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358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
  各旅的将旗下,陆续有唢呐声遥遥地回应。队伍行进的节奏瞬间又是一变,除了炮兵之外,每个旅都一分为三,每个团都像鲜花一样在翠绿的田野中绽开,变成一个个中等规模的空心方阵。
  一个个空心方阵互相靠近,肩膀靠着肩膀,犄角靠着犄角,在距离元军三里之外,缓缓停住了脚步。城墙上的重炮已经可以打到这个位置,但重炮对于空心方阵的破坏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非碰巧正砸在某个人身上,否则,炮弹落地处,都是徒劳地窜起一团团尘烟。
  光挨打不还手,向来不是淮安军的作风。转眼间,第四、第五军团的直属炮团,就已经向城头发起了远距离压制。他们的车载八斤炮,内部与六斤炮一样刻着膛线,准头和威力都远胜之。只要把拉车的驽马卸开了牵走,车身末端下压,与专用的定位炮锚以螺栓想接,就可以翘起炮口,调整射角,发射出复仇的火焰。
  “呯!”一枚巨大的开花弹飞出炮口,掠过碧蓝的天空,砸进了沧州城内。
  “轰隆!”整个沧州城都被震得摇摇晃晃,浓烟滚滚,直冲半空。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紧跟着,更多的八斤开花弹,砸向了沧州城墙,马脸、敌楼、垛口,砖石横飞,残肢碎肉溅落如雨。
  摆在敌楼,马脸等处的蒙元重炮,不得不调整方向,与淮安军的八斤炮展开对射。然而,无论是从火炮的精度方面,还是操炮者的水平方面,双方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剽窃者就是剽窃者,一旦遇到正主,就迅速被打回了原型。
  简单模仿出来的东西,可得其皮毛,却不能得其精髓。更何况这些年来,尝到了甜头的淮扬商号不断加大对科学院的投入,淮安军的造炮工艺在不停地提高改进,淮安科学院和百工坊的匠师们,也从目不识丁的老一代,逐渐换成了百工技校毕业的新人?!
  “轰隆隆隆隆!”大约半个时辰后,随着一阵巨响,沧州城的东南侧马脸,数十桶火药中弹殉爆,将无数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两门重炮,同时送上了半空。
  马脸正面和两侧的城墙,随即开始颤抖,颤抖,都像化了冻的积雪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垮塌。暗黄色的浓烟上下翻滚,将躲避不及的元兵挨个吞没。被定柱摆在那里作为后军的两个万人队不得不向前挤压躲闪,将整个大阵瞬间挤得支离破碎。
  “全体向前,一决生死!”定柱不敢指望炮战的结果了,高高举起弯刀,面目狰狞。
  人数上他依旧占据优势,敌方的主将朱重九也已经赶到了对面的军阵当中。如果能侥幸将此人杀死,结果必然是乾坤倒转。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
  绝望的吹角声,在元军各部间响起。左军,右军,中军,后军,四个方阵齐齐前压。迅速吞噬与淮安军之间的距离,努力去展示最后的野蛮。
  他们要去杀死那个人!
  他们要努力改变即将从头顶压下来的命运。
  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朱重九身上金色的铠甲和胯下黑色的战马。
  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朱重九打着马,在自家队伍前往来盘旋。手举铁皮喇叭,做交战前的最后动员。
  “自打徐州举义那一刻起,朱某就不停地问,我究竟是为何而战?”他缓缓策动着战马,目光看着整齐的队伍,看着队伍中那一张张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
  徐达、吴永淳、徐洪三、连老黑……
  “如果仅仅是为了报仇,在徐州被拿下的那一刻,已经足够了,我的仇人已经死绝了!但是,朱某却不能放下刀!”
  稍稍顿了顿,他将目光转向众人身后,半空中,站着芝麻李、孙三十一、张氏三兄弟,还有一个又一个倒在战场上的英魂。
  他们都在看着他,看着他从徐州,一步步走到现在。从一个杀猪的屠户,一步步走到万夫之雄。
  “因为只要朱某放下刀,元兵就会杀过来。杀掉朱某,杀掉朱某周围的同伴,杀掉从徐州到汴梁到扬州的亿万无辜!”
