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反击/国家意志(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71

  “好吧,让第17山地师,第21山地师,跟上第9旅,确保阿尼达侧翼安全。”
  阿尼达立即就回了一封极度轻慢自信的电报,他发誓马上就能截断敌人的退路,并扩大战果。随后由衷感叹,印度陆军有最好的装备和训练,只是缺乏有决断力的将领。梅内亚姆看后,当场把电报撕得粉碎,差点没背过气。
  眼看着有人去传达命令了,中将突然又喊停,“命令不急,先给国防部发电报,让他们把坐在巴雷利看戏的苏30中队都调过来。”
  无论如何,必须挟持新德里给予更多的支持。
  同一时间,亚希尼正冲向第9旅军柔软的侧翼。装甲旅的拳头都在前面,他们跑得太快,以至于射程不足的D30牵引火炮只能紧跟在主力后面,快速开进,好赶上下一轮攻势。
  第9旅并不是真的装甲旅,充其量只是半机械化,它他的所有炮兵完全停留在摩托化水平上,大部分的步兵也乘坐卡车,仓皇逃命的巴基斯坦部队看不到这一点,但是亚希尼早就知道这支部队虎头蛇尾,他甚至能猜到一个狂妄的印度将军会将射程不足18公里的牵引火炮布置在纵队的什么位置,这半年来,他和类似的印度将领打过太多次交道,知道这伙人在得意的时候都是一个德行。
  印度炮兵们正挤在卡车上伸长脖子看前面的火光,这是阿尼达准将的前锋在痛揍敌人的屁股,道路一旁,一长串破衣烂衫的巴基斯坦陆军战俘正垂头丧气地朝后方走,如果不是火炮的射程太近,他们早该一试身手了。终于有人注意到侧面扬起的烟尘,但是看不见滚滚黄土里有什么东西,也许只是一阵狂风挂起的尘埃?
  巴基斯坦坦克连的8门炮开始开火,一溜油罐车应声被击中,钨芯穿甲弹高速穿过油罐时的高温,立即引燃了车队,一时间将目瞪口呆的敌人怔住了,随后他们意识到有敌人从侧面冒出来了。
  油罐车燃气冲天的大火,迅速将整条通道引燃,一些来不及掉头的弹药车瞬间陷入了火海,车上堆积如山的发射药被高温引燃,引发了连片的爆炸。印度士兵们纷纷跳车躲藏,没人看管的巴基斯坦俘虏赶紧朝黑烟的另一头跑。
  亚希尼下令坦克向一侧移动迅速寻找地形依托,同时伸出头来,观察局面。他用望远镜看了几遍,确认战果大大好于预期,齐射引发的二次毁伤十分可观。敌人将油料和弹药运输车混编在一起,给他占了便宜。此刻弹药爆炸声此起彼伏,不能动弹的火炮牵引载车纷纷被火焰吞没,油罐车内泄漏的燃油在地面上迅速蔓延,火势紧跟着燃油而到,那些使用实心橡胶轮的122毫米火炮,遭遇火势,很快坐瘫在原地冒出滚滚黑烟。
  “看来我的运气不错,这次又找到了最合适的地方。”连长通过电台,向全连自吹道。
  “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冲过去,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威风。”
  他已经仔细观察了乱作一团的整个敌人纵队,没有看到任何可能对坦克构成威胁的武器,于是决心直虫过去,截断敌人行军队形。
  8辆坦克迅速启动,直插火海。在一千多名惊慌失措的印度士兵眼前,一群坦克风一般从眼前驶过,同时向纵队两个方向开火,然后消失在黑烟之中,不见了。
  阿尼达准将正在前方猛击巴基斯坦陆军的后卫,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他不断地催促燃油以及炮兵到位好展开下一轮打击,但是后方的坏消息突然传来,他自己的屁股也被人踢了一脚,一共损失了15万升的燃料以及各种弹药,人员损失正在统计。准将判断突入后方的敌人不多,也许敌人有一个残破的团被甩到了后面?显然为了这样的敌人回头不值当,他立即向指挥部催促后方援军加快速度,同时要求空军支援,查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亚希尼最忌惮敌人空军,所以他适时发起攻击后,迅速地在山区躲起来了。现在只有等着天色渐晚,敌人空军失去作用,再次出动,他已经不稀罕再踢第9旅的屁股,在夜里他有把握和第9旅的所谓“铁拳”会一会。这段时间,他的连如同摆设一样被部署载防御位置,只打了几次阵地战,他迫不及待地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攻击力。
