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315

  徐一凡回答的声音也很平板:“我知道。”
  楚万里摸摸下巴:“东线的局势不知道怎样了,消息还没回报过来。国内日军有没有开始对海口发起攻击,平壤的少川和项城也没将情报报给参谋本部……”
  他语调渐渐变得有点讥诮起来:“我们真是四面皆敌啊,苦苦的在用人命拼时间……不死不休,绝不后退……国内,他妈的在干什么?为什么他妈的就是我们在紧张,在忙,在拼了老命?国内那些人到底在干什么?除了扯后腿就不想认真打仗,认真抵抗?我敢预言,只要日本人一登陆海口,那些家伙就只有崩溃!他们怎么就不能干点正经事呢?”
  徐一凡冷冷回答:“发牢骚有用?”
  楚万里这时再没有了半点懒散的神色,从未有过的那种认真看着徐一凡:“大人,这个时候,我只是想请大人,别忘记了我们投奔的时候,给您上的折子!我们都在等着!”
  徐一凡也放下望远镜,李云纵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在场的参谋,甚至不大听得懂华语的德国顾问军官都看了过来。
  徐一凡的神色也说不出来的郑重:“我也只告诉你们一句话,我无时或忘!”
  ※※※
  公元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日本征清第二军第一师团登陆花园口,第六师团登陆狴子窝。在这一带布防的十几个营的清军,闻风而溃,有的退向复州大道方向,有的退向金州旅顺。消息传出,本来还对战局乐观的朝野顿时陷入了更大的震惊,这是比汉城陷落的时候还要大得多的震惊。
  日军已经踏入大清龙兴之地,如果旅顺陷落,那么渤海湾就彻底对日军敞开,他们随时可以在直隶上陆!
  朝廷连连电谕,申饬李鸿章,以更疯狂的数量发出更多的电谕指示,要求各地再进一步筹防。并且要李鸿章和东北三将军,拿出防守辽南,巩固旅顺,并且痛剿日军上陆所部的对策出来。并且有一系列严旨发出,旅顺若不守,当事文武官弁,斩!
  北洋水师速速回报情况,舰船修理如何?士气如何?弹药如何?可否出海一战,剿洗日军洋面上运兵之轮?
  朝廷另外通过水电报线去电平壤,询问战局,问徐一凡何时可结束朝鲜战事,能否抽调一部兵力接济内渡?
  朝野之间,已经有呼声要徐一凡全军归来勤王,朝鲜外藩之地可以不守。也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声音冒出,是不是可以和小鬼子谈判?筹防现在花钱都花老了,再打下去更不知道要花多少,更别说人命牺牲,还有地方糜烂了。不过在帝党清流当道,全国主战,并且前面有徐一凡大捷支撑的局势下,这种呼声还只是隐隐约约,并没有现于台上。大家都在焦急等待,等着朝鲜回报好消息。一方面可以稳定人心,一方面帝党人物,还准备借着朝鲜胜而北洋所据守之辽南败,彻底整垮这个北洋势力!
  不管从什么角度,大家都在等候朝鲜大捷的消息!
  在同一天,第三师团也向徐一凡禁卫军所部的东线侧翼,发起轻装挺进。
  而徐一凡禁卫军所部,以右协为主力,对日军第五师团,发起最后的攻击,战事惨烈到了极处。
第四十三章
徐武穆
  八月二十三日夜,瑞兴府。
  喊杀声和枪炮声一阵阵的传来,小小的府城,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日军曾经据守的战壕,早已破破烂烂,横七竖八的都是尸体。有黑色军服的日本官兵,也有土黄色军服的禁卫军官兵,即使战死,双方的尸体也扭打在一起,有的禁卫军士兵,还保持着最后那一下刺杀的姿势,刺刀已经没入对方鬼子的尸首,就已经断绝了气息,但是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部都用在了步枪上面,倚着枪兀自不倒,凛凛如生。
  城墙也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豁口,城墙两侧,弹痕累累。尤其是禁卫军主要突进方向的北门,那一带上半截城墙都没有了,城砖坍塌下来垒成斜坡。里面的夯土层坑坑洼洼,那是被马克沁机关枪大威力重弹,一层层掀掉的!城门口处,那两门曾经给禁卫军过壕官兵带来重大杀伤的野战炮,歪七扭八的倒在了一旁。火炮四下,层层叠叠的都是日军尸体。日军曾经在这里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并且以密集队形对突破禁卫军发起过反击,结果被运动上来的机关枪密集扫射,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尸体堆,而禁卫军士兵就是在这尸堆上面达成了突破,一直突入了瑞兴府内!
