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80

  “李从益,你好歹也是一国之君!”跟在李从益身边的众妃嫔当中,有一个实在听不下去,站起来,大声呵斥。
  她长得修身长腰,先前跪着时就已经比李从益高出了大半个头。此刻站起来,更显纤细挺拔。刘知远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撇了撇嘴,冷笑着问道:“你又是哪个?尔夫已经成了亡国之君,这里哪里还有你说话的份?”
  “他本事不如你,守不住自己的江山。为社稷殉葬,乃理所当然。而你既然已经赢了,又何必不拿出些天子气度来,早点给他个了断?没完没了地折辱人,算什么英雄?!”那女子既然站了起来,想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对着刘知远轻轻蹲了下身,同样冷笑着回应。“至于本宫,乃辽州刺史之女孙。陛下既然记得唐明宗,应该也知道银枪效节军!”
  “你,你是银枪王建及,王将军之后!”刘知远微微一愣,旋即佩服之意涌了满脸。“既然是故人之女孙,你出宫还家便是。朕与王公曾经有过袍泽之谊,不敢慢待他的后人!”
  “我既然已经嫁与了他,又穿过了这贵妃袍服,当然应该与他患难与共!”女子看了看趴在地上做俯首帖耳状了李从益一眼,目光里又是绝望,又是爱怜。“还请陛下念在与吾祖的袍泽之谊上,不要让外子再受折辱!”
  “啊?好说!好说!”刘知远大吃一惊,退开半步,右手握成拳头轻轻敲打自己的左手掌。“苏尚书,朕刚才的话你可听见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先带他们夫妻几人下去写降书和圣旨。然后,过些日子朕再决定如何安置他们!”
  “臣,遵命!”新朝刑部尚书苏逢吉立刻快步上前,躬身施礼。
  “谢皇上开恩,谢皇上开恩!”李从益喜出望外,带着其余嫔妃,不停地给刘知远叩头。
  唯有先前站起来的那个女子,知道全家人被榨干了利用价值后,终究难逃一死。轻轻叹了口气,赶在汉军兵卒围拢过来之前搀扶起了他,跟在苏逢吉身后,踉跄而去。
  不待李从益和他的妃子们被押着走远,刘知远的同父异母弟弟,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已经带着一队如狼似虎般的老卒,持刀杀入大宁宫。见到里边的活人,无论太监、宫女,还是皇宫侍卫,全都按翻在地,绳捆索绑。见到心存侥幸而躲进皇宫的契丹溃兵,则不由分说乱刀砍成肉酱。
  须臾之后,整个皇宫被清理干净。慕容彦超拎着血淋淋的钢刀,亲自到门口恭迎新皇帝入住。大汉天子刘知远,心思却好像依旧在李从益夫妻几个身上。一边迈步向大宁宫里走,一边侧过头来,对着兵部尚书郭威说道:“王建几养了个好孙女,配明宗陛下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真是一朵牡丹插在了牛粪上!唉,朕当年跟王公也算生死之交,如今对着他的后人,真不忍心痛下杀手。可她,她偏偏又对李从益这废物,情深意切。朕,朕……唉!”
  “嗯,的确,可惜了!”郭威手捋胡须,顺着刘知远的话头附和。被日光晒成古铜色的老脸上,看不出任何态度。
  史弘肇,慕容彦超、王章等重臣,也纷纷手捋胡须而笑。心里其实都明白刘知远的暗示,却谁也没脸皮像苏逢吉日常所做的那样,完全按着刘知远的想法给他找借口。
  “此女胆大心细,家世清白,又是难得的有情有义!嫁给李从益,的确太可惜了!”苏逢吉不在,但懂得揣摩上意的,却远不止他一个。很快,枢密院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赞便心领神会,相继凑上前,低声说道:“陛下既然惜其才,不如下一道旨意,让她出家为道姑,替夫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她对李家也算尽了心。然后陛下再做主替她择一良配,想必王家上下,包括她本人,都会对陛下感激不尽!”
  “嗯!”刘知远点了点头,故做低声沉吟状。
  平心而论,他这一辈子,见过的美女也不在少数。可刚才王氏那种慨然向死的模样,却给人一种别样的风味。让他一见之后,就再也无法将其遗忘!
