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崛起(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339

  本山大叔脸上的厉色这才稍微缓和,然后向众人介绍这位他口中的客人,“你们一个个没长眼的玩意儿,他都不认识,平时看电视难道只看台标!”
  经他一提醒,再加上何沐的墨镜已经被打没了,不少人都认出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这两年很有名的大明星何沐,其中一个还直接喊了出来,“何沐!”这时还没醒悟的也开始在脑子里搜寻起何沐这些年的成就。
  “小宝,算你有点眼光,”本山大叔对那个黑瘦的徒弟点点头,然后看向何沐,“今天真是太对不住了,我管教无方,你说我上个厕所他们也要跟着,还霸着不许别人进,让人知道了像什么话,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他们!对了,何董这次来常春是颁奖还是领奖啊?”
  赵本山对何沐称呼的是他商场上的称呼,一般跟何沐不熟的人都这么称呼,也显得对何沐尊重,毕竟作为艺人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更多更荣耀的头衔。
  不过何沐更希望赵本山对他能不要见外,“赵老师,您叫我小沐就行了,千万别叫我何董,这不是寒碜我吗,我是啥也不懂的。”
  赵本山被何沐逗笑了,“行,你也别叫赵老师,一般小年轻都喜欢叫我本山大叔,你也这么称呼行吧?”
  “没问题,本山大叔,”何沐笑笑,“今天我来常春其实是……”
  “等等,”本山大叔叫停,“哪有在厕所聊天的,咱们换个地方聊怎么样?”
  “好啊,”何沐跟着赵本山出去,想起了什么,“对了,刚才几位兄弟谁看见我的墨镜了?”
  这时候把他的墨镜打掉的那个本山高徒从一个角落里找到墨镜,然后“piapia”的跑过来递给他,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恳求,估计是希望何沐不要告他的状,刚才也就他趁着何沐没注意用对付家里老娘们儿的手段从他身上讨了点便宜,但愿何沐不要太记仇。
  何沐的胸怀是博大的,自然不会和他斤斤计较,他笑着接过墨镜,然后看向本山大叔,“大叔的徒弟个个身怀绝技,这位怎么称呼?”
  其实何沐也能认出一些本山弟子,比如参演过《刘老根》或者和他上过春晚的那几个,不过今天这些人都不在,在场的几位在何沐眼中都是生面孔,不然他不会猜不到厕所里面是赵本山的。
  他们一边往外走,赵本山一边让那个弟子自我介绍。
  “我叫小沈洋,英文名字是xiaoshenyang~~”本山大叔笑骂了一句,“就知道卖弄!”不过看他脸色的表情倒是自豪更多一些,这是身为师者的成就感,小沈洋虽然在全国没什么知名度,但是近两年在东北还是很红的,他已经考虑再推这个徒弟一把了。
  赵本山这些年以沈洋为根据地,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北,他不仅是铁岭的骄傲,辽宁的骄傲,也是整个东北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笑星,同时也承担起弘扬和发展东北地区特色的二人转的重任。
  他这次来常春一是因为本届常春电影节还包括了一个农村题材电影展,他以前的几部作品会重新放映,他要参加一些活动,还有就是要带几个徒弟来这边表演节目,宣传他们的二人转。
  组委会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还专门在展映场地内给安排了一间屋子,可以供他休息,何沐就是被他带到了那里。
  通过交谈,赵本山也知道何沐这次只是来宣传他主演的新电影,就在下午四点,和弟子们的表演并不冲突,于是主动提到自己可不可以去看看,本山传媒其实也有进军电影圈的意图,当然今天出席《一杆147》的首映最主要还是想跟何沐结个善缘。
  本山大叔在中国娱乐圈能二十年屹立不倒,而且打拼出了偌大的家业,就是凭着“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至理名言,所以他能和说相声的郭德刚交好,同时和老郭的死对头姜坤关系也不错,这就是本事。当初拍《落叶归根》,有那么多大腕放低姿态参与客串,与其说是导演张扬的名气,不如说是本山大叔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对于本山大叔释放的善意,何沐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并且他表示结束了自己那边的工作就过去看他们的二人转表演,这不是还人情,人情还完了,关系也就淡了,但两人这一来一去,关系只会更密切。
