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符召(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418

  范易见了就更加满意,也就只有这种一无所有的孤儿,从小被自家亲手培养起来,方才有着高度的忠诚。
  虽然虞书并不十分清楚范易到底想要干些什么,但是挑出的这些孤儿之后,却就没有多做手脚。显然是把施恩的机会都留了下来。
  “想不想吃饱,穿暖?”范易跳下马来,淡淡的问了一句。
  没有人吭声,一个个都是疑惑不解。范易一挥手。
  麾下的侍卫们,立刻就开始在当地搭起灶台来。然后,白花花的大米就倒入铁锅之中,放入清水,过不了多时,随着水被烧滚,就有着浓烈的香味传来。
  一时间,这些流浪儿的饥肠辘辘的肚子之中,都响起了打雷一般的声响,喉结不断的上下蠕动着,分泌着唾液。
  一共是一百个流浪儿,煮了两大锅粥,却是足够吃了。
  原本可以直接带着一些饼子馒头之类的干粮前来,甚至便是肉类,也是随口吩咐一句的事情。
  只是,这些孩童饿的久了,肠胃恐怕消化不了那些东西。这粥就十分合适了。
  虽然这一百个孩童比刘易预料之中的多了一些,但是也是好事。
  “好香……”
  这些孩童们嗅着空气之中的味道,肚子之中原本的饥饿,现在几乎变成了绞痛。
  然而,却没有一个敢上前的。那些侍卫个个身强体壮,带着刀剑,让这些孩童们充满敬畏。
  尤其是一身锦衣裘袍的范易,就那么站在那里。身后的护卫扇形拥护着,更是让他们羡慕,畏惧,讨好。
  “一个个来,都给我排好队,一个人两大碗,都不许抢!”放饭的伙夫重复着范易的规矩。
  这粥就算熟了,也不能马上就吃,太烫,谁知道这些饿了多久的家伙们,会不会直接把这热粥往肚子里倒,烫死几个……
  因此,用着大木棍翻搅,等着温度降下,才开始放饭。
  在这几十个护卫的虎视眈眈之下,这些孩童们老老实实地排队打饭。然后狼吞虎咽起来。
  粥煮的相当浓稠,既不是完全的干饭,也不是那种能够照见人影的汤水。插筷子不倒,便差不多了。大锅煮的,足够火候,就显得十分喷香。那些孩童们就吃的十分喷香,几乎都要盆子给舔的干干净净。
  虽然这些小家伙们吃起来的样子十分难看,恶形恶相。但是范易脸上却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他们吃!
  莫要看着这些小家伙们现在如同乞丐一般,一个个瘦弱,头发发黄,肮脏难闻。
  但是只要营养跟上,然后自小用着军法约束操练。再教着读书识字,有个几年时间,长成下来。这些都要变成人才。
  甚至,谁能够说得定,等着范易有一天扶摇直上。这些人之中,会不会出现几个统军大将,一方督抚?
  这些就是班底根基了!
  虽然范易的想法,开始只是找十几个孩童,跟在自家身边,亲自言传身教。日后这些出来,不客气的说,都是难得的人才。因材施教,甚至能够培养出一些日后独当一面的大将,甚至谋士,或者精通内政,胜任台阁的精英来。
  不过,这般人数多了。虽然不好教出精英来,但是却能够普及一群普通人才。这就足够了!
  任何一个组织,需要的非常杰出的人才,都是少数。真正撑起来的,还是那些为数最广,普通人才的广大中层干部。
  再说,便算是这般。还是能够重点发掘培养几个精英人才来。
  想着,范易就不断点头。
  这时候,却见着又有人来报:“少将军,真君庙听说少将军需要孩童。特地又送来了一批,有着两三百之多……”
  范易哦了一声,淡淡的说着:“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就都带过来吧!”
  “是!”这侍卫恭敬的说着。
  所谓真君庙,供奉的自然是地神真君。现在不仅整个江左三州。便是这楚郡,只要是东虞势力所及之处,都供奉着地神真君。
  原本只是叫做神祠的,但是现在公然就被叫做庙宇。以前说过,这庙和寺一般,原本一个是宫廷建筑,一个是官府所在。
  从神祠改成庙宇,看起来不过只是改了一个名字而已。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名实之间,气运在焉!
  如今这真君庙的势力极大,虽然不怎么插手政事。但是影响力却已经扩张到了东虞所辖之地的方方面面。
  便如安置难民,慈善救济这些事物。都是经常由真君庙方面主持着。听说真君庙经常收留孩童培养。莫说是送几百个孩童过来,就是送几千个也都没有问题。
  现在这位少将军似乎很得真君庙方面的看重啊!
  便是胡闹,也有着安北将军,和真君庙陪着胡闹。这其中意义就又是不同了!
  十年过去。
  范易就已经是虚岁十三岁的少年郎了,虽然沉静寡言,然而却显得十分不凡。
  他行走在江畔,后边急忙有着一个黑大壮实的汉子赶上两步,将一件披风披在了刘易的肩头。憨笑着说道:“少主,这江边风冷,还要多穿一件衣服才是!”
