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697

  “什么话?”
  李言庆这时候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
  沈光说:“裴娘子说,事若不可为时,还需及早放手。”
  李言庆不禁一怔,愕然抬头,向沈光看过去。裴淑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事若不可为?
  不过,言庆很快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玄机!
  身为裴家子女,对时局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裴世矩膝下有四子一女,但若说能得其衣钵者,非裴淑英莫属。就连裴世矩自己都说:“如果淑英为男子,可使我百年后再无牵挂。”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他那四个儿子,都不堪大用。
  李言庆见过裴世矩的小儿子裴奉高,似乎确实难当大任。倒也不是说他不学无术,事实上裴世矩家教很严,四个儿子的才学都不差。只是,有才未必有前程。君不见这自古以来才华出众,却落魄一世的人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准确的说,裴世矩的四个儿子,缺乏大局观,机变也差,而且看不清楚时局……说穿了,裴家四子,不具备做官的资质。
  裴淑英出生在裴家,当然对时局会关注。
  哪怕她在王屋山潜修的时候,也没有放松过观察……
  姑姑这是在提醒我,不要死抱住隋室一棵树!也许在裴淑英看来,隋室已迟暮,难以持久。
  言庆的心里突然间高兴起来。
  姑姑还关心我,这说明,她的心里,还牵挂着我。
  “老沈,浮山在哪里?”
  沈光一怔,“主公说的是那座浮山?”
  “浮山有很多吗?”
  “似乎重名者不少,临淄郡有浮山,岭南也有浮山……天下名浮山者,有六七处。不过若说最有名的,应该是丹阳郡。不过丹阳郡治下,有两座浮山。一在枞阳县,一在肥东县。枞阳浮山,又名浮渡山;肥东浮山,则换做浮巢山。所以沈光也不知主公说的是哪座浮山?”
  “唔,这两座浮山,哪座山上有道全真最盛?”
  “那想必是浮渡山吧……我听人谈过,袁守城袁真人,还有成玄英成真人,都曾在浮渡山修行过。”
  丹阳郡,浮渡山!
  李言庆牢牢记下了这个名字。
  “老沈,你立刻选一得意之人,天亮之后启程前往丹阳郡。让他持我名剌,求见丹阳郡郡尉房乔。”
  说完,言庆返回书房。
  江南的局势,并不稳定。
  裴淑英这时候去丹阳郡,有些不合时宜。
  不过不必担心,房彦谦房玄龄父子已在丹阳郡站稳脚跟,还有谢映登执掌兵权。裴淑英在丹阳郡,有他三人暗中照拂的话,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是,李言庆还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解决他和裴淑英之间的这段姻缘。可有一点言庆已下定决心,绝不会就此罢休。
  写好了给房玄龄的书信,李言庆推开窗子,站在窗边。
  他仰天凝视群星璀璨的夜空,而后双手在胸前合十,轻声呢喃道:“姑姑,你也要多保重!”
第五一章
喜盈门(七)
  马车缓缓行驶在整洁宽敞的大路上。
  车辕处插着一杆旗子,上书荥阳总镇,中间一个斗大的‘杨’字。车前车后,有侍从跟随,显得格外威武。
  如此气派,除了荥阳郡守,郇王杨庆府邸的车辆,还能有谁?
  柳周臣坐在车里,透过车窗向外观瞧。但见碎石铺成的大路,自巩县向东延绵五十余里,非常壮观。如此碎石大道,整个荥阳郡,只有两条。以巩县为中心,东二十里长,西三十里长。西面大道名为李家门大道,而东面的这条路,则被当地人冠以‘鹅径’大道,同样是为表达对李言庆的尊敬而铺设。这两条路,也是荥阳至洛阳之间,两条必经之路,名气颇大。
  李言庆不过双十年龄,竟已有此声名?
  怪不得郇王处心积虑的想要压制他,甚至不惜违背圣意,加强荥阳世胄的力量。可即便如此,就真的能够压制住李言庆吗?以他在巩县的声名,想要压制住他,恐怕是难度很大吧。
  且不说徐世绩和李言庆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即便他二人真的反目,徐世绩和其背后的关东世胄,可以和李言庆在这荥阳郡内,抗衡吗?