  阿萨姆战区,大量的无人机一直在洛桑可能盘踞的地区盘旋,敌人具备相当地防红外经验,所以落日前的时机必须把握好。
  林淮生一直在等待着好消息从某一处传来,但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洛桑仍然处于暗处。按理说,洛桑的大致路径已经暴露,可以迅速在提斯普尔东南方向缩小搜查范围了,但是情况却越来越不明朗起来。如果夜里的遭遇战,敌人有人逃脱,那么计算步行速度,这会儿可能跑出50公里外了,这是敌人可能躲藏的大致半径范围,假设在这个半径之外,敌人应该还会照常行动才对。当然不排除敌人还在使用无线电通讯,虽然从打死的敌人尸体上没有找到通讯器材。
  徐景哲追查到了军车和军装的更具体来源,但是对搜索这股敌人用处不大,追根朔源,中国方面利用了缅甸领空后,引起了一些不满,于是洛桑潜伏当地的掮客找到了机会,交易的时间是半个月前,全部用美元支付;那个时候洛桑还没有与主子翻脸,可见其策划的时间不算短。
  参谋人员送来最新的提斯普尔周边布放地图,红色线条区域为确保地区,以外则为敌人可能活动区域。从地图可以看出,实际上中国军队在阿萨姆地区控制的地区并不大,很大部分地区,即使是徐景哲的情报组,也还没来得及插进手去。能够获得对印度陆军的胜利,得益于敌人总是遵循一般军事原则,集中兵力坚守于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据点。当然这些军事原则对洛桑是不起作用的,他可以挟持着威力巨大的核弹,出现在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
  “他一定需要燃料补给基地,这是一个可能的线索,第4旅突击时,就使用了秘密基地的燃料,或许昆塔将军那里可以查清楚。”林淮生说道。
  “我已经找人去过了,昆塔将军只能提供东部地区的后勤基地位置。”老丁回答道。
  “雪狼那里追查的怎么样了?”
  “车轮印在查达河消失了,这条河的大部分流域流速很大,敌人可能掌握着特殊的渡河地点,另外从国内调来的军犬,也在河边失灵了。”
  林淮生在地图边来回走了几趟,终于忍不住又开口:“如果你是那个疯子,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杀伤我军,你会怎么做?”
  “我么,首先会把两个装置分开,增加机会。”
  “嗯,有道理,但是美国人那里袭击了他的南进车队,没有任何的发现。”
  “所以,那支车队肯定是他为了什么目的,故意牺牲的,可以确定他不打算从海陆偷运出核弹。”
  “那么,如果站在他的角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林继续追问。
  501狭路再次相逢
  “我想第一,是我们严密的空中侦察,这样他的活动必须压缩到夜间,地点必须是有地形或者树林遮盖的地区,但是印度的核装置过大,限制了运输手段,只能是载重卡车,这样大部分山区不适合其通行,这会大大缩小他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老丁说道。虽然谈论战局时,常常需要料敌从宽的态度,不过能从敌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难处,也自有其意义。
  “第二呢?”
