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315

  退下来的是加强第一旅团的东京第一野炮联队,这个联队已经丢下了他们运上来的全部十二门笨重的法国造野炮,徒手撤退下来。联队长今津则孝大佐从人群当中大步走出。一把抓住吉田的胳膊大力摇动,眼泪都快滴了下来。
  “吉田君,我羡慕你!”
  吉田清一脸绷得紧紧的,并不多说什么,只是问道:“都撤下来了么?”
  “大石桥一线第一旅团及加强各部的行军序列,我们东京第一野炮联队最先,接着是第一旅团主力,再然后是秋山好古少佐的东京第一骑兵大队。旅团长乃木阁下已经不打算撤下来了,你到一线还可以看见他,乃木阁下说要和吉田君死在一处!”
  吉田冷冷道:“西南战争的时候乃木阁下丢过军旗,现在,恐怕他是无法忍受第二次耻辱了。”
  吉田说第一旅团旅团长乃木希典的小话,身为直接部署的今津则孝可不敢接。吉田清一是陆军大臣大山岩的副官,这次动员第二军出战,才接手的二四联队联队长的职务。属于机关派,是大山岩的得意门生,和他们这些一直在野战部队服役的军官,长州嫡系可不一样。今夜令人万分痛苦的撤退,看着这个吉田逆流而上,去给他们断后,这才出来表达感谢。没想到还是话不投机。
  今津则孝吸了一口气,大声道:“阁下,请不要看不起第一旅团!如果不是军司令官的命令,我们也将死战不退!或者,阁下下去,鄙人替阁下断后!”
  “不用了。”吉田冷淡的回答,抬头看看黑沉沉的夜空,轻声自语:“还有两个钟点啊……这两个钟点乘夜换防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能够顺利撤下来,金州旅顺必然可保,让徐一凡在那里撞得头破血流吧!但愿帝国这最后一线生机不要溜走!”
  他在那里自言自语,今津则孝眨巴着眼睛听着,低声发问:“据说……大山岩阁下认为只要我们能守住金州旅顺,清国就会自己对付那个海东徐一凡么?我们不能在战场击败他,难道象丧家之犬一样退下去,反而会击败他?清国人有这么蠢么?自己对付他们的武神?”
  吉田清一不再答话,默默行了一个军礼转身上马,骑在马上他还看着那一脸愕然的今津则孝,大声道:“那些爱新觉罗和清国官吏不蠢,我们怎么会站在这里?我们怎么敢于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赌上国运?我们被他们压制了二千年!只要有一线机会,我和大将阁下,都会赌上一切!哪怕是我的性命,还有大将阁下的声誉!我们有这样多的英杰,清国却只有一个徐一凡!”
  ※※※
  马蹄疾驰,数十骑马风一般的卷过了夜色笼罩的东北大地。
  徐一凡就冲在队伍前面,留在他背后的,就是背后忽明忽暗的夜空,前线各军的炮队,还在有一发没一发的打着炮弹。
  跟在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还有那些姜子鸣,陈彬戴军等骑兵将领,都不知道徐一凡发了什么疯,半夜在宋庆军营睡得好好的,就突然惊起,召集起他们就风一般的出营,宋庆他们被亲兵回报惊起,追出来恭送徐一凡,也只看见了他们的背影。
  谁也不知道,徐一凡现在心里是如何的火烧火燎。
  他一直以为,日本人会在辽南和他们死磕,却没有想到日本第二军还有退保金州旅顺的可能性!只要小鬼子进了那个要塞区,以他们的战斗力,多少部队上去都不够填的。反正以现在他手里七拼八凑五六万兵,是不可能打下第二军全军据守的金州旅顺一隅。
  只要战场上面僵持下来,也只能政治解决了。他不可能在这个地方无限期的呆着。他也不可能将自己手头有数的实力在要塞区白白消耗!这些都是他逆而夺取的本钱!
  这次战事,他的声望已经到达顶峰,向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悬军于金州旅顺,只有让声望消磨。孤军在外,在手中的朝鲜基地,还有未来的两江位置,都不在自己手里。只要他不主动造反,朝廷会利用他这个自己露出来的破绽,用一百种以上的方法来对付他。
  现在他想到的就有不少,比如说继续给他崇高的名义,让他单纯的担负围攻金州旅顺的军事统帅,钦差大臣,不停的用人命朝上填。而朝廷则利用他根基不稳,孤军在外的弱点,收拾他已经拿在手里的朝鲜,还有东北周围的地方实力。他一支孤军,久攻金州旅顺不下,外面又是居心叵测的朝廷,再加上大军当中还有那么多其他营头,远远未曾消化。一个还帅继续攻击日军的命令,就能让他左右为难!反正他徐一凡在那里也拿不下金州旅顺嘛!接他进京给一堆奖励,可是禁卫军就不姓徐了!除非他就地造反!