  柳周臣的心里,突然间升起一丝丝莫名的担忧。
  李言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荥阳郡如今离不开李言庆,但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强力打压的话,其人在荥阳郡的声望,将无人可以比拟。除非,杨庆有能力把李言庆从荥阳郡调走。可李言庆又是杨广亲自安排在黑石关的得力大将。从他的战绩和功勋来看,杨广这一次看似胡闹的任命,却是神来之笔。
  若无李言庆,想必荥阳如今,已然危矣……
  所以,杨庆也无法调走李言庆。
  如此情况之下,郇王对荥阳的控制力,会随着李言庆声名鹊起,越发减弱,以至于彻底失去控制。
  柳周臣想到这里,不禁忧心忡忡。
  马车来到巩县城下,自有侍卫前去递交文书。柳周臣也没有下车,就坐在车里,从车窗向外观瞧。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从车后传来。
  柳周臣透过车窗向后看去,就见一队马队,风驰电掣般从车旁掠过。大约有二十多人的样子,为首一个老者,跨坐一匹上等好马,风度翩翩。他体格单薄,相貌清癯,两鬓生有白发。头扎黑巾幞头,一袭黑衫单衣,腰系狮蛮玉带,足蹬一双黑靴,肋下配着一柄利剑。
  看年纪,这老者大约在四十多,五十上下的模样。
  浓眉大眼,高鼻梁,相貌颇为英武。
  柳周臣只是无意中的一瞥,却不想有如雷击。他吃惊的张大嘴巴,看着那老者率人从车旁过去,在城门口一队门卒恭敬迎送下,毫无阻拦的进入巩县。
  怎么是他?
  柳周臣连忙起身,探头出车厢。
  “刚才那些人,是什么来历?”
  有下人连忙过去打听,而后很快返回马车旁边。
  “郎君,刚才过去那些人,都是李府的家将。为首那个老人,据说是李郎君的老师,名叫李基。
  此次李郎君成亲,他也是李郎君唯一的长辈。故而巩县上下,对他也非常的尊重。”
  “李基吗?”
  柳周臣若有所思,手指轻叩大腿。
  “刘郎君,咱们直奔李府?”
  “不,暂不去李府,先在巩县寻一落脚之处,待李郎君后日大婚时,我们再登门道贺不迟。”
  “喏!”
  柳周臣虽只是杨庆的家臣,却也是杨庆身边最信任的幕僚。
  故而无人敢把他当成一个家臣,多是以‘郎君’而称呼。此次柳周臣奉命前来巩县,代杨庆出席李言庆的婚礼。一应事务,借由柳周臣自行决断。该如何登门,如何道贺,全看柳周臣的主张。
  柳周臣也知道,自己的行踪不可能瞒得过李言庆。
  不过李言庆这时候忙于婚事,也不可能顾及到自己。再者说了,大婚之日再登门道贺,于礼数上也没什么亏缺。所以柳周臣并不着急,他决定现在巩县住下,观察一下情况,再做决断。
  ……
  李孝基在巩县的日子,过的很自在。
  眼看着言庆的婚期将至,他这一桩心事,也算可以了结。虽然他不能以李言庆父亲的身份出现,却可以用言庆的老师,也是言庆唯一长辈的身份出席婚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一个安慰。
  李孝基就住在李府,每天或是带着人外出游山玩水,或是在李府对面的酒肆中用餐。
  时间越久,李孝基就越发惊异于李言庆在巩县的威望。似乎在这座古老县城里,官府的声望远不如李言庆一句话有用处。据左邻右舍说,李言庆每年都会布施粥棚,活人无数。更时常以工代赈,救济流民。这‘李大善人’四个字,可不是凭空得来。以至于来到巩县,你可以不知道县令是谁,县衙在什么位置。但若是不知道李言庆是谁,李府在哪里?几乎寸步难行。
  而且,随着黑石关大捷,言庆的声名不断向外扩展。
  甚至连荥阳县、管城县的老百姓,也对言庆是无比的尊重。毕竟,徐世绩虽在虎牢关大捷,却是动用了两县之力。而且他是豪门世胄的代言人,和那些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无形中增大。而言庆,在老百姓眼中,却是格外亲近。李言庆不属于任何一支世胄豪门的子弟,从小被收养,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学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
  这若放在后世,也是一部极好的励志题材。
  而言庆和郑家决裂,乃至于抗旨不尊,被责令闭门思过,在百姓眼中,也变成了不畏强权的代表词。
  这样一个人,才是百姓们心目中的英雄。而徐世绩虽则战功显赫,和言庆相比,总是有写差距。哪怕虎牢关大捷,徐世绩斩首无数,更击杀了李文相这等瓦岗巨擘,却始终无法和言庆相提并论。
  李孝基很满足,也很轻松。
  晌午出游返回家中以后,他小睡了片刻,而后在府中家人的陪伴下,溜溜达达走出李府,来到他经常光临的酒肆中用饭。不是李府的饭菜不好,而是在这里,李孝基可以听到更多对言庆的传言。为人父母者,哪个不存些虚荣心?听到了没有,他们夸赞的人,是我儿子!
  每当李孝基听到人们夸奖李言庆,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