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358

  淮安军的火枪手们,则毫不留情地将扑过来的敌人逐一射杀。但火枪射击之后,毕竟需要花费时间重新装填。而为了保持阵形完整,整个队伍的移动速度,却必须迁就速度最慢者。很快,两条巨龙的移动速度就被严重拖缓,距离杨完者的帅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停下,整队!”第三军长史李子鱼迅速察觉到了情况的变化,深吸一口气,大声命令。
  “停下,整队!”
  “停下,整队!”
  “停下,整队!”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滴答答,滴滴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滴滴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滴滴答,滴答答滴答答!”
  人喊声,战鼓声,唢呐声,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早就在讲武堂轮训过的各级军官们,采用最可靠的方式,将命令传进每名士兵的耳朵。
  两条巨龙般的队伍,猛地向周围喷出数团烈火,然后瞬间停在了原地。让所有苗军将士都被闪了个措手不及,一个个瞪圆了眼睛,手握着刀枪,两脚在原地反复逡巡。
  “火枪兵,上刺刀!”李子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声呼喝。“锋矢阵,刀盾兵护住两翼,掷弹兵跟在最后,斩将夺旗!”
  “火枪兵,上刺刀!锋矢阵,刀盾兵护住两翼,掷弹兵跟在最后,斩将夺旗!”
  “火枪兵,上刺刀!锋矢阵,刀盾兵护住两翼,掷弹兵跟在最后,斩将夺旗!”
  数名传令兵,高高举起铁皮喇叭,将自家长史的最新命令喊了出去。
  “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喇叭声调骤然变得高亢,利刃一般刺进敌我双方所有人的心脏。早已魂不守舍的苗军将士闻听,脸色瞬间变得一片灰败。而淮扬第三军团将士们听了,则迅速调整队伍。
  刀盾兵让开中央,移动向两翼。火枪兵大步向前,一边在移动中调整队形,一边从腰带上抽出一根两尺半长的钢刺,干净利落地套在了枪管前端。
  掷弹兵退到了阵列的最后,在锋矢阵的尾端,组成一个长方形横阵。只要遇到锋矢射不穿的敌军,则随时上前提供火力支援。
  “斩将夺旗!”迅速朝自家袍泽扫了一眼,李子鱼再度深深吸气,将最后的命令吼出嗓子。然后用力拉下了自己的面甲。
  第三军团的风格是“稳”,作战时很少采取贴身肉搏的方式。然而,第三军团却并非不懂得肉搏,而是,他们以往根本不需要。
  但是在需要肉搏的时候,第三军团上下,却不会有丝毫畏惧。
  曾经追随朱重九在黄河北岸迎击阿速骑兵的军中骨干不会畏惧,他们早已摸清的对手的斤两,坚信自己技高一筹。
  曾经追随徐达在黄河南岸硬顶脱脱三十万大军的各级将领不会畏惧,他们早已习惯了直面死亡,坚信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曾经在讲武堂接受这个时代最完整军事教导的基层军官,也不会畏惧。他们的刺杀术都是由百战老兵手把手传授,并且经历过上百次模拟实战,今日,刚好要在敌人身上一试锋芒。
  同样不会有丝毫畏惧的,还包括刚刚调入第三军团没多久的见习营长张定边。相比于隔着数十步距离用火器取对手性命,他明显地更习惯于传统的白刃相向。
  尤其是面对曾经的仇人苗军,更是两眼发红。想当初,天完红巾就是在猝不及防之下,于武昌城外遭到了苗军的突袭,所以才被杀了个血流成河,不得不全线退缩,清理伤口。
  如果没有那一战,就不会有过后彭莹玉的东征,亦不会有倪文俊的独揽大权,更不会有天完分裂,倪文俊背叛投敌,徐寿辉在输光了全部赌注之后,被迫放弃帝号,从此带领全部天完将士接受淮安军调遣这一无奈结局!
