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0/973

  ……
  “国家终于同意给我们发老婆了!”
  这的确是黑夫的请求,他向秦始皇申请,加派万余隶臣妾来岭南,说是为北方的士兵缝补衣服……
  缝着缝着,有些人自然就看对眼住到一起了。
  对于注定要长期戍守边疆的单身士卒来说,老婆其实不挑,能动就行。
  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哪怕是当地纹身的越女,他们也能下嘴。
  但若是可以交流的夏女,即便是隶臣妾,岂不更好?
  可即便有这承诺,因为将归期从三十六年拖到三十七年,甚至三十八年,朝廷在岭南将士中的公信力,也再度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预计十一月下旬来到南方的八千隶臣妾,却直到十二月初,都不见影子,这让翘首以盼的单身士卒怨声载道。
  说好的老婆呢?骗子!
  黑夫却比他们更着急,因为身在长沙郡的萧何向他报告,说这群女子,被截留在了南郡江陵,一留就是半个月……
  这个决定是南征监军,昌武侯做出的。
  更让人疑惑的是,进入十二月后,连络绎不绝的谪戍移民也停了!
  虽然这种暂停很快就得以恢复,八千女子也继续上路,将于十二月中来到岭南,但黑夫还是从中嗅到了什么。
  黑夫摸着渐渐长出的发髻想道:“莫非是朝中,发生了变故?”
  掐指算算,距离流星雨夜后,黑夫写了那封信北去,已过去两个月了,就算季婴再慢,也该送到咸阳,交到扶苏手里了吧?
  他是秦吏,手下的精锐主力,不是那群江淮楚人,而是广义的“秦人”。
  一旦局势往最坏的方向发展,黑夫需要一面旗帜。
  扶苏无疑是最好的旗帜。
  虽然三十七年已到,但黑夫不知道秦始皇大限具体在何时,只能提前给扶苏打预防针。
  因为距离辽远,咸阳方面暂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毕竟再快的信使,也快不过朝廷的六百里急报!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二月中,随着一群怯怯不安的女子踏上岭南的土地,受到单身士卒热烈欢迎,副监军子婴,也携带一封秦始皇的制书,来到黑夫面前。
  “昌南侯,喜事,大喜事!”
  子婴笑容可掬,看不出什么异样,他先恭贺了黑夫一番,又肃然宣布了诏令。
  “制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欲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今有伦侯黑夫,勤勉于事,南征陆梁,整十万败卒,绳百越君长,使地尽北户,立闽中、南海、桂林、象郡,有大功,朕甚慰。使黑夫于三十七年仲春初一,携有功将吏,于衡山郡邾城迎驾,当拜彻侯,恺歌振旅!”
  读完后,子婴将制书双手递给下拜的黑夫,感慨道:
  “陛下的器重荣宠,二十等爵之极,万户食邑,都在邾城等着君侯!昌南侯,你还等什么?快随我北上见驾罢!”
第0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季冬中旬,诏书已至到黑夫手中,皇帝的车驾,也即将离开咸阳……
  中车府令赵高已将需要的车驾、马匹备好,与昔日仅有百乘不同,这次,车队竟多达千驷!
  中郎将王离已让数千郎卫军秣马厉兵,被光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他们将组成捍卫皇帝的中军。
  此外还有戍卫咸阳的五万中尉军,他们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全部由关中青壮组成。
  秦始皇直接从中调拨两万,加上刚从北方长城调来的北方军团三万,强起坠马受伤,还没完全养好的武信侯冯毋择为将军。
  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庞大阵仗,黑旗遮天,玄甲曜曰,骏马如龙,长戟如林,聚于灞桥左右,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便能挥师南下!
  他们的敌人,会是谁?
