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当神棍(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766

  但是,现在文大天师的幕府也已经初步的建立了起来。一来是当初何焕帮忙,任用了一些人才,搭建起来一个大概的架子。
  后来又将原本水泊梁山的那些专业人才给补充其中,所以说现在尚父府之中虽然不敢说谋臣如雨,但是起码已经可以运转起来了。
  就好像文飞在大尊殿里宣布的不一样,阴世阳世统治手法不同。在阴世文官虽然重要,但是在阳世已经是必要,不可或缺了。莫说偌大的一个朝廷,就连文飞这么一个开府也是一般。
  如果是在以前,文飞要是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急急忙忙的跑到赵佶,或者是蔡京那里打探消息。
  但是现在却就不必了,等文飞不疾不徐的走进大厅之后,刚刚喝了几口茶。
  消息就已经传了回来,一个年轻道士急急忙忙的走了回来:“尚父,相州的事情出了一些差错。韩家人拦住地方官,不许守宰砸北蒙君的祠堂!”
  韩家?相州韩家?文飞并没有这么往心里去,从容不迫的再次喝了一口茶水,这是货真价实的龙井绿茶。
  其嫩芽初绽,形如莲心,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不仅是西湖龙井,而且是真正的明前茶。
  这个时候的龙井茶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被列入茶中上品,还是要等到明代的时候,直到清代顺治年间方才列为贡品。
  而真正赋予此茶巨大名声的却是,清代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之后的事情了。
  而现在这西湖龙井不过是圣寿寺之中,为本寺僧人解睡魔之用罢了。僧人苏大胡子也曾经喝过,甚至为这茶写下过诗篇。但是说到底,还是不为人知。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尚父会点明要这茶。但是既然文大天师已经发了话。理解的自然要去执行,不理解的么……还是要更加坚决的去执行……
  所以,现在文飞不仅就喝到了这般明前龙井。而且还不是北宋时候流行的团茶,那种叫做茶砖的奇怪东西。而是真正的香味袅袅的绿茶。
  “我记得你。”在茶香袅袅真正,文飞微微笑道:“你好像叫做宁全真是吧?”
  宁全真低头行礼,道:“教主说的不错,家师当日带着小道见过教主一次。现在小道在尚父府之中值守!”
  什么事情,一旦进行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规矩。就比如原本道门各大门派之中,都会派出各个优秀弟子来到文飞这个身边,一来给文飞这个教主帮忙。二来表示臣服之意。
  如今这事情,差不多就已经变成了规矩!随着文大天师的威望日高,各大门派越是心服,派出的弟子也就越是优秀。甚至连宁全真这种日后掌教弟子也都派了出来。
  文飞满意的点点头,他当然知道相州韩家。因为岳飞就是相州之人,所以文大天师也曾经对北宋的相州有那么一些的了解。
  而提到北宋的相州,就越不过去韩家。可以说,韩家就是整个北宋最大的门阀世家了。虽然北宋号称没有门阀世家……
  而说起来,相州韩家若是再没有人知道的话。那么提起一个人肯定就让人如雷贯耳。尤其是在北宋。这个人就是三朝宰相韩琦。
第二十四章
相州韩家
  虽然用后人的眼光来看,这位韩琦老兄没什么了不起的。外战外行,内斗么?却是最为顶尖的高手。
  对了,就是这位老兄说什么东华门外唱名的状元才是好男儿,一刀把文飞手下大将焦用的脑袋给砍了……
  但是在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上,这货却号称第一名臣。而家族后代又都是高官显贵,荣耀之极。
