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973

  但他不可能调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仍是收长沙营之兵。
  长沙营本建在临湘左近,但两年前,黑夫以临湘是“水蛊”疫区,久驻会使大军失去战斗力为由,将营地南迁至百五十里外的槠亭(株洲)。
  只有占据槠亭,才能和中断消息半月的岭南取得联络。
  李由问长沙郡尉:“过去几日,可有槠亭兵卒来犯?”
  郡尉禀报:“不曾有,只是十天前,彼辈忽然阻截了关道,与郡南数县的消息断绝。我一连派了数批信使询问,都有去无回,三日前接到将军命令,知道事情有异,便派五百人去查探,发现槠亭营私自拆毁了湘水上的浮桥……”
  “果然如此。”
  李由冷笑:“黑夫啊黑夫,你当真是想谋叛!”
  他以为黑夫尚在南方,打算兴兵绝道,在岭南几个郡作乱,割据一地,与朝廷分庭抗礼。
  但李由也无太过惧怕:“武昌营多是服役时间最长的老卒,而槠亭营则多收留伤残兵士,以及转运粮食的戍卒,虽有万人,却不堪一击。黑夫也没有直接叛乱的胆子,否则,岭南大军北上,槠亭营就不是闭营自守,而是迫不及待,向近在咫尺的临湘攻来了。”
  李由的信心,来自麾下堪称精锐的一万名关中兵,他们都是中尉郡精锐,有精良的武器甲胄,严格的纪律,岭南的杂牌军,来两万都不够看。
  带着这种心思,李由当机立断,决定赶在黑夫挥师北上前夺取槠亭营!
  在率师离开临湘前,李由还连续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军营。
  “只望彼辈能迷途知返,传檄而定!”
  ……
  李由心存侥幸,一直希望南方能传檄而定,但槠亭营却让他失望了。
  派去的使者,依然有去无回,看来槠亭营是打算顽抗到底了,但李由还是耐着性子,又派了一名。
  等李由抵达槠亭营以北五十里时,第二名使者的马光着马背回来了,马脖子上的口袋里,还装着一只鲜血淋漓的耳朵!
  李由有些恼火,问自己的长史道:“槠亭营由谁人守备?”
  “其都尉名为陶。”
  “原来是此人啊,小陶。”
  李由面露轻蔑:“不过是当年黑夫手下的一个口吃百长,一个氓隶出身的愚夫,也能做都尉,将兵万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又笑道:“不过,结巴统御跛子、厉人,也算恰如其分!”
  等李由统帅大军再行至槠亭营十里开外时,除了得知槠亭营拒绝迎接新将军外,又听闻一个消息。
  “将军,有近万人刚刚从南边赶到,入驻槠亭营!”
  李由立刻严肃起来:“新来者打的是谁人旗号?”
  会是交龙旗和尉字么?会是黑夫么?他终于忍耐不住,死而复生了?
  斥候却道:“是韩……”
  “韩?”
  李由想了想后,再度看向长史,而长史这次也翻了南征军名册许久,才找到了一个可能:
  “将军,大概是新近被升为别部司马的……韩信。”
  “韩信?没听过。”
  李由摇了摇头,并未放在心上,只要来的不是黑夫,他就无所畏惧。
  “看来,是个无名小卒!”
第0746章
用兵不逊吴孙子
  湘水,出桂林郡海阳山,其初出处曰灵渠,流五里,分为二脉,流而南者,曰漓水;流而北者,曰湘水。漓,离也,言违湘而南。湘,相也,言有所合也……
  这条河流基本流向是由南向北,但也有例外,在流经槠亭(株洲)附近时,折而向西,直到湘南(湘潭县南)有一段长达五十里的东西向河段。
  槠亭的永久性军营规模巨大,占地面积已超过长沙郡府临湘,原本就有近万病残兵卒在此屯田,近来又从岭南开来一万名戍期已超过三年的老兵,沿着河岸一字排开,营长数里,陶、韩,两面旗帜飘扬在营地上空。
  而在对岸,则是刚刚抵达,正在修建营垒的李由部万余精卒,双方隔河对峙,剑拔弩张。
  湘水南岸,站着二人,正在眺望对面情形。
  靠左的青年军吏则年纪轻轻,却已戴上了板冠,身材高大,上披甲衣,腰带长剑,看上去十分威武。
  靠右的显然是个文吏,四旬上下年纪,长髯垂在颔下,身着皂衣,负手而立,轻描淡写地说道:
  “韩都尉,利仓所言之事,你信么?”
  韩信扶着剑,露出了笑:“萧君,吾等信与不信,已不重要,关键在于,兵卒们信了!”
