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358

  “夫君又在说笑了!”众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头充满了羡慕,却谁也不敢去跟禄双儿分享另外的膝盖。
  朱重九也不勉强大伙,笑了笑,继续低声道,“都坐好,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夫君等等,妾身给您添上茶!”
  “夫君,您尽管抱着姐姐,妾身给您捶背!”
  “夫君,妾身去拿些点心!”
  “妾身把蜡烛端得远些!”
  ……
  众女从没跟朱重九如此长时间的闲聊过,一个个围拢过来,满脸期待。朱重九笑了笑,沉吟着说道,“话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大清国。国主是女真人之后,残暴昏庸,动辄因言治罪……”
  “女真人,是当年金兀术的后人么?”一名媵妾听得掌故多,小心翼翼地询问。
  “就算是吧!”朱重九点头,“但不是在这里,是在很远的地方。他们马背上得天下,用刀子治天下。凡是敢出怨言的,抓住杀头。凡是敢借古讽今的,抓住杀全家。凡是敢针砭时弊的,抓住流放三千里。把全国百姓像养猪一样养起来,把关于前朝的记载烧得烧,篡改的篡改,倒也杀出了一个太平盛世!”
  “那算哪门子太平盛世,比蒙古人还要过分!”
  “就是,拿人挡猪来养,怎么可能是盛世?”
  ……
  众女子都多少读过一些书,这两年又受朱重九的影响,思维活跃,出言便一针见血。
  “反正他们自己说是盛世,你要是敢说个不字,改天兵丁就找上门!”朱重九苦笑着摇摇头,继续补充。“就这样一下子盛了两百多年,把前人积累典籍烧得差不多了,把华夏文化也糟蹋得差不多了……”
  “怎么可能?那全国的男人都死绝了么?甘心被他们如此糟蹋?!”禄芙蓉根本无法相信这个故事,瞪大眼睛反驳。
  “不甘心又能怎样?他们南下时,把有骨气的全杀了,剩下的,骨气都不怎么样!”朱重九叹了口气,笑容愈发凄苦。
  除了他之外,这个时空里,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大伙赶走了蒙古殖民者以后不过短短两百余年,华夏大地就再度沉沦。有清一代,竟然出现了几百桩文字狱,签署了上千个卖国条约,从肉体到精神野蛮摧残,从科技到整个文明的整体大倒退……
  “直到他们把一切能糟蹋的都糟蹋得差不多之后,才有一个大英雄,从海外归来,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去反抗。他们跟我现在一样,发誓要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但是这个大英雄手里头却没有一兵一卒,众位豪杰也只能依靠自己的亲朋好友。许多仁人志士都被他唤醒,站起来试图重塑中华。他们前仆后继,百死不悔。他们付出了无数条生命之后,终于赶走了女真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然而这位大英雄和众位豪杰们,却没开一个好头。他们起义时,依靠的是自己身边的人。治国时,仍然还得依靠自己身边的人。亲戚、老乡和同学关系,成了所有人升迁的必须条件。结果没等那位大英雄死去,内战就打了起来。百姓的生活,比女真人统治时还要不如。他们一打就是二十余年,直到另外一伙野蛮的禽兽,从海上登陆,重演了另外一次血腥屠杀……”
  “夫君将来一定比他强,夫君是百战名将,手里有淮安军!”禄芙蓉抢在朱重九的情绪再度陷入低落之前,大声打断。
  “夫君,等您得了天下,一定传一道圣旨,让女真人全都并入,并入汉人。谁再敢自称为女真,就将他满门抄斩!”
  “对,直接防患于未然!”
  “将女真人斩草除根!”
