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973

  黑夫这小男人的姿态被妻子看在眼中,以此戏谑他时,黑夫便正色道:“岂有做父亲的,不盼望自己长子,长女,如盼甘霖的?”
  说来也巧,黑夫说这句话时,北方数百里外,匈奴大单于的长子,冒顿王子不被自己父亲喜爱这件事,却通过一场婚礼赠礼,闹得草原上人尽皆知……
  ……
  陈平来到贺兰山已经好几天了,总算等到了冒顿的喜事。婚宴当日,冒顿王子骑乘着他肩高八尺的赤色骏马,载着身着羽服的“阏氏”回来了。
  阏氏是匈奴语的音译,因为周围都是欢呼,译者只能大声告诉陈平,这个词也可理解为“正室妻子”。
  “单于可拥有许多个阏氏,最大的称之为颛渠阏氏。但其余人,包括王子,只能有一位阏氏,在阏氏死前,不得另娶正室,只能纳妾。”
  陈平点了点头,中原也差不多嘛。
  在观察匈奴与中原差异的同时,陈平也发现了许多共同点,比如说,而且匈奴人崇拜天,匈奴大单于的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
  “撑犁”,匈奴语之“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
  所以“撑犁孤涂单于”,译成夏言,便是“伟大的天子”……
  冒顿王子,便是头曼单于的“颛渠阏氏”所生,不过她已去世好些年。听说头曼单于近来从遥远的西域得到了一位美人,立为阏氏,极为宠爱,前几年,还为冒顿添了一位弟弟……
  但不管怎样,冒顿作为头曼的长子,备受瞩目,被视为未来的继承者,还派他来河南地最好的牧场,贺兰山驻牧。
  长子成婚,远近千里的匈奴部落都有派人来参加,各部汇聚到一起,光是全副武装的青壮,就有浩浩荡荡的四五千骑,此外还有难以计数的妇孺奴隶。他们带着为数众多的牲口,在广袤的贺兰山草原上扎营,快速搭成柳条毡顶的帐篷。
  婚礼在苍天之下举办,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宴,他们不论男女,均穿着上褶下裤的胡服,外罩彩绘皮背心,捆上马鬃绑腿,贵族在头上加饰黄金,腰系青铜鞶带,用动物脂肪把发辫抹得乌黑光亮。
  然后,便开始屠宰成百上千的牛羊,烧烤味弥漫草原,众人大啖加了青盐的炙肉,豪饮发酵马奶酒,围坐在营火互相笑闹,声音之大,吵得地底的黄鼠也匆匆窜逃。
  可惜,陈平现在的身份是跟随商队的官府“计吏”,他没资格走近冒顿的大帐,只能远远旁观,看着乌氏延等贵重宾客一一拜见身材高大的冒顿王子,献上他们的礼物……
  首先是冒顿王子坐下那匹肩高八尺的骏马,这是名为“康”的西方商贾送来的礼物,可给足了冒顿面子。据说这邦国远在月氏西边,大漠群山更往西的地方,其人高鼻深目,乌氏延也是第一次遇到,但只能通过匈奴语与之交流。
  河南白羊君献上了一头纯金打造的小羊羔;楼烦君送上了一把银柄长鞭,还有一名射雕者;昫衍君送了一匹青盐雕成的骏马,以及一柄镀金的弯刀;林胡则送了一百只貂皮织成的大裘。
  来自月氏的一位歙(xī)侯,送上了十匹骆驼;来自东胡的大人,送上了五张豹皮。
  而其中,乌氏延的礼物尤其显得贵重:红糖三百斤,绣花绸十匹,锦缎三十匹,赤绨和绿缯各四十匹……
  除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匈奴各部当户、万骑、千人,也各有礼物献上。
  但看着这些礼物,冒顿王子的面色,却越来越阴沉。
  因为他等待的最重要一份礼物,迟迟未到。
  直到入夜许久,才有数骑姗姗来迟,所有匈奴人开始欢呼,他们带来的,是大单于头曼给儿子的新婚礼物!
