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973

  公孙白鹿说道:“昭王时的禁令,不但禁止秦民上原占地,也不许戎人离开大原,甚至连各部占多少土地,都划分得清清楚楚,不许越界……”
  “最初尚可,戎人不多,可数十年和平,大原戎人户口剧增,涨了两倍,养的牛羊也多。每逢入冬,各自属地的牧草猎物,便不够了,故近年来,五部戎人时常相争。这不,就在义渠白狼去拜见郡尉的那几日,五部就又闹事了,为争夺水源地、越冬牧草而斗殴,相互混战,已死了数十人……”
  这是将大原之戎当做圈养的牛羊啊,黑夫颔首,问旁边的尉史:“义渠白狼现在何处?”
  要驯养牛羊,自然少不了牧羊犬,宣太后的曾孙子义渠白狼,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虽是义渠城人,但被派来大原统领戎骑,驻扎在彭阳邑,求援信就是他派人发出的。
  尉史答:“义渠白狼向郡里禀报时,已控制不住局面,只能约束着手下两三百人,守在彭阳邑里,以防跳梁之辈乱来。”
  大原乃北地心腹,事关重大,关系到全郡稳定,这便是黑夫亲自带兵前来的原因。好在只是相互混战,没有杀官造反,戎人之间斗殴混战,只按“群盗罪”进行上诉,且从轻发落,从死刑判为鬼薪,还可以用牛羊赎罪。
  即便如此,黑夫也知道,若任凭诸戎斗殴下去,迟早会影响到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大计”。
  如此想着,黑夫便拿出符节,向自己的属下们下达了命令。
  “公孙白鹿,汝与尉史各带五百人,分两路至五部。勒令诸部停止械斗,有不从者,视为反叛,索拿其君长!有反抗者,杀无赦!”
  公孙白鹿心里一抖,但还是应诺领命。
  “平息各部斗殴后,勒令五部君长,三日内,至彭阳邑会合,让他们认识认识本郡尉,我会召开盟会,为他们主持公道!重新划定领地分界!”
  说白了,黑夫就是来做民族调解工作的。
  “五部相互仇视斗殴也不是一两年了,郡尉打算如何做?”王围十分好奇。
  “家里养过狗么?”
  黑夫瞅了他一眼。
  王围点了点头,秦人有句俗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指穷到只能做佣工)。所以,纵然养不起牛马,但一彘一狗,也是中人之家的标配。北地秦人更是如此,半农半牧的生活,家里怎么可能少了狗?
  黑夫便问:“狗抢食打架时,你会怎么做?”
  王围眉飞色舞:“狠狠踹一脚,抽几鞭子,然后让打架的分开,不在一起养,若还不听话,那就杀了剥皮吃肉!”
  “不对。”
  黑夫笑了笑:“最好的办法是,诱使它们,与其窝里斗,还不如去跟外头的狐、狼抢食!”
第0387章
以力为雄
  “那一年,我军与赵军相持于长平,武安君佯装后退,诱使赵将小儿来追,至秦壁,不得入。武安君则使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令吾等北地、上郡、陇西五千骑绝赵壁间,使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是时,我杀牛部上百儿郎均在阵中,战死半数。”
  秦始皇二十七年九月下旬,大原上唯一的小城“彭阳邑”内,大原之戎五部君长云集于此。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家伙,甚至还有位六十有余的白发戎君,拜见黑夫后,他就开始讲述起自己部落这些年的功绩来。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这名为“杀牛里”的戎人君长,长平之战时,是秦军骑兵的一员,资格极老。如今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青涩的小骑从,也成了油滑的豪酋,他头发花白,浓密的胡须犹如毯子,从脸颊覆盖到大腿,见黑夫年轻,一上来就先摆出自己的资历。
  “杀牛家的,按你的意思,好似吾等没为大秦立过功一样!”
  黑夫还没有答话,旁边另一位五十多岁的戎君不干了,他是虎落部的君长,叫虎落骆。虎落骆披了一身宽大的虎皮裘,却见此人将虎裘一脱,露出满身疮疤来。
  “我资格虽没有你老,但打过的仗却不比你少!邯郸之战,我在军中,当时秦军战不利,我身被数创,之后大大小小十多次作战,我亦被征召入伍,跟过蒙骜将军、王翦将军等,郡尉,你让人数数我的疮疤,便知我为大秦做过多少事。”
  有两个老家伙带头,其余君长也纷纷说起话,彭卢氏、野狐氏、彭阳氏三家也纷纷开始提自己的功绩,甚至还跟黑夫套起近乎来。
  野狐氏的族长说,他们部落的子弟早先被编入李信麾下,第一次伐楚时随其远征,结果被项燕击败,几个族人被带到江南做奴隶挖矿,正巧被黑夫解救……
  彭卢氏的族长说他认识黑夫,蕲南之战,他与族人同楚国车骑交战,远远看到黑夫率部登上山岗,广布旌旗,顿时士气大振,之后又得知他夺得项燕帅旗,得到王翦嘉奖。
  总之,五部君长就是一句话:我为大秦立过战功,我在长平流过血,我在蕲南负过伤!