  “第二,就是他的人手越来越少了,美国人通报海豹的前一次突击,杀死了56人,雪狼昨天夜里交战,清点出40到42具尸体,也就是说2天内已经报销了一个连。据我们掌握到的,上个月洛桑向提斯普尔索要军需物资和空中运力的情报看,洛桑的部队在极限时有2000至2500人。大部分都已经被我们消灭了,有一部分在其内部火并中损失掉了。在他枪杀第51直升机中队的印度飞行员后前,可能还有五百五十人左右,而而这会儿应该不到四百人了。”
  “但是人少了更不容易暴露。卫星和无人机的作用会被抵消。”
  “是的,所以他想出了渗透作战的策略,现在汽车、军装都齐备了,下一步就是混进我们中间,引爆核弹。”丁克广推理道。
  “那又该如何应对?”谈到这些,林多难免些气馁,原本洛桑只剩下了三四百人,完全可以忽略其威胁了,但是他手里又有了2颗核弹。
  “我觉得有一件事,其实对敌人不利,还是得提一下。”
  “哦?继续说。”
  “这股敌人目前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南,他们不太可能穿过戒备严密的大桥进入指挥部核心地区。”
  “他们完全可以在大河南岸引爆吗,这可不是一般的炸弹。”
  “总装备部研究了山鹰缴获的印度核装置外围设备,以及战略部队司令部印发的发射装置的技术规范和使用细则,发现这个装置对火箭运载的环境做了严苛而又繁复的强化处置。”
  “嗯,这是必须的,他们的小型化做的很差。”
  “运输细则的要求也奇高到了不合理的地步,非常不利于机动部署。”
  “我没太听明白。”
  “就是说运输时,必须进行恒温的保存,防震指标很苛刻,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检测外围线路,引爆前需经过另外十一道相关检测,还需要有稳定的电源系统,为主要起爆设备充电,原则上,要做到这些必须有专业部队随同。这还不是全部的麻烦。”
  “呵呵,有点意思了,还有什么?”
  “中子反射层设计存在缺陷,容易在湿度较大区域破损,加上洛桑肯定无法做到恒温的运输,最后设计上的问题,以及制造上的公差会被放大。”
  “你是说,即使引爆,它有可能不炸?”
  “是的,八成的可能是一次不充分的,一两千吨的核爆,如同1998年他们在试验场起爆的那次,也可能只是一颗脏弹。上级派来的紧急处置部队今天晚上就到了,器材明天早上到,以防最坏的可能。考虑到阿萨姆地区地广人稀,如果只是一颗脏弹的话……”
  “话是这么说,但是能把这种威胁掐死在摇篮里,还是最好的选项。”
  林淮生当然知道老丁的意思,但是他的战争已经完美收官,不希望有谁冒出来来破坏。
  他悻悻地走出指挥部的时候,头上密集的直升机编队正飞向贾布瓦。
  伤员以及第一批俘虏积极分子的运输已经展开,接下来军事斗争会渐渐让步于政治攻势,情报部门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计划,彻底破坏印度在阿萨姆地区本不牢固的政权组织,大约有会几个新的内陆国家会同时出现在这个地区,而国际上会有遍布亚非拉的十几个国家和政府组织,在第一时间承认,而洛桑的存在始终严重威胁着所有计划的进行。
  11月中旬以后,本地陆上运输将渐渐封闭,再以后只能靠阿萨姆地区的机场了,考虑到路上运输只占总运输量的百分之五,倒也并不让参谋长挂怀。他迅速地将这场战斗的经历在眼前飞回溯了一遍,印度军队的表现没有高于或者低于当初的预期,他们并不是不堪一击,也不是那么的坚韧不拔,但是战果大大高出了预期。如果不是新德里过度地要求他的军队去完成不现实的反击任务,敌人可以利用四周的山势,将战争演变成一场一字平推的消耗战,敌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希望集中兵力决战,结果这正中了自己的下怀。
  “参谋长,审问俘虏又搞到了几个秘密油库的地点。”有人拿着张地图,兴冲冲过来,“一处就在乌德尔古里以南,是大型油库,储备了至少100万升柴油和汽油,第4军军部逃走后,留下了一座空城,部队没发现油料。”
  “赶紧派人去控制,免得夜长梦多。”
  他草草做出了部署,继续查看其他标记过的地区,100万升燃料对他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尤其还没有抓到手上,说不定摩罗加尼回过神来,就会抢先把油库炸掉。
