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973

  喜面容稍微温和:“那就,各自归位,履行职责!”
  这世上有种东西,它比谁来当政更为重要。
  那就是秩序。
  这硕大天下,当上层纷乱时,下层的人就不活了?日子不过了?终日忧心时局,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了?
  不管中枢权力如何更迭,基层总得有人继续做事,就如喜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抄录简牍,做好狱吏法官的职责,并未因吕不韦、嫪毐之事有何影响。
  这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秦吏,才是帝国的基石。
  今日亦是如此,哪怕被放逐,被遗落,他仍记得自己的职责。而不管咸阳如何,中原如何,远在西北的他们,都鞭长莫及,手头有更紧要的事得做:
  重建西北边陲的秩序。
  “张掖者,张国之臂掖也。”
  随李信西征后,喜也渐渐明白了秦始皇帝的大欲:他想让一个伟大的帝国脱离初生之所,破壳而出。
  这个新生的帝国,向东方伸臂,跨海一手握住了狭长的海东,向西方伸臂,打通广袤荒芜的西域,得知了更大的世界是存在的。更向南方踩踏双足,要知晓那儿的海水暖热,尽北户地。
  只可惜,踩在岭南的脚陷入了一个大泥潭,挣扎中,耗尽了帝国最后的力气。
  始皇帝的大志虽未告成,但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一些新可能。
  “为了履行职责,为了打通日后回家之路。”
  喜回到城中,向几位都尉、司马表明了态度:
  “吾等,要尽己所能,守住这条新生的臂膀,护国之掖!”
  “但喜君,如若黑夫篡位,大秦不在了,吾等就算守住了张掖,又有何用呢?”一个司马悲观地说道,他是频阳王氏的远亲,对中原发生的事满是绝望。
  “当然有用。”喜笃定地说道:
  “对西征军万余将士有用,吾等至少有立身之处。”
  “对张掖郡十万中原移民也有用,他们不必亡于胡尘,至于大秦的存亡与否……”
  喜的声音,决绝而坚韧,仿佛磐石,永不动摇:
  “衣冠郁郁。”
  “便是中夏。”
  “律令行处。”
  “既为大秦!”
第0985章
千钧
  “家书到了!”
  “家书到了!”
  三月中旬,随着几大车驿站邮传抵达灞上军营,在此训练半月的士卒们立刻沸腾起来。
  家书,这是秦军中的老规矩了,尽管秦一直被诟病死板不近人情,但在这方面却很有人情味,每逢驿传往返,士卒可以给家中寄信,家里也会回复,甚至还能捎带一些钱、衣,毕竟除了一套制式甲衣、兵器和集体伙食,其余都要自带。
  而听人说,这或许是大军开拔前,最后一次与家里联系的机会了……
  本营的一大筐家书被运了近来,士卒们在各自军官的组织下站好队列,翘首盼着军正喊道自己的名。
  “盩厔县(陕西周至)甘亭,不更伯劳!”
  “诺!”
  等了良久,终于轮到自己,已是屯长的伯劳立刻出列,走到军正面前接过家书——这是布皮封着的劣质纸张,比起黑夫当年写信回家用的木牍,已轻便了许多。
  拿到信件后,伯劳没有开启观看,反而将纸凑在鼻子边闻了闻,或是希望能嗅到妻子的气息,这是他最喜欢的味儿,只可惜信件跋涉百里,纵有气息也散尽,只剩下纸和墨的味道。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伯劳他们被分配到了上林三县的最西边,一处有山有水可供狩猎捕鱼,也能安全种地的地方。
  那儿烧荒后土地肥沃,他一月份用北伐后得到的赏钱,在县城买了头牛,置办了犁,一口气耕完了家里的土地,妻子则抱着陶罐,紧随其后,一点点洒下种子,因为公孙丽过去从未干过农活,显得笨手笨脚,还得伯劳手把手教。
  “也不知她能否照料好家中田亩。”
  伯劳忧心忡忡,虽然田吏针对这些刚从宫里嫁出去的女子,安排了农妇去传授,但效果如何,谁都说不准,这些昔日宫女能否适应农家生活,也是未知数。
  尽管很想知道妻子说了什么,可惜伯劳不会读,他得找军法官帮忙。
  军法官这几天很忙,他居住的小屋外排了大长队,很多士卒尴尬地来请他帮忙,新的律令规定,这是军法官的职责,不得拒绝为士卒读信写信。
  如此,学室出身的军法官能与士卒拉近距离,了解他们,但同样的工作重复多了,也会疲倦。
  军法官刚接过伯劳的信后,一看便有些诧异。
  “这是哪的里正,写的字如此娟秀?”