  这月余来,北方是秦始皇南巡,并为黑夫发丧,结果却逝于西陵。
  可在封锁了消息的岭南,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黑夫让共敖等人诈称越人叛乱,南海、桂林等地诸营戒严,城关紧闭,严禁人员出入,断绝北方一切使者。
  持续了一个月的封锁后,黑夫才使利仓南下,散播这样的消息:
  “朝中有奸佞劫持始皇帝陛下,弑君篡位,更欲清算尉将军及南征军将士,假传诏令,召将军北上骗杀,再毁诺使南征军不得返乡!”
  韩信奉黑夫之命,挑选岭南那些戍期最长的兵卒驻守在湟溪关附近。本来众人眼看百越打完了,希望回家乡与妻儿老小团聚,可役期已超三年,朝廷却以种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下来。尉将军多次向咸阳提出,请履行律令的明文规定,却石沉大海,一来二去,戍兵已不再信朝廷的话,反信黑夫之诺。
  听闻利仓散播的消息后,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激愤的情绪弥漫全军。
  利仓更向三军口述黑夫的话:“尉将军几乎为奸人所害,今已在云梦泽举义旗,将军对二三子有诺,既然奸佞不欲使南征军归乡,将军欲带着三军将士,带吾等归乡!”
  “吾等信尉将军!”
  黑夫的信誉,是压着征人的最后枷锁,如今已被主动松开,再没什么理由阻止这群人回家了。
  此事颇似唐末的戍卒起义,不同的是,整个过程都是有组织有规划的,一万人在韩信带领下,翻越五岭,彻夜兼程北上,却不想,在湘南槠亭为朝廷派出的大军所阻!
  虽然憋了一肚子的怒火,但当真遇上关中精锐的旗号,不少人,尤其是军吏们还是犹豫了。
  “吾等私自北上已是违反军令,若真与朝廷大军交兵,那便是叛逆,是夷三族之罪。”
  但都尉小陶却赶在三军骚动前,做了一件事!
  他连斩李由派来的两名信使,将其头颅传示两军,更把其中一人的耳朵给李由送了回去。
  “陶都尉无愧是尉将军最信任的旧部,看似柔懦温和,一旦遇事却能当机立断,绝了大多数人的侥幸之心……”
  “还有退路!”
  萧何微微摇头,心中有些无奈,他被黑夫带来南方,予他高位,专门负责南征三十万军民粮食辎重筹集,以及屯田诸事。
  虽发现黑夫一些未雨绸缪的筹划,但纵是曾被陈平旁敲侧击过,对一切早有预想的萧何,也没想过,黑夫会用这么剧烈而危险的方式,与朝廷决裂!
  好家伙,这一下,他又被强行绑上贼船了,作为黑夫幕府的高级官员,一旦败亡,族灭是少不了的。
  所以萧何才愁啊,他可不是陈平那种出身草根,渴望宰天下的阴谋家,更不是黑夫荣辱与共的乡党旧部,老萧里挂念着沛县的宗族,行事不可能有恃无恐。
  这时候,旁边的青年军吏说话了。
  “韩信不似萧君,我孑然一身,无任何顾虑。”
  韩信一点没有萧何的忧虑,相反,他的眼中看着对岸的军营,充满期待。
  “谁能料到,两年前还是个贫而无行的穷少年,在淮阴县钻人胯下的韩信,有朝一日会成为统帅万人的都尉?”
  韩信一边说着,一边朝旁边的萧何作揖:“当然,韩信能有今日,多亏萧都尉相携!若非当日萧君带我离开淮阴,我只怕已是淮水边一饿殍!”
  “但也多亏了尉将军不拘一格,用人不疑!”
  可不是敢用嘛,萧何最初向黑夫推荐韩信时,虽知此子才干不凡,也希望他能得到重用,成为自己的奥援,但也没料到,韩信竟得到黑夫赏识到这种地步。
  怎么形容韩信飙升之快呢?某个开挂的黑脸汉子从黔首士伍至别部司马,也花了足足四年,韩信却只隔了两年。
  十余日前,黑夫派利仓带回的命令里,韩信更是被提拔至“都尉”,能与东门豹、小陶、共敖等最早追随黑夫的旧部平起平坐!
  韩信虽然名不显于朝堂,在南征军里却挺出名的,他的献策与黑夫的“堡垒战术”不谋而合,更上“故技重施”之计,引诱越人决战,让南征军迅速解决了瓯骆两部,扫清百越。
  以上种种功勋,韩信虽然爵位才至公大夫,但被破格提拔为“假都尉”也是可以的。
  黑夫不是跟韩信苦口婆心地说过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然而,黑夫这次却忘了自己说过的话,直接扔了个真都尉的头衔过来!
  更让所有人愕然的是,在最新的命令里,黑夫竟让韩信作为此战的主指挥官!
  早上,令旗握到手中那一刻,韩信感到沉甸甸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