔了,我们采集的这些珊瑚绝对可以回本了。”被韩孔雀教育了一顿,古烈反而想开了,反正这也不是他的特长,丢人也没关系,再说,也没有把人丢到外面,这里都是自己人,丢人怎么了?
  陈青乐呵呵的道:“这次出来赚大了,孔雀,你看看这些值多少钱,我们也不吭你,给你便宜两成。”
  “便宜两成还不算坑我?我们购买原材料,都是按照实际价格的五成计算的。”韩孔雀笑着道。
  “真黑,这些碎珊瑚也不能降价,就算碎的再厉害,磨成珠子总可以吧?特别是这种红珊瑚,看看这种颜色,绝对达到了牛血红,制作成了手串,价格可不低。”古烈拿起几块碎珊瑚,说道。
  韩孔雀看了看,这还真不愧是深海精灵——红珊瑚,就算碎了,也是很漂亮的,这种来自大洋深处的红珊瑚,不耀眼,不张扬,但很迷人。
  “这次古烈可没说错,二哥,你可不能坑我们。”宋敏这次向着丈夫了。
  韩孔雀笑了笑道:“这是宝石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近年来追捧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红珊瑚的几个误区你们恐怕不知道,有人认为真品红珊瑚是没有白芯的,看看这块断裂的红珊瑚,是不是错的?就算是阿卡红珊瑚都是有白芯,所以阿卡红珊瑚只会做成蛋面,和球面,用来镶戒指和做吊坠,要不就是镶原枝,一般不会做成珠子,所以,如果在市场上看到了阿卡级的红珊瑚珠子,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韩孔雀这么一说,刚才还得意洋洋的古烈,立即焉了,这是又一次被打脸了?
  “阿卡级的红珊瑚不能磨珠子?”宋敏也有点傻眼,她虽然博学,但她不是珠宝鉴定专家啊!
  “所以,从艺术文化观点来看,一件珊瑚雕刻作品,其在创作时所面临的难度挑战,绝不亚于任何其他艺术作品,所以,原材料和成品首饰是不同的,成品之所以卖那么贵,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韩孔雀笑着道。
  “反正我们也不会制作珊瑚收拾,你怎么说就怎么是呗!”古烈一脸无奈的道。
  韩孔雀哈哈一笑道:“你这么说就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了,不要以为珊瑚制品比较容易制作,每件珊瑚的形状都是不同的,都要经过工匠们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精雕细琢后才能成为一件工艺品。所以每件珊瑚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惟一性,基于此原因,人们热衷于对贵重珊瑚艺术品的收藏,其价格不菲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有多贵?我怎么感觉珊瑚制品很便宜呢?”宋敏道。
  陈青也道:“对啊!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价格都不贵。”
  宋敏道:“是啊!2000年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大型的清代珊瑚雕夔凤摆件的成交价超过了37万元,另一件大型的清代珊瑚雕人物摆件则在2007年的拍卖会上拍出57.2万元的成绩……”
  “你们也说了,那是清代的珊瑚制品,不说其他,只是那个时期的采集技术,深海珊瑚他们采集的到吗?还有,上面只是说了珊瑚摆件,到底是什么种类的珊瑚摆件?品质不行,就算是唐代的,也不值多少钱。”
  “你是说,只要品质好的就值钱了?”陈蕊道。
  韩孔雀笑着道:“一些真品是不会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像法国罗浮宫就珍藏了许多珊瑚精品,我国不少博物馆也有丰富的珊瑚珍藏,那些谁会拿出来卖?”
  “要我说,珊瑚这东西就应该便宜一点。”袁鹏此时开口道。
  “为什么啊?”古烈问道。
  袁鹏道:“你说,现在世界各国有多少潜水艇?不要说世界各国军方了,就连民间都有不少潜水艇,如果它们用来采集珊瑚,什么样的珊瑚采集不到?”
  袁鹏说完,所有人全都看着韩孔雀,看看他怎么解释,这样看来,珊瑚也是被人垄断了,实际上各种珊瑚应该不少才对。
  韩孔雀笑着道:“这些都是你们猜测的,夏威夷是重要的珊瑚产地,但是在这里你们找到了多少深海珊瑚?普通珊瑚很多,浅海中一片一片的,有的还形成了岛屿。
  平常生活中,甚至逛逛花鸟鱼虫市场也能看到很多,但它质地粗松,泡在水里极易长出绿色的青苔,是在玻璃缸里悠哉游哉金鱼的最好伴侣。
  因为多,因为粗松,所以并不名贵,红珊瑚被称宝石级珊瑚,与普通珊瑚不是一个概念,不仅美丽可人,而且产量极低,所以十分珍稀。
  浅海里找不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生活在200公尺到2000公尺的大洋深处,要20年才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可能由于大海深处巨大的压力,因此红珊瑚质地紧密,硬度较高,十分滋润,有韧性。
  红珊瑚的质地有点像象牙,可以与象牙一样经得起精雕细琢,雕刻各种精美的艺术品,这还不算什么,红珊瑚不仅稀少,美丽,而且采集十分艰难。
  200—2000米的深度,在现代化的潜艇看来并不算回事,但潜艇绝不参与红珊瑚的采集,所以采集的难度在现代和古代都很高。
  现在国家已将红珊瑚虫立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随便采摘是不允许的,市场上的商品来源,主要还是遗留旧物,这样算起来,你们还认为珊瑚数量庞大?”