  只是三年时间,毕竟有些太久。不过,当初唐明皇看上了儿媳杨氏,也是先命其出家,然后便直接睡在了道观之内。可见出家这件事,仅仅是个遮人耳目的手段而已,没有人会太认真。
  想到日后自己也可以在大宁宫旁起一座道观,时时入内“诵经祈福”,他发现自己的心脏居然又变得如同年青时一样有力,“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敲鼓般,在胸膛里击出一连串豪迈的音阶。
  “左卫大将军与她年貌相当!”偏偏有人煞风景,忽然凑上前,大声启奏,“臣有请圣上,三年后,将她赐予您的幼子,左卫大将军为妻。如此,大将军得一佳偶。圣上也可以借此安当年银枪军一系的武臣之心!”
第一章
问道(五)
  兴头上忽然被人泼了一大桶冷水,刚刚看好的美人儿马上就要变儿媳妇,刘知远的心里头,甭提有多憋气了。然而当他看清楚了说话者乃是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杨邠,立刻将火头强行压回肚子里,皱了皱眉,沉声问道:“你是说银枪效节军?这一系居然还有人活在世上?”
  银枪效节军,又称银枪孝节都,乃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所创,堪称唐末以来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最盛时有兵马一万五千余,个个持银枪,跨高马。兵锋所指,当者无不披靡。
  朱温的大梁国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凭得全是这支虎狼之师。而朱温和杨师厚和二人相继亡故之后,继承人朱友贞却嫌银枪效节军规模太大,不易控制,试图强行将其分化瓦解。导致这支劲旅愤而投降了李存勗,后梁因此失掉了河北,不久便宣告亡国。
  李存勖有生之年,也一直对银枪效节军的强大战斗力极为忌惮。却始终没有腾出手来消灭这一潜在危险。这种情况直到唐明宗李嗣源登基,才彻底得到了解决。朝廷任命的节帅赵在礼不满军中骄兵悍将对自己无礼,暗中与唐明宗勾结设下圈套。随即里应外合发起攻击,将银枪小节军联同其在营家属“并全门处斩”!几代皇帝的心腹大患终于灰飞烟灭,后唐军队的战斗力由此也下降了一大截,威慑各镇节度使已经非常吃力,更没指望南下一统九州。
  自银枪效节军覆灭之日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过了二十年。因此刘知远很是怀疑,这支兵马遗留在世间的余孽,还能够对时局起到什么影响。然而,杨邠只用两句话,就彻底浇灭了他心中的所有多余想法,“主公莫忘了,银枪军归唐的原因,便是被后梁末帝强行一分为二。且银枪军被赵在礼那厮与唐明宗联手冤杀之前,还曾经由王建及,李从珂等宿将驾驭,十余年间,为其他各节镇输送的悍将不可胜数!”(注1)
  第一句,说的是银枪军的历史沿革。这支部队曾经一分为二,如今银枪军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由银枪军所分化出来的天雄军,却依旧是一支谁也无法忽视的劲旅。
  第二句,则说的是银枪军的血脉传承。这支军队整体上,的确已经被唐明宗李嗣源所灭。但后唐、后晋乃至现今的大汉,依旧有许多武将,早年间曾经在银枪军中效过力。与刚才那位王氏皇妃祖父王建节,或多或少都有些香火之情。
  如果刘知远强行纳王氏入宫,肯定会给天下读书人留下才入汴梁就沉迷女色的印象。与此同时,曾经跟银枪军有过瓜葛的若干武将们,心里头也未必痛快。毕竟,按辈分,王氏算是所有曾经从银枪军出来的武将们共同的晚辈,刘知远侮辱了她,等同于打了所有人的脸。
  而将王氏嫁给刘知远的二儿子刘承佑,就不是侮辱而是施恩了。二人年龄相近,家世在刘知远进入汴梁之前也差不太多。这个时代北方各地又不怎么讲究女人守节,王氏与其跟着李从益一道被杀,或者被幽禁终生,远不如改嫁给刘承佑继续享受富贵荣华!