  “他们肯定会这么做,朱某知道。因为朱某知道,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他们以屠戮为乐,以野蛮为荣。他们从没将我等视作同类,只想把我等和我等子孙永远当作牲口,任其宰割!”
  “他们曾经从塞外草原,杀向了遥远的西方,将沿途数十个国家全部毁灭。他们自北向南,灭女真、灭西夏,把屠刀探向大宋,将数千万无辜百姓像野草一样割倒宰杀!”
  “他们每到一地,必将焚毁宗庙,破坏学堂,将祖辈先贤们留下来的文字典籍付之一炬!”
  “他们将农田变作荒野,将城市变作瓦砾堆,将村庄变作乱葬岗。他们走一路杀一路,从来没有主动停止。除非,他们被反抗者砍翻在地。”
  “所以,在他们没有被赶走之前,朱某永远不会放下刀!”
  马打盘旋,他从队伍一侧,缓缓走向另外一侧。“非但如此,朱某还希望你们,也永远不要放下手中的刀,跟朱某一道,赶走他们,光复祖先旧土!”
  “此战,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先辈,为了那几千万被当作牲畜宰杀的无辜者,为了那上百个被弯刀和马蹄毁灭的文明!”
  “的确,我们自己有缺陷,但这却不是我们活该做奴隶的理由!”
  “的确,我们自己不够完美,但这同样却不是我们活该被毁灭的借口!生而为人,我们的肩膀,和世间所有他们,所有民族一样高矮。”
  他再度将目光投向远方,投向江南。
  胡大海忽然遇刺,张士诚迫近镇江,陈友定降而复叛,试图割据福建。朱元璋掉头东来,目的不明。
那里,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他必须尽快结束眼前这场。
  “此战,不是为了征服,也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捍卫。捍卫你我作为人的尊严,捍卫文明不被野蛮征服的权力。如果胜利,你我就不但保护了自己,保护了身后的妻子儿女,并且保护整个华夏。而你我的子子孙孙,也必将永远记得你我今日所为。永远在野蛮面前抬起骄傲的头颅,永远不会再被任何人奴役,永远不会再陷黑暗!”
  “你我前扑后继,终究有一天,不会被敌人奴役,也不会被自己人奴役,让世间所有人,永获平等和自由!”
  “平等和自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而虎狼之辈,却念念不忘奴役和掠夺。我们如果不去战斗,就必然会丧失,直到我们丧失作为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所以,今天,我请求你们,跟着我,举起你们手中的武器!”
  猛地丢下铁皮喇叭,他侧转战马,对正蜂拥而来的敌军,同时抽出腰间杀猪刀,高高地举起,“好男儿,前进!”
  “前进!”徐达奋力挥动令旗,数万将士仰起头,骄傲地回应,同时奋力迈开脚步。
  数万好男儿,迎着敌军的炮火和刀枪,洪流一般滚滚向前。涤荡沿途任何阻挡!
第678章
尾声
  再激烈的战斗,都有结束的那一刻。
  华夏历大明光武十年,大元帅徐达率部攻至捕鱼儿海,俘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太上皇妥欢帖木儿、太上第二皇后奇氏投水自杀。
  蒙元曾经的第一皇后伯颜忽都因为退位已久,未受波及,在达赉诺尔与族人一道享尽天年。
  自此,九州归一,华夏陆地上止戈息武。
  华夏历大明光武十一年,定北将军陈有亮据和林自立,长史李喜喜以下四十余将不肯同谋,皆被有亮所杀。镇北将军吴良谋自云中出塞讨陈有亮,三战皆胜。有亮欲走西域,被傅友德追上生擒。押解至京师,大明光武帝、华夏大总管朱重九亲审之。陈有亮再拜曰:“非贪心不足,为子孙谋尔!”
