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空神仙传(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天然的法器,虽然厉害。但是并不怎么契合自身。
而用神魂祭炼的法器,也可以被称作本命法器。
只有拥有了本命法器,护持神魂。日后才可以出窍,经历种种灾劫。
这才是日后正经的修行道路。比起来这个来,其他的一切东西,都真的成了过眼云烟。
然而,这金龙简之中的气机之强,出乎了刘胜之的意外。
刘胜之的一点心光外照,落在金龙简上。那金龙简只是微微一亮,彷佛就有着一丝龙吟响过。
立刻就让刘胜之感觉到迎面挨了一拳似的,心光立刻散乱开来。
刘胜之从功境之中退了出来,微微有着一丝沉吟。
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无奈。这金龙简比自己想象之中的要更加厉害。
但是,祭炼起来,却也要更加麻烦。不过不要紧,无非水滴石穿而已。
自家把这金龙简带在身上,日日气机温养相合。
“来了这个世界这么多天,今晚正好有着时间回去看看!”
刘胜之收功之后,看着时间不过是八九点钟,不由暗道。
刘胜之号称神仙,在云社县活人无数。现在连外县都有许多人知道他名号。
官衙上下,更是将其当成县长刘穆之的族中兄弟,更是亲近敬畏。
如此一来,刘胜之想来就来。想走便走,那就十分的逍遥了。
这刻,既然主意打定了。带着采购的两箱药物,身形一晃,就消失在燕子山上。
吓了刘胜之一跳的是,他拿着东西,刚刚回到位于云社县之中。
却见着人头拥挤,众目睽睽。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刘胜之就这么凭空从空气之中出现。
这么一幕,惊呆了所有人的眼球。就连刘胜之自己也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自己刚刚一回来,就被人给围观。
“胜之,你这是……”刘穆之反应过来,激动而又艰难的开口。
一句话就惊动了其他的那些百姓和衙役,似乎这一句话触发了他们身上的某种机关。
所有人七手八脚的跪了下去,胡乱磕头,什么刘神仙千万不能弃我等而去云云……
各种各样的,前言不搭后语的叫喊声音响彻一片。
听到动静,更多人被惊动。拥挤过来,挤的水泄不通。更是疯狂的敬畏崇拜。
甚至在刘胜之因为头痛,思维变得迟缓了许多。都还没有彻底明白过来之前,就被人七手八脚的抬了起来。
等到刘胜之激灵一下子清醒的时候,却已经来到了一座新建的神祠面前。
可以看清楚,神祠之中供奉的神像,和刘胜之有着五六分的相像。
这一次,刘胜之刚刚回到云社县之中。就被吓了一跳。原来,当地百姓已经给他立了神祠。
几乎整个云社县的百姓都疯狂的云集过来,叩拜着,疯狂的叫着神仙。
慢慢的,刘胜之才搞清楚。自己回到了现代这么多天,被云社县的人们当成了失踪。
尤其是在刘胜之活人无算的情况下,更是经常失踪。更是让情况变得十分复杂。
原本刘胜之就厚着脸皮,自号神仙。这个时候,不知道哪里传来的流言。说刘胜之本是下凡普渡的仙人。来云社县济救苍生。
可惜云社县的百姓不够虔诚云云,因此刘胜之才失望而去。
消息传出,大部分人都是相信了。都当刘胜之抛弃了此地,回山再不回来了。
总之,消息传出。整个云社县上下,到处陷入恐慌之中。
最后甚至直接有着乡老出面,请求官府在城中立下神祠祭祀。
偏偏也十分凑齐,今日那神祠刚刚建好。便有许多人云集刘胜之住过的房间,祈求刘胜之再次出现的时候。刘胜之就那么穿越而来……
于是,有了这般情况,就一点也都不奇怪了!
这是县中某家被刘胜之救过的富户,所捐的一套房子。现在被改造为神祠的模样,供奉了刘胜之的牌位,号称神仙祠。
瞬间就让刘胜之有了一种风中凌乱的感觉,甚至啼笑皆非。
第021章
哀民生之多艰
他在现代时空,辛辛苦苦,巧取豪夺的弄了一座道观,当成了遮掩之地。就那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患。
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在这魏晋六朝,已经有人帮自己建了神祠。
这当真让刘胜之有着哭笑不得的感觉!