  张定边不恨坐收渔翁之利的吴良谋,也不恨趁火打劫的朱重九,更不恨为了保住自家性命而放弃了一切的徐寿辉。他甚至连背叛投敌的倪文俊都不怎么恨了,毕竟在当初那种情况下,倪文俊如果不主动造反的话,就可以面临全家被徐寿辉冤杀的悲惨结局。
  但是,他却恨极了杨完者,恨极那些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也毫无参战理由的苗军。
  是这伙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家伙,毁掉了天完帝国的宏图霸业!是这伙为虎作伥的家伙,毁掉富庶繁华的武昌城。是这伙见利忘义的家伙,焚毁了数不清的村庄,洗劫了数不清的寨子,杀死了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然后却理直气壮的把这些罪责硬安在了早已主动从湖广行省撤离的天完红巾头上,让他们至今还背负着难以洗脱的骂名。
  “天完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但是你我兄弟却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你我兄弟,必须有人能建功立业,爬入朝堂,然后才能有机会告诉人们,那些坏事不是天完红巾干的。否则,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有人颠倒黑白,替鞑子朝廷和鞑子官员立碑做传。而你我兄弟,则和前面几朝的造反者一样,被写成目光短浅,无恶不做的逆贼!至于咱们兄弟为什么造反,以及多少铁证说明咱们的军纪如何严正,他们统统都会视而不见!”
  张定边至今记得,当得知自己和张必先被调往他处的时候,陈友谅的郑重叮咛。那一刻,陈友谅的目光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坦诚,同时也充满了无奈和认命。
  天下大势将定,混乱已经露出了将要结束的端倪。如此之时,他们已经不可能重新举起天完的大旗,不可能裂土封侯,问鼎逐鹿。
  但是,他们却必须在新朝庭中取得一席之地,不光为了自己,也为了曾经的天完。
  “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正杂七杂八地想着,耳畔忽然传来一声低喝。同时,有人在肩膀处用力推了一把,令张定边踉跄几步,差点一头栽倒。
  “轰!”一杆足足有四十斤重的独脚铜人,贴着他的身体砸到了副营长刘十三的胸口处,将后者砸得口吐鲜血,仰面栽倒。
  “我要你偿命!”张定边的眼睛瞬间变得通红,抖动指引全营前进的旗枪,朝着手持独角铜人的土司捅去。
  对手身高足足九尺,肩宽背阔,满脸横肉。两只圆鼓鼓的大眼睛,则像狼一样发出淡淡的蓝光。他的身手也像野狼一般敏捷,脚步猛地向侧面斜跨,躲开了张定边的长矛。随即,一个熊瞎子转身,将沾满了鲜血的独脚铜人儿,朝着张定边腰部扫了过来。
  张定边的兵器不合手,只能将旗杆竖在身侧遮挡。独脚铜人刮着凄厉的风声而至,“喀嚓”一下,就将旗杆砸成了两段。
  就在此时,三名火枪兵结伴而至。从左中右三个角度跨步挑刺。手持独脚铜人的壮汉迅速回防,挡住了其中两把刺刀。第三把从左侧刺过来者,却如闪电一般刺中了他的肋骨,深没盈尺。
  “噗!”持枪挑刺的淮安士兵迅速后退,将三棱型的枪刺抽了出来。血如喷泉般从野狼土司的腰间喷射,同时带走此人的全身力气。
  啊―――嗷!”野狼土司发出一声痛苦的悲鸣,丢下独脚铜人,用手指去堵腰间那个小小的伤口。然而,他的手指却迅速被他自己的鲜血冲开,淅沥淅沥染红他的战裙、护腿、靴子和脚下的土地。
  一名淮安军士卒用枪身拨了他一下,将他像枯树一般拨倒于地。更多的淮安军士卒则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他尚未咽气的尸体。将火铳上的三棱枪刺捅向下一个对手,将对手捅得浑身是血,一个接一个栽倒于地。
  “不管两侧,保持阵形,攻击前进!”
  “不管两侧,保持阵形,攻击前进!”
  第三军团长史李子鱼的声音,再度从不远处传来,一字不漏地钻进张定边的耳朵。
  “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已经死去的副营长刘十三的声音,则在张定边灵魂深处响起,熟悉而又陌生。
  “不管两侧,保持阵形,攻击前进!”张定边扯开嗓子,大叫了一声。然后高高地举起上半截营旗,快速冲到了全营的最前方。
  圆月已经开始偏西,中秋夜即将过去。
  草尖上的露水,与半空中落下来的血雨一道,缓缓滚落,缓缓渗入脚下的大地。
  无声无息!