  ……
  众女七嘴八舌,大声给朱重九出谋划策。至于大清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女真人是否犯了必死之罪,她们才懒得去管。
  “夫君,妾身觉得,您和那个大英雄不一样!”禄双儿与朱重九接触时间最多,也最理解自家丈夫的心思。仰起头,望着丈夫的眼睛说道。
  大清国肯定不存在于世上,但是大清国却未必真的不存在。正如自家丈夫肚子里那些令人惊叹的学问一般,肯定不是凭空就生出来的。肯定是来自一个大伙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那个地方,一定曾经有过一段让自家丈夫想起来就会痛心疾首的历史。
  “夫君手里有兵有将,那位大英雄没有!”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她继续说道,“夫君说一句话,大宗府上下即便心有抵触,至少也能落到实处一大半儿。而夫君从现在就开始杜绝任人唯亲,总比以后发现尾大不掉时再动手强。虽然一时半会儿未必能见到效果,但假以时日,慢慢总能改过来。只要夫君自己沉得住气,不急于求成便好!”
第470章
风暴(上)
  徐徐图之,这也许是朱重九眼下唯一能采用的办法。除非他想将花费了无数生命和热血建立起来的淮扬政权亲手毁灭。
  而很显然,他没有杀伐果断到那种地步,也没有将眼前这一切成就推翻掉再重来一次的勇气。在真正冷静下来之后,他只能选择代价最小,动作同时也最为温和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种解决方案的效果会非常缓慢,甚至非常可疑。
  毕竟,他不是另外一个时空中的朱元璋,也不是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庇尔。前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杀死敢于阻碍自己的任何人。后者,则通过一次次大革命,最后将他自己也送上了断头台!
  在朱重九的躯壳里,缺乏与前二人同样的勇气与执着。况且在另一个时空的记忆当中,也清晰地证明,贪欲和私心会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而行。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将其根除。天下为公的上古之治,只存在于儒家的梦呓当中。十亿神州尽舜尧,也不过是某位老人美好的期待。
  所以躲在内宅中舔干净了伤口之后,第二天上午,朱重九便主动将苏明哲和逯鲁曾两个人召集到了大总管书房,开始平心静气地了解情况,平心静气地跟二人一道商量解决办法。
  与头天晚上他猜测的差不多,苏、禄二人的确是因为怕波及面太广,才开口替韩老六说的情。而这两个老臣能想到的具体解决方案,大体上也没超出昨晚禄双儿和禄芙蓉等人的议论范围。
  第一招,是划定时间点,以情况变化为由,从今以后,停止各级官吏再大肆安插私人。
  第二招,则是大总管府的核心官员们,每人每年拥有三个举荐配额。额度之内,他们可以自行分配。额度之外,则任何举荐都要先到吏局报备,然后经过统一考核之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第三招,便是宣布由吏局对各级官员,兵局对各级武将,定期进行考核。凡考绩不合格者,无论背后的举荐人是哪个,都会被降级使用,直至削职为民。
  第四招,相对来说就比较严厉了。规定官员们在推荐人才的同时,也负有连带责任。在头五年内,当被举荐人犯下大错,举荐人也要受到识人不明的追究。在头五年之内,万一被举荐人立下了大功,伯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奖赏。
  第五招,看似与前几项规定都没什么关联,实际上则是杜绝官员再“出售”推荐名额的机会。由大总管府命令宣告,凡接受礼物超过十贯,则以受惠罪论处。无论双方之间有没有权钱交易,行贿和受贿者将同时受到追究……
  第六招,禁止领军诸将和各级文官的亲朋,长辈、子侄,干预军务政务。如果有胆敢再犯者,则直接追究文武官员本人。若是发现卖官鬻爵,或者结党谋私的情况,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
  林林总总,共计十二大条。每一条,都是针对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所设定,算是亡羊补牢。
  如此一来,韩老六的罪责就非常容易判断了。两年来大肆提拔私人属于奉命而行,不能入罪。在盐政大使位置上行没有明显的徇私舞弊行为,账目清楚,所以也同样不受弹劾。至于接收被举荐人的礼物,因为先前没有规定不准收,并且金额没达到十贯一样,亦可以既往不咎。但以为其所举荐的人才当中,有三个私下盗售军火,他注定难逃牵连。
