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697

  李言庆笑笑,神色一肃,“俚王,诸位都老,宁长真虽死,可其子宁玄犹在。
  我听人说,长真为虎,玄乃虎子……此人手下尚有不少人马!本王思来想去,觉得这宁玄定会成心腹大患。故而冒昧前来,打搅诸公雅兴,也是为了询问对策。”
  罗窦说:“非是本王不愿出兵,实连番大战,孩儿们疲乏。
  再者说了,那宁玄不是已经逃离钦州了吗?他若是回来,我定不饶他。可他若不回来……李王爷,你也知道,俚人有俚人的规矩。他逃出钦州,我实不好追击啊。”
  宁玄逃往僚子部,位于云贵境内。
  据说,宁长真和僚子部之间颇有联系,非常友好。
  僚子部,顾名思义即为僚人。不过这些僚人,都是生僚,与岷蜀的僚人又不一样。
  钦州境内,罗窦可以说一不二。
  但若跨境追杀,就触犯了俚人的风俗……你越境出兵,就是对我僚子部开战。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先例。如果罗窦和僚子部关系密切,大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将宁玄击杀;可他之前躲藏在山里,被宁长真打压还来不及,哪有机会和僚子部接触?
  其余都老,也是纷纷点头。
  李言庆见此,不免有些失望道:“如此,却平白损失许多财货。”
  “李王爷,这追杀宁玄,怎么和财货扯上了关系?”
  罗窦的耳朵很好,李言庆又是刻意这么说,顿时引起了他的兴趣。
  “诸公有所不知,我听说僚子部因和真腊亲近,故而极为富庶……诸公也许还不知道,大业年间,真腊国发生叛乱。叛军通过僚子部购买军械,僚子部因而收获颇丰。
  当时真腊国的国主,派遣使者扶南前往洛阳求援。
  只因为正逢战乱,以至于未曾理会……我本打算,皆宁玄之事对僚子发动攻击,而后挥师南下进入真腊。呵呵,不过既然诸位为难,我看这件事,就算了吧。”
  “真腊国,很富庶嘛?”
  一个都老开口询问,正问出了罗窦想要询问的问题。
  李言庆笑道:何止富庶……我听人说,真腊遍地黄金,钱粮广盛。真腊国主愿意用都城国库交换,据说里面……而且,真腊国向西,尚有天竺国。那里佛寺众多,用黄金铺地,连佛像都是纯金。只是苦于没有借口,我难以擅自发动战事。
  据说真腊国的叛军已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如果朝廷一旦接受他们的请降,再想开战,就没有借口了……只是,可惜了那许多钱帛财货,竟在光天化日下,受风吹雨打而不能为我所有。”
  说着话,李言庆还露出遗憾之色。
  罗窦的眼睛,顿时亮了!
  “好了,交州的使者尚在等孤出发,我就不打搅各位了。”
  李言庆说罢,起身就要离开。
  罗窦终于站起身来,“李王爷,何必这么急着走呢?”
  “哦,实公务繁忙,不得不走啊……这样吧,俚王与诸位都老可径自返回钦州,有什么事情,待我回来再商议吧。”
  罗窦那愿意李言庆就这么走了……
  可言庆却执意要走,并再三保证,一俟交州事毕,他就立刻返回。
  李言庆离开之后,罗窦等人再也没有了喝酒的性质。
  那真腊国的国库,还有天竺国遍地的黄金,让他们感到心里面奇痒无比。偏偏李言庆只说了一半,更使得他们感觉难受。许久后,罗窦开口问道:“大家认为李王爷刚才说的事情,可是真的?”
  “哦,真腊国叛乱,确有其事。
  当时真腊国国主还从钦州借道,去的长安……至于天竺国遍地黄金,我也听人说过。
  可是,这件事如果没有李王爷的支持,恐怕很难成行吧。”
  “是啊,再说孩儿们刚得了个安身之处,就让他们出征……好像也说不过去吧。”
  “俚王,我刚才看李王爷欲言又止,似乎已经想出了主意。
  他这一去交州,万一在那边和别人商议,岂不是……我听说,那番禺的冯家似乎已决定归顺李王爷了。这么好的事情,断不能便宜了冯家。好歹咱们黑俚,可是帮过李王爷的大忙……要不然,咱们派个人追过去,找李王爷再问一问?”