  明面上和不能直接说出来的道理都很简单,以刘知远的睿智与老练,当然立刻就能分辨出杨邠乃是真心实意思地为国而谋。只是他当了天子之后,自尊心变得极强。不愿再如以前做汉王时那样,主动向属下承认错误,于是乎,红着脸摇了摇头,大声道:“嗯,平章所言甚善!朕方才说让她出家修行,也是怜其乃名将之后,不忍让其受到李从益的过多牵扯。如果她能嫁给我儿承佑,那当然是更好。以此女的聪明和果决,刚好可以弥补承佑的任性和拖沓!”
  “谢陛下盛赞,臣回去后,就全力操办此事!”唯恐刘知远过后反悔,杨邠立刻躬身下去,敲砖钉脚。
  “随你,随你!”刘知远心里头依旧非常不舒服,却大度地冲着杨邠摆手。“哈哈,你愿意做月老,朕正求之不得!不过你做事时,千万要小心些。朕观此女,虽然怒李从益不争,却对其情根深种!”
  “臣明白!臣会先找她到的家人,全力促成此事!”杨邠点点头,笑着给出解决方案。
  王建及当年因为受李存勖的猜疑,忧愤而死。其留在世上的儿孙们,也于后唐、后晋两朝官场中没有什么太大作为。此刻大汉初立,百废待兴,正是处处都需要人手的时候。拿出几个像样的官位赏给王家,就不愁王家不感恩戴德。由此,王家的女儿们,自然也要以家族利益为重,不可能再陪着李从益那注定要死的人,去做什么患难与共的傻事!
  “不光是王建及一家,当初在晋唐相替中无辜枉死的一众文武,还有此番契丹之乱,死于国事的忠臣良将,你也都替朕列一个名录出来。等过几天有了空闲,该追封的,朕当不吝追封。该抚恤其家人的,朕也着有司尽力去抚恤!”刘知远向来能举一反三,接过杨邠的话头,笑着吩咐。
  “臣等替那些亡故的忠臣良将,谢陛下洪恩!”话音未落,身后立刻拜倒了一大片。郭威、史弘肇,聂文进,还有若干文武,个个感动莫名。
  虽然身在汉王府,他们却不是跟汴梁这边半点瓜葛都没有。毕竟刘知远曾经是石敬瑭的心腹爱将,他们也曾经在后晋的旗帜下为国征战。袍泽、故旧、亲戚、同学,遍布朝堂和地方。
  后晋亡于契丹,他们在后晋做官的亲朋好友,大多数都未能幸免于难。若是凭着各自力气去周济,庇护,提携,恐怕这辈子也忙不过来。而大汉天子刘知远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他们的私事变成了国事。非但让死者的后人有了活路,死者自己,也能获得一定的身后哀荣。
  当然,一条政令具体执行时,还会有许多上不了台面的猫腻。谁的子侄能多得一些照顾,谁的身后追封能更加显赫,都少不得要私下里进行运作。但是,有了刘知远的“金口玉言”,就等同于对所有人的身后事都定下了处理基调。差别只是多寡问题,远好过群臣毫无方向的自己去忙活!
  “起来,起来,众位爱卿快请平身。又不是正式上朝,尔等无需如此多礼!”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就能令大伙如此感动。刘知远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欣慰地伸出手去搀扶。
  “谢陛下!”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再度俯首而拜,然后才陆续站起身。看向刘知远的目光里,带着不加掩饰的崇敬。
  “都是朕应该做的事情,诸位不必如此。”刘知远笑着摆手,大声感慨,“当初晋高祖叛唐,原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此番大晋被契丹所灭,更是他奶奶的莫名其妙。朕这么做,不是为了求诸君感激。而是期待,期待诸君能与朕一道,尽早,尽早将这乱世结束掉。说实话,这两次江山易主,殉难者都是些英雄豪杰。而苟活于世上者里头,却不乏王八蛋和阴险小人!”