  现在府城之内,已经全是火光,对于还在依托街垒进行巷战的死硬日军,禁卫军干脆搬来了洋油,放火焚烧,日军耐不住火突出房屋,就被密集火力打倒。那些死硬到最后的,就变成了烤肉,整个瑞兴府现在漂浮着一股人被烧焦的味道,这里的一切,就是日本陆军建立之初最先成立的六个师团之一,号称皇军之基的第五广岛师团的最后覆灭的场景!
  一路火焚,一路前进,禁卫军已经突进到了瑞兴府使衙门,也就是第五师团司令部,征清第一军司令长官部所在的地方。最后百余名弹尽粮绝的日本官兵,将大门堵死,做最后困兽之斗。禁卫军右协几个突进的营,已经在这里会师,从军官到士兵,个个都杀红了眼睛。里面偶尔有零星的子弹射出来,垂死挣扎的日军官兵也不知道在嚎叫些什么,瘆人得慌。上千的官兵将这里围得重重叠叠的,打到这一步,带队军官也不想指挥部队硬冲,徒伤人命,用火,点这些狗日的天灯!
  陈金平提着一支步枪大步赶了过来,他后来也跟随部队发起了冲击,马弁终于没按住他,只好跟着长官一起攻击前进。用洋油烧那些准备巷战的日军也是他下的命令。打到现在,还是一个俘虏没有!日军本来投降的就少,禁卫军官兵也杀红了眼睛,看到鬼子从火里冲出来,也不管是不是烤得受不了要出来投降了,都是一阵子弹先飞过去再问话。
  他看着麾下官兵们吵吵嚷嚷的都在喊:“还有洋油没有?烧他们狗日的!”有的士兵掉头就朝后面跑,要去搬洋油过来。陈金平大声骂道:“都吵什么吵?打到这儿就算完了?”
  一个军官大声的向他回报:“大人,这是鬼子最后的本部!咱们终于打到这里了!”
  陈金平瞪他一眼:“老子知道!真他妈的,死了老子一个营官两个队官啊!老子就要看看,这山县和野津这两个日酋,长什么样子!”
  他伸手去掏怀表,摸出来却是一堆零件,也不知道是子弹打的还是他碰坏的,陈金平扯着嗓子问:“现在几点?”
  另一个军官又大声回报:“大人,现在十二点过三刻!”
  “嘿他妈的,这小鬼子还真把老子拖到了二十四号!”陈金平看着那残破的府使衙门,喃喃的骂道。啪的一声枪响,一发子弹打在他身边,溅起一点烟尘,他动都不动一下,成百条枪同时端起来,啪啪啪啪的齐射了好一阵,打得这个府使衙门四下烟尘斗乱。几个爬在墙头,打出了最后一发子弹的日军士兵,哼也不哼一声的翻落下来。
  陈金平伸手叫过马弁,从他背着的皮挎包当中翻出纸笔,咬着牙齿匆匆挥笔。
  “职部于八月二十四日零点三刻,已攻至日军最后据点,日军残部不过百余,弹指可破。禁卫军右协,经初步查点,亡哨官以上将备五,伤九。兵弁亡三百余名,伤四百余。禁卫军拔城初战,职指挥无方,尚祈重处……”
  他咬着牙齿看了看面前的府使衙门,在火光映照下,已经如同一座残破的坟墓。日军连一发子弹都没有射出来了,只是从里面传出了日本人颤抖而悠长的凄惨歌声。似乎应该是望乡之类的歌谣。想起自己亲手管带的右协在瑞兴府攻克过程当中的累累死伤,陈金平的脸上肌肉一阵抽搐,重重的继续写了下去:“……日人所部据守府使衙门,做负隅顽抗之斗,投降者绝无,职决用火焚之,免伤士卒。百战之余,竟无能俘获敌酋,献于大人马前,职之罪孽,可谓深焉!”