等刘胜之彻底搞明白情况,晕晕乎乎的大半日就过去了。
刘胜之缓缓的收拾好了心情,再看向刘穆之,一下子就彷佛如获至宝。
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刘穆之也认作了同宗兄弟。刘穆之为本地县长。
这县长再小,手下假假的也有十数个县吏。有着县兵数十。
甚至还能号召各家坞堡村寨出人,集合起两三百人的武力来。
说不得,到时候就能够帮上大忙了!
“胜之看此地如何?”身为县令的刘穆之得意洋洋,丝毫没有发现刘胜之那种奇货可居的目光。
刘胜之忽然笑道:“穆兄,这背后恐怕是你折腾出的这一出吧?”
“我早就知道瞒你不过……不过,胜之也瞒的我好苦,没有想到,你居然也是一位神仙啊……”
想起今日刘胜之在眼前凭空出现,刘穆之忍不住也唏嘘起来:“既然如此,帮你立下神祠,那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胜之,民生维艰啊。若非有事情想要找胜之帮忙,我也不会出此下策!”刘穆之唏嘘道。
不知道刘穆之到底搞什么鬼,反正给自己建了神祠,自己也不会吃亏。只好说道:“穆兄有话直说便是!”
刘穆之说着:“胜之,上次你和我说过。水蛊孳生,主要是因为钉螺,而钉螺却是县城周围水塘河沟太多。
我准备派出劳役,将四周的河塘整理一番,开辟成水田,种上稻米如何?”这个时代的主要粮食是所谓的五谷杂粮,不过和后世的五谷杂粮却不是一回事儿。
比如大部分人吃的主食却是粟米,又被称为黄米。甚至是黄粱,便是黄粱一梦之中的那个黄粱饭。
大约类似于小米,却又不同。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粟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
不过,这种东西,原本生于北方。在这江南潮湿多雨气候之下,长的就很一般了。产量并不怎么高。
有次吃饭的时候,刘胜之和刘穆之提到过一句。在这江南之地,不妨种植水稻。
原本刘胜之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是刘穆之是日后出类拔萃的人物,尽管现在做了一个小小县长,也没有尸位素餐。反倒是最近真的留意起来。
和刘穆之交谈之中,刘胜之才发现。这个时候,水稻和小麦虽然有着种植。但是却不过是在杂粮的范畴。
刘胜之查过一些资料,一直要到唐中期以后,小麦种植范围由东向西、向南迅速拓展,到明末,北方百姓的饭桌上已是“小麦居半”。
而在南方,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发,至隋唐时,江南的生产力水平已有长足进步。
南方双季稻在唐代就已普遍种植,还出现了稻麦轮作复种的一年两熟制。
但是在这个,大量的人口刚刚因为战乱而迁居江南的时候。百姓种植的最多的还是从北方带过来的粮食品种。
刘穆之雄心勃勃,指点江山。说着,自己准备如何围堰造田,如何修建水渠,种植水稻云云。一直说的是口沫横飞。
刘胜之点点头,这才符合后世的大势所趋。江南一年两熟,三熟。粮食亩产定然会大大增加。这倒真的是一件好事。
而且如此整治下来,也能大量消灭钉螺。对于信息场的防治有着极好效果。
治了这么多人,现在刘胜之也渐渐觉着,防远远大于治。
“不过,胜之。这件事情,还是需要你帮忙才成?”刘穆之嘿嘿而笑。
这是好事啊!刘胜之只是好奇,刘穆之有什么事情找自己帮忙,而且和给建神祠,又有什么关系?
“百姓愚昧,难以驱使。恐怕要借着胜之的东风,方才好办……”刘穆之如此如此说来。
刘胜之听了,不由得微微点头。任何时候,想让百姓改变习惯,种植他们以前不怎么了解的东西,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