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280

  他自己的身子他知道,情况好的话,还能撑上些时日,不好的话,也许驾鹤西去,就在今明两年了。而当下的朝局,却因为王殷将女儿嫁给了李重进,一下子变得暗流汹涌。
  “你,你不能这么说!孩子不争气,你,你打他们就是。何必,何必非要,非要用,用这些话来吓唬人。我,我……”王氏不理解他心中的苦处,只管抽抽搭搭地哭着数落。
  “唉!老夫谋略不及杜重威,谋略不及张彦泽、李守贞,可这么多年下来,他们都身死族灭,唯独老夫官越做越大,手中兵马越来越多,为何?”见老妻被自己吓得魂不守舍,高行周心里又是一软,叹了口气,幽幽地解释。“无他,老夫从不站队,从不跟任何一方走得太近而已。如今朝中,太子、冠军侯等人是一派,王峻,王殷、李重进是一派,胜负难分,咱们高家,还是跟两方都保持距离才好!”
  “你,你做事,做事谨慎些,也是应该。”唯恐高行周情急之下,再说出什么不吉利的言语,王氏只好顺着他口风,将话头继续往下捋,无论心中同意不同意。
  “太子是个有心胸的,我恶了他,他也不会恨到藏用他们哥俩头上。将来太子做了皇帝,我儿照样跑不了一辈子荣华富贵。而老夫若今天不把藏用找回来,万一将来王峻真的把李重进送上了皇位,咱们,咱们高家,可就是要大祸临头了!”高行周眯着眼,看了看大堂之外有些昏黑的天空,叹息着补充。
  “噢!”听闻自家丈夫说柴荣不会记恨高怀德,王氏的心终于踏实了一些,含着泪点头。
  “藏用那孩子,表面上心高气傲,谁都看不起。可实际上,却极为古道热肠。一旦跟哪个看对了眼儿,就是一辈子的朋友。”高行周今晚非常想找人倾诉一下自己心里话,根本不管老妻是不是个恰当听众,又咽了口苦涩的唾液,低声补充。“我如果劝他趋吉避凶,他即便表面上听从,背地里,也会跟我对着干。所以,还不如老夫来做这个恶人!”
  说到这儿,他忽然又意识到高怀德居然还没回家来向自己“请罪”。连忙把头转向门口,大声喊道,“高福,藏用去哪了?他莫非还在校场上戳着?去,你去把他给老夫找回来!”
  “是!”管家高福大声答应着,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稍微等了片刻,直到听见高行周的喘息声小了,才满脸堆笑地蹭进了屋子,“王爷,回您的话。世子,世子他……”
  “怎么,小兔崽子哪去了?有话你赶紧说,别藏着掖着!”高行周立刻感觉到了几分不妙,眉头跳了跳,怒火再度从双目中喷涌而出。
  “王爷,刚刚,刚刚有人来汇报。世子,世子好像,好像牵着马又从北门出城去了!”管家高福向后迅速退了几步,哑着嗓子回应。
  “什么?”高行周先是愣了愣,随即勃然大怒。
  北门,从北门出城,当然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黄河大堤。
  想到自己一番心血全都落到了空处,他再也忍耐不住。挥动胳膊,将手中茶碗直接丢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旋即,也不管吓得脸色苍白的老妻,抬手从墙上摘下一口宝刀,大步冲出屋外,“来人,跟我去黄河大堤,去,去把那忤逆不孝的畜生抓回来!”
