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280

  “某,某……”被宁子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淡然,弄得心里有点儿发虚,呼延琮抬手搔了搔自己许久未洗过的脑袋,继续讪讪地补充,“某虽然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但,但回去后绝对不会乱说。从今往后,再提起你来,就是宁公子,或者郑子明。绝不会再涉及前朝!”
  “多谢了!”宁子明脸上的笑容多少有了几分温度,轻轻颔首。
  “某,某此番回去之后,肯定要带着麾下弟兄去投奔杨将军。绿林大当家,是永远不会再做了!”呼延琮又搔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脸红得愈发厉害,“但,但山寨之中,肯定,肯定会有许多人,不,不想去麟州那么远的地方过活。某,某看你有留在此处,落地生根的念头,就想,就想问你一句,可不可以替某收留一部分人?某保证,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只要下了山,永远不会重操旧业!”
  “这——,大当家这是什么意思?”宁子明脸上的笑容,迅速被困惑给取代。看着呼延琮的眼睛,眉头紧锁。
  他的确准备暂时留在李家寨,而不是跟柴荣、赵匡胤二人一道返回汴梁。这个想法,他曾经跟杨重贵明说过,也已经取得了柴荣和赵匡胤两人的赞同。前者非常遗憾无法请他去麟州做客,柴大哥和赵二哥,则是出于不能将联庄会再便宜了孙氏一族的由头,对他的想法表示了支持。
  有这么一根钉子在,义武军节度使孙方谏,在定州就做不到只手遮天。而将来郭威如果有意整顿河北,位于太行山脚下,临近拒马河李家寨,便会成为摆在河北众多诸侯背后的一步妙棋。至于联庄会和李家寨的存在,符合不符合朝廷规矩,那对于枢密副使郭威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只要他稍微动动嘴,自然会有人上赶着将联庄会从一支民间结寨自保力量,直接升格成军寨。届时,履历清白,数月之前又曾经在易县建立过杀贼之功的刀客郑子明,顺理成章就会被委任为一方巡检,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注1)
  然而这些都是弟兄们之间的事情,与呼延琮和太行山群贼有什么关系?双方之间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凭什么要替他接手被麟州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
  “二,宁,宁兄弟,你且听某把话说完!”被看得额头上汗珠乱冒,呼延琮将自己的眼睛努力挪到一边,大声补充。“某家不是那没良心之辈,欠了你的人情还要再赖上你。某家,某家真的只是想给山中的一部分人找条活路。你甭听外边传言说,某家坐拥太行山弟兄好几十万,那,那都是虚的。事实上,山中大部分人也靠种地过活,跟外边没什么两样。若是按照朝廷的规矩整编,能当兵吃饭的,也就是几千人。剩下的,要么去麟州那边种地开荒,要么就得自生自灭。某家想着,反正都是开荒种地,在哪种不都是一样?这定县周围,也到处都是无主荒田。他们来了,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你需要付出的,只是给他们一个正经百姓的名分而已。”
  注1:巡检,五代地方武职。最早设立于后唐庄宗时期。掌管一县或者数县的地方武装,级别不固定,视所掌握的兵员人数而异。水浒传中,关胜在最初的职位便是巡检。明代后,巡检成为县令之下的固定官职,低于县尉,类似于现在的派出所长。
第三章
收获(三)
  只要一纸文告,证明来定州安置的男女都是良善百姓,就可以获得成千上万的丁口,并且这些丁口还自带安家费用,无须宁子明再操心分毫!这笔买卖,怎么看,怎么合适!
  然而,凭着对呼延大当家人品的认识,宁子明却不太敢相信自己有能耐从此人身上占到任何便宜,先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随即笑着拱手,“承蒙大当家如此看重,宁某感激不尽。然宁某毕竟刚刚于此地立足,人微言轻,很难插手地方上的政务……”
  “那姓孙的已经把他自己送上门来了,你岂有不狠宰他的道理?”不待他把话说完,呼延琮腾地一下跳起来,大声打断。“况且他既然已经变成了文官,政绩就得摆在第一位。一年之内,全县丁口翻倍,如此泼天大的功劳,他,他恐怕做梦都会笑醒,怎么可能怪你多管闲事?!”
