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97

  我若强攻,巩县能否承受?”
  在杨玄感身后,韩世鄂等人,莫不流露出狂热之色。
  言庆攒眉,沉吟半晌后,微微一笑,“我城中尚有百姓四万余众,如若大公子强攻,李某可以保证,十日之内,大公子休想破城。”
  我实话实说,我挡不住你的兵锋。
  然则十天之内,你也休想攻破巩县城池。
  我已做好必死准备,我能撑过十日。可问题是,你能为这个小小的县城,停留十天吗?
  两人言语之中,各藏机锋。
  杨玄感脸色一变,忍不住笑道:“李小哥,我越发后悔,没有早日与你相遇。亦或者,起兵之前,应将你解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
  “如此说来,你不欲应战?”
  “昔年楚汉相争,高祖不与霸王争雄。
  今,言庆非比高祖,而公亦非霸王。阵战之事,当求天时地利人和,你我又何需,效那匹夫之争?”
  你不是楚霸王,我也不是汉高祖。
  斗将乃匹夫之争,我不屑于为之。
  杨玄感怔怔凝视言庆,突然间放声大笑。
  “李言庆,你有胆!”
  言庆在城上双手抱拳,深深一揖,“非是言庆有胆,实大公子不识天数。言庆斗胆,借天之威,方能与公子周旋。”
  我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胆子大,而是因为有皇帝罩着我,所以才能和你周旋到现在……
  杨玄感的脸色,陡然阴沉。
  “以你所言,何为天数?”
  “天数自在东方,大公子何必明知故问?”
  杨玄感冷冷一笑,“若如此,杨玄感也要与天相争。李小哥,到时候且看那天数,究竟为何。”
  “言庆,当拭目以待。”
  杨玄感不再赘言,拨马边走。
  韩世鄂等人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见杨玄感走,他们也拨转马头,紧随杨玄感离去。
  看着杨玄感等人的背影渐渐远去,李言庆突然间,长出一口气。
  天数为谁?
  反正不是在你啊……杨大公子。
  他转过身,颇有些疲乏的对谢安民和马三宝说:“从今日开始,你二人各领一支人马,分为两班警戒。”
  “啊?”
  李言庆笑了笑,扭头看了一眼雨雾中的叛军大营。
  “那是个好强的爷们儿,却非雄主。接下来,他欲争天!不会再为这小小县城,而花费心思了。”
第八五章
红土坡郑善愿归天
  大业九年,亦即公元613年七月。
  大隋开国元老,楚公杨素之子,柱国大将军,礼部尚书杨玄感,自黎阳起兵造反。于短短时日间,聚众多大十数万人,兵临东都洛阳城下。留守于洛阳的越王,杨广长孙杨侗,命洛阳留守樊子盖出兵反击。然则叛军气势如虹,在洛阳城下数次交锋,隋军无不是惨败而回。
  然则,叛军虽节节获胜,却始终未能攻破洛阳。
  在历经最初十余日的大胜之后,入七月,战局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是留守长安的代王杨脩,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兵出关中,屯扎于金谷园,与叛军大战百余回。双方死伤惨重,只杀得伊洛流红。最终,卫文升设下诡计,伏杀叛军三大主将之一,同时也是杨玄感幼弟的杨玄挺。此战过后,杨玄感不得不引兵后撤,进行短暂的休整。
  此时,隋军援兵,正迅速回师,逼近河洛。
  隋军大将屈突通,抵达黄河北岸的河阳县(今属河南省焦作市),宇文述紧随其后;东莱水军总管来护儿也急速回兵,兵抵济阴郡,距离荥阳咫尺之隔。东有来护儿,西有卫文升。
  北面是宇文述、屈突通……
  并且自四面八方的勤王之师,纷纷逼近洛阳。
  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刑部尚书卫文升族弟,潼关守将卫文通、上洛县令张琮等等,同时对叛军发起攻击。辛文礼更怀县强渡河水,攻占金堤关,斩杀郑善果之子郑俨,为隋军打开了渡河的通路。
  金堤关位于虎牢关东北,北临黄河。
  这里也是通往牛渚口的桥头堡,是一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关卡。
  有了金堤关,隋军就可以源源不断渡过河水,直逼牛渚口,兵临虎牢关。虎牢关守将来渊得知金堤关失守之后,立刻通报荥阳县,邀请郑善愿自荥阳县出兵,试图击溃辛文礼,复夺金堤关。
  郑善愿毫不犹豫的选择与来渊合作。
  可是未等他出兵夹击,之前被杨玄感击溃的房玄龄,复又卷土重来。此次,房玄龄收拢了徐世绩、谢科、苏定方三支兵马,并他后来招揽过来的乡勇,共三千人。一改早先袭扰战术,猛攻荥阳县城。郑善愿手下虽说兵马众多,可此次面临的对手,却与从前大不一样。
  徐世绩和苏定方,全都是熟读兵法,谋略过人之辈。
