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973

  曹氏被吓到了,她也是哀求丈夫无果,才来昌南侯府试试的,见求情无望,只能退而求其次,避席下拜道:
  “夫人,我家良人说,家兄有贪腐、不直之过,将判司寇之刑,要去岭南军中服役,南方暑热而多瘟疫,他一个北人过去,恐怕难活……”
  叶子衿明白了,承诺道:“若真如此,我定会写信去,让昌南侯好生照顾曹狱掾,必不使损伤!”
  好说歹说,叶子衿才劝走了曹氏,送她到院子里时,正好侄女小月,牵着两个孩子从外面来。
  曹氏了了心结后,好事、热情的性子又上来了,听说这个模样周正的少女是昌南侯的侄女,便一把拉住,不住地上下打量她,赞道:
  “好俊的淑女,不愧是侯门之女!”
  接着,什么“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称赞,就源源不断地说出,最后又问道:“可曾婚配了?”
  小月羞涩地说道:“未曾……”
  曹氏有种咸阳人的自然熟,笑道:“莫非已有意中人了?”
  “没有!”
  小月断然否认,俏脸上一片燥红,她被这个热情过头的大婶弄得很不好意思,行了个礼后,便带着破虏和伏波进去了。
  这个刚从安陆乡下来到都城的姑娘不知道,她的心思,全写在脸上,在叶子衿和曹氏眼里,根本就没秘密。
  “看来是有看中的士了。”
  曹氏笑道:“不过这硕大咸阳,能配得上昌南侯侄女的,可没几家啊。”
  言语中有些艳羡,比如他们家,就根本高攀不起。
  “怕是要公子王孙才行!”
  叶子衿却摇头:“咸阳的公子王孙们,谁会看上她一个乡下小女子?”
  她看向侄女背影的眼睛,有些忧心。
  这天真烂漫的少女,自从刚入咸阳时,在渭水桥见了公子扶苏的车驾一眼后,就痴了似的,常愣愣出神,这让叶子衿觉得,带她来咸阳,并不是什么好事……
  曹氏还邀请叶子衿去家中坐坐,但叶子衿指着自己一身素服,以为父守孝一年方可出门为由婉拒了。她来到咸阳后,几乎足不出户,也拒绝了任何可能的麻烦。
  政局动荡,皇帝施政急躁不耐,这时候,跑出去长袖善舞,不是好的选择。
  何况,她虽不出门,消息,却灵通得很!
  前脚才将曹氏送走,后脚,家里的女管家鸢就来了。
  许多年前,鸢为人所略买,被黑夫所救,父女二人为了报恩,自愿做了黑夫家的庸保,至今已有十年了。黑夫伉俪二人去胶东时,亦是鸢留在咸阳守着府邸。
  鸢已不是当年瘦巴巴的样子了,时间和好日子,将这少女变成了大妈,腹围比她那哑巴丈夫还粗,牙尖嘴利,十分干练,是叶子衿的好帮手。
  她奉女主人之命,在昌南侯府和市肆糖铺间来回,将打听到的消息一一禀报。
  “夫人,出大事了。”
  这大热天的,树欲宁而风不止啊,叶子衿无奈:“又出什么事?”
  鸢说道:“我方才路过渭南街时,看到君侯十分敬重的那位喜君家,被官府的人围了,他也被官吏拷着枷锁带走,听说是廷尉署的人……”
  这却是叶氏没想到的,她皱起眉来:“喜本就是纠察官吏的侍御史,怎么会被人抓走?”
  “莫非是太不讲情分,得罪了人?”
  鸢也听说了,喜执法极严,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儿,一旦有过失,就翻脸无情,闹得咸阳官场鸡飞狗跳,也被许多人痛恨。
  “有御史大夫茅君护着,谁敢在这节骨眼上针对喜?”
  叶子衿却明白,这股纠察吏治的风,是秦始皇的意思,只要喜不查到九卿头上,谁也不会为难他。
  此事太过蹊跷,猜也没用,等到稍晚一些,通过多方打探,叶子衿终于知道了事情原委:
  “喜昨日向陛下上了一道奏疏,直言大秦吏治之败,律令松弛,皆源于君道之坏,请停阿房,罢寻西王母邦求长生诸事!触怒了皇帝,被廷尉抓了!”
  “好大的胆!”
  纵是叶子衿,亦满脸惊骇,比听说李斯翻船还吃惊:“他一个六百石的小御史,也敢纠察到皇帝头上!?”