  “此乃吾妻之字,吾妻是识字的。”
  伯劳难掩骄傲,现在识字的人很吃香,在军中能识字,意味着更好的升迁,往后还有机会为官。
  他是没机会了,公孙丽教他识字,比牛上树都难,只能指望儿子。
  外面还有不少人等着,军法官喝了口水后,读了起来:
  “三月辛巳,妾丽敢再拜问夫……”
  “妾不善田畴,但能纺织,织布送与里中农妇,请其教我学料理田畴,夫遗钱尚丰,妾衣食俱足,唯念君子……”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军法官停了下来,诧异道:“汝妻还知道诗?”
  尽管伯劳不懂这诗讲了啥,却更得意了:“她可是一个大夫之女。”
  军法官夸他运气好,又道这是摄政的政策好,继续读了下去。
  “夫入楚地,勿屠人子,勿淫人妻,妾不图富贵,君子保身归来即可。”
  “吾妻乃楚人。”伯劳解释道:“怕我伤了她亲眷罢。”
  军法官颔首:“这便是秦人之妻与六国之妻的不同了,关中本地的妇人,丈夫要外出服役,都是说不砍首级得爵勿要归来,来自六国的妇人,则希望不要有太多杀戮,丈夫平安。”
  读完了信,军法官还有写信的服务,但伯劳有些腼腆,支支吾吾了半天,没能蹦出半个字。
  这时候,却听到外面传来喊叫,是传令兵,宣布让各营明天就集合,向戏下大营进发!
  整个关中都被发动起来,此番黑夫只征一个月便能重新训练组织起来的老卒,共计十万人,关中人占了大多数。
  此外,也有伯劳这种,成婚后被安置在上林的北伐军士卒,而号称“无垢军”的关中刑徒也正式成军,他们籍贯介于庶民和奴隶的“隐官”,授田比普通人少,交租比普通人多,眼下个个卯足了劲,要让自己和家人真正获得自由身!
  眼看时间紧促,军法官催促起伯劳来:
  “写不写?不写便出去,让下一个来。”
  “写。”
  “我写!”
  伯劳涨红了脸,情话他是不会说的,诗更不会和,只能脱口道:
  “告诉吾妻,地若实在不会料理,便随便它长罢,吾等北伐功臣,可复三年之租,至于来年吃食,我用军功来挣!”
  ……
  成功娶到了一位胡亥嫔妃的宁秦人杨喜,也在征召之列,但他的责任可比一个基层小兵重多了,带着一千兵卒,奉命护送一队神秘人物前往戏下大营。
  并非所有渭南地区都开放给人种地,更易为县乡,其中交通便利的长安乡附近,便仍有方圆数十里的禁区,却不再是皇家贵人狩猎之所,而成了是少府中若卢令丞的地盘,专门在此打造试验新式兵器,先进器械……
  此刻,杨喜仰望着面前高大如车,以牛皮和麻布所蒙的器械,有些惊讶。
  “这是攻城的冲车?”
  “你这后生,打没打过仗,攻城车等器物,都是要在战场附近临时打造,岂有隔着数百里修建的道理?一路颠簸,推攮到城下,早就散了!”
  此番与杨喜同行前往戏下的人,名为公输雠,乃鲁班之后,他是在武关之战后投降北伐军的,身为少府若卢令,专司打造收藏兵器,而墨者掌握的考工则专司民用工艺。
  一个负责军工,一个搞民用,有了公输,黑夫也不必强迫墨者来制造杀人之器了。
  这器械事关机密,其形制不能为外人所见,但公输雠向来喜欢炫耀,少不得教训起杨喜来:
  “后生,汝见军中弩机,最大有几石,能射多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