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973

  “他犹豫了,嘴上说着杀字,眼中却无杀戮的狠意!”
  秦始皇叹息:
  “你是变圆滑了,但是扶苏啊……”
  “你本质还是没变,你的心,还是不够狠!”
  秦始皇信奉韩非的理论,不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真实的仁爱天,“利”,才是人际交往背后的真正操纵者。
  由于利害关系的转变,身为君主,即使是身边的妻妾子女,也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之置于死地。
  更勿论没有血缘的臣子了,不管你对他是如何的器重,不管他对你是如何的忠心,也不管彼此说了多少交心之言,多少次虚席问对。
  都别信。
  都忘掉。
  秦始皇心里的君臣关系,本就不是儒家那套“君仁臣忠”礼仪所维系的道德纽带,而是韩非子揭示的,君臣关系最赤裸裸的一面:“上下一日百战”!
  而不同的利益追求,是导制君臣大战的根源所在,都想位极人臣,可一旦到了那个位子,就要忍不住要窥探宝器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长年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断,而各为其私急……
  严重的话,甚至会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那样,取君主而代之!
  “朕还在一天,威势震于天下,自然无虑,可朕若真的无法长生,轮到二世皇帝继位呢?”
  主少国疑,重臣们也要蠢蠢欲动了,新君没有过人手段,恐怕压不住他们。
  这便是秦始皇对未来最大的担忧,死而地分,这固然是六国余孽的诅咒,但也是警告。
  秦始皇的目光,开始审视助自己一统天下的臣子们。
  朝中文官还好,李斯、姚贾、茅焦等,虽然一个个都是人精,但顶多会点玩弄权术的手段,其威胁,与秦始皇一手培植起来的几位边关大将相比,还是不及。
  李信虽然骁勇,但毕竟所将兵民不过六万,还要跨越万里远征,可以忽略不计。
  有能力作乱的,无非是两人,那就是分别居于北南的蒙恬、黑夫。
  这两人有不少共同点,皆是关内侯,皆久镇边关,麾下数十万军民对其言听计从。
  看上去,位于上郡、朔方的蒙恬威胁更大,其出身将门,世代侍奉秦国,一旦有异心,挥师南下便能威胁咸阳。
  但蒙恬手下的军民,多为秦人,经过百年秦律训练,对朝廷有极强的向心力,秦始皇有信心,就算自己不在了,朝廷一道诏令下去,收了虎符,准保蒙恬指挥不动一兵一卒!
  但南方的黑夫不同,虽然其出身卑微,没什么取而代之的可能。且距离关中辽远,但考虑到三十万军民多是楚籍人,对秦素来没有好感,倒是黑夫这两年间,又是髡发收心,又是树立丰碑,赢得了南征军的心。
  据在江陵的监军昌武侯回报,旧部也安插得有点过分,甚至有“岭北皇帝最大,岭南黑侯最大”的呼声。
  秦始皇琢磨道:“一旦山陵崩塌,这黑厮若被属下怂恿,振臂一呼,说不定还真能成岭南一州之主……”
  所以,黑夫究竟是不是“荧惑星”的化身,“亡秦者黑”的预言孰真孰假,在秦始皇看来,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未来的黑夫,的确有作乱割据的可能性!
  那就不能姑息养奸!
  但在秦始皇看来,主道有许多种,杀臣,是最低劣的手段!
  君臣之间、臣子之间,相互揣度、试探,相互控制与反控制。各种政治气球被不断放出来,君臣各怀鬼胎,阳逢阴违;不到鱼死网破的时候,都共同维持表面上的平衡……
  这才是默认的游戏规则,哪怕是秦始皇,也要带头维持,一旦开了杀功臣的先例,这份君臣默契的秩序,会被破坏殆尽。当所有人都不按规矩来时,帝王之术,就不好用了。
  所以秦昭王杀了白起后,大失人心,在他晚年,投敌的重臣一个接一个,在对外战争里一连败退,差点把五十年扩张的老底全丢了。
  “朕不会这样。”
  不到万不得已,秦始皇不会杀任何功勋之臣!
  所以秦始皇只将蒙恬调回咸阳,任卫尉,而又重新启用沉寂良久的王离,让他做中郎将,改由冯劫去北边守卫长城。
  接下来,只需要借出巡的名义,去一趟衡山郡,让黑夫喜滋滋地带着有功将士来受封。那时,秦始皇只需要一个彻侯的头衔,几桶美酒,就能解除黑夫的兵权,将其旧部打散,安排到各处为官。黑夫则带回朝廷,做一个虚职的九卿。
  至于岭南,可让李由、任嚣镇守。
  如此,北军南军,两个隐隐成型的集团,便能消解于无形!
