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崛起(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339

  何沐也很好奇,为什么《一杆147》能“长盛不衰”,虽然每周的票房都不算太高,但胜在稳定,而且对于这种题材,这种阵容,能达到1800万已经难能可贵,那么多钻空心思为了迎合观众而生的电影最终可能只有几百万一千来万,而本来对票房没多大期待的《一杆》能有这样的成绩算是无心插柳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为了搞明白《一杆147》的特殊魅力,《新势力周刊》记者郭思远特意在多家影院采访了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向他们询问为什么会选择这部电影来看。
  从郭记者的调查访问中,可以看出选择这部电影的观众原因各异,但有以下几条是最重要的。
  一、口碑好,不少观众是在和朋友打台球或者上网的时候听人提到了这部电影,本着好奇的心态去看,没想到竟然还真的不错,可看性很强。
  二、演员,有的人是纯粹是因为喜欢何沐,又听说他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影帝,所以跑来看,有的是因为受到《画皮》的影响,看完何沐演的蜥蜴精,又在影院看到《一杆147》的海报,而且票价很便宜,于是又一次掏了腰包。
  三、题材……
第253章
两只老鼠
  题材,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不知多少年了,国内再没出现一部能看的下去的体育题材影片。无论是代表内地参选奥斯卡的《筑梦2008》还是侯永导演的前作《一个人的奥运》在故事性上做的都不是很好,没有能吸引观众掏腰包的能力,所以基本没有在主流电影市场形成影响力。
  好不容易才出现了《一杆147》这么一部故事性好,讲述真实人物,由当红明星出演的励志竞技剧情片,而且无论摄影、配音还是国外取景都做得非常好,在同类型作品中几乎是最拿的出手的,更何况国内现在几乎没有同类型作品,但是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还是有的,虽然不多,但也算一股不小的力量,甚至有些人因为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喜欢了斯诺克这项运动,甚至成为竞技题材影片的爱好者,在国内找不到好的此类作品只好看外语片。
  而且千万不要忽视丁俊晖的影响力,虽然斯诺克在国内不是什么热门运动项目,远不及篮球乒乓,但是在今年的福布斯名人榜上,丁俊晖的媒体曝光率排在第四位,仅次于姚明、刘翔和笵冰冰,身为中国斯诺克第一人,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大半年里状态不佳,成绩下滑,但这个名字和他的传奇已经通过各大主流媒体被人们所熟知,“丁俊晖”三字也是《一杆147》票房坚挺的一个主要原因。
  王楠拿着《新势力周刊》,照着郭思远的报道一句句念给何沐听,念完后来了一句“报道人:郭思远”。
  何沐楞了一下,发表评论:“这才像娱记,不像狗仔。”
  然后小楠开心的笑了。
  虽然照这样下去,《一杆147》破两千万票房没悬念,但距离八一厂收回成本还有一定距离,只能依靠后面的版权交易慢慢收回成本,倒是安乐影业凭着该片在香港和内地的好票房大赚特赚,让八一厂看着好不羡慕。
  因为《一杆147》堪称“小奇迹”的票房,何沐心里也好受了一些,比起以前八一厂投资数千万拍摄的革命题材电影最后只有几百万票房相比,《一杆147》绝对是近几年本厂最拿得出手的作品,王鸣飞还说她老爸因此受到了不少嘉奖呢。另外王鸣飞还告诉何沐八一厂会送《一杆147》参选明年的金鸡,并希望何沐能拿一个国内影帝,这样才算横行国内外嘛,这话说得,又不是耍流氓。
  《唐男》临近杀青,不过何沐还是挤出一天时间回到京城,10号的时候,内地上映15天的《画皮》票房成功突破1.8亿,尽管晚一周上映的香港票房至今没过七百万,还不如《一杆147》的市场表现,但那点小钱已经无关紧要,为了庆祝《画皮》票房大捷,片方特意在京城举办了庆功宴,六位主创都亲自来了。
  何沐依然是和孙丽共同进退,还好都是有主的人,并没人编排他们的绯闻,两人是晚上到的京城,出了机场后直接去影院参加庆功宴,期间有记者问到陈佳上导演有没有考虑拍续集?会不会还是原班人马?