  猜测纷纭,答案似乎从这半个多月的人事变动里窥探出来:御史大夫茅焦拖着病体入宫请陈后去世,北地郡尉章邯被调回咸阳,任少府少卿,昔日黑夫在北地提拔的一众旧部,多与陇西、朔方官员交换了职位驻地,柱下史张苍直接被罢免,先前被缉捕的百余墨者统统处死……
  做完这一切后,秦始皇帝却仍未走。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等什么。
  一是他念念不忘的,西王母邦,以及长生不老的最后指望。
  二,则是上个月因为谋刺未果,惧而出奔的长公子扶苏,皇帝必须知道他的结果……
  秦始皇病笃期间,朝廷中枢不敢做决断,蒙天放又胆大妄为,纵阿房刑徒,导致关中大乱,卫尉、中尉两军花了半个月才将大多数人捉拿归案,对扶苏则追击不及,未能及时阻住。
  乘着这空隙,扶苏及其党羽从杜南入蚀中,往汉中郡而去。
  所谓蚀中,乃是这时代,关中通往汉中的道路里,距离最短的一条,又称之为“子午道”。
  它最初是荒芜的鸟道,只有野兽践踏的山间小路,但在秦昭王时,为了加强关中和巴蜀的联系,便耗费巨大财力,在蚀中修筑了栈道。
  原本无法通行的悬崖绝壁上,或凿孔架木,或经谷为道,或修桥渡水使人马能过,历经十数年才完工。抵达汉中后,又延伸出“蜀道”和“米仓道”,直入巴蜀。正如秦相蔡泽所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这条路极狭,且左右多深涧高山,速度快不起来,一旦被追上,也不易脱逃!
  秦始皇复苏后,令中郎骑令李良带千余人入汉中,征发当地官府捉拿扶苏一党,并严令:“若扶苏真跑到南郡,沿途官吏,不更以上皆死!”
  在这种死命令下,所有人都卯足了劲,设下天罗地网,一路追捕。
  到了十二月十五这天,中郎骑令李良终于回来向秦始皇复命!
  “陛下,臣不辱使命,追至汉中郡南郑,将长……扶苏党羽尽数抓获!”
  “南郑?”
  秦始皇皱眉,南郑,是汉中郡的首府,若扶苏要去投岭南的黑夫,出了蚀中,直接从石泉亭渡过汉水,进入米仓道就行了,为何要往西拐到南郑去?
  再一追问,才得知,原来所谓被李良“追缉”的扶苏党羽,是十天前,就自己去南郑投案的……
  这就更令人疑惑了。
  “扶苏如何了?”
  秦始皇只关心这点。
  李良有些讷讷,秦始皇面色顿时不太好看,不由得想起了同样被贬入蜀,却半道自杀的吕不韦,扶苏性情刚烈,会不会……
  如此想着,他一巴掌拍在案几上!
  “讲!”
  不管他是生是死!
  李良畏惧地稽首不已,生怕被皇帝怪罪:
  “陛下,扶苏已于半月前,在石泉亭与家眷部属分离,孤身东去,不知所踪!”
  ……
  “据缉捕的人招供,扶苏是被蒙天放击晕裹挟出城,出了子午谷后方醒,朝咸阳长拜泣泪,又怒而持戈攻蒙天放。蒙天放自知罪孽深重,遂自刎谢罪……”
  “随后,扶苏夫人,麃公女孙因受惊吓,又在沿途淋了冬雨,竟逝于石泉亭。扶苏安葬其妻,在墓前枯坐一夜后,次日凌晨,将二子托付给众下属,令他们去南郑投案自首,便孤身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秦始皇口中有些酸涩,胸口有些阵阵发疼。
  这还没完,稍后又发生了变故,洛阳人董公和杜人邵平发生了争执,邵平认为当遵循扶苏之命,不能再错下去。董公却带着几个惧死的护卫,夺了一位小王孙渡过汉水南下,消失在莽莽群山中。
  邵平阻止不及,只能带着扶苏长子去南郑自首,一直到十日前,李良追上了他们……
  “邵平及近百扶苏门客、侍卫皆自杀而亡,臣只来得及将王孙带回咸阳,他受了惊吓,有些痴愣,一言不发……”
  秦始皇去看了他的小孙儿,却见这孩子双目无神,问什么都不回答,看到勉强露出微笑的大父后,他却直往后躲,眼中尽是畏惧。
  见此情形,皇帝收拢了笑容,抿着嘴,转过身时,像是又苍老了十岁。
  “等他稍大些,送去邛都吧,还是食邑一座,户四百。”
  这本来,是给扶苏准备的。
  让宗正妥善安置王孙,秦始皇便回了寝宫,一整天没搭理任何人。
  倒是中车府令赵高惦记着另一件事,追问李良道:“昌南侯家眷呢?”
  李良禀报:“昌南侯家眷不在其中,似是出了咸阳就忽然与扶苏党羽脱离,当时纷乱,蒙天放等人自身难保,就此失了联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0/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