  就算韩琦的儿子和孙子韩治也列入元祐党人碑之中,也很快被专门赦免。甚至韩治那货居然被缺心眼的赵佶又给任命到了相州为官去了。
  几乎后世朝代,几乎都有异地为官的规矩。可是不仅韩琦这货曾经在罢相之后,祈求知相州。也就是当相州知州。而现在孙子又是相州知州。
  祖孙三代经营下来,早就被那相州打造的如同铁板一块了。而到了韩肖胄的。也就是韩琦的韩治的儿子的时候,韩琦的曾孙的时候。居然又被赵佶那货任命为了知相州……
  那相州简直都快要成了韩家的封地了,(世选韩家一人官相州)。在那地方连皇帝说的话都没有韩家人说的话好使。
  相州田地有三成——而且是最好的那三成——是韩家的,相州各县的店铺有一半跟韩琦家脱不开关系,不过这些产业大部分用了诡名寄产的手段,寄托在了他人的名下。连岳飞都是韩家的佃户出身……
  只要想想这点,就能知道这韩家有什么底气居然敢顶撞皇帝的圣旨和他文大天师的面子了。
  宁全真暗自心服,心道以前听人说我教主为人轻佻浮躁。如今看来,这些怕都是谣言。我亲眼所见,教主为人源深不可测,让人心服。
  相州韩家居然敢庇护设计谋害尚父的北蒙君,这种事情可真不是什么小事。最重要的是,相州韩家可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可以说是大宋第一门阀世家。
  不知道和朝中多少达官权贵们之间有姻亲关系,更不知道相州韩家现在还有多少门人故吏。连宁全真想想都觉着棘手无比,心中发急。
  可是见到文飞,却是气度从容不迫,居然还问起宁全真之间的事情来了。这种气度,就让宁全真心折不已。
  “哦,不知道你们这灵宝大法,修炼的如何了?还有那法事科仪,又简化了多少?”文飞笑道。
  宁全真不敢怠慢了,一一回答。却见文飞不时点头,偶尔不点头的时候,顿时让宁全真心里抽紧。觉着自己好像犯下了天大的错误一样。
  文飞这才笑道:“不用紧张,想来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宁全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听文飞笑着和他解释道:“我既然已经问起了这个问题,那么蔡京现在肯定也都知道了,就等着他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了!”
  话音未落,就听有人前来通报:“蔡太师求见!”
  宁全真不由佩服,却听文飞淡淡的道:“你去告诉太师,封国建邦,非天下治安之道也!”
  “是!”宁全真领了法旨,一路不敢耽搁。直驱门外。
  “韩家居然以自己祖先为相州城隍,果然是一等一的大家族啊!底蕴深厚……”文飞淡淡的把几页的信笺给扔到了桌子上,对早早赶来,一句话也没有多说的赖布衣说道。
  “是。”赖布衣只说了一个字,便没有多说。自从他跟着来到这东京城之后,就被辟为幕僚。以一个小吏,一跃成为尚父府的幕僚,不知道多少眼红之极。
  见着赖布衣谨言慎行,文飞偏偏笑道:“布衣,你怎么看?”
  赖布衣低声道:“按理来说,这种事情自古皆然。从上古的部落时代,也都立自己的祖灵为神,到了春秋战国甚至秦汉以下,这种事情也都是极多。只是到了本朝之后,世家消亡,这种事情才少了不少!”
  文飞听着不断的点头,虽然赖布衣这货说的好像没说一样。什么意见也都没有提出来。
  不过,事情到了现在。也根本不用再提任何意见了。因为,既然去做了,自然会把事情做绝。就算那是韩家的祖祠,但是砸了也就砸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蔡京身份尊贵,好歹现在也是大宋宰相,又封了国公之位的,自然通报之后不能在门口等着。被人迎进客厅之中等候,刚好被宁全真迎头碰上。
  宁全真马上上去稽首一礼,道:“太师,我来传教主口谕。封国建邦,非大宋治安之道也!”
  蔡京听了脸色变了几变,首先想到的是,尚父连我都不见。莫非心中对我老蔡有了意见?
  心中顿时咯噔一声响,如今这文大天师城府日深,让蔡京也都琢磨不透,有时候真有如临深渊之感。
  蔡京心中琢磨味道,对宁全真笑道:“请转告尚父,某知道该怎么办了!”