  这话,可就与他呼延大当家的粗胚形象格格不入了。非但暴露出了他对太行山两侧民生情况的清晰把握,连他对官场规则的细致了解,也一并展示无疑。
  定县因为距离汉国和辽国的临时边界太近,以往曾经多次遭受战火。每一次都是兵过如梳,匪过如篦。连续数年折腾下来,全县人口已经降到了不足唐末时的两成。并且剩下这两成人口,眼下还要么集中在县城附近,要么集中在太行山脚下。在县城和太行山之间,则是大片大片的无主荒地,一个又一个废弃的村寨。每每到了晚上,狼和野狗的号叫声不绝于野,鬼火绕着空无一人的村庄滚来滚去……
  如此恶劣的现实情况下,想要恢复市井繁荣,想要收取充足的税赋,吸引和安置流民就成了地方官府的唯一选择。朝廷方面从休生养息角度考虑,也把安置流民垦荒,当成了地方官员重要政绩审核目标。所以如果宁子明能出面担保,从太行山里头出来的百姓不再重操旧业,县令孙山就只会唯恐出来的人丁不够多,绝对不会因为这批人的出身问题,就硬将已经砸在自家脑门儿大功向外推!
  “如此,宁某倒可以勉强一试!”虽然不像呼延琮一样满肚子都是心机,宁子明悟性却不差,很快想清楚了其中关翘,轻轻点头。
  呼延琮立刻大喜,唯恐他反悔一般,迅速敲砖钉脚,“那咱们俩就说定了,墨家回去后就安排小乙带着人过来找你。咱们趁着入冬之前,先安置上一批。只要他们能顺利落下脚来,其余的在明年开春后,就好办多了!”
  “这么急?”宁子明警觉地皱了下眉头,低声质疑。
  “不抓紧点儿时间,怎么赶得上明年春播!这摆弄土地的事情,向来最是严苛,春天时多耽搁三五日,秋天是往往就意味着少收两成的粮食!”呼延琮摆摆手,又开始信口开河。
  跟这种人打交道,你若是不时刻留着神,肯定会被他粗豪的外貌和举止所蒙骗。宁子明吃过亏,所以干脆选择直来直去。不管呼延琮把理由说得有多动听,都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见他,猛然间把手一摆,大声打断:“既然如此,宁某届时就多花费一些心思盯在上面,尽量不辜负大当家所托便是。不过……”
  “不过什么?宁兄弟尽管说!”呼延琮的话头被拦,脸色微变,干笑着催问。
  “他们既然都已经金盆洗手了,昔日所用的铠甲兵器,就别留在身边了吧。宁某的联庄会刚好有几间仓库空着,可以先替他们保管起来,等哪天他们后悔了,还想去聚啸山林,再来找宁某领回便是!”宁子明笑了笑,和颜悦色地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你……”呼延琮的两只眼睛里头,迅速寒光闪烁。然而,只是短短的一瞬,他就努力将寒光全都藏进了心底,“宁兄弟,你可真够精明的,连这点儿便宜都好意思占!”
  “不敢,不敢!”宁子明笑了笑,谦虚地拱手。“班门弄斧耳!大当家筑巢的本事,才是真正的高明!”
  “你……”呼延琮的眼睛里,寒光又是一闪,随即,就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不去做生意,真是亏大了!两百口旧钢刀,八百杆旧长枪,六百件旧皮甲。只能这么多了,再多,某家只好让弟兄们去别的县安置!”
  “其实,呼延大当家没有必要如此。杨将军向来出言必践!”宁子明不肯跟着他的思路走,没有直接讨价还价,而是不动声色地“点”了一句。
  “三百口钢刀,一千杆长枪,八百件皮甲。不能再多了,不能再多了,再多,某家真的要元气大伤了!”呼延琮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哭丧着脸,开始故意装可怜。
  “成交!”难得逼着对方说了句实话,宁子明不为己甚,迅速举起了右手,掌心与呼延琮遥遥相对。
  “奶奶的,亏死了!谁叫某家欠了你一条命呢!”呼延琮怏怏地举手,与他的掌心半空相击。
  相击之后,两人相视而笑。仿佛一头老狐狸和一头小狐狸,都在对方的眼睛里头,看到了几分自家的影子。
  “你随时可以反悔!”缓缓收回目光,宁子明非常有风度的提醒。
  “某家从来未曾怀疑过杨无敌的人品,但杨无敌是杨无敌,麟州是麟州!”呼延琮也将自己的目光藏起来,脸上的笑容隐隐有些发苦。
  宁子明又笑着摇了摇头,却不再多说一句话。转过身,快步离去。
  既然摸不清对方的路数,就更不能被对方的话头带着跑。刚才的他,就差一点儿,因为顺口多聊了几句,而上了呼延琮的大当。
  他最初本以为呼延琮真的只是为了就近安置太行山上的盗匪眷属,才求到了自己头上来。谁料现呼延琮表现得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仿佛一天时间就要把太行山搬空般。这让他心中陡生警惕,立刻就又多留了一个心眼。结果不推敲不知道,一推敲,却豁然发现,原来所谓安置眷属,只是呼延琮抛出来的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却是狡兔三窟。
  太行山是一处,定州是一处,麟州是第三处。
  万一他呼延琮哪天在麟州无法立足,立刻抽身而退,至少还有太行山和定州两处巢穴可选。无论回去当山大王,还是重新拉起一哨兵马到别的诸侯麾下谋出身,都进退从容!