  在禁卫军转战朝鲜的时候,在禁卫军回师辽南的时候,朝廷都不敢用这一招。因为大义名分都在他手里,抗旨理直气壮到了极点。但是悬军辽南,久攻不下的时候,那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说实在的,他也倒不是怎么怕朝廷对付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几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是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一心要的那个不一样的甲午,就只有功亏一篑!
  对他而言,要应对朝廷,就不能全心对日军作战。对清廷而言,为了能收拾他,和日本人达成什么条件都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拿朝鲜换东北和山东被占领的土地。一则祖宗之土未弃,丢的只是藩属国,面子上好看点,说不定还来一个什么国际共管让面子更光鲜……
  二则就是在他还没立足两江的时候,就撬了他耐以生存的墙角!
  那时战事迁延,被他一时鼓动起的民气,会不会还支撑着他继续打下去?而他,又有没有这个决心不顾一切,消耗干净自己所有的实力,继续打下去?
  这个两难的选择题,他一点也不想做!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辽南取得决定性的,迅速的胜利!
  他原来的计划良好,整辽南之败军,正面吸引住日军,消耗他们的实力。禁卫军修整训练,等到日军消耗到了一定程度,猛然从侧背击出。会战决出胜败。
  可是日军一个简单的撤退,就能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他的对手,不是后世杉山元,东条英机,岛田繁太郎,什政信,神重德这些脑子烧坏了的白痴军人,而是伊藤博文,大山岩,儿玉源太郎,伊东亨佑这样的东亚俊杰!
  用辽南当面清军做猛烈出击,想也不要想。依托后方做按部就班的攻击,大家还凑合。深远攻击追击,有这个胆子也没这个素质。更别说宋庆这老小子还态度暧昧呢。至于禁卫军,徐一凡给那边的电报,都是要禁卫军沿着大石桥一线做守势配备,等待命令,再行出击。从守势配备转为攻势配备就需要时间,电报再往来一下,大石桥一线禁卫军主力再侦察一下日军动向,最后出击————日军说不定就已经退到金州旅顺了!
  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挽回现在这个局势?
  自己想要的这场不一样的甲午,为什么就这样艰难?
  为什么自己在对民族大敌作战的时候,还总得分出一半精神,盯着自己的背后?
  溥仰和陈德双骑紧紧跟在徐一凡身后,蓦然之间,就听见夜色当中,徐一凡仰天而大叫,吼声激切,直达夜空深处!
第八十二章
最后一战(四)
  徐一凡所谓的钦差总领辽南诸军大臣行辕,就设立在离前线诸营不过十余里的地方。站在行辕大帐前的土丘上,用望远镜东看,沿着辽河,以田庄台为核心的战线一览无余。清季用兵,钦差之尊,离一线之近从无可比徐一凡者。
  其实这还是辽南诸军苦劝大帅保重的结果了,经历了这么多血雨腥风,徐一凡的胆子早就练了出来,更别说当初他还跟着步兵冲阵,猛攻安州前的日军防线了。
  钦差行辕是数十个牛皮大帐组成,从这里一直到锦州,都竖起了高高低低的木杆,有线电报线一直拉了过来,机器也多是从锦州电报局拉过来。行辕设立在这里,也能和辽阳还有锦州后方保持联系。同时还起着督战的作用,徐一凡亲身巡视诸营,而李云众坐镇行辕,设立督战队,有敢退避过行辕一线者,定斩不饶。
  十余里的路程,在徐一凡不要命的催马疾驰之下,转眼即到。行辕外围守备的卫兵才问了一声:“什么人!”
  就听见队伍中溥仰那全军熟悉的嗓门儿——他也经常奉徐一凡的命令大声传令,在当初禁卫军主力回师安州的时候,行军的官兵没少听见他那京片子跟叫驴似的队伍前头后头的嚷嚷。
  “大帅回辕!有紧急军务!传李大人!”
  他的嗓门儿在夜空当中传得老远,卫兵们忙不迭的就转身要跑回去报告——其实也用不着他们了。骑队早就旋风般的卷过了他们,赶在这些卫兵之前就直冲进了行辕大营!
