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0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8/1436

  在那种地方就有那种收获,他们的手段就可想而知了。
  “真的那么厉害?”小林有点不信的道。
  “他们是真的厉害,像我这种年纪的,很多海域都是不敢进的,像超过二十米的海底,我是绝对不敢潜下去的,就算十几米的海底,也是要小心谨慎,平时我们也就只能在十米以内活动,所以对这里的地形,我这样的还真不算什么。”船长到。
  韩孔雀此时到是有了兴趣,普通人能够潜入二十米的寒冷海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真有这么厉害的人,他这里可是很需要。
  这可不止是这片海域需要,就像先前他们发现的那片海参栖息地,也是需要的。
  虽然那边的海水深度,还是环境,都比这边要好,但潜水高手,和普通渔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可以说,潜水也算是一个高危职业,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知道韩孔雀感兴趣,船长说起来了一些“下海人”的事情。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世事维艰
  下海人是一群常年在水下劳作的渔民。
  他们身穿潜水服,口含呼吸器,手拿网兜和钩,在水下的危险环境中捕捞海参、海胆、海螺、石斑鱼等海产品,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收获着、生活着……
  当我们大快朵颐美味野生海鲜时,殊不知诸如海参、海胆等海产品,并不是一网下去就能轻易打捞上来的,而是要靠具有专业技能的渔民,潜入海底一点一点捕捞。
  在国内一些生产珍贵海鲜的地方,就居住着这么一些渔民,他们自称“下海人”,常年背负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危险与艰辛,靠捕捞海底的海鲜为生。
  他们漫游海底,采海参拾海螺,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全都能够捕捞上来,这些人是专业的,可不像是韩孔雀等人那样,只捡自己认识的,认为有价值的捕捞。
  “看来下海人才是专业的,你做没做过下海人?如果你能够认识水下的所有有价值的海鲜,我就再带你下去一次,正好也学学下海人搜刮地皮的本事。”韩孔雀笑着道。
  此时正是秋季,可谓秋高气爽,微风吹拂,这船上,这里算是国内少见的,保存较完好的自然生态海域之一,自然有着丰富的资源,所以韩孔雀才会这样说。
  “虽然没有仔细探查,但通过下的几网,捕捞上来的渔获来看,附近海域盛产无针乌贼、梭子蟹、海胆、石斑鱼、龙虾、鲍鱼等,可以说下面遍地是宝,如果我们有了您的本事,这些宝贝可全都是俯首可得了。”船长笑着道。
  眼前。碧绿的海水波光粼粼,肉眼可见水下小鱼来回游动,相比腰上围上10余公斤重的铅块腰带,还要戴上潜水镜,口含呼吸器。跟着韩孔雀下水可就轻松多了。
  听到韩孔雀再次答应带自己下水,船长自然高兴,他手拿铁钩和装海鲜的网兜,纵身一跃,随着韩孔雀潜入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潜入海中的他。韩孔雀只是看着,而穿着则左手拿网兜,右手持铁钩,漫游在水下。
  透过能见度仅几米的海水,看见礁石上的海螺。先用铁钩捣松,然后装进网兜。
  遇到泥砂中的海参,船长索性将铁钩换到左手,右手直接抓起放入网兜。
  如此反复,在海底漫游,寻找海鲜大餐上的珍馐原料。
  “嗬!今天开局还不错。”约莫半个小时后,两个人浮出海面,船长托起网兜。用力一抖,十几只黑色的海参,和零散海螺便懒懒地躺在了船舱内。
  “你们潜了多深?”波香卡问。
  “差不多三四米。”船长踩上吊环跳上船来。
  “这边这片海域还不算深。所以没有去更深的海域,第一次我们可是潜下了有一二十米,那里海参和鲍鱼更多。”船长有点遗憾的道。
  刚才潜下去了,才发现海水并不深,但这边的海产却不少,所以他捕捉满了手中的网兜。也就只能上来了。
  “秋天是水下捕捞淡季,就算原来我在家乡。一天也可捕捞一二十斤海鲜,效率高的话有五十斤左右。但今天下去了那么一会儿,就捕捞了上百斤了,这还真是没法比啊!”船长感叹的道。
  取下潜水镜和帽子,船长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水,一百多斤海鲜,加上海水的重量,以他此时的体力,也只能带这些上来了。
  “这还真是一门好手艺,船长,你这么了解,是不是年轻时干过?”小林问道。
  “怎么?你想学?就怕你吃不了这种苦啊!”船长道。
  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船长黝黑的皮肤,健硕的身体,就好像在发光一样,他虽然很累,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很多人都擅长潜水。”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海岛苗人,他10岁那年他就能不用任何设备,仅靠闭气潜水抓海参。
  他18岁参军,退伍后常年在外漂泊,打过工也做过生意。
  现在50岁了,又来到了孔雀岛上,凭过硬的潜水本领,靠捕捞海鲜过日子。
  “年轻时虽然能够潜水,但那个时候海鲜很多,也没有那么多人吃,所以也就没有必要专门下水捕捞这些东西,也只是最近十几年,海鲜越来越贵,才又做了几年,要不然我们脚下这条船我也买不起。”
  知道小林想要学潜水,又看韩孔雀和波香卡好像很感兴趣,所以船长就说了起来。
  潜水自然是很危险的,他们最怕“断氧”或被卡在岩石中。
  孔雀岛附近海域的渔民大多在水面捕鱼,所以他们更需要“下海人”,下海人专门从事海中潜水作业,以捡捞海床和礁石上的海产品为生。
  “一般来说,45岁已经是‘下海人’的年龄极限,可我今年50岁了。”船长叹息道。
  在这里,他认识的很多渔船上,会潜水的很多,但只有3人曾经做过“下海人”,年龄最小的是他弟弟,今年也已47岁。
  “如果不是出于无奈,谁会选择做这个事呢?”