第三章
收获(四)
  杨无敌是杨无敌,麟州是麟州。
  在一大堆或真或假的话里,唯独这一句最让宁子明印象深刻。
  杨重贵和呼延琮二人惺惺相惜,杨重贵为了救呼延琮一命不计较代价,呼延琮也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的性命和前途都交托给杨重贵。但杨重贵身后的麟州杨家和呼延琮,却没这份交情!
  所以,虽然隐约看清楚了呼延琮的留退路之举,宁子明却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相反,在内心深处,他倒是更加欣赏这位呼延大当家,有勇有谋,任何情况下头脑都能保持清醒。
  因为宁子明自己,现在面临的某些情况,与呼延大当家,也有几分类似。
  他曾经跟柴荣同生共死,他相信柴荣不会辜负自己,他自己这辈子也不会辜负柴荣。但是,他跟柴荣背后的郭家,却没任何交情。
  他之所以主动提出来自己留在李家寨,一方面是由于舍不得寨子里那支亲手训练出来的队伍,另外一方面,何尝没存着给自己留条退路的心思?
  如果他冒冒失失地跟随柴荣去了郭威那里,而郭威并不想为他提供庇护。非但柴荣会非常难做,他自身的安全,也将彻底失去保障。而留在李家寨,非但可以真正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让柴荣与郭威父子两个之间,也有了转圜的余地。
  如果郭威不愿意为了帮助他而引起小皇帝猜忌,只要柴荣偷偷送一道消息来,他立即就可以带领联庄会的人马躲向泽州。如果郭威肯看在柴荣的份上给提供他一点帮助,他自然也不吝于让手中这支兵马成为郭家势力在河北的一个触角。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如今的宁子明,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片白纸般的宁小肥。当初稍显肥胖的身躯,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非常魁梧伟岸。当初那颗曾经单纯的心脏,也早就被磨出了七窍玲珑孔。虽然,每一个玲珑孔的形成,都伴随着鲜血淋漓。
  “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却必须知道自己准备去哪?”当晚一个人独处之时,宁子明对着跳动的灯光,幽幽地说道。
  菜油灯很暗,将少年人身影投在刚刚涂抹过白垩粉的墙壁上,高大而又神秘。
  第二天早晨醒来,照例是先要去操练一个半时辰的兵马,然后赶在下午医馆开始接诊之前,处理联庄会和李家寨的日常事务。
  知道呼延琮伤愈回山之后,杨重贵也很快就会护送着大哥柴荣和二哥赵匡胤离开,宁子明就尽量一个人把庄子里的大事儿和小事儿全独自承担起来,而不是再去劳烦大哥和二哥。
  柴荣和赵匡胤两个,也都分得出轻重,非但不在乎老三大权独揽,反而主动退居幕后,只是在宁子明实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偷偷指点一二。
  如此一来,宁子明每天虽然忙得脚不沾地,在联庄会和李家寨的威望,却是与日俱增。对日常军务和政务的熟练程度,也是突飞猛进。大多数情况下,联庄会的日常事务,他只需要三言两语,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偶尔遇到以一些相对复杂的情况,稍作斟酌之后,也能解决得八九不离十。
  柴荣见此,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于李家寨做任何耽搁了。跟杨重贵商量之后,决定下一个黄道吉日,就启程返回汴梁。临出发之前的告别宴上,又特地派人请来了定县县令孙山列席,当着一众地方乡贤的面儿,端起酒杯笑着告诫道:“过去你不清楚我们三兄弟的来历,我们也没来得及自报家门。所以彼此之间有什么误会,责任也不完全在你。咱们从今天开始,这些误会就都一笔勾销了,双方都不要再提。但我家三弟留在这里练兵,却是受了家父的委托。所以,能行方便处,还请孙大人多行方便。家父做事向来恩怨分明,绝对不会辜负地方上的任何善意!”
