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358

  与先前经过的高邮、淮安两地相比,徐州城完全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才下午申时光景,城北靠近黄河的地段,已经很难再看到人影。刚刚返家的农夫们,都本能地将自家的开荒点远离了河岸,甚至连城西城东原本最金贵的郊区地段,也鲜有人问津。一直到城南四五里处,土地上才重新出现了开垦痕迹。但匆忙补种的麦田也连不成片,一块一块的,像膏药般糊在荒野间,看上去愈发地凄凉。
  由于城市刚刚恢复秩序,根本没有什么特色产出,过往船只,也很少在城北的黄河码头上停留。而是直接进入运河,继续全速向北。趁着脱脱刚刚战败没多久,蒙元的地方官吏还没勇气在靠近徐州的位置上设厘卡的时候,能多跑几趟就多跑几趟。否则,等朝廷和地方官吏们缓过这口气来,就没什么便宜可占了。朝廷那边可不像淮扬,只统一收一次税。过一道厘卡拔一次毛,如果没有大靠山在头顶上罩着,恐怕三四道厘卡通过之后,船上的货物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唯一看起来还有些人间烟火气的,只是在城墙附近。
由于旧城墙曾经被洪水泡过的缘故,很多地方已经摇摇欲坠。淮安军接手之后,不得不用水泥、砖石将其休整加固。所以下午的城墙附近,倒是不缺出卖体力为一家老小换取食物的民夫。但大多数民夫,穷得连衣服都舍不得穿。只在腰间围了一片早就看不出颜色的葛布,就摇摇晃晃地挑起了担子。早春的微风从河面上吹来,吹在他们清晰可见的肋条骨上,令他们的步履愈发地艰难。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去,长睡不起。
  但即便负责组织施工的淮安军退役伤兵大声劝阻他们中一些身体极度孱弱离开,也没有人愿意放下担子。相反,他们却更卖力的干起活来,唯恐自己被当作“废物”淘汰掉。那就意味着,他们和他们身后的老婆孩子,今天就又要靠官府的粥棚,才能勉强吃上一口热乎米汤。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还不如直接让他们累死在工地上!
  “狗日的脱脱!”丁德兴一拳砸在船舷上,浑身上下微微颤抖。再看傅友德,原本红润的面孔,早已经变成了灰白色。手掌紧紧握住腰间的佩刀,手背上青筋一条条绷起来,突突乱跳。
第424章
赴会(下四)
  “丁将军暂且忍耐,待了结掉主公当日之诺,刘某必帮你将老贼碎尸万段!”紧跟在二人身后的刘伯温怕丁德兴一怒之下莽撞行事,赶紧低声劝慰。
  话音未落,傅友德已经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多谢刘参军,若能杀得了脱脱,傅某今后必粉身以报!”
  “傅将军,傅将军赶紧起来!”没想到先前寡言少语的傅友德,竟突然闹出如此一出。刘伯温被吓了一大跳。慌忙弯下腰去,用力拉扯,“都是刘某份内之事。即便你不说此话,为了主公将来计,刘某也要想方设法除了他!”
  “对参军来说是份内之事,对傅某来说,却是不共戴天之仇!”傅有德又拜了一拜,才缓缓站起。
  淮安军内废除了跪拜之礼已久,所以他的举动,看上去着实有些怪异,惹得周围军士纷纷回头。刘伯温被大伙看得额角见汗,这才想起来,傅友德以前乃是赵君用麾下爱将。正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才被敌军所虏。虽然很快就被朱总管以王保保等敌将换了回来,但先前的偌大名声也付之流水。甚至被短视的赵君用抛弃,四处受人白眼。幸好朱总管有识人之明,力邀其加入了淮安军,方令此人重新恢复了振作。
  所以傅友德心中,对脱脱的仇恨肯定丝毫都不比丁德兴少。只是他这个人大心思颇重,不像丁德兴那般直来直去,所以才在接到担任侍卫的任务之后,强行压抑住了他自己的真实想法。
  正尴尬间,朱重九已经从舰长舱探出了头来。看到傅友德、刘伯温等扎成了一个人堆,忍不住好奇地追问:“伯温,你们三个干什么呢?好端端的别堵在那里,小心被人撞了落下水去!”
  “主公,我等,我等……”闻听此言,刘伯温额角上的汗珠立刻又多出了一倍,讪讪地拱了拱手,大声解释道:“启禀主公,我等再说,脱脱当年的手段太过。既然决堤放水,令好端端的徐州,破败成如此模样!”