  这个问题一下子成为场内焦点,《画皮》的票房太好了,眼看就要破两亿了,这么好的题材如果能出续集肯定会非常捞钱的。
  何沐也注意着导演的发言,何沐本人是非常重视一部电影的商业价值的,因为电影的商业性和盈利价值是保证它作为一项艺术能够存在的基础,在他看来《画皮》的商业价值绝对不低,尤其是以赵薇、周迅、陈坤这三大主角,如果能凑齐这三人,再拍一部续集,超过这一部的票房指日可待。
  不过国内成功的续集电影非常少见,不像好莱坞那样,一部电影成功了马上就会有一个大系列招呼过来,我们的经验是一部电影成功了,马上有一大票的跟风和同类型作品出现,粗制滥造,看的你想吐。
  陈佳上导演的回答很谨慎,“如果有好的剧本,我不会反对拍续集,至于能否聚齐这个阵容,那就难说了,毕竟大家都很忙,档期都那么紧张,还是看缘分吧。”
  导演回答的模棱两可,不过制片人庞洪却非常笃定的说他们已经开始启动《画皮》的续集计划,并且会尽力还原第一部的阵容。这个消息马上引起场内记者们的窃窃私语,没想到真的有这个计划,看来宁夏制片厂这次是真的没少赚,底气很足嘛,通过《画皮》的大卖,六位主要演员的身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到时候单是片酬就是个大问题,果然财大气粗。
  庆功宴之后,何沐约好了让李文化和张月月晚上来他家,哥几个已经很久没聚了,在拍《唐朝好男人》的这段时间,何沐忙的连轴转,就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也觉得时间不够用,真希望横店能尽快把飞机场建好,以后就能省不少麻烦了。
  毕业后的这两个哥们儿日子过得都很潇洒。
  张月月和老婆小悦悦租了个房子过起了幸福的夫妻生活,小悦悦工资丰厚,张月月也能靠卖画赚钱,小两口衣食无忧,也没孩子打扰二人世界,就等着哪天积蓄够了在京城买一套房子,彻底混成京城人士,像何沐这样。
  李文化更不必说,身为天地传媒的掌舵人,又还这么年轻,虽然有点胖,但也算胖帅胖帅的,而且他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底远超同年龄段的人,在不少女性眼中,这绝对是谈恋爱的首选。
  何沐听嫂子说过在他们那栋写字楼里有不少大姐姐和小妹妹对李胖展开了追求,不过这小子却视而不见,而且公司事务管的也少了,只把握大方向,细节方面全都交了以雪河姐为首的经理团队,只是惬意的看看书,写写文,相当会享受。
  两人不是第一次来何沐的新家了,当初何沐搬家的时候他们就跟来了,这次再来,他们首先注意到客厅墙上的那幅画,准确的说是张月月首先注意到的,对任何画他都非常敏感。
  在何沐给他们两个拿饮料的空当,两人已经先后站在那画前面,李文化首先评点道:“沐子,这是你家大美女画的吧,你水平肯定比这个高啊。”
  张月月摸着下巴摇头,“不不不,这画没那么简单,估计沐子也没这水平。”
  李文化不解道:“这画能有什么水平,不就是简笔画吗,画了两只小老鼠,还在地底下吃树根。”
  何沐这时候也走了过来,想听听他们对这幅让他哭笑不得的“两只老鼠图”的看法。
  张月月用专业眼光审视着这幅好像幼儿园小朋友的铅笔画作,“你看这只老鼠,虽然是用铅笔画的简笔画,但你不觉得寥寥几笔就能把一只老鼠的神态勾画的活灵活现非常难得吗,你再看这线条,这只老鼠是一气呵成的,没有修改的痕迹,线条圆润,构图严谨,似乎还借鉴了版画的一些风格,而且通过对老鼠神态和动作的细节处理,我能看出这是一只公老鼠,另外一只体型略大的是母老鼠,这两只老鼠看起来虽然简单,但要想画成这样那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别说沐子,就算我都不敢放言能画这么好。”
  李文化听了心想,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啊,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小学时候画的也不比这个差呢。
  何沐则是对张月月翘了一根大拇指,“果然不愧是央美出来的高材生,眼光独到,刚才你只分析了老鼠,那你从整幅图的大局来分析一下,我看你能不能读懂这幅图的寓意。”
  李文化这个时候又来显摆自己没文化了,“不就是两只老鼠啃树根吗,难道还能有什么高深寓意不成。”
  既然何沐出了考题,张月月继续盯着这幅镶在玻璃框架里,大概只有A4纸那么大的简笔画,“这,这应该不是树根吧,倒像是草本植物的根……这是……”
  见张月月解读不出来,何沐公布了答案,“不难为你了,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两只老鼠吃的根是连理枝的根,而且他们两个是在地底下的,所以寓意‘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两只老鼠确实是一公一母,他们在啃食同一个根,等啃到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会亲到一起!”李文化总算聪明了一次,他想到以前和某位前女友吃一根面条时的浪漫,这连理枝的根也是同样的道理。
  何沐轻轻拍掌,“答对了。”
  张月月也不由感叹:“这是谁想出来的啊,真够绝的。”
  何沐答道:“这人你认识,黄永玉老先生。”
  “什么,黄……”张月月惊呆了,“这竟然是黄老先生的画,他怎么会给你画这么一幅画?!”
