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697

  你就告诉他,我愿意出兵相助。
  但怎么出兵,还要请他详细告之……恩,你告诉他,我随后也会前往交趾拜会。”
  林甦连忙应命,躬身离去。
  此时的罗窦,已满脑子都是黄金。
  如果我获得这么多的财货,恐怕连冯盎,也奈何不得我。
  到时候,我说不得可以雄霸整个岭南,做一个真真正正,所有俚人的王……
  ……
  海风徐徐,颇为柔和。
  一艘大型海船上,李言庆和张仲坚正在舱中,博弈厮杀。
  两人的棋风相差很大。
  张仲坚棋风强硬,大开大阖;而李言庆则是绵里藏针,不温不火。可就是在这种不温不火中,棋盘上的局势却渐渐明朗。从一开始李言庆处于下风,到现在,以占尽了先手。
  温水煮青蛙,当你觉察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无力反抗。
  张仲坚脸色铁青,捻子凝视棋盘,久久不语……
  “我输了!”
  他突然发出一声长叹,把棋子扔在棋盘上。
  李言庆仍旧是一副荣辱不惊的模样,笑眯眯的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张大哥棋风刚硬,却需知这刚则易折,终非长久之计。”
  张仲坚陷入了沉思。
  “张大哥,想必已经准备好了?”
  “你怎么知道?”
  “呵呵,你这突然前来,总不会单单是和我下这一盘棋吧。
  我想,这天下大势已经明朗,太后也好,张大哥也罢,肯定已经做出了最后决断。”
  “养真,你难道就不怕,我有朝一日杀回来吗?”
  李言庆笑道:“如若真有那一天,恐怕早已经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了!我知张大哥的手段,迟早必崛起于南阳。如若真如此,于我李唐江山,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圣人之言。
  人常道卧榻之侧岂容恶虎安睡,可我倒是认为,若真有一头恶虎,也许是一桩好事。
  我愿隋杨江山千秋万代,如此一来,我李唐子弟,才能居安而思危,长久不衰……若有一日,我李唐子弟不当再为这天下主人,还请张大哥能看在同为炎黄子孙的份上,挽救这片江山。我今日送张大哥走,也许他日,张大哥的子孙,也会送走我李唐子孙。”
  李言庆这番话的意思非常清楚:你张仲坚在海外越强大,我李唐子弟就会越有危机感。
  只要这种危机感存在一日,李唐就不会灭亡。
  除非有一天,我李唐子弟完全堕落了……那时候你张仲坚的子孙,尽可以回来。
  这一番话,既充满了豪气,也带着无尽的感慨。
  张仲坚默默不语,许久后轻声道:“天下大势,分分合合。
  没有长久不衰的江山……养真,你看的比我清楚,也看得比我久远,我输得不冤。
  只是,你这番苦心,未必能有用处。
  要知道,这李唐江山的主人并不是你,而是……呵呵,君不闻,狡兔死,走狗烹?”
  李言庆沉默,并没有接这个话茬子。
  两人起身走出船舱,站在甲板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谁也没有开口。
  其实,许多事情不需要说出来。
  张仲坚知道,李言庆决不可能甘心做那走狗。
  而李言庆也清楚,他不会给张仲坚,任何的机会……
  昔日兄弟,如今为了各自的理想,分道扬镳。李言庆不知道,张仲坚此去南洋,还会不会有再见之日。
  不自觉,两人开始谈论起当年趣事。
  从首阳山下的初次相遇,到后来精诚合作,两个人谈了很多,很多。
  直到夕阳将落,张仲坚和李言庆,拱手作别。
  在李言庆下船的时候,张仲坚突然说:“养真,此一别,再见无期。
  为兄不知该说些什么,但这兄弟情谊,还望贤弟莫要忘怀……江东之局,尽托付贤弟了。”
  谁也不是傻子!
  李言庆在江东的布局,张仲坚岂能没有觉察。
  当房彦谦病故之后,张仲坚就隐隐看出了房玄龄的心思。
  房玄龄退守安陆,却迟迟不肯东进,而是将兵力不断向南倾斜,并占领了鄂州,逐渐向洪州靠拢。房玄龄的撤退,可不是普通的撤退。他每到一地,必先拿到当地户籍。除了那些当地的豪族世胄之外,大肆迁徙百姓……江南流民甚多,在短短一月间,房玄龄自淮南迁流民二十万,自鄂州迁流民十五万,尽数聚集于洪州。
  与此同时,留守在邕州的鱼排军,也开始向被挺进。
  先后夺取了桂州、昭州等地,隐隐有兵出岭南之势……在许多人看来,李言庆这样安排,是为了配合李世民在两湖的战事。可张仲坚是什么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已判断出房玄龄和李言庆两人之间的勾连。准确的说,房玄龄已准备归降。
  事到如今,张仲坚已无意再去阻止房玄龄。
  因为他非常清楚,房家为隋室,已经是仁至义尽。房彦谦为萧隋呕心沥血;房玄龄则牵制住了李唐的兵马,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萧太后和张仲坚争取了更多时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还是好聚好散。
  张仲坚倒是能看得开,非但没有阻止房玄龄的所作所为,还命人将房氏家眷,送至豫章。
  李言庆向张仲坚拱手一揖。
  这是一个爽气的人,只可惜有些生不逢时。
  据野史记载,张仲坚在历史上也是让出了江山,远赴海外,自立扶余国。
  李言庆不晓得张仲坚的扶余国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此去南洋,定会建立起远胜于历史的基业。
  他有能力,更有足够的基础。
  不管隋室在海外能持续多久,但至少说,汉人在海外,多了一处根基,而不会似历史上那样,任由他人欺凌吧。
  这些美好的幻想,李言庆不会告诉任何人。
  他登上了自家的海船后,再次向张仲坚拱手。
  而张仲坚则雄立船头,脸上带着笑容……
  “贤弟,多保重!”
  李言庆一揖到地,“兄长,保重!”
  ……
  承启五年五月二四,亦武德四年中。
  萧后弃钱塘,远赴南洋……
  唐大正十一年(公元756年),隋主崩,无嗣,隋亡!
第三一章
长安野望(一)
  萧铣苦苦等待的萧隋援兵,最终也没有出现。
  整整五十天的时间,江陵几乎是浸泡在鲜血之中,双方的死伤人数,更达到了数万人之多。
  这听上去似乎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但考虑到隋唐时期,还没有什么政治思想工作,士兵们自然也不会怀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能鏖战若斯,其惨烈可见一斑……不过,也正是萧铣这般疯狂的抵抗,使得萧太后在钱塘得以从容布置。江东上下,共有约十余万人愿意随同萧太后离去。这其中,多以青壮为主……张仲坚心知这路途遥远,又多风险。如果带一帮子老弱病残,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活着抵达目的地。
  吴县张氏家族,也留下许多老弱。
  不过,他们并没有呆在吴县,而是在萧太后出发之前,便随同谢映登所部人马,开拔前往岭南。
  李言庆向张仲坚承诺,定会善待张氏族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