  “指望外来征服者拿你当人看,哪那么容易?!”朱重九对此,倒是看得清楚,一句就道破了其中关键。
  并不是他有多睿智,而是另一个时空的记忆里,类似的事情看得太多了而已。想当年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直接屠杀掉的印第安人就有两千三百余万。而英国人在抵达北美之后,执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更彻底。居然高价收购印第安人的头皮,连妇女儿童都明码标价。偏偏这些杀人恶魔们,却大多数都是虔诚的教徒。平素对待本家同族彬彬有礼,念颂经文时也满脸慈悲,但转过头来,却立刻就变成了凶神恶煞。
  道理很简单,在他们眼里,自己的族人是人,而被被征服者,根本没被视为同类!在脱脱眼中的徐宿军民,恐怕也是一个样。根本没被当作人,所以杀戮起来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远在二十一世纪朱大鹏那个时空,因为有很多人或者出于一时激愤,或者为了各种目的,恨不得自己的国家立刻灭亡,换了手持圣经的异族来统治。而同时,也有很多清醒者,明白地看到这些想法的不靠谱之处。唯恐自己的族人落到当年印第安人同样的下场,不得不奋起抗争。两种力量终日在网络上激辩不休,彼此的观点都被阐述得淋漓尽致。所以让朱大鹏这个工科宅男,对其中一些词句耳熟能详。与眼前情景彼此对照,立刻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只是这句话对他来说很简单,听在刘伯温这个钻研了数十年五德轮回,还曾经切切实实把蒙元朝廷当作天下正朔的大儒耳朵里,却犹如晴天霹雳!根本没把你当人,这就是脱脱毫不犹豫命人炸掉河堤,水淹数百万军民的道理。而七八十年前蒙古人崛起,将金、宋、西辽百姓杀得十室九空,原因也是同样。在征服者眼里,被征服者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同类!
  “怪不得他总是把那平等两个字,挂在嘴边上!”放眼整个天下,做学问能做到刘基这个地步的,也屈指可数。而论及思维之敏捷,更是鲜有人能出其右。所以霹雳之后,先前心里的很多隔阂与困惑,便都烟消云散。(注1)
  的确,士绅大户比寻常百姓读的书更多,见识一般来说也更长远。的确,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策略,给两宋带来了无比的稳定与繁荣。然而,一旦被外族征服,所谓士绅大户,不过人别人养在圈里的猪羊,随时都可以拉出来宰掉吃肉。而士大夫,这个时候哪里还有勇气跟征服者谈什么共治不共治?能赏块饼子做个牌位,就已经果断地摇晃起了尾巴!
  当即,刘伯温再度重新打量正在走下舷梯的朱重九,同时心里对自己的位置暗暗做出调整。出山辅佐朱重九,不再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而是他这辈子早就该做出的决断。为万世开太平,也许难如登天。但为万世争平等为人的权力,却是当务之急。哪怕最后遗憾地没看到理想中的结果,至少,子孙后代们会知道,他们的祖辈为此曾经拼命抗争过,他们的祖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走了,河上风大,小心着了凉!”朱重九却不知道自己随随便便一句话,能在刘基刘伯温心里掀起滔天巨浪。见对方继续站在原地发呆,笑着挥挥胳膊,大声催促。
  “微臣多谢主公提醒!”刘基忽然又清醒了过来,冲着朱重九遥遥地做了个长揖。
  “走了,走了,赶紧进城去,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跟你商量!”朱重九又笑着挥了挥胳膊,怎么看,怎么觉得刘基今天的行止好生古怪。
  不过他这个人性子粗豪,不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所以尽管觉得刘基今天的情况不对劲儿,也没有兴趣刨根究底。三步两步下了舷梯,跳上栈桥,然而被一干亲卫的簇拥着,直奔城门而去。
  刘基,傅友德、丁德兴文武,则从另外一道舷梯下了船,紧紧追随于后。众人在徐州城内刚刚重新修茸过的府衙里又休息了几天,顺带着处理了一些公务。到了第八天上午,终于接到军情处的细作密报,脱脱已经在任城上了小船,正星夜兼程朝着黄河与运河交汇处赶来。
  到了第八天下午,船帮三当家常三石也亲自来到了徐州。见了朱重九,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非常认真地提醒道,“大总管最好小心些,那个脱脱和他手下的李四,都是少见的阴狠之人。此番前来会面,未必不存着拼个玉石俱焚的心思。他们两个死了,对朝廷那边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可大总管若是受到半点伤害,对眼下的淮扬,对我船帮,恐怕都是一场大灾!”