  “这事还和你有关呢……”何沐简单的把张月月他们结婚时他和黄老先生的事情说了说,还有之前他们曾因为《真宝》的拍摄有过一定的认识,“……几天前老先生通知我去取画,正好我在横店拍戏,就托公司的人帮我去拿,没想到等我回来的时候却没看到想象中的大尺幅国画,却拿到这么一副好像涂鸦的小孩作品,而且还这么小。”
  何沐继续道:“后来我给黄老打电话,这不行啊,这不是按我要求画的,我有理由要求退货啊,你猜他怎么说?”
  李文化张月月齐齐摇头……
第254章
霸气的天地传媒
  “他和我说,”何沐学着黄永玉略带胡南口音的腔调,“我怎么知道来拿画的是不是骗子,我的画那么贵,你知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想从我手里骗一幅画,还好我聪明,临时画了一幅简笔画交给那人,其实就算简笔画我也舍不得给别人,我还没给别人画过简笔画呢,嘿嘿,稀罕着呢。”
  何沐恢复自己的声音:“原来这幅简笔画是他答应我那幅画的另一个版本,如果我想拿到原版就要自己去拿,不过我到现在也没去拿,时间太紧张,去一趟总不能拿了画就走吧,怎么也得陪老先生聊会儿天下下棋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我耽误不起,所以还是等电视剧杀青了我再去拿,到时候我就有大把时间了。”
  “不过在拿到那幅画之前,我就先把这幅画挂在客厅,只要有客人问起我就说这是黄大师画的,反正丢脸的也不是我。”何沐坏笑两声,两个小伙伴也跟着笑了,有趣有趣。
  接下来何沐摆出酒阵,除了醉生梦死没拿,白的、啤的、红的都有,在没有老婆没有老妈的大house里他们可以尽情狂欢。
  “嘿,沐子,那为什么要画老鼠啊,这是你自己要求的?”在沙发上坐定后张月月问。
  何沐道:“因为这画是给我和梓霖画的,所以就用我们两个是生肖,我们都是属鼠的。”虽然按照公元历,张梓霖比何沐大一岁,不过按照阳历却是同岁,所以生肖相同。
  说了不少何沐的事,何沐又问起天地传媒的事,身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何沐可是很久没有关心自己的公司了。
  “好,什么都好。”对于自己的公司,李文化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好”。
  现在天地传媒旗下有三家印刷厂,一家老厂,两家新建,受燕赵印制公司管辖;两家出版公司,一是公司主体业务天地玄黄文化公司,一是买下的香港繁体出版社不花出版社;一家杂志社,华文化杂志社,杂志社下面有两个杂志品牌,一是网文界必读的《网文天下》,一个是摄影和文字类杂志《文约影》。公司另外还拥有红袖添香小说网的部分股份,和红袖添香的母公司盛大文学有密切合作。
  这些何沐其实都知道,他不知道的是公司具体的一些营业情况。李文化在两位朋友面前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喝了两口酒大胆的说了起来。
  去年天地玄黄的发行图书总码洋是7000万,盈利过千万,而今年,天地玄黄前两个季度的码洋就不止7000万,现在第三季度刚过,天地玄黄已经创下历史性的过亿码洋,达到了1.2亿码洋,预计年底总码洋能达到1.6亿,这还只是天地玄黄一家,如果算上不花出版社,会更多。
  不花出版社面向的是港澳台地区,除了自己寻求出版项目,最大的功能就是把天地玄黄出版的热门图书转化为繁体销往这些地区,港台地区虽然面积比内地小,但盗版打击得力,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一些,所以图书销量不错,而天地玄黄的书在那些地区也很有市场,李文化不敢说一年内就把买出版社的钱赚回来,但第二年估计问题不大,现在不花已经从一个小出版社成长为在港台地区知名度很高的中型出版公司,未来潜力不可限量。