  “是!”众亲卫吓得人人汗毛倒竖,答应一声,快速去牵坐骑。不多时,就组成了一个百人规模的骑兵小队,簇拥着暴跳如雷的高行周,直奔黄河大堤而去。
  这两年高怀德常驻边境,为了加强麾下骑兵的战斗力,没少搜罗辽东良驹。因此高行周的卫队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已将上上下下的坐骑换了个遍。此番紧急出行,辽东马的优势,立刻显现了出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黄河已经遥遥在望。
  跑出了一身臭汗,高行周心中的怒火,便不像刚刚听闻儿子偷偷溜走那么旺了。本着不跟太子殿下直接起冲突的心思,他将手高高地举起,同时缓缓放慢了坐骑。
  “吁——”众亲卫训练有素,立刻相继拉紧了战马缰绳。转眼间,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都由狂奔变成了慢走,动作齐整得令行家叹为观止。
  “高远,高朋,你们两个跟着老夫去找那逆子!”高行周没心思欣赏自己麾下队伍的骑术,回头先点起两名武艺最好的心腹,然后冲余下的亲卫低声吩咐,“其他人,这在这里等着。没老夫的招呼,不要暴露行踪!”
  “诺!”众亲卫低声答应,旋即齐齐拉住了马头。
  高行周满意地冲大伙颔了下首,翻身跳下战马,手握宝刀,徒步走向灯火通明的河堤。高远和高朋紧随其后,一边小心翼翼地护住高行周的身体两侧,一边转动脑袋,迅速朝四下观望。
  黄河堤坝上,插满了沾着鲸油的火把,将整个工地,照得亮如白昼。
  柴荣和郑子明在刚刚加固过的堤坝上,缓缓来回走动,仔细查看着各处施工质量。而潘美和范文长两人,则照本宣科,大声向周围的河工头目们,强调下一阶段施工的注意事项。每名河工头目听得都极为认真,唯恐漏了一个字,拖累了明天的施工进度。按冠军侯所制定的规矩,保质保量提前完工的队伍,当天报酬翻倍。而拖到天黑还在磨磨蹭蹭的队伍,当天报酬只能领到八成不说,全队上下第二天还要带上黄色的帽子,被整个大堤上的人指指点点。
  距离河堤稍远处的平地上,则站着陶大春、李顺和另外几位高行周叫不出名字的沧州将领。只见他们各自带领着一支百人上下的巡河队,正在操练得热火朝天。队伍中,每一名兵丁,都是从河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生得虎背熊腰,赤裸的胳膊上,油汪汪的肌肉块儿清晰可见。
  更远处,还有数个少年读书郎,对着块宽大的桃木板子,给无事可干的河工家眷们,传授基本的草药辨识技巧。冠军侯说过,越是荒芜偏僻之地,所长出来的草药成色越足,效果越好。家眷们除了替男人洗衣服做饭之外,能学会采药,无疑就又多了一份稳定进项。腰间荷包一鼓,心里头底气就足,说话的时候就有胆子抬头。甚至连晚上伺候自家男人洗脚时,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
  这些景象,高行周在最近几多月来,已经明里暗里看过无数遍。但从没有一次,看得像今天这么认真。儿大不由爷,有时候硬拗,也未必能拗出个好结果。所以,他必须认真审视眼前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断,才能决定自己今晚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将儿子带回家中。
  “谁?”几个当值的士兵,警觉地发现有人靠近,举着兵器迎上前,低声喝问。
  “老夫,齐王高行周!”高行周将手里的宝刀举了举,用极低的声音回应。
  当值士兵从刀鞘所镶嵌的宝石上,立刻知道来人身份不低。随即,又看到了齐王府两名亲卫所亮出的腰牌。赶紧行了礼,大声问道:“见过王爷,请问王爷稍候,我等立刻去就向太子殿下汇报!”
  “不必,天热,老夫到河堤上看自家儿子,就不必惊动太子殿下了!”高行周快速摆了摆手,用更低的声音吩咐。“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老夫不是外人,论武艺,三个也顶不上冠军侯一个,更害不了你家太子!”