  因此,大总管府的吏局按照规矩,解除了韩老六的盐政大使职务。但念在其以往的功劳和所举荐的大部分人才还算合格的份上,将其降级安排为扬州路衙门兵科知事,专门负责新兵征召及伤残士兵抚恤安置等事务。那三名私自向友军盗售火药者,则交给兵局按照军法严惩。
  消息一出来,整个大总管府上下,许多人都同时松了口气。因为按照韩老六的例子,他们以前偷偷给族人和亲朋寻门路的举动,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只要今后不再重犯,上头就永远不会追究。
  还有一些消息相对灵通者,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朱重九被气吐血的事实,心中忍不住接连打了几个哆嗦。暗中发誓,再也不干这种因小失大的愚蠢举动了。因为大总管虽然承诺不会追究,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将以前的事情记在心里头。万一将来影响了大伙在新朝的位置,到时候可是哭都来不及。
  只剩下极少数脑袋实在不太灵光者,觉得朱重九出尔反尔,未免有些过于凉薄。但他们所发出来的抱怨声,很快就被周围的吐沫星子给彻底淹没。因为周围几乎所有同僚都还记得,四年以前,大伙被贪官污吏祸害得有多悲惨。所以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官之后,就可以做得和最初的蒙元官吏一样过分。更不愿意,自己的行为哪天也激起民变来,让自己落到当年被百姓诛杀的那些官吏同样之下场。
  毕竟这支队伍还年青,还没有病入膏肓。而各级官吏们,还牢牢地记得自己被逼着提刀造反的缘由,不愿意重蹈蒙元官吏的覆辙。所以在大总管府的“廉政”命令下达之后两个月内,很多刚刚兴起的风潮,就迅速被遏制了下去。至少,从表面上看,各级官员任人唯亲的情况,大为改观。
  那些在府学和集贤苑当中表现出色,品行可靠的才俊,即便没有荐书,也能得到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而那些靠着别人庇护走了捷径者,则发现除了入门时相对容易之外,自己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路都要靠着自己的双脚走。曾经答应过照顾自己的亲朋,变得非常不讲情面,轻易不敢再为任何人出头。
  至于这场“廉政”风暴能刮多久,效果最后能维持多长时间,朱重九就很难判断了。因为,很快,就有更为要紧的情报,摆在了他的案头。
  天完政权出事了!
  六月中,天完国左丞相倪文俊,率领麾下十万精锐,倒戈归顺蒙元。被蒙元朝廷封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兼义兵都元帅。天完政权刚刚光复没几天的黄州、德安、安陆三府,再度落入蒙元四川行省丞相达矢八都鲁之手。天完朝的国都门户洞开,危在旦夕!
第471章
风暴(中)
  “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没有更详细的情报?”朱重九将密报朝桌案上重重一拍,沉声问道。
  淮扬徐宿各地年初才刚刚摆脱战争的威胁,许多城乡,特别是去年曾经被洪水吞没过的地方,都急需休生养息。而淮安军的五支主力部队,上半年有三支刚刚结束对太平、集庆两路元军的征讨,根本没来得及休整,军火粮草无一不缺。偏偏这个时候,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天完政权岌岌可危。淮安军如果出兵去救,肯定要损兵折将。而万一徐寿辉的老巢被蒙元和汉奸联手攻破,恐怕蒙元朝廷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就又要落在淮扬头上!
  “还有一些,但都未经证实!”军情处主事陈基瞪着通红的眼睛,声音里头充满了疲惫。每天从那么多消息中反复甄别挑选,去芜存菁,令他形神俱疲。身上再也看不出半点儿刚到淮安时那种翩翩儒者气度,反而像一个终日埋头于账本的店铺掌柜,哪怕是已经累佝偻了腰,也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精明。
  “让你的人都拿过来。包括带消息回来的弟兄,如果还没休息的话,也请他过来再坚持一下!”朱重九想了想,尽量掩饰住自己心中的烦躁。
  “是!主公!”陈基拱了拱手,匆匆出门。须臾之后,又抱着厚厚的一大摞公文返回了议事堂。紧跟在他的身后的,则是一个满脸市侩气息的胖子,每走一步,肚皮上的肥肉都上下颤动。
  “过来见过大总管!”陈基先将公文转交给迎上来的近卫团长刘聚,然后扭头向胖子吩咐。再接着,举手给朱重九行了个标准的淮安军礼,“报告,军情处从不同途径,共计获得了二十六份消息。除了倪文俊已经投靠蒙元的消息得到了核实之外,其余全都无法印证。微臣已经将负责长江上游情报收集任务的路宣节带来了,主公随时可以向他询问详情!”