  冒顿露出了笑,亲自上前迎接几位使者,他们抬着一个黄金装饰的松木箱快步向前,拜见冒顿后,当众打开了箱子……
  冒顿的笑容消失了,面色变得格外难看!
  箱中,并没有他期盼的东西,仅是一顶普普通通的豹皮帽……
  匈奴贵族们停止了喧闹,面面相觑,四周变得出奇的安静。
  陈平察觉到了这丝异样,译者低声告诉他:“按照匈奴之俗,长子成婚,单于会送他代表‘大子’,也就是继承者身份的银顶鹰冠,仅次于匈奴单于的金顶鹰冠……”
  “父子有隙,欲废长立幼!?”
  陈平不由眼前一亮,立刻转头去看冒顿,想知道他会如何反应。
  勃然大怒?还是当众翻脸?在这秦欲对匈奴用兵的节骨眼上,若匈奴单于父子不合,对黑夫而言,真是一件大喜事!
  然而,冒顿却只是沉默良久后,将豹皮帽戴到了头上,朝着头曼城方向下跪,双手放在胸前,三度顿首,大声向父亲道谢!然后,便高呼几句话,径自进入毡帐,履行新郎的义务,很快,里面快传来了阏氏毫不掩饰的喊叫声——在匈奴,婚礼当天,新娘若不放声大叫,就说明新郎是废物。
  尴尬的气氛停止了,匈奴人们再度喧闹起来,恢复了欢声笑语,仿佛刚才的事没发生似的……
  “冒顿王子方才说了什么?”陈平最关心这点。
  译者道:“王子说,他最爱的,就是父亲亲手所猎的皮革,从小就穿,胜过金银之冠,也胜过今日所有礼物!”
  这应对算得体,但陈平先是微微点头,却又微微摇头,暗道:“晋献公、骊姬之事,恐要在匈奴上演啊!”
  他看着毡帐里的人影,被烛光映照,投在帐幕上显得巨大无比的冒顿。
  “只是不知道,这位冒顿王子,他究竟是申生呢,还是重耳呢?”
第0400章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
  时间进入四月下旬,农忙结束,北地开始进入征兵修习行伍射术的农闲期。
  为了筹备来年用兵之事,北地郡尉府近来十分忙碌,黑夫也时常召集县尉、尉史及牧师官等共聚一堂,给他们开会安排任务,会上不时冒出一些金句来。
  比如这一句。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
  郡尉此言一出,在场负责会议记录的刀笔吏们立刻将其抄录到黄麻纸上。
  黑夫让众吏好好消化这句话,自己则拿起杯盏,喝了一口妻子给他泡好的枸杞菊花水,过了好一会,才慢慢道:
  “兵法言,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战为先。”
  所谓卒服习,便是加大对士兵的训练,使之知晓金鼓旗帜,熟练搏杀技能,上了战场,也不至于慌乱不知所措。
  北地郡是边郡,所以有常备的郡兵、县卒,但亦不多,郡府义渠城有一千,萧关、乌氏塞两个边隘各有五百,其余六个县,亦各有五百,总数不过五千。
  这些郡兵县卒,作战时顶多能抽调一半,所以战争的主力不是他们,而是临时征召的戍卒。北地郡户数三万余,口数不到二十万,比起黑夫的家乡南郡大为不如,且半为戎狄之民。好在此地民风彪悍,百姓参军较为积极,三户一丁,抽调万余人不在话下。
  除了郡兵、戍卒外,还有大原、乌氏、朝那、义渠等戎人部落的骑从,能凑出三千人来。
  如此一算,北地郡能出动的最大兵员,就是万五千人。
  按照秦始皇对陇西、上郡下达的命令看,战争明年就可能打响,黑夫必须抓紧时间训练他们了。
  “塞外之地,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黑夫已经给这场战争定了基调,能否获得大胜,车骑将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他决定加大北地郡车骑两兵种的数量,尤其是骑兵。
  各戎部凑出的三千戎骑,属于临时征召,由部落君长率领参战,不必郡尉训练,黑夫也不想过多依赖他们。他打算以三百娴熟骑射的北地良家子为核心,在郁郅、义渠、泾阳三地牧场上,训练一支装备高鞍马镫的,纯粹由秦人组成的骑兵。兵在精不在多,一千即可!