  “为什么世界各国不用潜艇采集珊瑚?”古烈不服的道。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铁网珊瑚
  韩孔雀嗤笑道:“刚才不是说了,世界各国,大部分都把珊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样谁还敢明目张胆的采集珊瑚?特别是政府和军方,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不是要等着下台?”
  “你不是很喜欢黑珊瑚的吗?怎么真找到了,又不稀罕了?”看到韩孔雀不停的摆弄红珊瑚,而对那些黑珊瑚不闻不问,古烈问道。
  韩孔雀看了他一眼道:“黑珊瑚虽然好,但数量还是太少了,再说,除了黑角珊瑚比较漂亮之外,其他的黑珊瑚可不受人追捧。”
  “不受人追捧?怎么回事?”陈青在一边开口道。
  “你们都知道,红珊瑚有深红、桃红、粉红、粉白等色,颜色越深越贵,红珊瑚越红密度就越高,物件也是越大越好,深海中偶尔出现的黑色珊瑚,其实在宝石界被归在红珊瑚里,称作黑色的红珊瑚。黑珊瑚比红珊瑚更少、更珍贵,但并不太为人追逐,原因是过于稀少,也不太漂亮,当前,由于过度开采,珊瑚的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开采的速度,产量的稀少导致市场上,好的红珊瑚价格呈现一路攀升的态势。整棵红珊瑚树前几年还时有所见,现在已可遇不可求,颜色好、雕刻精、有些年份的摆件,更是只会在艺术品拍卖会上露面,一些优质红珊瑚戒面尽管颗粒不大,但也价值不菲。”
  “所以,你就是看价值下菜碟?哪种价值高,哪种珊瑚贵,你就喜欢哪一种?”古烈嘲笑道。
  韩孔雀根本不理会古烈的嘲笑,而是一本正经的道:“不应该这么说,在收藏界来说,稀少的东西更招人喜欢,不过,数量多价值高的,就更惹人疼了,像这些黑珊瑚,一株都不能破坏,它们全都用作收藏,而这些红珊瑚就不同了,它们的可塑性更高。”
  “说的那么艺术,其实还不都一样吗?你就是个财迷啊!”古烈笑着道。
  “你不财迷?你不财迷那么这些珊瑚就免费送我好了。”韩孔雀翻了个白眼道。
  “想得美,不过,这么多珊瑚,你什么时候才能全都卖出去?”袁鹏道。
  韩孔雀道:“慢慢的卖吧!现在只要是好东西,就不愁卖。”
  “总归是不如古代了,古代这种东西都是保值的,只要出现了,一些有钱人都会买下来,藏起来,现在收藏这种东西,没准还会贬值。”宋敏道。
  韩孔雀自信的道:“大众化的东西,数量多了自然要贬值,所以才会有珠宝首饰出现,因为原则上,每一样珠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打算按照原路的规制,制作一整套珊瑚首饰,到时候展览出来,肯定会引起轰动。”
  “什么规制?”宋敏好奇的问道。
  韩孔雀道:“我还要仔细想想,如果按照唐代的规制来制作,好像太单调了点,如果按照清代来制作,又太麻烦了点。”
  “有什么区别?”古烈问道。
  宋敏道:“能有什么区别,唐代的珊瑚制品不多,清代的大盛,各种珊瑚制品都有,所以制作起来很麻烦。”
  “唐代真有珊瑚制品啊?那个时候他们从哪里找来的珊瑚?”古烈问道。
  宋敏白了他一眼道:“从海岸边上找到的,珊瑚都是自己从海底被海浪推上来的。”
  韩孔雀道:“最早的珊瑚是这样,这些珊瑚是自己从海底送上门的,可后来就不同了,初期有人下水采珊瑚,就像蛙女一样,潜水下去采集,不过那样比较危险,而且采上来的还都是潜水珊瑚,所以后来,就开始养殖了。”
  “潜水?还养殖?现代有养殖珊瑚的吗?”不说古烈了,陈青和袁鹏他们,全都好奇了,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养殖珊瑚。
  “养殖了珊瑚,他们就算会潜水,没有现代的机器,他们能够潜下多深?就算养殖了,他们能够采集的上来吗?我是说深水珊瑚。”宋敏问道。
  “对,关键问题还是潜水。”这次妇唱夫随,古烈也开始怀疑韩孔雀的人品,他这是骗人,不要以为他们没文化,就可以随便忽悠。
  韩孔雀苦笑道:“古人比你们想象的要聪明的多,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二千七百年以前的周代(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就已经有潜水捕捞的技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有关潜水和潜水技术的最早记录。
  那时候,一些简单的水下劳动,如捕鱼捉虾和寻找失落的财物,都是由裸身入水的人来完成的,水下工作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却于潜水员的体力和勇气。
  虽然他们屏住呼吸,可以钻入几米水深的地方,呆上2—3分钟,但显然他们能做的事是不多的,这种屏住呼吸的方法,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很久。
  到宋代(公元960—1279)还基本上保持着,直到明代(公元1368—1644),潜水技术才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简单的潜水工具。
  公元1637年出版《天工开物》中,叙述当时潜水是用长绳系在潜水员的腰上,再用锡做的环形空管罩在鼻子上,潜水员通过这个管子呼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