  最后一个字写完,陈金平猛的掷笔,大声喝道:“举火!烧狗日的!对抗王师,也就这么一个下场!”
  一直在摩拳擦掌的禁卫军官兵就在等着自己协统大人的最后处断,听见这个命令,都欢呼一声,什么七零八落的可燃物都拖了过来,洋油泼上去,接着就点燃,士兵们还点起一个个火把,流星一般的扔进去。转眼之间,府使衙门大院四下已经熊熊火起,在军官的命令下,士兵们都各自选取战位,架起步枪等候,只要鬼子耐不住烧跑出来,就一阵子弹泼过去。
  拔城之战,伤亡向来倍于野战。禁卫军右协伤亡七八百人,几乎就是一个多营打光了。大家一块儿在朝鲜这个地方挣扎生存,一块儿行军吃饭训练,一年多下来,早就成为不可分的团体了,又多是北方的大同乡,激战破城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看着鬼子最后的据点象火炬一样烧起来,有的人呆呆看着火焰,忍不住就呜咽出声。
  火越烧越大,只传来噼噼啪啪的剥裂之声,有的时候屋顶被烧穿了,轰隆一声垮下来,溅起满天的火星。清扫四处之后,汇聚于这里的官兵越来越多,大家都是征尘满身,浑身浴血,都集于此处。士兵们虽然大多朴素说不出什么道理,可是心潮却激动得想要呼喊出来。
  就是眼前这个敌人,全军万余人,在朝鲜登陆以来,势如破竹,下牙山,落汉城,击溃两三倍于他们的淮军主力,追亡逐北千余里,可称一往无前。连左宝贵等大清有数上将都战没于他们手中,等于是一支可灭人国的强军。据说整个日本,这样的军队也不过才六支,打得整个大清闻风变色,现在却只剩下最后一点人马,连同他们的指挥官,还有一个日本有数的大将,在被焚烧,被粉碎!
  放眼整个大清,除了他们禁卫军,还有那支强军,能做到这一步?除了他们徐大人,还有谁能带领他们做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
  火焰越来越大,直冲天际,让整个朝鲜夜空,都变得通红。日本人还是没有一个人逃出来,仿佛甘心让这个火墓成为他们最后的坟场。但是在战胜者看来,并不惊讶于日本人的顽强,而是只感到他们破灭的绝望!
  陈金平仰首向天:“邓大人,这点鬼子不够给你上供的,您继续等着!”
  徐一凡他们远远的在山上掩蔽部也看着这一切,麾下参谋军官全部肃立,在火红的天幕之下,每个人面庞轮廓都忽明忽暗,严肃得如同一尊尊雕塑。伫立在朝鲜的山川之上。
  日军挟狂暴风雷而来,席卷千里,禁卫军虽然夸称大清无双强军,但是这样大规模的正规战事也是初次,哪怕是嬉皮笑脸的楚万里,心里也是不无忐忑,怕自己不能当此洪流,特别是在清军所向皆败,水上陆上,无不落胆的时候!
  但是现在这股从朝鲜南部一直席卷到北部,眼见可以直逼大清国门的汹涌狂流,在他们禁卫军面前撞得粉碎,然后在禁卫军连续的攻击之下,最后覆灭于瑞兴府!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的集中在徐一凡的身上,就是这个年纪轻轻,所行无不离经叛道的年轻人,有的时候还很有点不正经加恶趣味,一手打造出他们!