  黄金啊,黄金!
  罗窦这时候,满脑子都变成了黄金。
  “既然如此,就让林甦去吧。”
  林甦,是黑俚都老之一,年纪也不算太大,头脑也非常灵活。
  众都老闻听,齐声称赞。
  于是罗窦立刻派人把林甦找来,命他前去追赶李言庆……
  ……
  武德四年三月,京山隋军突然跨江出击。
  李世民在荆门设下了埋伏,大败隋军……杜伏威在乱战之中,不知所踪,下落不明。
  李世民趁机强渡江水,不成想迎接他的,只是一座空城。
  房玄龄,在杜伏威过江出击之时,率部退出郢州,至安陆死守。李世民虽得了郢州,却未伤及房玄龄半分元气。
第三十章
天下棋局(一)
  岭南气候多变。
  特别是在进入初夏以后,就越发如此。
  两湖战事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随着房玄龄撤出郢州,退守安陆之后,李世民也随之将所有的精力,投注于江陵之战。荆门丢失,令宜都守军军心大乱……李瑗也随即不分昼夜,猛攻宜都。宜都守将在坚持了十天之后,最终开城献降。
  荆门、宜都两地失守,也使得江陵成为一座孤城。
  萧铣一日连派十二名信使,赶往钱塘求援。信中,他言辞恳切,表明愿意臣服萧隋。并非常沉痛的说了一番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萧太后能看在同宗的面子上,派兵援救。
  而萧太后的回信,同样是格外恳切。
  “公为肱骨,亦是同宗,焉能置若罔闻?
  然李唐兵势太盛,房乔败退,谢科退守,皆无奈之举。今哀家已敕令征召兵马,举江东之力,不日即可出兵援救……望卿坚守,不旬月,江东大军定渡江伐逆……”
  你再坚持一下,我这边已经在征召兵马,很快就会渡江援助。
  这一封恳切的回信,也使得萧铣放下心来。根据信使的报告,萧隋的确是在征召兵马,且调来近百艘五牙战船,停泊于钱塘江外。看那架势,萧隋是准备水陆并进,以增援江陵。萧铣得知了这个情况后,也是信心大增,坚守之心日益坚决。
  江陵,尚有兵马数万。
  两湖的发展,虽然不似后世那样繁荣,却也初具雏形。
  自东晋以来,不断的填湖垦荒,令两湖鱼米颇丰。如果只是坚守,以江陵的兵力,支撑个三五月,当不成问题。试想一下,萧太后既然已经开始征召兵马,又岂能时间太久?
  李世民自荆门移师,合大军十五万人,围困江陵。
  他当然也知道,若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所以在围城之后,便派出使者前去说降。
  历史上,萧铣在荆门失守之后,即归顺李唐。
  可如今他却态度坚决,丝毫不露半点口风,将使者赶出江陵。
  其原因……非常简单。
  萧太后让那信使带给萧铣了一句话:公不闻王世充举城献降,虽为王公,也难逃一死。
  义宁禅位,猝死长安。
  前车之鉴,比比皆是,望公三思。
  想当初王世充投降,李唐也是格外恩重,封以王侯……然则王世充最终又如何呢?
  被独孤修所杀,李渊却不闻不问。
  再往前,还有萧太后的孙子,义宁帝杨侑。他才多大年纪,甚至连皇位都不要了,可是却突然猝死。你萧铣很厉害吗?即便萧家是名门望族,能比得太原王氏吗?
  萧铣也是深以为然。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难有好下场。
  三国时赤壁之战,鲁肃对孙权说:张昭等人皆可降曹,为大王不可以……
  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萧铣也不是傻子,前车之鉴,又岂能不介怀?
  不得已,李世民只得下令,强攻江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