  李文化告诉何沐,截止目前为止,天地玄黄已经策划发行了六十余册图书,销量超过五百五十万册,虽然网络小说仍是主体,但也有不少传统文人和天地玄黄密切合作。
  在这六十余册图书中最强势的竟然是马未都的说收藏系列,虽然数量占优势,但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累计销量超过150万册,排在第二是新晋超级畅销书《藏地密码》,该书第一部曾创造一周之内把首印的20万册全部售空的记录,畅销水平直逼韩寒郭敬明之流。这两个系列几乎占到了天地玄黄图书总销量的一半。
  再然后才是《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盗墓笔记》系列、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还有凭借电视剧拍摄而开始焕发光彩的《唐朝好男人》系列。
  听李文化对他发行的那些书籍如数家珍,何沐就知道他有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何沐又问他《盗版大亨》准备的怎么样了,李文化自信满满地说,“明年出版,这部书将会是公司明年的主打。”
  “咦,盗版大亨是什么啊?”不胜酒力的张月月晕乎乎的问。
  “一本有深度有意思的书,”何沐道,刚才差点忘了这小子,既然这小子开口了,何沐忍不住问他,“月月,婚后生活好玩吗?”结婚这件事是何沐这种感情稳定的好男人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他和张梓霖终有那一天。
  “可好玩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学问,不过我老婆都不让我碰,她让我专心画画……”平时话不多的张月月在喝多的情况下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详细讲了结婚是如何如何的好,然后语重心长的对何沐李文化说,“你们两个也都老大不小了,还不快点和你们的女朋友求婚。”
  何沐笑着指了指张月月:“哈哈哈,喝多了吧,我有女朋友,人家文化还单身呢。”
  张月月翻着白眼想了想,摆摆手:“不对啊,他有女朋友啊,上次我还看到一个女孩从他车上下来,他们两个还……”
  张月月话没说完,就被李文化捂住了嘴,不愧是在商场上历练过的人物,他喝的比张月月多得多,但只是脸色微红而已,说话行动一点也不受限制,“那不是我女朋友,你别给我瞎传啊!”
  张月月点点头,李文化这才放手。
  看到李文化这个紧张的样子,何沐小声问张月月,“那个女的是不是头发特别短,像男孩一样?”何沐记得叶未央同学在暑假的时候好像又来天地传媒打暑假工了,不过何沐那阵子忙着《唐男》的筹备和拍摄,一直没去过公司,他承认对好兄弟感情生活的关心还不够。
  张月月想了想:“不是啊,披肩发,长得挺秀气的。”
  何沐张月月两人的对话叫李文化听到了,为了防止两人继续探讨这个话题,他忙故作神秘的对何沐说:“沐子,你知道咱们在廊房的那块地怎么样了吗?”
  “哦,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大楼林立了?”何沐品了一口长城干红。
  李文化有点得意的笑,“什么大楼林立啊,砸手里啦!”
  原来当初上面传出消息要把廊房和京城接壤的地段划到京城,可是没想到菏北省政府和廊房市政府坚决不肯,那可是他们最繁荣的地段,培养发展起来不易,哪能让他们京城一句话就要过去。因为省市两级政府的坚决反对,这件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于那些得到内部消息,想靠这些土地大赚一笔的地产商就倒霉了,如果是平价买的还好,如果是像和天地之间的交易那样,差不多直接按京城周边的地价买的,这可就赔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