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358

  “这是什么?”方国珍将单筒望远镜抓在手里,明知故问。
  这东西的用途,刘基在第一天出使他的军营时,就曾经亲手向他展示过。作为一个纵横水面多年的老海贼,方国珍恐怕比任何人都知道能多看数里远的距离,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上述种种,都不妨碍他继续装傻充愣。不图别的,只图逼着刘伯温嘴里能多吐几句承诺,以便在今后的合作中,拿着去向淮扬大总管府讨价还价。
  如意算盘打得精明,只可惜他完全找错了人。刘伯温虽然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但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又在官场上打过数年滚儿,无论智力还是和人勾心斗角的经验,都甩了他不知道多少街。根本不肯接话茬,只是继续闭着眼睛装逍遥神仙。
  方国珍连续问了三次,也没得到半个字的回复。只好悻然撇了撇嘴,举起单筒望远镜,开始仔细观察整个战场。
  正前方稍稍偏左位置,他麾下的心腹鲨兵和董抟霄的家丁营正胶着在一处,战得难解难分。战场右侧,则是其他海贼精锐硬顶着各路毛葫芦兵。隔着人海人墙,来自淮安军的火铳手和来自浙东的弓箭手互相比拼准头,互相朝对方头上倾斜弹丸和利箭。火铳的威力巨大,几乎每一轮发射,都能带走数以百计的浙东子弟。但弓箭手们却占了射速上的便宜,利用破甲锥,在极近距离上,也给海贼们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整个战场上,此时威力最大的,依旧是火炮。不鸣则已,一鸣就是尸横遍地。但火炮的装填速度比火铳还要慢上数分,并且因为敌我双方的战兵此刻彻底搅成了一团,不得不加倍小心。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乃是方家军的战兵和淮安军炮兵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如果换了同样是淮安军的战兵和淮军的火炮……
  想到这儿,方国珍心里突然轻轻打了个哆嗦。将望远镜迅速转了个方向,对准先前从江湾新城内杀出来的那支淮安军。他们和浙军的距离有些远,但他们这会儿,应该已经和浙军发生了接触。那队浙东毛葫芦兵人数虽然众多,却并非董贼麾下的主力。他们,他们,天啊!他们怎么如此之快?.
  尽管心中已经提前带上了几分期许,视野里看到的情况,依旧令方国珍惊诧地张大了嘴巴。那支毛葫芦兵已经崩溃了,就在方家军和浙军发生接触这短短半柱香时间,堵在战场正东方那支来自宜兴的毛葫芦兵,已经被打得倒崩而回。写着“王”字的战旗,早就落到了一名淮安斥候手里,被此人骑着战马,倒拖在身背后来回展示。而一些依旧聚集成团,看样子准备垂死挣扎的毛葫芦兵们,则在这面千疮百孔的大旗前,迅速土崩瓦解。
  “轰——!”“轰——!”“轰——!”“轰——!”摆在那支淮安军阵地后的四门小炮,猛地来了一次齐射。不是针对毛葫芦溃兵,而是针对不远处正在与淮安骑兵对峙的探马赤军。黑漆漆的弹丸越过纷纷撤向军阵两侧的自家战马,砸进探马赤军密集枪阵中,趟出四道恐怖的血肉胡同。而那支董抟霄麾下的探马赤军,则像被激怒了的公牛般,疯狂地朝淮安军冲了过去,长矛钢刀并举,将沿途敢于挡路的自家溃兵,杀得尸横遍野。
  “结阵,赶紧原地结硬阵,然后让骑兵迂回攻击探马赤军的身后!”尽管自己的声音不可能被听见。方国珍依旧忍不住低声吼叫了起来。
  探马赤军可不是毛葫芦兵,无论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超出了后者数倍甚至数十倍。两千余淮安军与五千探马赤军正面硬撼,除了结阵据守之外,方国珍根本想不出任何对策。
  然而,让他心脏狂跳不止的是。那支刚刚击溃了宜兴毛葫芦兵的淮安军,居然迅速收缩了队形,然后旌旗断然前指,径自朝探马赤军迎了上去。细细的长蛇阵,就像一条单薄堤坝。试图挡住迎面而来的骇浪惊涛。