  蔡京眼中寒光一闪,心道韩家的,你们自寻死路,需怪不得蔡某人心狠手辣了。
  说起来那韩家还真是蔡京的政敌,当年也都是蔡京把韩忠彦给打入元祐党人的。
  蔡京一路也没有回府,直接入了政事堂。史书上记载这货独揽大权二十多年,当然也不会是胡言乱语的。
  不过若是单单他蔡某人想要对付韩家,可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这次韩家找死,居然去惹上了文飞这个尚父。那就算他们倒霉了。
  蔡京心中计议定了,将直舍人叫了过来,拟了一道旨意。然后把那些给事中叫过来,一个个签上名字。
  那些给事中们,一看到这旨意居然的对付韩家的,个个脸上大变。迟疑的不肯签押。
  却听蔡京在一边冷飕飕的道:“对付韩家这可是尚父的意思,不是我老蔡的主意。怎么着,难道你们也想和尚父作对?”
  那些给事中们顿时脸色再变,一个个争先抢后的把自己的大名给签押上去。生恐晚了一步,被当成有意拖延,反对尚父,那才叫做悲催呢!
  蔡京心中冷笑,这些墙头草,居然连本太师的命令都还敢犹犹豫豫的。迟早都要收拾掉。
  从法理上来说,这时候这道诏令已经有了法律效应。但是蔡京却道:“去,把这道诏令送给官家过目!”
  顿时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是要赵佶背书啊。有了赵佶背书,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和他们这些人的关系都不大了。
  李邦彦身为中书舍人,这时候心知道自己投机的时机到了。大声叫道:“太师,这诏令由某送去给官家!”
  蔡京微微诧异,原本还想如何使个手段,让李邦彦送去。好歹这货和赵佶也是好基友的,没有想到这货居然自告奋勇,省了他蔡太师的口水。
  很快诏令送到赵佶面前,让赵佶微微一愣。虽然北宋的诏令体系,一直比较混乱,没有固定的程式。
  但是道了赵佶手中,却算是乱到了极点。
  宫内宫外,分成了两个体系。一个是宰相们治理国家,按照从大唐时候传下来的制度,走完流程发布的朝廷诏令。
  另外一个却是赵佶本身,什么时候心血来潮了,就把梁师成给叫过去,让梁师成拟旨,连宰相都不通知,直接发布的。
  在大唐的时候,就有明确说法,这种圣旨被称为中旨,没有法律效用,朝臣们完全可以不认的。
  只是道了北宋末年这个时候,朝廷制度崩坏。也没有哪个不怕死的官员赶抗旨不遵的……
  现在政事堂发布的召旨,居然送到了赵佶的眼前。赵佶就感觉到了好奇,只是看了一眼,眉心就突突直跳,头痛之极的问道:“韩家怎么又惹上尚父了?”
  李邦彦低头道:“官家,你忘记了。上次是你亲自发布旨意,要捣毁相州城隍的。结果那韩肖胄居然硬生生的给抵了回来……”
  赵佶猛然想了起来,一股无名怒火就从心中涌起。恶狠狠地把一个茶杯摔在了地上:“韩家当真以为韩琦立下了大功,朕就一定不敢怎么他们了么?”
  说起来,韩琦这货在后人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投机政客而已。但是在整个宋代,却是号称第一名臣。
  这厮曾经带兵和西夏打仗,说什么不以胜负为意。结果一场战争下来,十几万大军在他的愚蠢指挥之下,全军覆没。
  一路退到关中,家家户户都有人痛哭,办丧事。这时候这货再也没有出兵之前的轻松写意了,跟着嚎啕大哭。从此吓破胆子,终身不言兵事。反正只要打仗,他就要反对……
  这货做的最高明的事情,不过就是投机准确。扶保宋英宗,宋神宗登位而已。只是因为神宗变法,这韩琦又是旧党反对派,所以不得已把这货赶回老家去,不让他搅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