  大家都心情激荡的瞧着他,看着徐一凡缓缓放下望远镜,转身向他们。大家不自禁的闭住呼吸,都等着徐一凡做一个最激烈高昂的结语。
  徐一凡这个时候却是满心的郁闷,他妈的,看来一个官儿大点儿的活鬼子都别想捞着了。陈金平他们这些致远号留下的余党,下手还真他奶奶的黑!要是山县有朋给拿了活的,到时候朝北京一牵,报纸舆论,街头巷尾再吹吹,他徐一凡还不得成了大清徐武穆了啊!迫害他这个忠良的,自然就是赵构,秦桧,死太监烂屁股……
  他抬眼一看,大家都瞧着他,眼睛闪闪的,个个儿都是无限深情的样子,徐一凡瞪眼骂道:“瞧什么瞧?老子又不是兔子!该干嘛干嘛去,这里烧完鬼子,都给我掉屁股朝东边儿跑!还有得忙呢,话说前头,下次谁再下手这么黑,回国老子不带他,从这里游泳游回去!”
  几句话骂得人人败兴,垂头丧气,轰的一声解散,各自干各自的活儿去了。徐一凡犹自不解气,骂骂咧咧的不爽到了极点。
  一直冷眼旁观的孔茨整整衣衫走了上去,德国老军人向徐一凡郑重行礼:“阁下,恭喜,放在欧洲,这也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阁下,日本帝国的朝鲜攻略,已经被你打掉了一个钳子!你为阁下的祖国,至少在朝鲜,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
  徐一凡淡淡一笑,对这个老顾问,他得客气点儿。禁卫军如此战功,这帮德国顾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第五师团覆灭,东线那里暂时还没动静,没什么坏消息传来。自己转兵那里还要几天,这几天估计也不会出什么毛病吧?那时候元山的小鬼子上来,再打他妈的。朝鲜战场的主动权,看来是捞在手上了。
  “弗莱舍尔先生,我知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可是其他的事情还不好说呢,您真是不知道,咱们国家有些人,把事情弄坏的本事有多大……”
  他沉吟着住口,家丑还是少曝点儿吧……他向西面看去,夜色低沉……我在这里卖力死战,禁卫军死伤惨重。你们……多少也争点气好不好?虽然你们越无能,这道路自己走得越顺,可是在感情上,在国战的时候,也要稍微象点样子吧?
  公元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禁卫军粉碎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与瑞兴府,双方攻战近十日。第五师团只有零星残兵逃往汉城,出战之九千官兵,阵亡约八千,包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师团长中将野津道贯,两个少将旅团长……被俘虏三百余人,脱出生天不过寥寥数百。整个第五师团,被禁卫军干净彻底的打掉!
  禁卫军第一镇两协精锐,几乎尽数出战,阵亡官兵九百余人,带伤约两千。第二镇解散两营紧急补充之后,第一镇仍然基本维持着战力,足可续战下去。在禁卫军参谋本部的计划当中,二十四日整理一天,二十五日全军转向东线,预计二十八九日,就已经可以到达指定位置。整个朝鲜战局,应该已经在掌握之中!
