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符召(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418

  “这朝廷大义名分还不能丢!”范贞的冷冷的说着:“我已经上表,请朝廷巡狩江左。不过我看着朝廷定然一时半刻下不了决心。
  再者,我江左人口稀少。这次虽然不能够大规模出兵,但是我当出兵,占据楚郡。
  一来,朝廷缓急有事,可以随时救援。二来,楚郡本就为江左屏障。楚郡一失,大江之险阻,就被分去一半。因此,这楚郡我是一点要占住的!
  可惜啊,我现在兵力不足。要不然那妖贼李志占据成州。我当出兵将其赶出去……”
  说着,就深深遗憾。
  成州为大江之头,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而楚郡为大江之腰,七寸所在。更是重要之极的地方。
  在另外一个世界,便有着一句很著名的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从大江之头,建造水师,顺流直下。长江天险便不服所有。
  而从楚郡更是中央突破,那就是曹操赤壁之战的节奏。若是水师大战胜利了还好说,若是失败。就要重蹈蒙元灭宋的覆辙了!
  南宋在蒙古的攻击下撑了那么多年,然而一旦襄阳被破。大军渡江,就只剩下崖山的结局了。
  因此,这两处所在,重要到极点。要想划江而治,这两处所在,不能纳入怀中,简直就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第二百七十二章
黄神退位
范易班底
  现在没有余力去攻打成州,然而这楚郡却就无论如何也要拿在手中。
  虞书想了想,说道:“楚郡现在在朝廷治下,都督占之不难。但是想要防守……”
  这楚郡毕竟隔着大江,等于是一块偏师飞地。就需要放心的大将驻守。偏偏,现在让范贞手下找出这般放心大将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范贞淡淡一笑:“所以,我才想到了你啊!”
  “我?”虞书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我不会带兵……”
  “那也不打紧,暂时的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你只要替我坐镇楚郡就是。再者,到时候我把小银母子送过去……等着我稳定了朝廷局势……或者说不定,只能把当今天子接回来……”范贞目光闪烁着。
  对于他来说,狭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必要的。若是给他十年八年时光经营,抛开朝廷,照样能够在江左站稳。
  或者说,现在他抛开朝廷也能在江左继续做大都督,甚至可能进一步做隔江做一方诸侯,甚至自立为王。
  但是他手中本身实力不足。而江左地方势力庞大,一个小心。就会被地方势力给架空,做一个傀儡了!
  因此现在,这朝廷名号就很重要。尤其是范贞从来没有想过一辈子就那么偏安江左。
  等着再有五六年的时间,彻底的稳定了江左局势。那个时候,他自然要北伐中原,一统天下。
  有着朝廷的名义,就有着绝大作用!
  便是现在,灵州秦州虽然说被北方巫人占据。但是还有不少郡县仍在坚守,比如朔方郡。再或者燕州等地,同样有着燕山郡等地还是大虞朝廷的守令。
  这些地方,都是边军驻扎之地,易守难攻。又是自古以来出精兵之所在。很是重要。
  其他各州之中,零零星星的这般钉子一样的郡县都是不少。而巫人残暴,不得民心。而青阳道那一套,又不会为儒家士子信服。
  因此北方各地的士子等,心中大约都还是心向大虞的。这都是强大的力量!
  有着朝廷的大义名分,这些力量就都可以轻易为他范贞所用啊!
  却在这个时候,就听着有人禀报:“大都督,幕府之中的各位大吏一起前来求见!”
  范贞和虞书对望一眼,笑道:“来了,定然是为了出兵北伐勤王之事。我料着他们都不愿意出兵!”
  说着,当下就入了议事堂之中。就见着幕府上下,十多位大吏尽数到了。
  这些都是都督幕府之中的重要的官吏,有着一半都是征辟的本地实力派的人物。
  此刻首先见礼:“吾等,拜见大都督!”
  范贞含笑问着:“各位免礼,不知道这个时候,各位找我什么事情?”
  “我等是为了北上勤王之事而来!”也不绕弯子,就有人大声说道:“我江余云三州古为南荒所在,土地贫瘠,山高水深。兵马未曾操练,便是都督有心进兵勤王。然而奈何有心无力!因此出兵之事,还请大都督三思考啊!”
  范贞却道:“朝廷有难,不可不救。我等怎可坐视朝廷为难而不理……”
  “都督万万不可如此着想!如今我江左三州之中,也同样问题重重。江右大战,无数北方百姓,渡江而来。整个江州积聚了上百万的流民,都没有安置。一旦处置不好,爆发起来,整个江州就要大乱。
  而且云州和余州情况同样不是很好,虽然大都督神武平定了南荒,然而其现在还有不少巫人部落反叛,杀我百姓,攻我城池。
  如今一旦把进兵渡江,巫人定然会反攻。如此不仅数年辛苦毁于一旦。各地百姓更是面临南荒报复,后果惨不忍睹啊……”
  “是啊,都督。不能进兵勤王。我三州之地虽然广大,但是却比不得江右富饶。兵马也是不多。一旦北伐勤王,有着闪失,后方巫人为乱。再有如李志那般狂贼举事……这整个天下,就不再为大虞所有了。都督一身兼大虞之天下安危。岂能随意莽撞?”