  刘易淡淡一笑,对这黑大个点点头。虽然说是汉子,生得又高又壮,但是看着嘴唇上的薄薄绒毛,还有脸上的稚气,便知道这看起来是强壮大汉,实则岁数并不是太大。
  “李奇,”刘易笑着说道:“我前两日教你的东西,你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李奇连连点头:“骑兵之道,就在于离合。然而真正的决战,最为重要的却是冲击,因此马力强,铠甲坚固者胜!”
  刘易点点头,他讲了许多,被着李奇简简单单的总结成这么几句,却也并不奇怪。
  谁让眼前这个叫做李奇的,便是昔日他手下第一大将申屠奇的转世。却是宁肯放下神道之中的权势,转身来护佑于他。
  这就想到了自古天命之主降世,身边总会在发迹之初,就云集一班的文臣武将。最明显的例子就好像刘邦,彷佛汉初的一半功臣都出生在沛县那么一个小小的所在了。
  就如同范易这里,不仅申屠奇,更是有着一班子文武将佐随同转世。这些人就算没有能够恢复前世记忆,然而出生起点便高,灵魂强大,生下来就和普通凡人不同。
  这就好像民间的说法,这些文臣武将都是星宿下凡,辅佐真龙平定天下来着。
  这就是最初班底,凭着这些班底。只要时势一到,立刻就能够聚众得人,乘龙上天。
  在范易的身后,就跟着上百护卫。每一个护卫脸上都带着稚气,看似都还年轻。然而每个人都身量长大,身形剽悍,眼中放出精光来,顶上也都有着普通人见识不到的精光。
  若是有高人见了,都会惊叹。想不到范易手下会有这么多的文武全才之辈。
  这些就不全是跟着范易转身的了,事实上那种班底有着十多个就足够多了。
  这些少年,都是范易自家培养的。天下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不知道多少。
  自从七岁时候起,在他觉醒本来意识之后。就开始培养班底,选择一些好苗子,和他自己岁数差不多大的少年,从头开始培养。
  这些人跟着他最近的已经有着五六年了,便是跟着时间短的,也有着一两年时间之久。
  这些少年,不仅被范易自幼以军法操练,形成幼军。更是从小亲自教导这些人各种知识,再以恩义结之。又有跟随范易的光明前景,早已经就是一个十分忠心小团体了。
  便是再普通的少年,自幼名师教导着,练武学文。这么多年下来,多少也有着小成。
  因此,这刻看起来就个个文武双全。这就让范易十分得意。
  论起班底来,自家就已经十分扎实。这些都是军官种子,或者为文吏的种子。放出去锻炼几年,就能够担当大任。
  范易身为大都督家的公子,虽然只是庶出子弟。又是随着舅父虞书,驻扎在江右楚郡。但是虞书从来对这个外甥千依百顺,所要求之事,从来没有违背过。
  在旁人眼中再是荒谬胡为的举动,虞书也是支持的。
  而独自驻扎在江右楚郡,为江左上游,重兵镇守的虞书。可以说是大都督府中,最重要的重臣了。连续十年坐拥三万重兵,独立镇守一方,位高权重。
  莫说范易只是养个几百个少年了,便是再胡来的事情。只要虞书同意,范易也能做出来。
  “江左的情况怎么样了?”范易问着。
  “太后自从前一段时间驾崩了之后,李夫人似乎消停了一阵子。似乎现在这江左,并没有什么动静。反倒是青阳道和北魏再次交战起来……”
  当年青阳道攻入洛城之后,朝廷仓惶渡江。陆陆续续地就有着上百万的士兵,士子和豪族渡江而去。形成强大的势力。
  好在范贞有着地利,更有着迎接朝廷的大功。在李单死后,顺利接掌朝政,成为新任的大将军。
  然而南渡而来的势力一下子涌入这么多,就和江左本土的势力形成了剧烈的摩擦。更是有着野心家勾搭上太后,和范贞为敌,唱起反调。
  好在两年之前,当范贞彻底的掌控江左各种势力之后。太后就无缘无故的病逝,一如当年那位半路上神秘遇害的大将军李单一样。
  一直到这时候,范贞才几乎算是彻底的掌控了江左东虞朝廷。
  然而,这个时候,却就已经是昌平十二年了。
  如今江右的形势,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转变。如今这整个江右不仅没有一统之象,反而割据的形势就越加明显。
  青阳道攻下洛城,占据江州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宜将剩勇追穷寇,后院起火。燕州方面的巫人攻打青州,差点把巨野都给打了下来。
  青阳道主力仓惶回师应战,虽然战而胜之。然而却没有给那些巫人太大的打击。
  不久之后,占据秦灵两州的西方巫人之中的最为强大的金狼王,在狼山只之上大会诸族。成为此方巫族的盟主,更是按照中土风俗,建官立制。建立了西灵王朝。
  而另一面的燕州等地,北方巫族却有样学样,在建立了北魏。只不过北魏并没有一个最为强大的部族为主,因此,还采用着草原之中常见的长老制度。名义上有着一个皇帝,只是轮流来坐,让人啼笑皆非……
  于是,这整个天下,如果再算是僻处成州的无空道李志的话。整个中土就已经分裂成为五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4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