  “另外有几个小型的,在南方。”
  林一打眼,一处在西隆以东地区,全部是崎岖的山区地形,覆盖着足够让空中侦察绝望的大片森林,距离这里大概90公里。几天前他的一支突击部队最远到达过那里,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退了回来,目前他还无力控制那么远的,非重点地区。
  “对了,他会不会躲在那一带?”林突然问了一个离题的问题,身后的一群人里只有丁克广听明白他指的是什么。
  “他可能躲在梅加拉亚和阿萨姆的任何一个区域,不过那里好像有些远了,对他行动不利。”
  “他总是喜欢出人意料,派无人机多去几次侦察一下,有备无患嘛。”他一转身,觉得还不够,“再派一个连去走一趟,顺便清点一下仓库,说不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印度巴雷利机场上,集结待命的苏30战斗机一架紧接着一架起飞,向西北飞去。他们终于从守卫首都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去参加伊斯兰堡以西的反击战。
  戈亚少校的战机上已经零零总总地画了一长排敌机。截止昨天,他一共击落了2架雷电(有萨米一架)2架F16,一架歼11,一架幻影III或者幻影V,另有2架敌人直升机和4枚巡航导弹。最近一个月他一直在新德里以北疲于奔命地应付从各个刁钻方向飞来的巡航导弹,偶尔能够拦截到一枚,中国导弹并不完全依赖地形匹配,无法进行早期预警并分析路线,它们总是利用多的航程和卫星导航优势,沿着不同的航线飞行,并不容易拦到。这期间老鹰中队还发生了战机超低空拦截时撞山,以及被己方防空火力击落的事件,好在作为全印度最优先补充的精锐中队,老鹰仍然具备完整的,不容小觑的战斗力。
  “敌人刚刚重建了穆罕默德的中队,不过情报单位认为该部队的战斗力在持续下滑。”
  电台里有人谈论起了黑蜘蛛中队,通常在非正式的无线电交谈中,他们习惯于将地26中队称呼为穆罕默德的中队,一是为了简便,同时也出于对萨米的敬畏。当然提到26中队的战斗力下滑,多少还是能给自己壮胆。
  “26中队可怕的不是那些新手,这你们都知道。”中队长戈亚果然在编队频道里接过了这个茬,“我曾经将那个魔鬼击落在中国境内,可惜一念之仁没有杀死他。”
  说到这里,少校难免回忆起在两架歼8II战斗机的干扰下,那个漫长的矢量筋斗,在他瞄准白色的降落伞之前,飞机失去太多速度,以至于HUD上的准星无法套住降落中的对手。那一刻他甚至准备拼死飞过去,直接用机翼去切割那个老家伙,只要刮断伞绳也行,但是最终没有敢冒降落伞吸进发动机的险。在中国战斗机锁定自己战机后,他选择转身离开了,现在想来那是多大的一个失误,据敌方明显夸大的宣传称,著名的萨米上校已经击落了超过20架印度飞机。其中包括了从幻影2000到苏30的各种印度主力战机。
  “队长,这个老混蛋怎么一直没有提升过军衔?”
  “我想,他是一心想留在空中作战吧,他就是那种天生为战斗而生的人。”
  “老鹰,伊斯兰堡以西的敌人出动了。”
  地面上有人提醒道,众飞行员纷纷低头查看显示器。果然有一个批次大约3架敌机从高空向南飞去。
  “他们在低空可能还有几架,都当心些。”
  “明白。”
  戈亚已经研究过狮子中队几次战斗的报告,26中队出动总是分成两拨,技术较差的留在高空故意暴露出来,而延迟起飞的另一波,会借助地形偷偷调动,这是敌人最近的新战术,很可能是迫于新手损失惨重的事实而特别制定的。
  “别太急,按照原航线先向北飞,等等预警机到位。”
  印度的预警机数量不足的问题,在EMB145大量出现后得到了部分的缓解,不过这种飞机雷达监视域不是很完整,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比A50EI更弱些。戈亚少校准备等那架后方的预警机到达视野更开阔的区域,他不想贸然投入战斗,至少可以等狮子先去敲一下门,老鹰作壁上观,顺便可以消耗一些燃料。
  狮子中队正在搜索地面的敌人地面部队,他们不敢飞的太低,以免附近的敌人机群突然出现。经过一阵子提心吊胆的飞行,始终没有什么收获,只看到地面上浩浩荡荡前进的己方部队,没有巴陆军的踪影。看起来是陆军又是照例夸大了突入后方的敌人规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