  压制王氏十年后,这大秦第一将门凋零得厉害,王贲老迈病笃,王离也只是个空名侯爷,是时候拉出来遛一遛了。
  而冯劫、李由,虽然扶不起来,但也能推上去,站站台面,用王冯李三家,制衡蒙、尉两将。
  更别忘了,外面还有一个李信……
  秦始皇是个极其厉害的权术高手,随意几手替换,原本有些危险的局面,再度盘活,所有人都无法做大,每一方都有政敌掣肘,不敢动弹……
  尤其是黑夫,将变成囚于笼中的鹰,剪去好不容易蓄养丰满的翅膀,让他只能为大秦造福,却无法为害。
  在人君看来,富贵安老,这是对人臣最大的仁慈了。
  “若到时候,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该怎么办?”
  秦始皇自言自语,目光变得决绝起来。
  尽管杀臣,是主道里最低劣的手段,但身为帝王,绝对不能或缺的……
  “是杀心!”
  是秦昭王明知道白起为大秦立下赫赫功勋,说杀时,却毫不犹豫的决心!
  秦始皇低下头,看到了履上的一只黑蚂蚁,那大概是先前踩那四个字时,爬上来的。
  “朕知道,你也不容易。”
  他将其捻起来,遗憾地叹了口气,随即却毫不犹豫地掐死,扔到脚边!
  这才是君对臣,该有的态度!
  “若其果有不平之意,骊山的殉葬坑,多得是!”
第0715章
君侧之恶人
  “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
  离开章台宫,回府邸的路上,公子扶苏闭目良久,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上下一日百战”,这是秦始皇想要让扶苏明白的君臣关系,一切只有利益,根本无信任可言。
  想想也没错,人皆有私利,爵位便是为了满足臣子欲望制定的,一级级往上升,让他们像豢养的猎犬一样,为了几根骨头,东奔西逐。
  聪明的君主会加以控制,就像王翦曾抱怨的那样:“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所以等老臣们混到彻侯时,差不多是半截身子入土,被皇帝解除了军权,回朝养老,对皇帝构不成威胁。
  但二十等爵毕竟有限,秦朝的战争实在太多,虽然升得慢,但少壮的尉、蒙、李,日积月累,一场场仗下来,都到了可以封彻侯的时候了。
  不同于王翦,三人皆少壮,无法顺理成章地卸任,只能让其相互制衡,像黑夫这种年轻的,更要像防贼似的,给一高职软禁起来,万一还制约不住,就只能杀了。
  否则,恐其忍不住要窥探宝器,甚至重复田氏代齐的故事。
  但扶苏思索良久后,觉得这并非上上之策!
  “与其堵,不如疏!”
  扶苏受儒墨影响颇深,遍读史籍,觉得历史上,就有处理君主和功臣关系最好的范例:
  “周武王也未曾将太公、周公、召公等功臣雪藏甚至杀害啊。与其将其拘在朝中,郁郁枯老,何不放出去,裂土封疆!?”
  这想法若被秦始皇知道,定会大加斥责,因为这与秦朝坚持的废封建立郡县相悖,但扶苏却有自己的看法。
  曾有儒生跟他鼓吹过,恢复周礼,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并建子弟,所以蕃屏王室,申命辅相,所以羽翼公朝。
  但扶苏觉得这效果并不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看看春秋战国的混战就明白了,姬姓诸侯,不见得比异姓忠诚,第一个冒犯周天子威严的,就是姬姓郑国呢!
  可他也不认为,周朝的分封一无是处。
  “父皇只看到,分封让诸侯分裂,混战数百年,却没有看到,分封也让宗周区区一州之地,拓展成了将九州诸夏!”
  “周室分封之所以变成弊政,在于历代周王将山东之地,除洛阳外全部分封,使得诸侯不断拓展坐大,最终枝大于干,这才会有后来的礼崩乐坏。”
  所以扶苏理想中的分封,恰恰是淳于越近来提出的:“海内郡县,海外封建!”
  首先,要更易军功爵,在大庶长之上,取消关内侯、彻侯,改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随后,九州之外,近十年来新征得的土地:岭南、闽越、西域、河西、海东、朔方,皆可裂土田而瓜分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