  不过李云纵也不用这些卫兵回报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军服整齐的守在辕门口,肃立等候。禁卫军的军服仿佛从一发下来就长在他身上,没见他脱下来过。最奇怪的还是永远整齐笔挺!行辕栅栏上插着的油脂火把忽忽烧动,红色的火苗,照得李云纵眸子里森然有光。
  徐一凡第一眼就瞧见了守在辕门口的李云纵,他丢下缰绳利落的翻身下马,这身手,让背后跟着的那些积年老马贼都在心里叫了一声好。健马正是跑发了性子的时候,徐一凡一丢缰绳,少了控驭,收不住脚的就直撞了过去。李云纵站在那里,闪电般的一挽缰绳,用力下挫,那健马长嘶一声,跌跌撞撞的就站住了脚,后蹄乱刨,踢起了斗大的土块!
  “云纵,叫聂功亭回来,紧急给辽阳去电,让万里这小子立即奔赴前线,将前沿守备态势改为防御态势——他妈的,别管那么多了,干脆抽调一支精锐,直插日军深远后方!小鬼子要撤,咱们不能让他们撤下去!”
  李云纵眸子一亮,摆摆头,身后跟着的传令兵已经上马而去,直奔聂士成顶在中央的禁卫军第三镇续备军营头而去。跟在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和骑兵们也纷纷下马。勒住缰绳不安的看着眼前一切。
  战前的计划就是从两个方向,在西起辽河,北到大石桥,南不过牛庄的地方,和日军打一场决定性的会战。种种迹象也表明,日军的确是在这一区域展开了主力。谁知道才展开打了没几天,徐一凡就在这个晚上跟发了疯似的赶回来,说小鬼子要撤!
  李云纵沉吟一下,不动声色的淡淡反问:“大帅,这是前线诸营头侦察出来的鬼子动向?行辕为什么没有得到军情汇报?”
  徐一凡总不好说是自己做了场梦,突然就跳出这个念头。而且这个念头还不可遏制,膨胀得越来越大,让他骑在马上,都忍不住有些发颤!
  这最后一战的胜负之机,也许就在这须臾之间!
  他读史也算不少,大军统帅,总有一些说不出来的直觉。这都是因为大军统帅位置在最高处,种种情报,都在他那里汇总。政治军事,大军统帅都有全盘了解。这些念头往往都在统帅脑海中盘旋不去,下意识的就在反复分析,总结,推测。也许就在某个时候,推断出来的结果就以突然的方式突然跳出来,撕开眼前一切的战场迷雾,将所有因果和可能发生的变故,赤裸裸的展现在面前!
  李云纵一向以标准军人自许,只是专注于战事。和战事相关的国内政局变化,他也从来不多过问。而徐一凡却并不一样,这场甲午,从穿越伊始,就在他脑海中念兹在兹,盘旋不去。战事起后,随着战局的变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推算,考虑,判断每一种变化,每一种可能。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这个时代的深刻了解,对双方统帅心态,意志,能力,决心的把握。这都是后世百年的研究成果,这样的优势,在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享有!
  在这一刻,他无比相信他自己的直觉。
  但是此刻,对于李云纵的发问,他也只有板着脸回答:“这是我自己的判断!不要问什么情报汇总,参谋想定了,都是老子一个人的决定!”
  “没有这些支撑,如何能骤然改变大军动作?大帅想过没有,以轻兵袭远,做纵深追击,胜利的希望就系于日军是在突然改变部署,大幅度后撤的基础上。轻兵袭远可以扰乱他们,压迫他们,迫使他们的撤退变成溃败!但是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那么这样的奔袭,只会在日军严整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大帅,禁卫军乃此战基石,不可轻掷!”
  “这是老子的禁卫军!”
  “这是民族的禁卫军!”
  徐一凡目光冒火,捏着马鞭和李云纵毫不动摇的目光对上,几乎碰出了火星!
  “好,你李云纵好得很……这个时候跟我叫民族的武力了……”徐一凡烦躁的来回踱步,马鞭挥得忽忽声响,侍立在他身后的人提心吊胆看着,生怕徐一凡一鞭子打在李云纵身上。夺权锦州以来,大帅的情绪总有些阴晴不定。
  此时跟在徐一凡身边的没有楚万里这狐狸,李云纵不愿意去猜徐一凡心思,聂士成他们不敢猜,溥仰他们是干脆猜不到。
  要是楚万里在,一口就能叫破徐一凡心里面的挣扎,他又想当民族英雄,想从头到尾将这一战打完,亲手挽回百年国运。一边又知道这场战事他捞到的个人好处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功成身退去两江,积蓄实力,再挖大清的墙角。国家气运和个人野心夹杂在一起,每一个抉择都有挣扎,才让他如此暴躁难安。楚万里多半还要加一句刻薄的评论。
  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徐一凡缓缓站定,努力的平息着自己纷乱的吐气。他转头向东,出神的看着沉沉黑夜。周围人的目光也被他牵动,向东看去。
  “……天下虽大,英杰虽多。但是此时此地,云纵,你知道么?整个日本,他们的敌人,唯我徐一凡一人而已!同样,我也是身后这个国家,身居高位的绝大多数人之敌!以一人当天下,过瘾得很,也累得很……平常时候我都放手给你们,但是这百年气运转折关头,我却只相信我自己!这是老子的使命!老子不是白来的!”