  ※※※
  “哼……果然还是我知道的大清,果然还是我知道的北洋啊……”
  袁世凯看着一叠文报,不时的冷冷嘲讽几句。唐绍仪在上首批阅着一点公事,听见袁世凯的冷笑,也是不住的摇头。
  战事起后,按照徐一凡布置下来的分工,袁世凯掌国内外情报,文电往来。唐绍仪直接负责动员朝鲜本地民力物资,支撑禁卫军作战。两人都是坐镇汉城,詹天佑则离开朝鲜,掌握疏散的学生和资源。
  在徐一凡看来,袁世凯这个家伙心理阴暗一点儿,也懂点权谋,虽然格局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时候儿,掌管文电,分析利弊,那是比唐绍仪合适一点。但是一切文电往来,唐绍仪也必须过目,一是可以帮忙拿点主意,二是也起着监视分权的作用。
  禁卫军在前线苦战第五师团,步步获胜,国内的消息也不断传过来。
  二十三日,日军已经在大连湾登陆!接着日军就整理建制,输送物资,向金州挺进。
  大连湾登陆,就是在辽南的要害之地,日军两处登陆地点,离金州不过二百余里。过了金州,向南就是旅顺口,号称亚洲第一要塞。向北也可以上复州大道,直奔奉天而去。
  兵锋指向奉天,那是龙兴之地,满清心理上震撼之大,可以想象,不过这还就是丢点面子的事情。要是直指旅顺,那里陷落之后。整个渤海湾的屏障就丢干净了!日军联合舰队和船团依托旅顺,可以肆无忌惮的深入到渤海湾内的海口,登陆就是直隶平原!海上输送补给,可以支撑陆军作战,为了放心一点,还可以再水路上南下,登陆威海一带,彻底拔掉这个北洋水师总基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旅顺陷落,大清最后一点屏障都没有了。整个渤海湾,日本人可以凭借水路自由来去,以旅顺为锚泊点及依托。而大清就只有招架同时京师筹防的份儿!
  仗万一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绝对的下风了。除非大清准备在京师附近,直隶平原上做最后的抵抗,打烂为止。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清皇帝在渤海口敞开,英法登陆之后,一溜烟的就跑承德去了。这次,也别指望能坚强到哪里去。
  为了守这个海口,大清才辛苦筹建了北洋水师,建立起旅顺威海,这个一南一北,卡住渤海湾海口的要塞基地。现在北洋水师打残破了,就连这些屏障基地都要不保!
  这些基地在一日,日军就不敢深入渤海湾内一日。要不然漫长的海路补给线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大清上下,稍稍有点军事常识的都懂这一点。
  就因为如此,日军登陆大连湾的震撼,让整个大清都慌了手脚!
  电谕一份接着一份,要求死死守住大连湾,将上陆日军击破,至低程度,也要守住旅顺外围,确保金州一带。
  上谕调兵范围涉及七个总兵,六十营马步官兵。有的是北洋旅顺守军,有的是新近募练的营头。从朝鲜战事开始,这里就已经筹防,集结兵力已经不下三万。战或不足,守亦有余了吧?
  结果二十四日,日军一开始推进,节节布防的清军稍触即溃!从毅军,到奉天练军,到拱卫军,到靖边练军。丢盔弃甲,只是后退。日军挺进不过小崎正满一个混成大队,数千布防练军就不堪一击!有的逃往金州,有的逃往复州大道,朝奉天那里跑。日军一日推进数十里,竟无可战之军稍稍阻挡。前线总兵纷纷电报回来叫苦,不续调大军,不让北洋水师攻击日人舰队,不可谈旅顺防务!
  前段时间朝廷很是春风得意了一下,还准备看看李鸿章的笑话儿。这个时候都慌了手脚,一连串的电报发过来发过去,各处抽兵,并且严令李鸿章必须守住旅顺!
  朝野更有呼声,调徐大人禁卫军所部战于辽南!朝鲜不过藩国,可以徐图恢复。渤海湾一带,可是大清的要害命门啊!
  光绪不管不顾,也就发电给徐一凡,要他速速回报,带兵回辽南,要多少天?走旱路如何走,走水路如何走?
  朝鲜上下,已经乱成一窝蜂。不少人盼徐一凡能回师如大旱之盼云霓。谁也不关心,徐一凡正在和第五师团苦战,侧翼可能还有日军上陆。他怎么能脱离接触,带着辎重物资转战辽南?水路已经难以通行大队,只有一些挂别国国旗的小火轮偶尔往来,起旱要多少天才能到辽南,还来不来得及?
  大清自己的主力如此脆弱,大清朝廷的战争指导又如此混乱不堪,再加上主力作战的地方实力派北洋自有心思。明眼人早就瞧出不妙,已经有人大声疾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