  而谢科更是经验丰富,用兵之奇,有神鬼莫测之能。三名未来的兵法大家联手,所产生的效用,绝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郑善愿一日三败,损兵折将下,龟缩荥阳,闭门不出。
  如此一来,只剩下来渊一人,与辛文礼交锋。
  荥阳地区的战事,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杨玄感在洛阳,日益感受到沉重压力。在李密的主张下,杨玄感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洛阳,直入关中。如果他能够夺取长安,凭借杨氏在关中的影响力,说不定能站稳脚跟。于是,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率大军屯兵皇天原,吸引住卫文升的注意力。而后他率领一支骑军,绕渑池、崤谷,直扑长安。长安此时,兵力空虚。
  可谁想到,当他们途径弘农时,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弘农太守听闻杨玄感攻入关中以后,立刻下令,将杨家祖坟尽数掘开,并将杨素的尸体,曝尸荒野。
  这在古时,是一种极其凶残的手段。
  杨玄感得知消息后,愤怒不已。任凭李密如何劝说,他都不肯听从,挥兵猛攻弘农,誓要报仇雪恨。然而,早已做好准备的弘农太守,死守弘农,不肯出击。潼关守将卫文通出兵援救,更有卫文升命人回兵夹击。杨玄感在弘农城下惨败,只带着十余骑,仓皇逃回皇天原。
  可就在他抵达皇天原的时候,却意外的得知一个消息:荥阳失守、虎牢关失守……
  ……
  正如李言庆所猜测的那样,杨玄感果然没有再对巩县用兵。
  并非杨玄感没有能力攻破巩县,而是他根本无需费这个力气。杨玄感只要攻下洛阳,则隋军必然大乱。因为在这东都城内,隋军文武大臣的家眷,多留居其中。杨玄感可以凭借这些家眷,令隋军内部发生分裂。只要隋军内讧一起,他大事可成。到时候,杨玄感无需再去攻打巩县,巩县也将不攻自破。李言庆清楚这个道理,同样杨玄感,也很清楚这个道理。
  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
  洛阳一日不破,隋军就会疯狂回援;可洛阳一旦被破,隋军不战自溃。
  言庆赌博的,也就是杨玄感无法攻破洛阳。
  不过,为保证粮道通畅,杨玄感在黑石关,扎下一支兵马,牢牢监视着李言庆的一举一动。
  言庆若是妄动,则黑石关八千兵马,就会立刻出击。
  当然了,言庆若是没有动作,黑石关的叛军也不会轻举妄动。这就是一个制衡,黑石关也好,巩县也罢,谁都不敢率先动手。然则随洛阳战事越发激烈,隋军援兵的脚步声日益逼近,黑石关的叛军,也随之出现变数……
  七月末,战事已持续月余。
  巩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却显得格外平静。
  城墙已修缮完毕,早先出现的缺口,也都纷纷堵上。言庆有下令,将城墙加高加厚,以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战事。除此之外,他派出斥候探马,密切关注各方消息。在城中,又加强了警戒,命马三宝、韩仲、谢安民三人,全日不间断巡逻,以防止居心叵测者的异动。
  剩余时间,他就守在县衙中,处理各种繁琐杂物。
  在立秋之后,郑世安突然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大夫说,郑世安快不行了……即便是有言虎每日用气功为他调理身子,依旧无法挽回身体日益衰坏的事实。特别是在巩县七日血战的几天中,郑世安可说是担惊受怕。他并不是害怕死!事实上,到了郑世安这个年纪,生死早已经被他看淡。该享的福享了,不该享的福,也享了。膝下还有言庆,他可谓此生无憾。
  郑世安所担心的,是言庆的安危。
  他对毛小念说:“言庆自从跟着我,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以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后又要勾心斗角,谋取利益。我原本想让他赚取军功,将来有个更远大的前程。可谁想……那孩子险些丧命于高句丽不说,还被人构陷,被人冤枉。
  如今,他又面临大战,实在是苦了他。
  我死不要紧,可如果言庆有个三长两短,我就算是死了,也不会瞑目。”
  裴淑英也好,毛小念也罢,还有王正,雄大锤,都纷纷安慰郑世安。但这老人的心事一起,就再也无法放下。即便等战事平静下来以后,郑世安同样是莫名紧张。一会儿想着叛军会不会胜利;一会儿又想着巩县会不会被攻破。加上秋日萧瑟,正是肃杀时节,身子骨就变得,越发不行了。
  李言庆在处理完公务之后,时常回家,与郑世安作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