第581章
执旗者(上)
  脚下的草地有些滑,手中的旗杆也变得又湿又黏,更为难受的是挂在铠甲上的羽箭,随着脚步的移动,不停地上下晃荡。已经穿破的铠甲偏偏又无法继续前进的箭簇,则随着箭杆的晃动,不停地切割人的皮肤和经络,一下接一下,无止无休。
  有好几次,张定边都想先停下来,拔掉铠甲上的箭矢,整理一下战靴,然后再继续冲杀。每个营的执旗者不止一人,多他一个少他一个,其实区别并不太大。然而,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却始终在他耳畔盘旋,“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张营长,别走神……!”
  营长,麾下只管三个百人队,职位介于原天完红巾的副千户和正百户之间,前面还加着见习两个字。对于曾经做过万夫长的张定边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屈才。然而他既不是徐州左军的老资格,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和人脉,作为一名丢光了手下才迫不得己投靠淮安军的外来户,这个待遇已经不能算低。
  况且按照眼下淮安军的规矩,凡连长以上将佐,都要经历过的讲武堂的培训。他没通过这一道淬炼就外出带兵,已经属于破格提拔。若是再不知道好歹的话,恐怕就只能被赶去枢密院新训大营,负责专门指点辅兵了。
  所以张定边被塞到三零二四团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满。平素跟上级和同僚们之间,相处得也还算融洽。只是对于淮安军近于死板的作战方式,他一时半会儿还难以适应。但这一点也没有难住刚刚从讲武堂短训归来的副营长兼常务教习刘十三,后者只用了一句话就替他解决掉了这个最大的难题,“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看你周围那些红盔缨。”
  头盔上有红缨者,乃为资深老兵。淮安军中,对此还有一个非常蹩脚的名词,叫做士官。也分为若干品级,拿着远高出普通战兵不同倍数的军饷。但没有与军官相等的指挥权,只是在后者阵亡之时,才可以暂时代掌。
  除此之外,做士官还有许多其他好处。如优先提拔,不经团级以上军法官审判不得随意处置等。因伤退役之后,则会被优先安排到各级城管衙门担任要职。按照最新规定,每个士官名下还将分给与品级相对应的勋田,以赏其功。
  如此多的特殊待遇,当然令人眼红。但想当一名红盔缨也不太容易。此职只会授予那些战绩卓越,忠诚可靠,却没学会读书识字,或者暂时还不具备能力做军官的老兵。他们在军中混的时间最长,作战经验最为丰富,也最熟悉淮安军的各种战术和号令。一个连里边只要有三到五名这种士官在,就会让整个连队都显得卓然不群。一个营里边,若是能拥有十到十五名高级士官,则整个营都会被上边高看一眼。战时必当作先锋,平素粮秣、军械以及兵源的补给,也会享受各种优待。
  张定边所在的三零二四团二营里,就有十七名各级士官。包括他刚刚战死的副手刘十三,也曾经做过很长一段特级士官。与其他几个特级士官不同的是,刘十三上进心更强,做事情更为努力。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半的功夫学会了读书识字,并且通过了旅里边的考核及讲武堂的短训,所以才得到了优先提拔,由特级士官升职成为副营,兼常务教习。
  在很多人眼里,后一个官衔,比前一个还为闪耀夺目。因为常务教习之上,就是团级掌功参军。而掌功参军再朝往高升,就是旅级明律长史,军级政务督导和军团级政务监军。担任最后一职者平时可绕过兵局和枢密院,直接向大总管上奏。甚至能干预或者决定将领的任免,弹劾与自己平级的将官。战时,才退避帐后,将所有权柄彻底交还给军团都指挥使。