  “臣等荣幸之致!”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停住脚步,再度心悦诚服地躬身。每个人胸口,都如同揣了一团火般,热浪滚滚。
  不管当初辅佐刘知远,是为了博取功名富贵,还是为了偿还知遇之恩。此刻站在大宁宫中,结束乱世,重整河山,就成了他们每个人肩膀上的天然使命。而刘知远此时此刻,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英主气象。假以时日,谁敢说他不会再来一次光武中兴?谁敢说大伙不会成为新一代冯异、岑彭,邓禹、马援?!(注2)
  这一刻,君臣数人站在大宁宫的台阶上,彼此相望,豪情干云,壮志直冲霄汉。个个都觉得,世间之事无不可为,一统九州指日可待。更有甚者,在心中已经悄悄幻想,当结束中原的各方割据势力之后,如何引一支大军北上燕云,彻底洗雪当初石敬瑭认贼作父之耻。那可比消灭各方诸侯,更令人迷醉。毕竟与诸侯兵戎相见,死得都是与自己模样差不多,语言差不多的同族,载入史册,也未必算得上赫赫之功。而驱逐胡虏,却自秦汉以来,都被当作不世伟业。注定要受到后人的膜拜与敬仰!
  就在此时,大宁宫的正对门口廊柱后,忽然闪起了数道寒光。几名契丹人打扮的死士,忽然鬼魅般出现。手中弯刀泼出一道道闪电,直奔刘知远的脖颈和后腰!
  注1:赵在礼是有名的马屁精和窝囊废,银枪军上下对他都不服气。他里应外合剿杀银枪军,则完全是为了讨好李嗣源,事实上,银枪军将士此刻对后唐并没有反意。所以杨邠认为将士们是被冤杀。而赵在礼本人,身为一方诸侯,在投降契丹后,因为不受待见,竟吓得自杀身亡,结局也足够奇葩。
  注2:王莽篡汉,天下分崩离析。直到二十年后,才有光武中兴。冯异、岑彭,邓禹、马援,则为刘秀麾下的四个顶级良将谋臣。刘知远自认为刘邦之后,有志结束乱世。所以郭威等人此刻都期待自己能向邓禹马援那样,成为千古良将名臣。
第一章
问道(六)
  “大哥小心!”武将里头,以慕容彦超反应最为机敏,一个箭步蹿上去,用自己身体挡住了刘知远的后背。
  “叮!”“当啷!”“叮!”“噗——!”火星和血光交替飞起,几乎在冲上去的一瞬间,慕容彦超身上就见了红。然而他却闷声不吭,咬紧牙关,死死将同母异父哥哥刘知远护在了背后。
  “陛下勿慌!郭家雀儿在此!”
  “保护陛下!”
  “贼子找死!”
  “杀贼,杀贼!”
  ……
  郭威、聂文进,史弘肇等武将先后扑上,从左右两翼,向刺客发起了反击。他们都是一代名将,武艺远非寻常刺客能比。三两个回合之后,就完全控制住了局面。待周围的御林军也做出了反应蜂涌向前,刺客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无论如何挣扎都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转眼间就全都被剁成了肉泥!
  “贼子该死!”“贼子该死!想伤害陛下,先过老子这一关。来啊,站起来跟老子交手。老子要是怕了你,从此就李字倒着写!”御林军都指挥使,专职负责保护刘知远安全,并且于关键时刻有义务舍身挡刀的国舅李业,再度落在了所有人之后。直到刺客一个个气绝倒地,才连推带搡挤到了最前排,用一把横刀冲着已死之人乱砍乱剁。
  “行了,早已经死透了!”大汉天子刘知远,脸色惨白,嘴唇和眼角俱是一片青紫。从慕容彦超身后钻出来,大声断喝。
  随即,他不再看如丧考妣的国舅李业,抬手将慕容彦超架上了自己肩膀,“来人,传太医。传太医给我弟治伤。愣着干什么,你们这群废物。朕不还好好活着么?”