  “是,王爷!”当值士兵被说得脸色发红,赶紧又给高行周施了个礼,讪讪退开。
  他们都知道高行周是高怀亮的父亲,所以不敢公开违背老爷子的吩咐。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悄悄在二十几步外,围出半个弧形,以免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
  这种明显带着防范意识的行为,当然瞒不过老行伍高行周的眼睛。但后者身为齐王,也拉不下脸来跟几个小兵较真儿。只是笑了笑,便继续沿着河堤缓缓走动,一边走,一边继续检视太子殿下的“本钱”。
  河堤附近的兵不多,还是只有太子自己的一个营亲卫和郑子明所带的三千精锐。但大大小小的河工队伍,却不下二十支。每一支都单独拥有一块营盘,散落于堤坝附近。从高处看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每座营盘都收拾得极为整齐,大小帐篷横成排,纵成列,宛若一队队将士,正在挺胸拔背,接受主帅的校阅。
  “便是老夫麾下的亲军,营盘也不会扎得如此严整!”看着,看着,高行周就忍不住手捋胡须,低声赞叹。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他高行周带兵数十年,目光早就被锻炼得像闪电般明亮。稍微扫了几扫,便看出了太子麾下的河工们与以往各路服徭役民壮的不同。
  从来没有人,给过民壮这么好的待遇。也从来没有人,将民壮组织得如此整齐。更没有人,会终日跟民壮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抬一个沙包,同钉一根柱子!
  这哪里是带民壮治河,这,这简直就是借机练兵啊!
  昔日吴起与士卒食同甑,寝同埂,出入同列。三年后,以新兵五万、兵车五百,轻骑三千,大破秦军五十万。昔日卫青行不骑马,坐不铺席,临战亲负矢石,三年后,大军直捣虏庭,破敌十万,尽俘匈奴王妻妾儿女。如今,太子柴荣在冠军侯郑子明的辅佐下,已经与数万河工,同吃同住了两年有余……
  “王爷,世子在那边!”高明悄悄地凑过来,拉了一下高行周的衣袖,努着嘴提醒。
  高行周迅速扭头过去,只见自家长子高怀德一手拎着一只硕大的木桶,稳稳地走向了柴荣等人,根本没注意到自家老父就在附近。一边走,还一边兴高采烈地叫喊,“来,来,殿下,子明,赶紧叫大伙都过来尝尝。尝尝我们高家秘藏的老酒!存了十几年了,我父王平素根本舍不得喝。今天全被我连锅端了,来,尝尝,舒筋养骨,活血化瘀!”
  “呸!老子什么时候藏过酒,还舍不得喝?”高行周眉头皱了皱,压低了声音自辩。然而,他却没勇气冲出去,戳破自家儿子的谎言。只是一步步,倒退着走下了河堤,唯恐躲得不够及时,破坏了河堤上那群年轻人的酒兴。
  “王爷,要不然小的过去知会世子一声?”高朋不确定自家东主的想法,扶着高行周的腰,小心翼翼地失态。
  “算了,儿大不由爷,随他去吧!”高行周咧下嘴,轻轻摇头。
  一阵微风吹过,送来浓烈的酒香。虽然没有亲口喝到,却也令人神清气爽。
  “走吧!”看了一眼默默无语的亲兵,高行周笑着转身。“该回家去睡觉了,人老了,精神头不济,就不凑热闹了!”
