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符召(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418

  双方连场大战,朝廷在彻底站稳脚跟之后。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远远不是新崛起的青阳天国所可以比拟。
  尤其是在全天下的儒家士大夫们,并不认同青阳道教义,不肯投靠青阳道的情况之下。青阳天国虽然建立,但是其实内部依旧是一片混乱。
  在一些信仰基础好的地方也好罢了,大多数新占领地方。都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和豪强士子们明里暗里的各种反抗。
  更为重要的是在于,青阳道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之后,力量不增反减。去年战争耽误了收成,冬天本就难过。
  数十万的军队完全靠劫掠占领地的粮食为生。也因此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更是开始丧失民心,动乱波及到下层百姓之中,连普通百姓也都开始反抗青阳道的统治。
  接着,就是天气一转暖,大规模的瘟疫就开始爆发出来。却是去年战死,饿死人口太多,许多都没有掩埋。天气一热,就开始腐烂。
  而另一方面,却是许多城隍都被战争所摧毁,鬼狱怨气都被释放而出。再加上动乱战争所产生的新的怨气。越发在其中推波助澜。让瘟疫的扩散的规模越来越大。
  也因此,连朝廷和青阳道之间的战争,都因为瘟疫不得不暂停了下来。
  瘟疫多发于北方四州县,尽数都是朝廷和青阳道犬牙占领之处。而大虞朝廷背后更是还有五州的支持,人力物力源源不断的涌来。
  毕竟是和青阳道这般的一神教的战争,不论是各地的神灵,还是士大夫们都不会对于青阳道的异端邪说有什么好感。自然是主动支持大虞朝廷。
  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之下,朝廷的力量和青阳道的力量,反而越拉越大。到后来,朝廷定然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青阳道。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四月份的时候,受到青阳道起事破坏影响最小的成州和灵州方向,却传来塞外北方巫人入侵的消息。
  大虞天下九州,其中青州,秦州,中州,燕州,成州,灵州六州分布在大江以北的北方。同样也是天下人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所在。
  云州,余州,江州此三州是在大江以南。在数千年之前,都还是南荒之地,一点点被历代朝廷征服,开发。不过论起经济人口各方面来说,都还无法和北方六州相比。
  北方六州之中,中州,秦州处在中心。而青州和燕州分布东北方向。成州和灵州处在西北,受到青阳道起事的影响最小。然而这一次,却被北方巫族入侵。
  对于大虞朝廷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原本准备调动成州和灵州方向的边军回援的,这个时候已经再不可能。反而只能发州郡兵马,前往支援边军作战。一时间,等于是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地步。
  幸好,接着消息传来,燕州方向也传来巫人入侵的消息。原本燕州的边军在去年青阳道起事的时候,就被分两次调集而回。
  这刻兵力空虚之下,巫人长驱直入,杀入中土数百里,一度围困燕州州城。许多青阳道占领的领地,也被北方巫人所攻击,承担了北方巫人所带来的军事压力。
  一时间,这天下越发动荡混乱。纷纷攘攘了两三年之久。
  而就在去年九月,也就是太平二年的时候。因为战争,还有失掉许多国土等原因。基本上没有承受战乱的三州要承担原本天下九州的大部分赋税。
  甚至因为战争拖延的关系,朝廷不断增加赋税。南方三州都掀起了规模大大小小的造反行动。
  虽然尽数都被镇压下去,但是连南方士绅豪强们,也都开始怨声载道起来。
  就是这太平三年,天子不知道听信了谁的话,开始派遣重臣大将,担任州牧,以巩固大虞天下。防止中枢权力下降之后,地方上的分裂离心之力。
  而这个时候,已经晋升为车骑将军的范贞,被朝廷拜为云州州牧。带着两千兵马,渡过大江,向着云州挺进。
  云州地处西南,算是天下九州之中,最为偏僻贫弱的一州。境内到处都是大山,罕见平地,瘴气缭绕,如同烟雾。所以才被称作云州。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云州也是天下九州之一。而州牧和当初只有六百石的刺史不同,却是两千石的国之重臣,佩戴银印青绶。虽然位次三公,但是朝廷之中的地位已经比得上上卿。
  最为关键的却是,名正言顺的统帅天下九分之一的军政大权。号令所行,辖下数百郡县,上千万人口,都要凛然奉行。可以说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所以这刻,车马辚辚,州牧大军行走在此烟波浩渺的云航湖边,一时间范贞都陷入到了一种沉思之色。
  三年不见,年近三十的范贞下颌上已经留下了短须。越发显得成熟沉稳。
  此刻见着眼前占地数百里的云航湖,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倒还真不愧是云州之名。
  “真是有些怀念此地的气候啊,”范贞微微笑着,喃喃自语:“北方人总觉着这云州之地卑湿,不是久居之所。不过这种地方土地还当真富饶!”
  就想着,这些年云州的土地产量,已经达到三四百斤一亩。差不多已经和中原持平,甚至犹有胜之了。
  只是这消息流传不广,被云州当地的官吏和士子豪绅们练手给隐瞒了下去。若非范贞自然有着消息渠道的话,恐怕也像是朝堂之上的大多数人一般,都被哄骗了过去!
  这云州,绝对不是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般,是穷乡僻壤的穷山沟。脸上就带着了一丝微微的笑意来。
  这刻,忽然听到有人来报:“使君,云州城的人,都已经前来迎接使君来了,就在前面!”