  黑夫的计划是,半年时间,让郁郅县尉公孙白鹿训练三百良家子,教授他们骑兵的战法,熟悉高鞍马镫。待到入秋时,再进一步征召郡中数百能骑马射箭的青壮入伍,使良家子一人教两人,明年入夏便可成军……
  至于其他材官、甲士、徒卒的训练,黑夫决定自己亲手抓。
  说完“卒习服”,黑夫又强调了“器用利”。
  “兵刃若不锋利,与赤手空拳何异?甲胄若不坚硬紧密,与布衣袒裼何异?弩若不能远射,与短兵何异;射不能中,中不能入,与无矢无镞何异?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黑夫开春行县,好好视察了各县武库,总体来说是比满意的,北地郡位置重要,咸阳没少往这边运送兵刃、羽箭,但这些兵刃多为青铜,铁兵较少。
  在山东六国铁兵器锻造已较为成熟时,秦却仍沿用青铜,因为可以量产,虽然臻于青铜兵刃制造的巅峰,但却有一个问题:北地郡缺铜、锡!
  这便意味着,北地郡的兵刃,只能仰仗咸阳武库,以及漆县的铁矿,虽说并不遥远,可一旦打起仗来,战线绵延千里,前方没有兵工厂及时补给兵刃、箭簇,或将成为一个隐患。
  黑夫巡视诸县时发现,位于泥阳县泥水与泾水之交,一个叫“弋居”的地方,有一个铁矿。当地也有些小的作坊,能打造铁制农具。经探查,那铁矿规模不小,若大规模开采,每年可出好铁数万斤!
  所以黑夫在与郡守商洽后,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请求:在北地郡设铁官,徙关东铁匠来北地,开矿冶铁,就近生产铁兵器,以弥补前线兵器的不足……
  顺便,北地郡有了铁工坊,黑夫也方便要求工匠,为自己鼓捣一些在对匈战争时能大放异彩的小发明。
  不过,事后黑夫却又觉得,这些都是未雨绸缪,甚至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因为他从乌氏倮处听说了,匈奴的冶金业,可比中原落后了不止一点……
  草原上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青铜文明的遗迹,匈奴也会冶炼青铜,铜刀、铜剑、铜镞、铜斧、铜马嚼等武器和马具十分常见。
  不过相对于需求,其数量实在稀少了些,匈奴的铜铁,少数自产,多数是从中原和遥远的阿尔泰山一带进口,价值不菲。在匈奴腹地,有时候一把小铜刀,就能换一头牛,一些普通的匈奴牧民,不得不以石为刃,以骨为簇。
  所以在甲兵方面,算是匈奴之短,中国之长技。
  既然往塞外运铜铁能发横财,中原冠带七国混战时,秦、燕、赵三国的铜铁,都没少流出边塞。但随着秦灭燕、代,匈奴从中原获取的铜铁,便迅速减少!
  黑夫来到北地郡后,更加大了对走私贸易的打击。
  “哪怕是一根针,亦不许流出关外!”
  这场会议的最后,黑夫给贼曹掾下了死命令,长城戍卒,一旦发现意图越境走私者,可不报而杀之!
  这也就算了,黑夫又追加了一条:“所得私贩赃物财货,边卒可尽取之!”
  贼曹掾愣住了,牙齿都有些打颤,这位郡尉真是狠啊!
  如此一来,边卒将无比欣喜地射杀任何敢越境的走私商贾,夺取他们的财货。直到战争开始前,再没人敢堂而皇之地靠近长城,乌氏将成为唯一有资格出关贸易的商贾。
  这项苛令肯定会让边境商贾叫苦不迭,但黑夫却没工夫可怜他们,边境商贾可以为秦所用,也可为匈奴所用,若是这些走私商贩为了利益,出卖内地情报,也是一桩麻烦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