  “多谢常帮主!”随便彼此之间已经有了很多隔阂,朱重九依旧非常敬重眼前这位曾经给过自己巨大帮助的江湖大豪。笑着拱了拱手,低声道:“既然先前已经答应了,现在改口,还好像我怕了他一般。我这边备下了五条战舰,即便蒙元水师杀到,也能周旋一二。不信那脱脱还有什么翻江倒海的本事!”
  “论实力肯定是你这边强,但最好还是小心些!”听朱重九说得豪气,常三石笑着点头。随即,又快速补充了一句。“我原本想借着给他们提供船只的机会,自己跟着一起过来。这样,万一发现什么不测情况,还能及时补救一二。谁料那李四却不知道从哪弄到了一艘轻舟,并且勾结任城官府,出动兵马将船帮的几处分舵都给围了起来。所以我也没办法再上他的船,只能偷偷跑过来,先给你送个消息!”
  “能有这些消息,已经是对朱某这边最大的帮助!”朱重九又拱了下手,很认真地回应。“如果不是以前船帮能及时提供消息,朱某恐怕没那么容易逼退蒙元数十万大军。所以,贵帮先前为淮扬所做的一切,朱某已经命人秘密记录在案。他日寻到机会,定然会有所回报!”
  这句话听起来市侩无比,却给了船帮上下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承诺。因此常三石听了之后,立刻激动的脸色发红,呼吸急促无比。过了好一阵儿,才终于又平静了下来。后退半步,再度冲着朱重九郑重施礼,“船帮上下,多谢朱总管厚爱。这次实在是被逼无奈,毕竟我船帮子弟,全靠这一条运河谋生。即便恨不得大元朝立刻倒掉,却依旧没勇气将官府得罪太狠!”
  “常帮主见外了!这些事情,何必解释?”朱重九听完,继续笑着摆手,“谁家过日子,还没自己的难处?
若是为了保护朱某,让你船帮上下失了活路,那才是短视行为。非但会令朱某心中不安,今后再想找人帮忙探听蒙元那边的消息,恐怕也没有如此合适的伙伴了!”
  两世为人,他早就学会了不把任何帮助当做别人应尽的义务。对淮安军来讲,船帮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双方谁都不欠谁的,更不可能为了成全一方,无条件的让另外一方牺牲到底。
  这种在彼此间实力差别已经天上地下,却依旧平等相待的态度,令常三石愈发的感动。同时心中也隐隐一丝后悔。当年的时候,自己为什么忽然间就失去了辅佐朱都督的心思呢?要说,他那时做的事情,也没什么错处。只是与自己心目中的明主,有许多差别罢了。
  然而真正的明主,谁知道又生得怎样?折子戏里倒是见过许多,可那毕竟是戏子们的想象,并非事实。想到这儿,常三石心中又默默叹气。然后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大声说道:“不见外,不见外,是常某糊涂了,将朱总管当成了那一般人。常某今天过来,还有一件事,想请朱总管成全。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该不该现在就提出来?!”
  注1:刘伯温非但见识、谋略都有独到之处,其文章,当当时也非常有名。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第425章
赴会(下五)
  “什么事情,常帮主尽管直说无妨!”朱重九爽快地答应。记忆当中,自打相交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位常帮主不遗余力地替淮安军做事,淮安军这边能给予其个人的回报少之又少。所以对方好不容易开了一次口,他自然没当面拒绝的道理。
  但是常三石闻听,脸上的表情却愈发地不自然。期期艾艾了好一会阵儿,才把心一横,断断续续地补充道,“都督,都督可否记得,当初,当初常某曾经推荐自家一个晚辈前来效力的事情。”
  “当然记得!”朱重九看了常三石一眼,哈哈大笑,“要说这事儿,老常你可不够厚道。我等了一年又一年,你那个晚辈却始终未见踪影!”
  闻听此言,常三石的脸色更为复杂。低下头去,声音小得就像蚊子在哼,“都督恕罪。那个晚辈,那个晚辈性喜四处游荡,常某找了他很久才找到。但是那时,他已经辅佐了别人,所以就一直拖延至今!”
  “噢,那也是一件好事!”朱重九笑了笑,说话的语调里隐隐带出了几分遗憾。自己“人脉”一直不太好,虎躯一震,英雄豪杰倒头便拜的事情几乎从没发生过。好不容易招揽到了一个刘伯温,结果好像还是被蒙元那边的的杀戮之举逼得没办法了,才不得已而“屈尊”。假使脱脱去年的举动不那么残暴的话,恐怕刘伯温到现在为止还继续在那总共不到二十人的小学堂里做他的伯夷叔齐呢,根本跟自己走不到一路!
