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973

  可旋即,胡亥再度皱眉,经过武关一战,胡亥对大舅哥王离的军事才能产生了巨大怀疑。
  但纵然换将,关中也早无将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内史保,带着中尉军在杜县防御子午道呢,那儿从数日前开始,便有零星叛军出没。
  这时候,太史令胡毋敬出列道:“臣有一策,可使此战有胜无败!”
  “何策?”
  胡毋敬抬起头,认真地说道:“亲征!”
  ……
  胡毋敬不愧是太史,对秦之故旧信手拈来。
  “秦庄公与昆弟五人,以周兵七千人,亲伐西戎,破之,遂为西陲大夫。”
  “襄公自将兵救周,战甚力,又以兵送周平王,遂列为诸侯。”
  “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汧渭之会,遂有岐西之地。”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渭原方为秦所有。”
  “穆公更是骁勇,自将伐茅津戎,胜之,全取崤函以西。又自将伐晋,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士卒皆推锋争死,虏晋君以归。”
  “至于献公,也曾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第二次伐楚,始皇帝亦亲至淮阳,遂灭楚国……”
  历数完秦君亲征的各种胜仗后,胡毋敬下拜道:
  “眼下大秦危在旦夕,陛下何不仿照历代先君、先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重,驭百万之师,亲自飨士卒,更亲兑承诺刑徒之诺言,彼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功,攻则必胜、战则必克!”
  “这……”
  胡亥面露踌躇,他的人生目标便是安然享乐,全然没有这种豁出一切的胆量。
  “不可!”
  瞥见胡亥的犹豫后,简在帝心的赵高立刻出言反对:
  “太史熟读史籍,莫非忘了秦武王之事乎?武王不自将以犯周,则不会有举鼎折膑之事,更不会有接下来的季君之乱。故身为天子,应当讨而不伐!”
  胡毋敬叹了口气,退一步道:“纵然陛下不亲临,但前线亦当有重臣为监,好让骊山刑徒信其言。”
  换句话说,秦廷的政府信誉已经完全扫地,一般的官吏去宣布二世皇帝“德政”,关中人已是嗤之以鼻,更何况心中猜疑的众刑徒……
  胡亥扫视殿内群臣:“谁可为监军?”
  这时候,御史李于出列:“臣推荐一人!”
  李于猛地看向赵高:
  “郎中令乃陛下所亲信之人,可为监军!”
  赵高一愣,感觉不妙,但还不等他说话,胡亥就将头摇成了拨浪鼓:
  “郎中令不能去,郎中令要在望夷宫保护朕……”
  “那便只有一人了。”胡毋敬再度站了出来,这一切,好似是演练预谋好的一般。
  “右丞相可也!”
  “老丞相之望,的确足以监军。”胡亥下意识地点头,好似抓住救命稻草般,殷切地看向李斯:
  “丞相意下如何?”
  李斯指着嘴角好似无意识流下的口水:“老臣体迈,嘴角之涎尚不能制,岂能监十余万大军?还有我这老腿,从咸阳到望夷宫尚不易,要去前线监军,恐难为也。”
  胡亥都要站起来了:“丞相何忍弃朕,弃先帝之社稷焉?”
  “也罢。”李斯颤颤巍巍:“臣为始皇帝治民,三十余年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老臣便以腐朽之躯,为陛下,为大秦,站好这最后一班岗罢……”
  那边李斯演技过人,骗过了胡亥,倒是一旁的赵高心中暗骂:“老狐狸!”
  李斯作何打算,他是明白了。
  “你这仓中老鼠,果然有鬼!”
  ……
  那边李斯离开望夷宫后,赵高瞅准时机,立刻垂泪拜在胡亥脚下:
  “陛下,万不可使李斯为监啊!”
  胡亥吓了一大跳:“郎中令何出此言?”
  赵高抬头:“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近日臣左思右想,想起那黑夫,本就是李氏举荐给始皇帝的,李斯长男李由更为黑夫旧主,举止亲密,后虽看似决裂,但实则如何,外人谁又知晓?昔日始皇帝欲南巡以绳黑夫,黑夫竟提前预知始皇帝之计,诈死匿身,是朝中谁人泄密?”
  “而后,李由奉命将兵收长沙之南征士卒,却为黑夫麾下一小卒所败,覆三军,身被擒,看似战不利,可实际上,是否是李由故意打了败仗?这也无从知晓,只听闻,黑夫只将李由拘而不杀,其目的何在?”