  王霸之气不是靠你的地位,靠你的钱财,靠你的手腕。读史穷尽三千年,总有王者兴焉。挟剑之士景从,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靠的是你的功绩,你翻转天下的能力,还有你的决心和意志!
  徐一凡嘴角带着一丝轻蔑的微笑,还是看着远方:“云纵,你想想,如果一个国家,只以你一人为敌。此时战事,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将我拖在这里,耗在这里,他们已经知道,面对面的已经打不垮我了……他们要和我背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联手来对付老子!其行不一,其心如一……
  他妈的,徐老子会怕他们?”
  徐一凡猛的骂了一句脏话,猛然回头,死死看着绷紧了脸的李云纵:“这个关头,老子再荒谬的决定,你也得跟从,要不就滚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老子的决定,就是要将这场噩梦终结在自己手中,将今后百年的血色,亲手荡涤干净!日军,今夜必撤,而我们,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两线都轻兵袭远追击!”
  李云纵默不作声的立正行礼,淡淡道:“大帅既然决定,标下决然执行……只是楚万里现在恐怕还在辽阳,咱们原定的计划,是攻势展开之后七天,他再移镇大石桥一线,相机发起全面攻势。如果日军今夜就退,只怕大石桥方向进行压迫攻击已经来不及了……至于说正面,聂士成正在赶回来。但是他的第三镇续备军可用来执行袭远追击的精锐不多,调整部署,今夜也来不及了……宋庆和依克唐阿两军……”
  李云纵几乎不可见的摇摇头,仍然站得笔直:“大帅将一标一营交给我吧!还有姜大人率领的数百骑兵弟兄。有这千人,也可以打过去了。其他的标下不敢保证,只要有一兵一卒,还有一口气在,标下一定追击压迫日军,直到他们崩溃!”
  一标一营就是徐一凡带过来的小舅子营,姜子鸣还带了收拢的二三百名骑兵。这就是徐一凡现在手头全部的机动兵力,唯一可靠的战斗力量。刚才李云纵的话让他火热的心头已经冷静了一些下来,对于部队展开情况最为了解的他,说的兵力情况都是再现实不过。大军是按照原来战役想定所部署的,日军如果真是今夜突然要退,那么辽南正面来得及调用的也只有这点部队,其他营头都指望不上。至于大石桥一线,位于日军北面的禁卫军主力。兵力调动不是玩电子游戏,更没有现代的通讯指挥手段,想让禁卫军主力在他一个决定之下就马上转入攻击,神仙也做不到。以区区千人的兵力,追赶压迫上万日军,其九死一生,可见一斑。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这千人左右的兵力全部填进去了,也不见得能将鬼子压迫得崩溃!
  难道老子真的没法给这场战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先前多少努力,到了最后还就得功亏一篑?老子已经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在这里粉碎这股大敌,欲只手而补天裂,这天裂得却如此之大,后世垂近百年,多少仁人志士以身而为五色石填进去……难道老子真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老子赶到这茫茫夜色才不祥初起的时候,用了这么多生命来献祭,甚至不惜将自己也填进去,难道还不成么?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不起啃不掉龟缩一地的日军。自己油滑一点,主动赶紧请调两江。朝廷巴不得他赶紧离开这京师肘腋之地,更不需要他来竞这全功——不是不想留他在这里虚耗实力,而是他有两万兵在手,谁也没法将他怎么办。赶他到两江远远的,也是次佳的选择。
  可是这些鬼子怎么办?最大的可能,在他走后,还是在列强的协调下,以说得过去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事。朝廷让步点,日本少吃点,列强的好处再给点……天下太平。但是日本的野心没有彻底从脊梁骨打断,他们还会休养生息,还会卷土重来……最重要的,这不是他想要的那个甲午!
  致远,沉了。邓世昌,死了。他不想愧对他们,不想这个时空的国人,还象他来的那个时代,一提到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年头,就有喘不过气来的压抑!
  沉默之中,姜子鸣突然愤然出列,单膝落地:“大帅,下令吧!标下等蒙大帅恩养收留,又干的是这光宗耀祖的活计。大帅一声令下,我们为大帅追到这海东尽头!”
  戴军陈彬也出列打千:“大帅,下令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