  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和编户齐民一样,北地戎骑也为秦一统天下出过力,数十年下来,对秦的认同度也很高。这亦是秦官府长期以来,对大原之戎睁只眼闭只眼的原因:对养熟的猎犬,没必要喊打喊杀。
  据黑夫所知,秦官府对立功的戎人,会给他们两个选择:其一是得爵位后,授田去其他地方定居。二是以爵换金,返回部落。
  大多数戎人对种地无甚兴趣,都拿了赏金回乡,要么过着大酒大肉的生活,要么购买许多牛羊牲畜——对戎人而言,这才是财富的象征。
  结果,大原的戎部人口日益增加,牛羊马匹更是成群结队。
  大原再大,地方也有限,于是就有了牧场、水源的冲突。不过,五部君长也很清楚,自己窝里斗没什么,但若跑到大原外边祸害编户齐民,官府就不会手软了……
  黑夫听完他们的叙述后,却不管诸部君长资历多老,为秦立过多少功劳,仍道:“五部争夺牧草水源,械斗数场,死者数十。”
  “杀人偿命,这不仅是秦律,也是羌戎之中,不成文的规矩。三日前,我已令公孙白鹿传檄各部,要汝等将杀人凶手一起带来,交给官府发落,今在何处?”
  五人顿时泄气,听得出来,黑夫对他们显摆的资历,套的近乎无动于衷,是打算公事公办了,只能弱弱应道:“那些误伤人命的子弟,都在外头。”
  “暂时收入邑中关押,天色已晚,五位君长先下去休憩罢,明日一早,再来商量重新划分地界一事。”
  待五位君长下去后,黑夫让翟冲、公孙白狼,还有驻守彭阳邑的义渠白狼等过来,问他们道:
  “私斗并无好处,不但会被官府处罚,伤人的子弟也要遭受惩处,失去的远大于争来的。且五部势均力敌,谁也不可能独揽好处,为何五部斗殴屡禁不止,汝等可能说出缘由来?”
  公孙白鹿首先出列道:“五部虽已定居,但仍以畜产为命,牲畜动辄以万计,这大原的牛羊,快比人都多了,牛羊食草越界时有发生,五部平日里就为此口角不断,即将入冬,牧草紧俏,争夺便越发剧烈。”
  他是郁郅县尉,管着郁郅县牧师苑,所以很清楚越冬牧草的重要性。
  黑夫点了点头,公孙白鹿说到了其中一个关键,蛋糕不够分,是大原之戎屡屡内斗的根本原因。
  他接着看向其余两人。
  翟冲作揖道:“下吏虽不是北地郡人,但上郡白翟,这两年来也常有斗殴发生。究其缘由,戎翟之人习性如此。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性格坚刚勇猛,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
  “过去,官府常招募戎翟骑士,东征六国,攻城抄掠所得,准许他们带回部落。但这两年来,天下一统,海内无战事,公战方休,私斗遂起,此乃戎翟之性,所谓争夺牧场水源只是引子。”
  黑夫颔首:“商君亦言,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国遂战,则毒输于敌……”
  戎人这种好战的性格,用在对付六国时,就是毒输于敌,如今两年不打仗,他们便只能相互祸害了。
  最后只剩下义渠白狼没说话,作为最了解本地情况的人,他却久久没有给黑夫答案,倒是反问了他一句:
  “翟左史说的没错,五部素来是以力为雄,官府也曾令其和解,重分地界,但却不管用,到了明年,五部还是会相互厮杀。”
  义渠白狼说,五部的斗殴,并不是单纯混战,也是有一定规矩:他们会在有争议的牧场或水源处摆开架势,各派十名勇士,不穿任何防具,手持兵刃开始打斗,最后赢的一方,便有资格获得牧场、水源,输掉的部落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但到了来年,这协定又会被推翻,大家再战一场。
  只不过,今年五部的火气比较大,小打斗变成了大乱战,遂死伤惨重。
  “既然如此。”
  黑夫心中了然,沉吟半晌后,说道:“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翟冲以为黑夫要将五部斗战决胜的事合法化,连忙出言劝阻道:“郡尉,私斗之禁,开不得啊!”
  “私斗?”
  黑夫乐了:“你放心,我想的那法子,虽会让戎人的勇士筋疲力尽,却不会死一人!”
  ……
  次日一早,五部君长再度来到彭阳邑时,却发现,邑外的空地上,杂草乱石已被清空,中间被挖了一条小沟,士卒们正在编织一条长长的大麻绳……
  五人面面相觑,不知这是要做什么,一齐入城拜见黑夫后,开始继续陈述各部有争议的草场、水源。
  黑夫一一听取,让尉史在地图上画好各个地点,并派出游骑斥候去实地查探,却又道:“我听闻,诸部以力为雄,争夺草场水源时,必使勇士十名出阵,相互厮杀,胜者得利,输的一方,也无话可说,这是真的?”
  五部君长皆言的确如此。
  黑夫叹道:“若真如此,纵然本尉重划地界,汝等也不会心服。既然这样,我便安排一场比斗,一样是力强者胜,力弱者败,半刻便能分出胜负,且不会有人员伤亡。如此,既能尊重五部传统,也没有违背秦律,开私斗之禁,二三子以为如何?”
  五部君长一愣,他们也跟好多任北地郡尉打过交道,但黑夫的行事方式,却与他的前任们大不相同啊!不过仔细想想,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黑夫的提议,也不是不能接受。
  杀牛里和虎落骆起身问道:“敢问郡尉,如何比斗?”
  “那是我家乡南郡的旧俗,叫做牵钩之戏,又名……”
  黑夫笑道:“拔河!”
第0388章
一个茎结出两个果
  拔河是南郡旧俗,这可不是黑夫瞎吹,而是确有其事。
  让御者桑木带着官员们给戎部君长讲解规则的时候,黑夫亦对王围、翟冲等人道:“汝等可听说过鲁班?”
  王围年轻,没离开过北地,摇摇头,翟冲年长,去中原作战过,故而直到。
  “鲁班生活在两百年前,是鲁国的巧匠,当时,楚王正与越王在江淮争霸,故聘请鲁班入楚,为楚国制造舟战之器。”
  “于是鲁班便做出了名为‘钩’和‘拒’的器械,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船钩住,兵士们使劲往后拉,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大败越国,东侵,广地至泗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