  潜水捕捞,一干就是一天,七八个小时泡在海底不停地捕捞,对体能要求高,很多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而潜水作业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年长的人,也不愿意年轻人干这个活,因为年轻人干什么都容易分神,这在水下是很危险的。
  “干这行最怕的就是‘断氧’或被卡在岩石中。”船长指着身边的“氧气机”,上面连着一条百米长气管。
  这条管就是潜水员的“生命线”,一旦弯折或断掉,就意味着海下捕捞者“断氧”。
  他也曾经遇到气管弯折的意外,幸好当时反应快,猛拉气管,被船上的搭档发现,及时把他拉出了水面。
  另外,寒冷对捕捞人也是一大考验。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海参、海螺等最肥美的季节,也是水下最冷的时候,海水冷得刺骨。
  “有时候手指脚趾冻得快没知觉了,才浮出水面休息一会。”船长说道。
  聊着聊着,不觉已到了中午时分,此时他们所有人都还粒食未进。
  “老杨,赶紧过来帮把手。”船长喊的老杨,就是大副,也是他的同乡。
  大副老杨前几年也当过“下海人”,不过嫌钱少又辛苦,才没干了。
  如今在这孔雀岛上,现在跟着他,靠接待来岛游客和偶尔出海打鱼谋生,只是不到两个月,就赚够了他一辈子的养老钱。
  吃水不忘打井人,船长能够来这里,是同乡帮的忙,而他富裕了,自然要帮助同乡,所以大副老杨和小林都来了,算是他对同乡的回报。
  而这种回报,却是韩孔雀和波香卡最想看到的,波香卡欢喜,自然是因为这些都是她的族人,他们能够互相帮助自然是她愿意看到的。
  而韩孔雀,自然是希望他们都有所牵挂,只要有所牵挂,就会老实的接受岛上的统治,不会随便破坏现在这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捕捞海鲜不赚钱吗?”韩孔雀问道,捕捞了几年海参,居然才买了那么一艘小船,要知道他们岛上的渔船可是很便宜的。
  “不怕你笑,除去成本,一年到头平均月收入才十来万元,这还是没有出意外的结果,而家里几个儿子都要结婚,几十万元现在还真不算什么。”
  船长给韩孔雀算了笔账:他去年一整年仅有102天能下海捕捞,像海螺平时一公斤才卖20来元,一天的收获还要两个人分。
  而今年到目前,据大副老杨说,他们家乡的那些渔民,下海捕捞还不到70天,收入就更少了。
  而这在国内沿海是普遍现象,到了现在,国内沿海的很多渔民,都已经上岸了,所以孔雀岛招收渔民的时候,才会有很多人前来,而最先前来的,都是一些十分自信的老渔人。
  “我们是靠天吃饭的,天气好才能下海捕捞,如果天气不好,只有闲在家里。”大副老杨道。
  船长笑呵呵的道:“下海捕捞也要看‘水花命’(‘下海人’对‘运气’一词的俗称),运气好碰到海鲜多,技术好的也能捕到石斑鱼等高价海鲜,运气不好,啥都捞不了多少。而像这里这样,有着大量海参、鲍鱼、龙虾、生蚝、象拔蚌等珍贵海产品栖息地的海域,国内很少见,就算原来有,现在也被破坏的很严重了,所以在国内的渔民都不好过。”
  “是啊!世事维艰啊!”波香卡道。
  “所以才能显现出这里的好。”船长道。
  “这里再好,也要我们有本事守住。”韩孔雀也叹息道。
  “只要胆大心狠,就没有守不住的,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小林则比较年轻气盛,所以说话比较冲。
  大副老杨好像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此时脸色有点古怪的道:“人当然是胆子大点好,就算是做‘下海人’也要有‘水胆’,如果没胆量,那也是白搭。”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两头鲍
  “是啊!潜入海下,空旷的海底世界,孤身一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碰上大鲨鱼,性命都难保,而且,在水下还经常产生莫名的幻觉和恐惧,如果没有点胆子,还真是没法做这个。”船长坦言。
  其实船长没说,大副老杨之所以不做下海人了,除了收入越来越低外,没“水胆”也是原因之一,害怕在水下有危险。
  一边说着话,一边处理着手中的鲍鱼,这个时候海面风浪渐起。
  看着在跟前忙碌个不停的小林,船长又缓缓地说道:“我之所以不想让我的孩子子承父业当渔民,就是因为那实在是太辛苦了!今后我也不会让我的孩子以下海捕捞为生,所以你就不用想了,如果真的想要学门技术,不如我交给你烹制海鲜算了,也只有我们这种常年生活在海上的老渔人,才知道这些海中的珍馐怎么吃,怎么好吃。”
  “那当然好。”小林欣喜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8/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