  在《一杆147》简单的首映式上,何沐的准时出现成为现场的第一个高潮,这么多记者和观众守在这绝不是为了看一部理论上会很沉闷的体育电影,何沐的真身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不过今晚是双重惊喜,在何沐上台说了几句话之后,赵本山也从笑着从后面走了上来,这下子掌声更激烈了,听到这震天的掌声和呐喊,何沐无奈苦笑,本山大叔主场作战果然战斗力超群,自己这个客人的气焰是彻底被压下去了,不过他是不会在意这些的,现场的效果好就行。
  赵本山的意外现身不仅让记者和观众们吃惊,其实就连导演和王学祈也没想到,当初听何沐说本山老师回来的时候他们和台下这些人的表情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在东北这一亩三分地,赵本山的声望是他们拍马也不及的。
  小成本电影的首映和大制作是没法比的,仅仅是导演和两位演员在台上聊了几句和电影有关的故事,偶尔和本山大叔互动一下,不过半小时的前戏之后,电影就要开始放映了,何沐稳稳坐着,充满期待。
  广电的龙标说明本片已具备院线公映资格,接下来的图标是两个出品方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安乐影业,制片人明镇江、江至强,导演侯永,领衔主演何沐、王学祈……
  一个个何沐熟悉或不熟悉的剧组成员名字在大银幕上闪过,一分钟后,黑色的银幕变亮,迎着巨大的欢呼声和解说员的介绍,抱着球杆的中国选手“丁俊晖”向球台走去,镜头反复在丁俊晖、丁父以及对手汉密尔顿脸上切换,这是一场关键的比赛,也是一场紧张的比赛,频繁切换的镜头和丁俊晖父子脸上的表情能说明这一切。
  何沐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银幕,银幕上的自己演的还不错,尤其是和汉密尔顿这位非专业人士相比,何沐的表现很有影帝之风,当然老戏骨王学祈也丝毫不落下风,仅这一段,何沐觉得节奏明快,引人入胜,看得出侯永导演有较大的突破,何沐越来越期待后面了……
第227章
《一杆》首映,《唐男》开机
  比赛首先由“丁俊晖”发球,他快速挥动球杆,摆成三角形的红球和彩球被打散,一颗红球进洞,丁俊晖继续。
  下一球就关键了,台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球无序的分布着,丁俊晖不仅要考虑怎么把下一个红球打进球洞,还要为下一个、下下一个布局,他围绕着台球走了一圈,在他俯下身对准一个球的时候,他脑中想到了14岁那年他第一次站在正式比赛场地时的场景。
  何沐微微颔首,片中丁俊晖的回忆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小到大,而是无序排布,一会儿14岁,一会儿17岁,当看到场外观战的父亲,记忆又回到了8岁的时候,看似没有什么规律,但其实更加准确的表达了每次打击之后丁俊晖不同的心理状态。
  片中有大量何沐的画外音,真正需要何沐张嘴说话的反而不多,三个演员饰演的丁俊晖,从小到大,话越来越少,球技也越来越高。对白少,心理活动多一直是文艺片的一大特色,侯永导演的这部作品同样如此,不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明显的体现出丁俊晖的那种少年老成和稳重球风,而且给了何沐很大的表演空间,让他得以淋漓尽致的释放这两年积累的演技。
  当片中丁俊晖把15个红球都打进去之后,剧情已经过去大半,而球台上除了白球外还有六个彩球。这时候赛场的气氛凝结起来,丁俊晖的对手汉密尔顿,看台上的亨得利、奥沙利文,还有观众席上的丁父全都一眨不眨的盯着丁俊晖的手,他似乎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路线,准备开始击球。
  这时候镜头围着丁俊晖转了一圈,场地一下子变成了香港台球场,而他的对手也变成了傅家俊,那场比赛他输给了傅家俊,傅家俊给他上了一课,那就是:果断。该出手就出手,斯·诺克比赛越往后压力越大,如果在这重压之下让你变得犹豫和优柔寡断,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这场比赛你输定了。
  “没错,该出手就出手!”丁俊晖快速击球,黄球进洞!