  “末将路汶,见过主公!”路校尉身上没有半点儿军人气度,却腆着圆圆的大肚子,给朱重九行了个军礼,看上去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路校尉请坐!”朱重九抬起右手,郑重给宣节校尉路汶还礼。
  军情处乃是他参照另外一个时空的情报部门所建,专门负责收集对手和盟友的消息。因此选人的标准以忠诚为第一。形象和其他则远远排在后面。而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万一细作被其刺探对象抓到,也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再活着回来。
  当值的近卫手脚麻利,快速给路校尉端来一把椅子。宣节校尉路汶则有些受宠若惊,欠着屁股坐了个椅子角,忐忑不安地等待自家主公的垂询。
  只见朱重九紧皱着眉头,在一大堆文件中迅速翻动。很快,就过滤掉了其中绝大部分,然后拿着剩下的几份,重新对比揣摩了起来。半晌之后,他抬头看了看,低声问道:“倪文俊杀了徐寿辉的内宫采办太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主公,具体原因好像是因为那个太监在集市上多次抢东西不付钱,并且打得是皇家,是徐寿辉的名义。而倪文俊的手下却查明,被抢的大部分货物,转手就又被太监卖了出去。所得到的钱财,也被大小太监们给瓜分掉了!”胖校尉路汶虽然长得貌不惊人,言谈却非常有条理,三两句话,就将整个事件描述得清清楚楚。
  大总管府一干文武闻听,纷纷皱眉,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几分不屑之色。徐寿辉本人是个布贩子出身,当初被贪官污吏逼得没活路了,才扯旗造了反。而他自己身边的人,抢起小商小贩来却毫不手软,这他奶奶的不是忘本,又算是什么?
  “还不够,光是这个原因,两人不可能反目成仇。”朱重九的目光又落回文件上,继续慢慢翻动。
  倪文俊是天完政权的第三号人物,并且手握重兵。虽然狠狠的扫了徐寿辉的面子,但后者既然能成为一方诸侯,就肯定不是什么莽撞之辈。不可能在没哟丝毫把握的情况下与倪文俊公然翻脸。至少,他需要先将右相彭莹玉及其麾下的队伍调回身边来。
  剩下的几份公文里,所记载的也都是天完政权的一些内部纷争,从中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徐寿辉在称帝之后,的确有些得意忘形。而倪文俊心里头,则多少还保持一些起义之前的理想,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国度。二人的心思背道而驰,又没有彭莹玉在当中做缓冲,难免就要不停地起龌龊。
  “还有一个消息,末将不知道,不知道该不该汇报!”见朱重九的眉头越皱越紧,宣节校尉路汶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请示。
  “说吧,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哪怕没有任何依据!”朱重九又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带着几分期待鼓励。
  “据,据谣传……”宣节校尉路汶抬起胖胖的手指,在自己满是肥油的脖颈上挠了挠,然后非常忐忑地补充,“这种道听途说的东西,末将,末将向来不愿意写到公文当中。一来根本无从核实,二来许多都是蒙元那边故意散布的谣言,图的就是朝咱们红巾军的头上泼粪!”
  “先别管真伪,你先说来听听!”陈基等得心急,瞪了他一眼,低声催促。
  “是!”路汶赶紧将手收回来,规规矩矩在膝盖上放平,“末将,末将一直扮作贩货布商,往来于长江之上。前些日子偶然听人说起,徐寿辉的皇宫中,藏着上千美女。很多女人他睡过一次就彻底忘干净了,根本不会再理睬第二次。但是为了保留天完皇帝的颜面,这些女人也不能放归民间,只能养在皇宫里一辈子不见天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