  所以大多数低级将佐,都跟自己的常务教习,或者掌功参军之间,相处得比较疏远。唯恐自己有什么过失被对方抓在手里,通过监军的渠道一层层报上去,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而掌功参军和常务教习们,往往也会刻意跟平级的将佐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双方交往过深,影响自己在必要时行使职责。
  然而二营的常务教习刘十三却属于例外。他从军前还做过一段时间船帮弟子,受这段经历影响,性情中带着很浓郁的江湖气。发现张定边身手不凡之后,就刻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恰好张定边本人,也不是个心机深沉之辈。所以正副营长俩个平素你来我往,很快就相处得情同手足。
  “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刘十三的声音,又在心中响起,带着几分焦急和期盼。
  “别走神,跟上队伍!”张定边扯开嗓子,高声重复,同时根据左右两侧的红盔缨们的动作,调整自己的脚步。
  他的左侧隔着两名弟兄,是副团长张五,盔缨呈猩红色,手里同样擎着一杆旗枪。每当前面挡路的敌军被击溃,此人就会将旗杆举起来,左右奋力挥动,以便后面的弟兄能认清最新攻击方向。
  他的右侧隔着另外三名弟兄,则是本营一名姓郑的特级士官,不识字,一提看书都头疼,但人却机灵得很。只凭眼角的余光,就能跟副团长保持步调一致。同时还能腾出足够的精力,去对付从两翼包抄过来拼命的山民。只见此人猛地将旗面一抖,就晃歪了拦路山民的身体。随即又是一拨一带,便将对手送到了自家队伍侧面,恰恰是一名刀盾手最佳出刀位置。
  “啊——”那名山民嘴里发出一声极短的尖叫,被刀盾手劈翻在地。另外几名冒死冲过来的山民,则被张定边右侧的其他弟兄,用刺刀送上了西天。
  飞溅而起的热血,淋湿了张定边的头盔。让他感觉自己的盔缨也开始发红,用力咬了咬牙,将半截旗杆举得更高。
  这个动作,鼓舞了自家军心,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敌军的注意力。很快,就有数十支羽箭迎面飞了过来,试图将张定边和他手中的营旗一并放翻。但是,仓促射出的羽箭,大部分都被旗面扫飞,然后不知去向。只有一支狡猾的漏网之鱼,命中了张定边的头盔。“叮”地溅起了几点火星,软软落地。
  他身边的一名弟兄,则没有如此幸运。被一支流矢射中了眼睛,惨叫着栽倒。位于第二排的某个士兵,则毫不犹豫从伤者的头顶上跳了出去,补全刚刚露出来的缺口。手中的三棱刺刀笔直向前,被绿矾油处理过的刀尖,倒映着幽蓝色的星光。
  “自由射击!行进间自由射击!”副团长张五被突如其来的箭雨激怒,挥舞着战旗,吼出一道军令。
  “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凌乱的火枪声响起,白烟滚滚,遮断了张定边的视线。不用看,闭着眼睛,他也知道此轮射击的效果不会太好。遂发枪的射速比火绳枪大为提高,但准头一样乏善可陈。除非是列队齐射,否则对目标的作用通常只限于惊吓。
  果然,没等眼前的白烟散去,就又有羽箭破空而至。大部分一如既往地被头盔、铠甲挡住,未能给淮安军弟兄造成太大伤害。但依旧有两三支得偿所愿,将张定边身旁的弟兄射倒在血泊当中。
  后排的弟兄默默地跨过伤者,填补空缺。团部指挥旗和右侧的营级认旗,继续随风飘舞。被夹在两杆战旗之间,张定边不敢表现得过于孬种。继续咬紧牙关,高举旗杆,迈动脚步向前推进。既不敢太快,也不敢太慢。
  身后依旧有其他弟兄用火枪向敌军还击,但白烟已经无法再影响到张定边的视线。他看见一大波敌军,估计有五百到七百名,从山丘的侧面绕了过来,努力封堵自己的前进方向。敌军的队伍中,至少有两到三百名弓箭手。此外,还有数百名手持各色奇门兵刃的山民,每个人眼睛里都写满了恐惧和仇恨。
  “应该停下来,用刀盾兵护住全军,然后让掷弹兵将他们轰散!”凭着直觉,张定边脑子里就涌起了一个最佳应对策略。
  但是,传到他耳朵里的,却是另外一个毫无智慧可言的命令,“全体都有,跟我上,白刃冲锋!”
  “白刃冲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