  帝默然良久,交陈有亮于有司定罪。越明年,立功勋院,以开国武将、文臣年迈且无实职者二十八人充之。又令正二品以上文武,卸任后皆入功勋院。凡涉律法订立、变更,军国重事,非功勋院附属,不得颁行天下。因其权力居中书省之上,民间称为,上院。
  华夏历光武十二年,大食东扩不断。三佛齐王沈斌屡战皆败,乃遣使奉国书、户籍至大明请求内附。大明皇帝,华夏大总管下令立南洋大都督府,朱重八以大都督之职出镇旧港。败大食海寇,将其驱至木骨都束。
  华夏历光武十五年,南洋大都督朱重八自渤泥出海,历时四个月而还,奉南洋图志以进。
  华夏历光武十六年,科学院主事焦玉、工部尚书黄正相继病故。帝念其从出身微寒却有奇功于国,诏令建国士院。以民间有识之士,军队有大功之士官,以及科学院,工部各局有奇功且无官职者充之,人数定额为四百。自宰相之下,各部尚书及侍郎,国士院皆有权弹劾之。因国士多出身寒门,民间称之,下院。
  华夏光武十八年,华夏舰队发现南大陆,广袤不亚于本土。朱重八奉命移镇南于此,教化野人,传播文明。
  是年,丞相刘伯温以病去位,监察院知事禄鲲替之。禄鲲性格平淡,不愿以外戚之身多生事端,凡刘伯温所定之策,尽数如旧。民间戏称,刘规禄随。
  华夏历光武二十八年,禄鲲告老。罗本继之。严明法度,惩处贪腐,诸宿将多有不满,密谋逼罗本自行让贤。然大总管朱重九力撑罗本,并杀李武、崔德等将以儆效尤。诸将与群臣震慑,不得不告诫儿孙各自收敛,以保家族富贵。
  华夏历光武三十年,西域大总管毛贵破撒马尔罕,恢复盛唐版图。
  华夏光武三十一年,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罗本以贪腐罪弹劾户部及各省官员,帝怒,下旨从重。有司抓捕涉案者六百余人,皆判处极刑。功勋院以“杀官太多有伤国本”,力阻之。帝盛怒,然陈基冒死谏曰,“自古无毁诺之君”。帝默然良久,准功勋院所请。涉案众官吏因此皆从轻处置,贪腐之徒多有漏网。自此吏治清明不似立国之初。
  华夏光武三十八年,罗本亦告老,乞骸骨还乡。大总管朱重九遂推动上下两院,立定制,丞相五年一任,凡任丞相之职者最多不超过两届,最长不超过十年。
  华夏光武四十一年,大总管朱重九传位于其子朱恒,挟禄后及诸妃南游,途中偶染风寒。未己,崩于集庆。是夜,紫金山天文台记录星落如雨。
  朱恒,重九与禄双儿之子。性格坚韧阴柔,行事颇有其外曾祖之风。即位后,改年号永乐。
  华夏历大明永乐十年,南洋大总管朱重八病故于南大陆,马革裹尸而还。第二任华夏大总管,永乐帝朱恒亲迎其骸骨于广州,葬于崖山。
  下葬当日,张弘范所书石碑被天雷劈碎,坠入大海。
  或云,乃永乐帝不喜张氏所为,暗许重八之孙朱高燧以炸药毁之。
  ……
  华夏历崇祯十七年,大明皇帝,第十六任华夏大总管朱文渊因加税之事遇阻,下令解散议会,逮捕宰相钱谦益。上下两议院有议员私下煽动百姓持械上街,围皇宫。
  朱文渊惧,失足落于荷塘中溺死。
  燕云军团都指挥使刘宗敏率部进京,杀丞相及文官、议院百二十人,为朱文渊殉葬,未几,自立为第十七任大总管、丞相。立崇祯之子朱慈炯为帝。解散上下两院,其余中枢百官皆仿宋制。
  女真人趁乱于辽东兴兵,夺沈阳。辽东军团都指挥使刘仰之率军讨之,历时三月,叛乱乃平。
  宗敏嗜杀,五年后,死于兵变。
  百官与两院议员经刘氏之暴烈,方思及光武帝当年立意之深,乃还大总管位于朱慈炯,恢复上下两院,大明中兴。
  慈炯当年亲眼目睹其父之死,又受刘氏所迫数载,落下隐疾,头晕不能久视国事,乃将政务军务俱托于丞相陈近南。
  自此,华夏正式进入虚君时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