  “常某,常某那个晚辈是直心肠,看准了一条路,就闭着眼睛走到黑!”常三石最不能适应的,就是朱重九这种无论什么事情都淡然处之姿态。抬手擦了擦额角,红着脸道,“所以,所以常某才请求都督,将来若是他要是有冒犯之处,还请都督务必放他一条生路!”
  “这,老常,这事儿可不太容易。两军阵前,刀剑无眼。我可不敢保证让他毫发无伤。要是不小心被我淮安军抓了,倒是可以商量!”朱重九皱了下眉头,有些为难地解释。“他到底是在为谁效力,怎么听其说起来,好像将来肯定会跟朱某起冲突一般!”
  “朱,朱六十四!”常三石咬了咬牙,声音听起来愈发心虚。“他,他原本跟着刘聚将军一道占山为王的。后来刘聚将军受了赵总管的招揽,投了徐州。他却不看好赵总管的,便离开了刘聚,继续四下周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到了和州!”
  “原来是朱重八的手下!”朱重九听得心脏微微一颤,脸上的表情迅速变得凝重。朱重八派人偷取火炮制造工艺的事情,他已经知晓。虽然最后朱重八也主动给了解释,并处置了相关人员。但两军之间的裂痕,却已经摆在了明面上。
  而自打攻取了安庆路之后,朱重八影响力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也是不争的事实。偏偏其所奉行的政令,又处处打着复唐宋旧制的旗号。隐隐之间,已经跟淮扬这边摆出了分庭抗礼的姿态,并且得到了许多士大夫的争相推崇。照目前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双方之间恐怕早晚必有一战。
  想到此节,朱重九的心脏又是微微一颤。自己做了那么多,最后终究还是要跟朱元璋兵戎相见。而据军情处细作汇报,张士诚最近兵不血刃拿下杭州之后,也准备自立为王,彻底与淮扬一拍两散。如果自己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恐怕下一步的用兵方向,就是江南。到那时,估计妥欢帖木儿做梦都会笑醒。
  “那朱六十四乃忘恩负义之辈,必定难成大业。”看到朱重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常三石还以为他是在为自己的晚辈投靠了别人而生气。赶紧又做了个揖,低声补充。“待都督腾出手来,随便派一厢兵马就能将其碾成齑粉。常某那个晚辈不知顺逆,若是死在战场上,则一了百了。若是有幸为都督所擒,还请都督……”
  “好了,这件事,我记下了!”朱重九实在没有心情管一名敌将的死活,挥了挥手,意兴阑珊的打断,“你那个晚辈叫什么名字,回头我让黑丁写在纸上,免得需要用到的时候忘了!”
  “谢都督!”常三石喜出望外,再度深深俯首,“他叫常遇春,字伯仁!眼下在朱六十四那些担任左军先锋之职!”
  “什么?!”朱重九大了个趔趄,差点没一头栽倒。真是人比人的死,货比货得扔。自己这三年来想尽一切办法招贤,恨不能直接在淮安城里修一座黄金台子。而到目前为止,能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中排得上号的文臣武将也没招揽到几个。而朱重八躲在和州那边不声不响,却让常遇春这种绝世勇将主动投怀送抱!这运气,让人真的开始怀疑冥冥当中是否有天命存在?!
  “他叫常遇春,都督莫非听说过他?”常三石被朱重九的模样吓了一跳,皱着眉快速重复。
  “刘聚将军目前已经到了朱某帐下!”朱重九笑了笑,满脸苦涩。“所以朱某也知道常遇春的大名。却不知道,他,就是你曾经跟朱某提起的那个晚辈!”
  ‘这肯定是重名,一定是!’一边顺口敷衍,他一边在心中默念。然而,脑海里却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徐达不识字,胡大海文武双全,朱元璋非但长得一表人才,勇武也不在邓愈、汤和等人之下……,这贼老天,自打自己接受了朱大鹏的灵魂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地折腾。这次,也不过是它的新花样而已。
  然而我命由我不由天。常遇春归了朱元璋怎样?张士诚坐拥吴越又怎样?凭着已经渐渐成型的淮安铁军和自己脑袋里多出来的那六百余年知识积累,自己未必不能与天下豪杰放手一搏。哪怕老天爷已经写好了剧本,自己照样要给他改过来!
  这一刻,他的心思竟是无比的坚定!