  他一边磨着球杆顶端,一边观察着球台上的情况,下一个该是绿球了,再仔细想想,不能失误一定不能失误。
  伴随着短而急促的打击乐,银幕上的现场和现实里的现场都紧张起来,观众们都深深为丁俊晖捏了把汗。配乐果然是一门大学问,可以非常有效的制造紧张和悬念,何沐从王鸣飞那里得知,做后期的时候配音本来找的是内地的一个音乐人,但因为和导演发生分歧,到最后也没用他的作品,以至于耽误了后期制作的进度,后来还是安乐方面出面请来了香港著名音乐人金培哒,这才有了电影中精彩的配乐。
  绿球、棕球、蓝球、粉球相继丁俊晖的冷静击打下进入洞中,通过不同人物的侧面烘托以及主人公的多次回忆,氛围紧张达到了最高峰,此时台上只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
  经过了二十次进球,丁俊晖如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试炼,此刻他浑身轻松,充满自信,这次他没有再想以前那些事,看了看父亲,看了看场上观众,直接挥杆……
  最后是一个慢镜头,球杆击中白球,两者分离,白球从侧面撞击黑球,白球反弹回来,黑球斜着撞到壁上,再反弹过来直奔球洞而去……
  优美流畅的运动轨迹让人赏心悦目,但球进没进不得而知,因为幕布已经黑了下来,电影到此已经完全结束。
  最后那球进没进?丁俊晖有没有打出一杆147?这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次比赛让他重新认识到自己,回想前事种种,这种仿佛再走一遭人生路的感觉才最重要。
  电影结束,掌声响起,经久不衰。何沐和身边的侯导交流了几句,恭喜侯导拍出了一部经典电影,如果只看体育题材,这是何沐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不逊于《少林足球》。侯永也恭喜何沐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在电影中他和丁俊晖完美融为一体,让人彻底忘记了银幕之外的何沐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演员在追求的境界。
  何沐见本山大叔鼓掌也鼓得很卖力,问他感觉怎么样。
  “演员演得好,导演导的好,出乎意料的精彩!”本山大叔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以小品成名,但近些年也执导过不少电视剧,艺术品位绝非人们想的那么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的东西他也是能欣赏的了的。
  何沐也是如此,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妙,他都能接受,这不,很快,处理完这边的事,回答了几个记者的问题之后他就陪同赵本山观看了本山弟子们的二人转表演,而且看的还挺开心的。那个名叫小沈洋的尤其出众,在台上说话举止都非常中性化,但不至于让人讨厌,恰到好处的挠到了何沐的痒痒肉,以至于他几次笑的前仰后俯,赵本山看在眼里非常得意,对于把刘老根大舞台分店开到东北以外地方想法也越来越迫切。
  《一杆147》的首映算是完满完成,虽然没有盛大的首映典礼,没有如山似海般的观众粉丝,但是有影迷和影评人真诚的好口碑,相信第二天娱乐报刊上也会今天的事提上一句,如果以后在国际电影节上能有零星的斩获,对于到时候在内地的正式上映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事了之后,何沐当天晚上就和小楠回了京城,这一趟除了圆满完成既定任务之外,何沐还接触到了小品王赵本山,算是意外之喜。虽然用不上他什么,也不图他什么,但有这么一条人脉总归是好的,毕竟在娱乐圈他也是属于顶尖的大人物了。
  何沐这么急着回京城,即便常影节组委会临时邀请他担任颁奖嘉宾也没同意,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房子装修完成了,他要回去验收。
  看着焕然一新,风格典雅,空空荡荡的新居,何沐很满意,他放佛看到一张白纸,生出了强烈的想要在上面书写一番的兴致,这里以后就是他的长久居所了,是要用一生书写的。
  “我们现在是不是要买家具了?”何沐问身边的梓霖。
  “是你要买,和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家。”张梓霖虚伪的分辨道,装修的时候忙前忙后,好像自家一样,装修完了又分起你我了。
  “好吧,我家就我家,不过钥匙肯定有你一份,欢迎张小姐随时入住,我的房门随时为你打开,不过家电这方面你真的没有意见吗,不要我买了你又不喜欢。”何沐认真道。
  “现在房子刚装修完,气味还不太好,买家电还是等过段时间再说吧,我们现在可以买一些花花草草盆栽之类的东西,把院子先装饰起来。”
  梓霖提出建议,于是接下来的两天他们一直在逛花鸟虫鱼市场,梓霖买了些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种在院子里。要说让她欣赏,她肯定擅长,但要说种植她就不如何沐了,怎么说也是小时候在庄稼地里打过滚的野小子,挥起锄头那叫一个麻利,很快就完成了院子里的种植工作,几株品种珍贵的植物连带着花盆也被移到了房内,等通风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买家电,住新房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唐朝好男人》完成了剧本的最后一次修改,并拿到了拍摄许可证,其他工作也都准备妥当,很快就可以向横店进发。
  与此同时,《赤壁·上》在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同时上映,声势浩大,何沐因为在上部中没什么表现,所以并没有参加这部电影的宣传活动,但有关《赤壁》的新闻中介绍主创阵容的时候总是少不了他的名字,对于不少人来说,“何沐”两个字已经成为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这些人还不多,只是凭借何沐在电视剧领域的优秀表现爱屋及乌的喜欢他的电影,但他们是何沐影迷成员的最初组成部分,在后来专心电影事业之后,也大都一直不离不弃。
  “老陶,你这么是怎么了?荒岛余生吗?”何沐看着陶趣多好像看一个陌生人,时隔半个多月再见陶趣多,这家伙竟然成了一个胡子男,而且还是络腮的那种,因为时间缘故还没形成规模,和张纪中的没法比,但已经让陶趣多显老了十来岁,何沐拽了拽,还真不是粘上去的。
  陶趣多摸了摸下巴,“这样是不是显得成熟多,靠谱多了。”
  原来这家伙是担心剧组里面太多大腕,他一个第一次做主导的新人导演镇不住他们,虽说何沐是制片人,肯定会在站在他这边,但总是靠别人他这个导演做着也窝囊,为了增加自己身为导演的权威,陶趣多费劲心思,最后把主意打到了胡子上,寄希望一把黑亮的胡子能让他陶大导演多几分威严。
  对此何沐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这家伙还会有这种奇怪想法。
  何沐终究没是没能亲自买家电,十一号,他就和陶趣多等幕后主创碰头,十二号他们来到横店,十四号《唐朝好男人》正式宣布开机!
