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校对)第6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3/697

  颌下一部虬髯,依然透着威武雄壮之气。
  可眼眉间,却露出了几分疲惫之色……
  张仲坚长叹一声,转身迈步走出书房。昔年雄壮体魄,略显佝偻之态。即便张仲坚不愿意承认,也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岁月不饶人,老了……真的老了!
  而昔年垂髻童子,如今正是风华正茂。
  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可若这么轻易让自己认输?张仲坚并不愿意。
  萧怀静在客厅里,端坐太师椅上。
  第一次来张仲坚家里做客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到了李言庆的家里。
  两人家中摆设太相似了,特别是这客厅,一样的八仙桌,一样的太师椅,俨然如一。
  后来萧怀静才知道,这八仙桌和太师椅,就是出自李言庆的手笔。
  而张仲坚,就是当时李言庆的合伙人,故而倒也不算奇怪。
  看到张仲坚进来,萧怀静连忙起身。
  “张大人!”
  “萧公,久候了。”
  张仲坚一脸笑容,摆手示意萧怀静落座。
  两人寒暄一番之后,张仲坚问道:“萧公,敢问太后有什么吩咐?”
  萧怀静神色一肃,坐直了身子,“张大人,太后今日听说李言庆在驻扎襄州,颇有些不安。”
  “哦?”
  萧怀静苦涩笑道:“不瞒张大人,其实朝中不少人,对李言庆颇为忌惮。
  我曾在他帐下听命,故而对此人也算有几分了解……李言庆这个人,虽则年轻,可是却没有青年人那种冲动。所作所为,无不谋后而动。且心思狡诈诡谲,足智多谋。本来,大家都以为是李世民那小儿主持后梁之战,可现在看来,却有些捉摸不定。
  李唐与后梁之战,究竟是要从夔州发起,还是以襄州为突破口呢?
  如若是以襄州为中枢,李言庆的目标究竟是萧铣,还是朝廷?太后对此颇为担心。”
  张仲坚听完了萧怀静的这番话,也是一脸苦涩笑容。
  “李唐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他叹了口气,“勿论李世民还是李言庆,皆为良帅。此二人同时出现,的确是让人难以琢磨。从目前来看,李唐应该是以李世民为主;但李言庆狡诈无比,喜欢出奇制胜。万一我们屯兵江水一线,他又突然自荆襄道发动攻击,着实难办。
  荆襄道如今有李道玄、徐世绩和苏定方三人,都是当时良将啊……”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张仲坚。
  本来李世民驻守夔州,局势非常明朗;可是李言庆突然抵达襄州,名为出使岭南,可实则……
  张仲坚已经明白了萧太后的意思。
  早在他开始向婆罗洲布局时,萧太后一直没有真正表态。
  是留守江东决一死战,亦或者退一步海阔天空,另起炉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其中还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不过,今天她既然派人来问,想必已有了倾斜。
  萧怀静没有说明白,但张仲坚却领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萧太后其实是在问他:江东能不能守住?若守不住,需早作准备。
  “萧公,请你回禀太后,张某当竭尽所能,护佑太后和陛下周全。
  不过……”
  张仲坚犹豫了一下,“若事不可为,还请太后能够见谅。”
  萧怀静的神色有些复杂了!
  他看着张仲坚,片刻后起身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去回禀太后。
  张大人,一切都拜托你了……如果真的不可以,太后必不会怪你。当务之急,还是以保住先皇血脉为主。”
  这句话,其实也是萧太后的意思。
  至少萧怀静,没有这个胆子说出来。
  连主帅都动摇了,这胜负早已有了分晓。
  如今只看张仲坚能坚持多久……当然了,如果能坚持到来年秋天,说不定会有转机出现。
  但是,能坚持到吗?
  萧怀静一肚子的官司,告辞离去。
  而张仲坚却只能暗自苦笑:言庆啊言庆,未曾想你已经成长到如此地步。只是一个名字,就使得朝廷上下信心动摇……不过,就算你胜了,结果又能如何?
  ……
  都稜镇,准确的说,是一个集市。
  距离邕州治所宣化县,大约有四十里左右,毗邻郁水畔,是俚僚土著和汉人交易之所。
  麦子仲执掌邕州以后,很注意这汉夷之间的关系。
  虽说宁长真归附了朝廷,为各部落俚人做出表率。但他毕竟只代表一部分俚人的利益,这邕、钦、桂治下,俚人何止百万。大大小小的俚人部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大到几千人,乃至万人,小至几十人不等。
  想要这许多俚人和汉人和平相处,麦子仲的确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俚人有很多汉人所需要的财富;而汉人,同样有俚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茶等物资,皆为俚人急需之物;而俚人手中有兽皮、药物以及各种珍奇物品,却是汉人所喜爱。其他东西还好说,可盐铁等物品,却是朝廷严禁买卖的商品。宁长真可以通过朝廷,来满足需要。但大多数的部落,却需要想方设法。
  邕、钦之地,不能由宁长真一家独大!
  这是麦子仲的想法。
  所以,他把早先的军镇都稜镇开放,变成了一个自由贸易港。
  岭南的商人通过都稜镇,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同样,俚人可以通过这里,或许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乎,都稜镇渐渐成为一个平衡俚僚和汉人矛盾的一个缓冲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市!
  这就是李言庆抵达都稜镇以后,第一个感觉。
  “没想到,老麦那么个五大三粗的家伙,居然还有这种手段,以前真是小觑了他!”
  在都稜镇安置下来以后,李言庆带着沈光和柳青,漫步于都稜镇坊间。
  如今,他改名叫做张鹜,字辞仁。如果连在一起,就是‘无此人’,以掩人耳目。
  当年他和张家往来密切,故而有张氏的腰牌证明。
  凭借这么一个虚假的身份,从襄州一路过来,倒也是畅通无阻。
  毕竟,大家都知道,张氏以商起家,做的就是这行商天下的买卖。而麦子仲和宁长真,又是亲隋室的人。所以张家在岭南的商业往来也很密切,并不值得奇怪。
  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是安全。
  虽说都稜镇距离宣化不过四十里的路程,可实际上呢,认识李言庆的人,并没有多少。
  麦子仲?
  想来此刻正关注两湖战局,无暇理会此地吧……
  李言庆大大方方的在都稜镇坊间行走,不时和沈光发出两声感慨。
  的确,在李言庆的印象里,麦子仲就是一个纯粹的武人。没想到,他居然能做的如此出色。
  此时,天将晚,光线暗了下来。
  这岭南的天气,就好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进入都稜镇的时候,还阳光明媚。可片刻功夫,就变得乌云密布。凄冷冬雨,笼罩小镇,星星点点。
  李言庆三人急忙跑进一下商铺,本想要避雨,却发现这商铺,居然是一家琉璃店。
  其实,琉璃在中国的历史,非常久远。
  据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范蠡就做出了琉璃制品,并呈献于越王勾践。
  不过,由于琉璃制品的工艺复杂,几十道工艺下来,成品非常困难,以至于这琉璃制品,就成为当时权贵们所青睐的东西。此时的琉璃,和后世的玻璃区别很大,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即便是魏晋时期,曾有大月氏人在长安公开了琉璃的制造工艺,使之可以小规模量产,却也只是缓解了上层对此的需求,而在民间,仍属贵重物品。
  李言庆府中,就收藏有一些琉璃制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