  “今黑夫兵临关中,朝中之臣心怀叵测,与其文书相往来甚多,李氏或也在其内,只因未得其证据,故臣未敢以闻。”
  “只是今日,李斯忽然指使李于及胡毋敬提议发骊山刑徒为卒,又由他作为监军,如此一来,丞相居外,麾下十数万人,独揽军政,权重于陛下,臣唯恐他对陛下不利。”
  “一旦刑徒得到甲兵,抵达蓝田,李斯便可使其反戈相向,让叛军溃我大军,轻易进入咸阳,陛下,若如此,殷周牧野故事,恐怕又要重演了!”
  “郎中令,此言句句属实?”
  胡亥牙齿都开始打颤了,本以为李斯是父皇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根梁柱,可现在赵高却说,这根柱子胳膊肘往外拐,可不让他惊骇莫名么……
  “丞相已位极人臣,享彻侯之封,朕也并无怠慢之处,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赵高恶意地说道:“或许李斯想做微子启,出卖陛下,投靠叛军,以换取李氏世代富贵,甚至更进一步,成为诸侯罢……”
  胡亥搓着手:“那该如何是好?朕立刻取消发骊山之徒,让人去将丞相缉捕?郎中令为我案验李氏暗通叛贼的证据?”
  赵高摇头:“李斯奸猾,就算有证据,彼辈也不会承认,恐其不审,万万不可贸然惊敌。且其为丞相多年,树大根深,咸阳城内,不知有多少党羽,若是突然发难,李氏作困兽之斗,恐酿成大祸,反倒便宜了叛军。”
  他给胡亥出了一个毒计:“陛下不如继续任李斯为前线监军,待明日他来宫中取符节时,便一声令下,郎卫四出,直接拿下!”
  ……
第0885章
何以辨忠奸
  赵高不敢直接在咸阳动手,他的权势,远不及原本历史上“指鹿为马”的程度,甚至在被王贲斥为“君侧之恶臣”后,赵高连能保住性命,都是全仗二世偏倚。
  王贲死后,赵高虽复为郎中令,但深知咸阳城内想杀自己的人不在少数,已鲜少敢踏足那儿,只能靠哄骗胡亥住在泾水之阳的望夷宫,加上忠于赵高的千余郎卫、中车府卫,挟天子以自重。
  反倒是李斯,虽然李氏不掌兵权,但舍人故吏遍布咸阳,自冯去疾病死后,秦廷尚余的文官法吏皆以李斯为首,勉强维持朝廷运转。
  此时离了望夷宫,李斯不复在宫内的昏聩老迈,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眼神恢复清明——老家伙快八十的人了,但身体却好得很。
  李于向父亲恭贺:“只要明日得了号令刑徒的符节,我家便掌握了一支悍勇之师,倒戈从背后击蓝田之师,配合武忠侯的北伐军,可轻易围困王离,而事后,父亲反正之大功天下皆知,黑夫也不敢轻易毁诺。”
  和赵高所料一样,李斯原本的打算,就是控制刑徒,然而重复牧野之战那一幕,他正好做微子启。
  李斯却摇头道: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数月,我与赵高都各做各的谋划,相互提防,却没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必要。而今日,黑夫已入关中,武关巨险两日而破,峣关又能守多久?事情已到图穷匕见的时刻,故我父子及胡毋敬一同向陛下请发刑徒,赵高一向机敏,恐已察觉我的打算了。”
  现在仔细想想,明明今日就能将符节交予,但赵高却使眼色阻止了胡亥,众人离开望夷宫后,唯赵高独留,谁知道他会向皇帝如何进言,而胡亥又会有何反复呢?
  “那该如何是好?”李于有些着急。
  “章邯那边联络上了?”
  李斯忽然问道,作为改换门庭的代价,李家除了向北伐军暗暗提供卫尉、中尉军驻防虚实外,还为黑夫联系在塞外避难的章邯。
  李于道:“联络了,彼辈在贺兰山举事就在这几日。”
  李斯颔首:“子午道的骚扰越发频繁,攻之示之以不攻,如此看来,汉中之军的主攻方向,果然是陈仓故道……而那边已数日未有消息传来,只怕也要出大事了!”
  南、西、北,三面皆是友军,李斯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笑道:“看来,是时候发难了。”
  “而那望夷宫,我也不想再进第二次了……”
  他指派儿子道:“立刻去城中联络那几人,让彼辈做好准备。”
  “告诉他们,诛君侧恶臣赵高,挽狂澜于既倒的机会,来了!”
  等李于奉命而去后,李斯独自坐于车上,渡过泾阳桥时,望着下游泾渭交汇处的奇景,怔怔出神。
  泾浊渭清,自古已然,在交汇之处二者泾渭分明,但慢慢地,却合流为一,再难分辨彼此。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