第228章
霸气的首周票房!
  也就是在《唐朝好男人》开机当天,《赤壁·上》的首周票房成绩被统计出来,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业界震撼。
  《赤壁·上》首周四天票房(含首映场)累计收获1.08亿!虽然前面还有好莱坞大片,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全民超人汉考克》正在热映,但《赤壁·上》还是占到了当周影市份额的四分之三!霸气十足!
  首周过一亿这是什么概念?
  首先,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一部电影单周票房过亿,当然也是第一次首周票房过亿,包括引进片和华语片都没有这个先例,《赤壁·上》的这个成绩值得铭记电影史册,在内地电影市场大跨步跃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赤壁·上》一周的票房就让它荣登08年票房榜前五(截止七月份),登顶年冠,甚至内地票房历史冠军也不是不可能。
  从历年内地票房统计来看,之前的总榜第一是票房神片《泰坦尼克号》(3.59亿),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是张逸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这是内地票房总榜上的一二把交椅,第三名是去年上映的《变形金刚》(2.82亿)。
  《泰坦尼克号》因为年代太久,具体数据不可考,《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周票房8600万,《变形金刚》首周9700万,《赤壁·上》都要压它们一头,这也让人们对《赤壁·上》的票房充满期待,它能打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华语片票房纪录吗?能打破《泰坦尼克号》的内地票房纪录吗?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电影票房冠军是一部外国片,而且连续霸占了这个位置十余年,这对本国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恐怕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疙瘩,起码何沐心里是有这么一个疙瘩的。
  日本的电影票房冠军是难以超越的《千与千寻》,韩国的票房冠军是韩影经典《汉江怪物》,同为亚洲国家,他们都用本国文化和想象力捍卫了本土电影的尊严,为什么在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造不出一部能力拼大船的现象级电影,虽然何沐认可《泰坦尼克号》的优秀,但他不服,难道只有好莱坞拍的才是好电影,他不服,难道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比老外差,他不服,他相信终有一天华语电影能焕发出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光芒!
  《赤壁·上》的票房最终能否超越《泰坦尼克号》还很难说,但何沐认为这是一次汉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击,即便这次不成,但华语电影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总有一天会有一部被誉为“神片”的华语电影成功把那些外语片踢落下马,捍卫中国电影人的尊严。
  当然,在看到《赤壁·上》超高票房的同时,同样也不能忽视电影的评价和口碑。
  总体来说,在这部电影公映之后,评价是不怎么高的,没人把它捧到影史经典的地位,也没有把它踩到狗屎不如的地步,相较于《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烂片三连发,《赤壁·上》的口碑要好太多,但是和近期的《集结号》、《投名状》比较起来,那又是大大不如的,就像何沐当初看这部戏时想的那样,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都成了人们对这部戏攻击的焦点。
  普通观众对这部戏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大制作和大牌明星上,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影院超高的排片率也是他们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看完之后,电影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关于三国那段历史的直观、准确的印象,没有让他们体会到那场波澜壮阔斗智斗勇的战役,反倒是林志玲和梁超伟的床戏、梁超伟金成武基情四射的眼神交流还有诸如“略懂,略懂”、“萌萌,站起来”之类无关紧要的段落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并渐渐成为时下的流行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