第426章
赴会(下六)
  人的心思总是在变化的,朱重九自己,就是最好的明证。想当初,他的志愿不过是在乱世中活下去,然后再找机会去抱朱重八的大粗腿。第二年,就变成了哪怕是朱重八,也能不惧同场竞技,一分输赢。而现在,则直接面向了冥冥中不可预知的天意,无论老天到底给别人开多少金手指,自己也要努力笑到最后,无所畏惧。
  换一句话来说,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初刚刚融合了两个灵魂的朱八十一,懵懵懂懂,走一步算一步。他现在的人生目标已经非常清晰,对自己,对未来,也充满了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突然从天而降,也并非是喝醉了酒躺在草地上做白日梦。而是凭借两年多来一次次艰难的胜利在不知不觉间堆积生成。并且背靠着十余万已经渐渐被磨砺出锋芒的淮安新军,还有扬州、高邮、淮安三地的工业化雏形。
  对于朱重九身边的文武来说,自家主公身上的这些变化非常不明显,甚至很难察觉得到。但对于常三石这个一年也见不到朱重九几次的外人而言,却是着着实实的脱胎换骨。
  “若是当初在找伯仁时多花些心思……”越是对朱重九刮目相看,常三石越惋惜自家的晚辈常遇春明珠暗投。否则,以他的本事,将来的成就又岂会在徐达和胡大海二人之下?而万一日后两朱交恶,起步足足晚了一整年的朱重八,怎么可能是重九的对手?恐怕最好的结局,就是部众丧尽,然后不知所踪吧!
  到了那种时候,作为朱重八的心腹爱将,常遇春又岂能独善其身?虽然朱重九今天很痛快的答应了不会伤害此人,并且以朱重九的过往经历,也的确没有杀害俘虏的恶行在先。但常帮主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侄儿常遇春性情耿直如剑,若是真的吃了败仗,恐怕宁可战死沙场,也不会放下武器去当对方的俘虏。
  想到这儿,他又不自然地笑了笑,拱着手道:“我那晚辈实在福薄,才恰巧错过了为大总管效力之机。此事我船帮的帮主和长老们每每提起,都甚为遗憾。所以……”
  深深吸了口气,他看着朱重九的眼睛快速补充,“所以此番南来之前,我家帮主和几位长老都委托常某给大总管带句话,如果帐下还缺水手,他们想把自家的子侄送过来任凭驱策。”
  这是明显的想追加投资了,朱重九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因此笑了笑,轻轻点头,“常帮主这是什么话?你船帮子弟,个个水上本领非凡。他们愿意来为朱某效力,朱某求之不得,怎么可能嫌多?”
  “那常某就先替大伙谢过大总管了!”常三石再度朝朱重九施礼,随即又快速补充了一句,“回去之后,常某就把他们送过来。同来的还会有五百船工,都是以前造过大漕船的。虽然不懂得怎么造战舰,但从头学起来,应该比普通木匠强一些!”
  “多谢几位帮主高义!今日之恩,朱某没齿难忘!”朱重九闻听,立刻与常三石相对着作揖。这可是正犯困时有人送枕头,让他没法子不高兴。按照他心里的计划,在成功稳定住原本属于芝麻李和赵君用两人的地盘之后,淮扬大总管府的下一步动作,就是染指海上贸易,开辟从胶州湾到日本和到南洋的黄金航路。
  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肯定充满了血腥。非但很难得到方国珍和沈万三两人的全力支持。远在泉州,曾经欠下华夏大笔血债的蒲家,肯定更不甘心海上在出现一个分羹者。所以在进行海贸的同时,一支可在大海中作战的舰队,必然要相伴始终。而造船的工匠,操船的好手,则是打造一支舰队的两个重要条件,根本不可或缺。
  “大总管客气了,还望大总管莫嫌船帮弟子鲁钝才好!”常三石直起腰来,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却又根据自身所知,认认真真地向朱重九介绍起最近一段时间,蒙元那边的各种动向来。
  比起渐渐走上轨道的军情处,船帮掌握的消息,明显在质量上差了好大一截。但船帮毕竟在运河上存在了多年,树大根深,消息渠道众多,所以在情报的涉及广度上,却又比军情处那边强了许多。朱重九一边听,一边和军情处提供的内容对照,倒也弥补了先前的许多疏漏。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几乎是转眼,就到了第二天下午,也就是朱重九等人离开扬州北上的第九天申时,脱脱麾下的心腹龚伯遂亲自前来下书,请朱总管明天巳时,在徐州城正北的黄河水面上相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