  “应该的,应该的,郭枢密终日为国操劳,我等能替他老人家做一些事情,乃是应尽之责,岂敢谈什么回报?!”县令孙山正愁攀不上郭威这条大粗腿,听柴荣说得认真,立刻放下酒盏,拱着手连声答应,“非但下官自己,家叔父也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令尊为国为民的胸怀,愿意追随在老大人鞍前马后。”
  “当真?”柴荣的眉毛迅速向上一跳,目光瞬间明亮如电。
  县令孙山被看得仿佛全身赤裸,从头到脚藏不住任何东西。顿时额头见汗,将腰杆又多弯下去数度,结结巴巴地补充道:“下官,下官岂敢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万一传错了话,即便郭枢密使他老人家大度,懒得追究。家,家叔也肯定饶不了下官。公子您放心,家叔父虽然出身寒微,却言出必践。只要我孙家还在定州一天,三爷的事情,就是我孙家的事情,无论要人,还是要钱,我孙家都绝不含糊!”
  “那郭某,就先代家父谢谢孙节度,谢谢县令大人了!”柴荣放下酒盏,退后半步,郑重给孙山还礼。
  对于孙山这个没有脊梁骨的县令,他可以随便敲打拿捏。然而涉及到站在孙山背后的义武军节度使孙方谏,他却必须给与足够的尊敬。虽然跟义父郭威相比,孙方谏仅仅相当于皓月前的一只萤火虫。但是萤火虫聚集得足够多时,照样能够令月光黯然失色。
  能不花任何代价为义父郭威拉一个盟友,柴荣绝不会蠢到将其变成敌人!能花费一些代价搭上郭威的线,县令孙山也不会蠢到去计较柴荣的态度为何前后大相径庭。如此,双方倒是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放弃前嫌,着眼于将来。
  以前派人追杀三兄弟和放任“山贼”攻打李家寨诸事,无论是孙家参与也好,没参与也罢,郭威都不会再计较了。今后义武军上下,会对郑子明的联庄会,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提供最大的支持,并且对内对外,都与郭枢密使共同进退。
  而大汉枢密副使郭威,则会在必要时刻,在朝堂上为孙方谏,为义武军直言,力陈他们的处境艰难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让皇帝陛下知道,远在千里之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以身许国。当然了,遇到升迁、扩军、调拨器械等小事儿,也请朝廷念在义武军上下的都忠心可嘉的份上,多少给一点点儿甜头。
第三章
收获(五)
  一顿饭,宾主各取所需,吃得尽欢而散。
  第二天赶了一大早,杨重贵点齐了麾下兵马,将柴荣和赵匡胤两人团团护卫在队伍正中央,迤逦离开了李家寨。宁子明亲自将两位哥哥送出了山区之外,依依惜别,直到队伍都走得快看不见了,才缓缓转身返回。
  平生第一次独挡一面儿,旁边没有韩重赟、杨光义、柴荣、赵匡胤这等好朋友出谋划策、提醒指点,在返回李家寨的最初数日,宁子明难免手忙脚乱。
  然而忙归忙,他的精神,却是难得地轻松。不再去担心自己给别人招来灾难,不再纠结于自己姓氏与过往,不再困扰于梦境里的某些碎片是幻是真……
  联庄会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各庄的精锐庄丁掌握在他自己手里,未来的出路,似乎也隐约有了具体方向。只要他自己不刻意去强调,人们早晚会彻底忘记他是个失了国的皇子。他从现在起可以真正的做一回自己,无论名字是宁子明,还是郑子明!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几乎在一眨眼的功夫,山间树梢上的柿子就由淡黄变成金红。联庄会的诸多事务,在不知不觉间迅速返回了正轨。庄丁们轮训,也悄然而迅速地恢复如常。某些原本打算趁着柴荣离开后“有所作为”的乡贤,在明里暗里破了数个钉子之后,最终不得不承认,即便没有柴荣和赵匡胤两个帮忙,三当家郑子明依旧可以轻易把自己碾得粉身碎骨。于是乎,他们只好收起了各自的小心思,老老实实唯三当家马首是瞻。
  当树梢上的柿子由金红色,又变成了亮红色,并且开始陆续往地上掉的时候,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以宣旨钦差的身份,带着一份圣旨,一份邸报,和一套五品官服,大张旗鼓地赶到了李家寨。
  在圣旨中,小皇帝刘承佑不吝赞美之词,大肆赞扬了义民郑子明今年春天时在易水河畔,与郭荣、赵匡胤两个一道挺身杀贼的壮举,并期望他能够再接再厉,永远为朝廷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为了表彰他当初的壮举,以供全天下有勇力者效仿。皇帝陛下决定,破格提拔郑子明为易、定、深三州巡检,职秩正五品,有权监督上述三州的乡兵征募、训练情况,并负责缉拿、剿灭上述三地的土匪流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