  范贞面无表情的听着,只是让虞书出名试探一下。都督府之中的大吏们就纷纷反对。这些人的意见,就连范贞也不得不重视。
  当先开口的胡瑜,却是名门之后,声誉极隆的人物现在为都督府的长史。而后来开口的,却是功曹,更是江州大族的族长李峰,为都督府的功曹。
  这两个人都是整个江左最为顶尖的人物,便是范贞,想要坐稳大都督的宝座,也要靠其支持。
  其他各人纷纷出言反对,大概都是一个意思,不肯出兵勤王,唯愿偏安自守。
  范贞和虞书对望一眼,虽然他们也没有真正出兵的念头。但是现在试探了,还是觉着寒心。
  这些人物对于朝廷是没有一点的念及,地方势力太重了啊!
  甚至范贞心中都在想,难怪朝廷会生出各州设置州牧,甚至自己这种大都督的念头。就是为了对抗这些强大的地方势力。
  南北为大江所限,交通不便,风俗种种情形都不太相同。江右各州之人,原本也就瞧不起江左之人,贬斥为南蛮之民。
  如果刘易在这里,就会明白这是地域歧视。而导致的南方各州有着强大的离心倾向。
  就好像另外一个世界之中,唐宋之前,江南最容易割据分离。除了长江划分南北之外,另外就是这个原因了。
  就连魏晋时候,东晋朝廷之中,北方渡江而来的士族和江南本地士族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分歧和摩擦。甚至一度动乱。
  如今范贞坐在这个位置上,虽然名义上为大都督,但是地方上有着太多的事情,不得不依靠这些江左的豪强士族的势力。
  说起来,现在范贞手中的真正的铁杆部队,除了从洛城带来的两千禁军之外。就是申屠虎的数千人马。后来再训练了一些,但是总数不会超过两万。
  其他都是地方的县兵郡兵……这些,一旦地方实力派铁了心要反对的话,范贞也都调不动啊。
  毕竟县兵郡兵,都是当地子弟。受着这些大家族影响极深,而且粮饷也要靠当地的郡县支持。而当地郡县却又被这些地方实力派所深深影响……
  一定要把朝廷给接过来,要不然本都督早晚有一天要被他们架空!
  这就好像另外一方世界,那位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朝廷,可是被王谢等各大家族轮流给架空啊!无他,地方实力派太强,而司马睿手中力量太弱而已。
  “各位请听我一言。”这时候虞书站了出来,说着。
  虞书是主薄,大约就等于范贞的秘书。因此众人不得不给面子,纷纷静下来,听着。
  虞书道:“安有君父有难不救者,如此我等所为。岂不是记载史书,为千秋万代所讥笑者?”
  这就涉及了儒家大义,和千载以后的身后名声。一时间各人都有些做声不得!
  “因此,这勤王之事,是一定要做的。否则我等……”
  诸人沉默无言,这对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绝大压力。立功立德立言,名载汗青,彪炳史册。为后世之人敬仰。这几乎就是儒家之人最高之追求了。
  虽然有着一万个理由反对,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开口反驳。要不然记载在历史之中,这般行径被人蔑视痛骂都不稀奇。
  这对于名声重于一切的儒家士子们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承受的。
  “只是,我江左情况不妙,也是事实。”听着虞书这般一说,各人总算松口气,纷纷附和。也不敢提什么不去勤王,而都是大谈特谈情况不利,客观限制。
  不是我等不想去解救天子,解救朝廷于危难,而是我等有心无力啊!
  范贞笑道:“我已经上表朝廷,再次请朝廷渡江巡狩。朝廷似有答应之意,因此,我决定出兵一万。接应朝廷渡江而来……
  再者楚郡天险,分大江地利之半,也当驻扎重兵。不能为外敌所占。各位以为如何?”
  听了范贞的话,这些大吏们纷纷松了口气。只要范贞不是大规模的出兵,那就好说话了。再者,这个时候的儒者可不是那等死读书的笨蛋,见识也都广博。
  像是胡瑜就欣然说道:“楚郡挟大江以为池,而崇山以为固……南极江左,北控秦灵,控遏中州,独霸汉上。此我江左之屏障也,确实应该驻守以大军。”
  “长史所说不错。以天下言之,则楚郡为重。楚郡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江左。江左得之,亦可以图中原者也。此地为我江左门户,正该一举拿下!”
  众人纷纷放心,自以为终于明白大都督的战略企图了。纷纷赞同起来。
  这些大吏们,许多都有着眼光,想要偏安江左,不占据这楚郡,就等着被中央突破吧!因此纷纷赞同起来。
  胡瑜甚至叹息道:“可惜咱们江左无兵,要不然这个时候出兵成州,灭了李志那妖贼,这江左才算是真正的铁石为固啊!”
  诸人纷纷以为然。
  洛城之上,一日衰弱过一日的大虞天柱,如今显得更加黯淡。已经不及全盛时候的一半,显得已经有了倾颓之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4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