  “是,传太医,传太医!”周围的几个御林军将领大声答应,连滚带爬地冲出大宁宫,去城内寻找宫廷御医。
  刘知远本人,则强忍住眼前一阵阵发黑。抬头看着奄奄一息的慕容彦超,哭喊着求肯,“昆仑奴,昆仑奴,你不要睡!你赶紧醒来。朕不准你睡!你要是敢死了,朕,朕这个皇帝也不当了。朕就守着你的尸体隐居山林!朕不是吓唬你,朕说到做到。”
  一边哭,他一边用另外一只手在自己头上与身上乱抓。金冠、锦袍,御带,天子剑,转眼就丢了满地。把周围的一众文武惊得相顾失色,一时间,却谁也无法出言相劝。只能悄悄地打手势命令兵卒封锁宫门,免得这些话传出去,影响大汉天子的英明神武形象。
  好在慕容彦超的身体足够结实,生命力也足够顽强。隐约听到了自家哥哥的哭声,挣扎着张开了眼睛,“皇兄,别,别这样。咱们,咱们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你放心,我,我不死便是!我还惦记着封王封公呢,怎么,怎么能现在就死了!”
  “封王,封王。朕封你为秦王,世袭罔替!”刘知远一边笑着流泪,一边用力点头。唯恐自己答应得慢了,让慕容彦超死不瞑目。
  这完全是一道乱命,足以为将来的皇位传承,埋下巨大的隐患。同平章事杨邠闻听,立刻就准备出言反对。然而,户部尚书王章却轻轻地从背后拉了他一把,将他的声音硬生生卡死在喉咙里。
  “陛下与慕容将军手足情深!”像是在提醒杨邠,又像是在表达自己的羡慕,户部尚书王章抹着眼睛感慨。“微臣,微臣一时,一时没忍住。见笑了,让陛下和慕容大将军见笑了!”
  慕容彦超闻听,立刻知道自己应该见好就收。笑了笑,轻轻摇头,“秦王就算了,我天性懒散,干不来那玩意。你多给我一些钱财和田产,让我几辈子不用受穷便是!”
  “好,好,我答应你。我答应你!凡今日抄没奸贼府邸所得,都有你两成!”刘知远只求同母异父弟弟不死,才不在乎什么封号和金银。流着泪,大声承诺。
  眼下虽然汴梁城内,有许多文臣武将提前就向偷偷大汉皇帝表示了效忠。但他们在从贼的官员当中,依旧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其余一大半儿以上官员,则要么是甘心认贼作父,要么因为找不到门路,始终站在了大汉的对立面。而新朝初立,肯定要恩威并施。对那些果断投靠者大肆嘉奖,对于“冥顽不灵”者,则先抄没其家财,然后再根据其官职大小,罪孽轻重,交有司处置!
  由此算来,那些抄没所得,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哪怕只给慕容彦超分两成,也足以令他顷刻间富甲天下。
  顿时间,众文武群臣,看向慕容彦超的目光里,充满了羡慕和嫉妒。羡慕他因为替刘知远挨了几刀,就赚到了几代人都花不完的财富。嫉妒则嫉妒他如此受刘知远的器重,竟然连江山都可以不要,也必须换回他的平安。
  “那我,那我就先谢过皇兄了!”慕容彦超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因此也不再啰嗦,果断向刘知远点头致谢。随即,目光又缓缓转向了跪在刺客身体前,手足无措的国舅李业,咧了下嘴巴,低声劝告道:“御林军都指挥使这个位置,皇兄还是换个人吧!实在不成,把常克功调回来也成。他最近虽然老惹您生气,但至少手脚灵活些,不至于总是在刺客死后,才终于做出了反应!”
  “是,是,你先安心养伤。为兄,为兄知道该怎么办!”扭头狠狠瞪了国舅李业一眼,刘知远咬着牙点头。
  当初常思在自己身边的时候,甭说遇险,就是哪个刺客能走到自己周遭二十步之内,也堪称创造了奇迹。而常思才外放几天,自己就接连遭到了两场刺杀。若不是自己好歹也学过一些武艺,反应足够灵活,身边其他人也足够忠心,恐怕,恐怕自己这个大汉天子连皇位上的垫子都没坐热乎,就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具死尸。
  然而,将常思招回来继续做最后的盾牌,刘知远心里却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且不说自己身为天子,必须放眼于长远,避免武将们结党干政。就凭常思最近一怒之下所做的那些事情,自己迟迟未下圣旨去抓他,已经是受了昔日感情羁绊。怎么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把安危毫无顾忌地交于此人之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