  “唉,唉!”高远和高朋两个心头顿时一轻,赶紧跟上前,再度托住高行周的胳膊。
  “不用,老夫身体结实着呢,用不到你们来搀!姓郑的小子说过,老夫再活个十五年都没问题!”高行周的脸上,写满了放心的笑容。甩开两名亲兵,大步流星走向先前隐藏战马的地方。
  年青时的热血,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又回到了他的躯体里,令此时此刻的他,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年青,真好。
第八章
人心(六)
  滚滚黄河向东流去,日夜不息。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棣州北侧白马坡,河水因为河道骤然收窄,而变得湍急异常,就像一条被激怒的黄色巨龙,不停地拍打在刚刚加固过的堤坝上,溅起一团团金色的水雾,被阳光一照,如梦似幻。
  比河水拍打堤坝声的,是河工们整齐的号子声,“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红旗招展,绳索随着号子声缓缓扯动,将一块两丈高矮,五尺见方的石碑,缓缓立了起来,就像一根定水神针般,威严地耸立在了河道最窄处,与一座刚刚加起来的索桥遥遥相对。
  石碑的正面,龙飞凤舞雕着七个汉字,“棣州治河功德碑”,每个字都有芭斗大小,表面还专门涂了一层铜粉,被阳光和水雾一衬托,立刻瑞气缭绕。
  石碑北面,则是治河有功的当地士绅名姓及事迹。每个名姓连同下面的文字,虽然都只占了窄窄的两行,总计加起来也没有三指宽,却格外吸引人的目光。
  “张宝财,棣州白马人,正直良善,富而不骄。忧水患危害乡邻,于广顺二年舍家为国,购进无主荒地两千四百亩,捐赠粟米五千石……”石碑没等立稳,已经有好事者,迫不及待,将背面第一行字大声念了出来。
  “多谢皇上,多谢太子,多谢诸位乡邻,草民,草民何德何能,敢,敢居此碑之上,惭愧,惭愧啊!”一名花白胡子,肥头大耳的乡绅跳起来,抱着肥硕的拳头,向四周团团行礼。一张圆脸,早已因为激动走了形。双目当中,也涌满了骄傲的泪水。
  勒石记功,勒石记功啊!当初他闻听太子殿下派人下乡购买粮食,抱着破财免灾的想头,捐出的五仓陈年粟米,没想到居然换回了如此殊荣!当年,族里那群短视的家伙,还笑他笨!如今,看谁后悔得捶胸顿足?!
  的确,这功德碑不御寒,不顶饥,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名望。从从此之后,他白马张家,就是天下闻名的良善门第,忠厚缙绅。无论哪朝哪代,无论今后换了谁做皇帝,在黄河两岸,也没人再敢把手朝张家头上乱伸。否则,必将沦为千夫所指,在地方上寸步难行!
  “刘二山,棣州大刘庄人,约己厚人,乐善好施。哀流民衣食无着,特购进无主荒地两千亩,捐赠粟米三千石,麻布两百匹,活羊……”好事者们没功夫接受张宝财的感激,继续扯开嗓子,大声念诵功德碑背后的文字。
  一个四十多岁,满面红光的汉子立刻冲了过来,带着七八个家丁,将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朝石碑附近的河工嘴里塞,“辛苦,辛苦,真正辛苦的是你们。草民,草民,草民不过是沾了太子殿下的光,殿下如此厚待,草民,草民真是愧不敢受,愧不敢受啊!”
  嘴里喊着愧不敢受,他的脊背却挺的笔直,面孔左转右转,唯恐周围看热闹的官员、士绅和百姓们,记不住自己刘二山长啥模样!
  “李达,棣州临河村人,朴实无伪,心怀乡里……”诵读声继续,又一个地方士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带着自家佃户,将熟肉,酒水,不要钱般朝维护秩序的沧州兵脚边摆。“愧煞了,愧煞了,都是军爷与河工们每日拼死拼活,我等,我等不过是受陛下和太子的感召,才捐出了些粮食物资而已,真的愧煞了!”
  “钱小六,棣州……”
  “许浩达……”
  “李方锋……”
  更多的地方士绅名字被念出,人群中,挤出更多的身影,每一个都努力将胸脯挺起,将腰杆竖得笔直。
  在当初购买荒地和平价出让存粮的时候,无论他们当中有人是打算破财消灾,还是真的对乡邻和灾民们动了恻隐之心,至少,在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当年的行为,是如假包换的积德行善!
  这年头,皇上换的快,朝廷换得也快,但一个家族的好名声积攒起来,却分外耗时。而随着治河工程开始收尾,各渡口和桥梁附近的功德碑开始竖立,他们和他们身后的家族,就迅速变成了真正的地方望族。
  今后,无论是换了皇帝,还是换了刺史,县令,轻易不会再有人敢窥探他们的家产和土地。否则,就是欺压良善,就是荼毒百姓,就会被全天下人所嘲笑,就会失去民心,自毁根基!
  “梁小大……”
  “黄四……”
  “周方正……”
  更多的名字被念出来,随着咆哮的黄色水,传向远方,传遍黄河两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