  ……
  PS: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0668章
上行下效
  廷尉蒙毅看了一眼身陷囹圄,跪坐在秸秆上的喜,目光中有钦佩,亦有惋惜,又转身对来者道。
  “御史大夫,我只能给你一刻。”
  茅焦作揖道:“一刻已够了,多谢廷尉。”
  蒙毅还礼:“不敢,他一介小小侍御史,却做了吾等九卿不敢做的事,蒙毅虽无法效仿,但也敬佩不已。”
  言罢,蒙毅便让众吏都离开,只留下茅焦与喜,隔着牢狱的木栏相望,铺在地板的稻草充满尿臊昧,这里没有窗户,没有床榻,只有外头的火把能映出喜的身形。
  “糊涂!”
  茅焦终于忍不住了,怒责这个被自己看好的属下。
  “我让你纠察吏治,整治不法官员,但你怎敢直接指点到陛下头上,竟还说陛下乃是吏治败坏之源!?”
  “喜愧对御史大夫厚爱。”
  喜已去了官服,摘了獬豸冠,穿着刑徒的赭衣。他对茅焦长拜,半年前,正是茅焦点名让喜入朝为御史的。
  “但喜,却未曾愧对自己的职责和本心!”
  茅焦的火气没了,叹息道:“你为何要如此?”
  在这昏暗的牢狱里,喜向茅焦讲述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我年轻时,有幸来到咸阳服正卒之役,住过一年。那时候,关中百姓尚且淳朴,其声乐不流污,其衣服不轻佻,对有司敬畏恭顺,埋头苦耕。而咸阳的官府,每个秦吏都肃然恭俭,莫不敦敬、忠信。卿大夫们,也是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不比周,不朋党。又听人说,陛下刚刚亲政,锐意进取,每天批阅奏疏,亲自听决奏疏,他勤勉节俭,虚心纳谏,凡事皆决于法,赏罚公平。”
  “从那时起,我便明白大秦必将一统天下,也知道,该如何做一名秦吏!”
  喜侃侃道来,茅焦不由闭上了眼,那是二十多年前,秦王政亲政之初,整个国家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如今,帝国看似如日中天,但许多事却变了。
  喜的声音变得低沉:“此番,我进都城五月有余,看到了无数过去未见的怪事。”
  “从武关到蓝田,沿途皆是膏腴之地,本是春耕农忙时节,可在田地里忙活的,却都是老弱妇孺。一问之下,他们才说,家中子弟都去服役了。去的地方五花八门,或是塞北长城,或是张掖西域,或是海东之地,或是江南岭南,但更多的,还是在骊山和阿房。”
  喜回想起自己看到这两处奇观时的震惊:难怪田地无人,原来数十万的劳力,都集中在此。二十年前他来服役时,修的也是骊山,但规模不大,几千人就能完工,但如今的地基,却足足扩大了一百倍!
  到底有多大呢?将所有地上地下建筑囊括后,相当于半个安陆县的面积!
  而阿房的规模,亦不亚于骊山,或者说,皇帝已经把整个关中,都变成了一个大宫室,处处有楼,步步是阁。
  咸阳没有外城墙,因为函谷、武关、萧关、陇关,它们便是秦都的四座城门!
  多么宏大的野心,多么壮丽的奇观,但喜却没有丝毫激动,反而脊背发凉。
  “这,得多少人才能修起来啊……”老秦吏无法想象。
  带着满心疑问,喜开始了在咸阳的工作,但他却发现,这已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官场和朝堂。
  和黔中郡一样,官吏的队伍里,寻找借口,收受礼金者有之,直接贪赃枉法者有之,对各地刑徒徭役,敲诈勒索者亦有之。
  卿大夫之中,也不再大公无私,而是不敢做事,多数人都是在混,更有甚者,连丞相、九卿也开始崇尚奢靡,结党营私,李斯车骑僭越,却有内官通风报信,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秦始皇令御史府整顿吏治时,喜也曾摩拳擦掌,亲自带队,出入各大官署,缉捕了曹咎等贪污受贿者,搅得咸阳鸡犬不宁。
  哪怕别人暗地里痛骂他“安陆荆蛮”,喜也不为所动,只希望能在污秽的水中,注入一丝清流,让朝廷恢复成二十年前的模样。
  可越往里走,他才发现这水深不见底。
  一名贪腐的官员一席话,让喜恍然大悟。
  “安陆荆蛮,你纵然将全咸阳,乃至于全天下的贪墨之吏都抓了判刑,黔首日子就能好过?吾等贪墨的那点钱,够烧阿房宫的几块砖?”
  猛然回首,喜看清了自他入咸阳后,就一直隐约察觉的违和,来自何处了。
  《为吏之道》教训秦吏们:需知民能,善度民力。但事实是,朝廷却从不顾及民生,天下十分之一劳力,一直在路上和边疆奔波。
  官吏贪污一文钱就判罪,但无数的民脂民膏,却被用于建设宫室、甬道、廊桥,百吏乘机从中抽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