  范贞微微颌首,问着:“此地离州城还有一百里吧?”
  “是,使君。”
  范贞这才露出一分淡淡的笑意来,说着:“这些人也算是有心了!”
  出城一百里之远相迎,不管肚子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表面上来看,都是对他这位新上任的大权在握的州牧表现出了敬畏。
  这就足够了!
  “夫人怎么样了?”范贞再问着。
  “夫人身体不大好,也许路途有些劳累。”这管事更加小心的回到。
  这里说的夫人自然不是大将军李单的女儿,当朝皇后的妹妹。而只是妾侍罢了。
  范贞的夫人身份尊贵,出洛城而来到这山高水远的云州,近似贬谪。再加上州牧权力太大,留其家属,也算是一个限制。
  因此,范贞就只能单身前来上任。不过说是单身其实也不尽然,起码带着一房小妾身边侍候。
  “我知道了,”范贞神情有些关心,无奈的说着:“你去通知一下若木,让其去看望一下夫人。”
  这亲信管家听了,露出羡慕之色来。心道,这虞家兄妹还真得使君信重啊!
  若木便是虞书的字,三年前就举孝廉,被征召到洛城为侍郎,如今已经是州牧下属主薄。身份贵重。而据说,那位夫人虞银,便是虞书的妹妹了。
  把事情交待了下去,范贞这才吩咐车架,向着那些远道迎接的下属而去。
  在那些下属拜见过州牧之后,方才簇拥着州牧车架,浩浩荡荡的向着云州城而去。
  新官上任,各种宴饮。应付接见手下各路人马,闹哄哄的一直到入更之后,方才停歇下来。
  范贞这才记挂着夫人的身体,在下人引领之下,来到了州牧府后院之中。
  这府上的管家赔笑着:“使君,原本云州没有州牧,因此没有州牧府邸。这是刺史府邸,让州牧住进来,却显得委屈了……”
  虽然刺史和州牧手中的权力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一个只是六百石的吏员。名义上是监察州郡之事。不说比郡守了,便是比县令的官职都要低一些。
  而州牧,却是正儿八经的一州之主,银印青绶的上官大吏。这般说起来,住在刺史府邸却是有些委屈。
  不过,范贞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其实这刺史府邸占地足有十多亩之多,外表看起来不太显眼。但是其中却都十分精美。
  莫要说范贞在洛城的府邸比不上了,就是许多朝廷上卿的府邸也都通通比不上。
  就来到一个单独的正院之中,一色的青砖铺地,入于堂上,就见着铺着油光发亮的地板。虞书正坐在外堂之中发呆。
  范贞见了,忍不住笑道:“阿书,都是六百石大吏了,怎么还有这般呆气?”
  虞书抬头一笑,欢喜叫道:“含章……使君,小银……夫人她有喜了!”
  范贞正想打趣虞书两句,忽然听到这句话,心中猛然一震。饶是这两年养气功夫渐深,这刻听到了,也露出狂喜之色来。
  “快快,让我去看看!”
  “大夫还在看病……”虞书还没有说完,就见着范贞已经急冲冲的冲了进去。
  虞书一笑,心中想着,连我这个去年才成亲的,都已经当爹了。不过,我记得含章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啊?虽然都是庶生子……
  和那位李家小姐成亲三年多以来,一直都没有怀孕。便是那天子娶了皇后,也是五年都没有生子。
  皇家一向子嗣艰难,历代生养皇子都是困难之极。也不奇怪。要不然就没有外戚当政的传统了。
  但是范贞家的一直都没有怀孕,就让人众说纷纭了。许多恶意中伤的,干脆就直接说起李家姐妹都是不能生育的母鸡云云……其中就不知道藏着多少恶意和阴谋诡计了。
  想着此处,虞书也有些不寒而栗。心中暗自叹息,想着不知道当初把小银送给含章是对是错。谁也没有想到,含章娶的正妻居然如此有来头!
  也不提虞书的胡思乱想,范贞冲入房间之中,顿时惊动了大夫和侍女们,纷纷行礼,乱糟糟的叫着:“拜见使君……”
  “恭喜使君!”
  虞书含笑点头,问了几句病情。那大夫甚有眼色,说了几句讨喜的话,就赶紧告辞而出。其他的侍女也不是笨蛋,纷纷离开,房间之中,一时间就安静下来。
  虞银的脸上带着一层淡淡的笑容,充满幸福,摸着肚子。她已经替范贞生过一个女儿,这是第二胎了。
  “给你的玉佩,一直贴身带着吧?”范贞来到床前,轻轻拉起虞银的手,轻声问着。
  “贴身带着呢,你又不是没有看到过……睡觉都没敢拿下来……”虞银笑着,从胸口摸出了一块玉佩来。
  范贞哈哈大笑:“好好,真是吾家麒麟儿。等着日后出世,吾就给他起名叫做范易。”
  虞银脸色唰的一下子变白:“使君轻声,这话传出去,我母子的性命……”
  范贞大怒,却压低声音说着:“你放心,没人能够害得了你们!”
  说是这般说着,但是声音还是不由自主的压了下去。
  这大家族和皇宫之中一般,为了争宠争嫡,一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他正妻来头又大,势力又强。真的一个疏忽,害死虞银母子,却也并不奇怪。
  便是在这数千里之外的云州,范贞都不敢保证,自己身边有着多少人是李氏的眼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4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