  这无疑是找死行为,因为一旦双方彻底绞杀在一处,撤向两翼淮安骑兵,就很难再帮上任何忙。而那五千探马赤军之后,分明还藏着大量的弓箭手和弩手。透过单筒望远镜,方国珍看得清清楚楚。
  看得再清楚都没有用,距离太远,他根本来不及给任何人示警。只能继续眼睁睁地看着,两支队伍迅速互相接近,从两百步接近到一百五十步,再从一百五十步接近到一百二十步,一百步,八十步。“嗖!嗖!嗖!嗖!嗖!嗖!”探马赤军方阵后排的弓箭手率先发难,朝着淮安军的阵线,迎头射出一波箭雨。虽然距离很远,方国珍却觉得自己依旧听见了那骇人的羽箭破空之声。然后,他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当当当当当当!”羽箭飞掠过八十步的距离,猛地从半空中一头扎下。砸在淮安军的队伍中,宛若雨打芭蕉。
  “吱——吱——吱!”战兵团长屠小弟奋力吹响嘴里的铜哨子,然后低下头,用头盔阔沿迎向羽箭来临方向。
  位于长蛇阵最前两排,总计六百多名战兵们,也微微低下头去,学着自家团长的模样,尽量用头盔的阔沿和前胸甲,面对羽箭。同时,继续迈动整齐的步伐,继续朝敌军推进。
  冷锻而成的钢盔和胸甲,将绝大多数羽箭都弹得倒飞出去,没给弟兄们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偶尔也有一、两支因为角度问题,或者其他各种莫名奇妙原因,恰巧射在了胸甲和臂甲的衔接处,或者射穿了其他需要保持灵活性的薄弱点,让中箭者呻吟着倒地。
  空出来的位置,很快被更后排的战兵们迅速填补。整个军阵,顶着狂风暴雨般利箭,继续向前。没有人停下来,也没有人试图转身。尽管队伍中,一些老兵在肚子里头,已经在不停地问候某些人的直系亲属。
  他们骂得最多的,通常都是淮安军长史苏明哲,论权力之重,在整个体系之中,仅次于朱总管的第二号人物。因为老兵们都清晰得记得,在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每个战兵都有一套全身板甲穿。而就是因为姓苏的想省钱,将所有战兵的全身甲硬生生砍掉了一半儿。都变成了现在这种只有前面为精铁锻压,后面则为单薄的软猪皮缝制。如此一来,铠甲的重量的确降低了一半儿,可临战时,士兵们就只剩下了一个行军方向,前进,永远面对你的敌人前进。否则,转过身后,死得肯定更快。
  没有人会骂朱重九,虽然谁都知道,不经过朱大总管的准许,姓苏的绝对不敢肆意妄为。然而无论新兵还是老兵,都清楚记得自己入伍之前,过得是什么日子。是朱总管将他们从流民堆里拉了出来,是朱总管让他们第一次吃饱了饭。是朱总管,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做人的滋味。所以,他们就要像人一样回报朱总管的恩情。尽管,朱总管身边,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奸臣”环绕!
  “当当当当当!”第二波羽箭又凌空而至,比第一波更密,更急。战兵团的勇士们,依旧低着头,用胸甲和盔沿迎着箭雨,列队前行。每一名勇士手中,都擎着一杆锐利长矛,矛头长三尺,有四个棱,前尖后粗,最后变成一根圆圆的套管。套管内,则衔接着一根一丈五尺长的白蜡杆子,儿臂粗细,握在手里轻重适中。
  每一根长矛,都斜斜地竖在身体的上前方,随着人的脚步轻轻摆动。一则,这样做,可以遮挡掉很多羽箭,为后排的火铳手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二来,这样做也相对协调省力,不会影响低头的角度和前进的动作。
  “轰——!”“轰——!”“轰——!”“轰——!”四门小炮又来了一轮齐射,这一次,他们使用了开花弹。巨大的爆炸声,在探马赤军的方阵中响起,四团暗红的烟柱扶摇直上。
  至少有二十名契丹人被炸死,还有十余名被炸得缺胳膊少腿,躺在血淋淋的弹坑附近翻滚哀嚎。但对于五千人的队伍来说,这个数字却是微不足道。跟在方阵中央靠后位置的探马赤军万户萧延昭轻轻撇了下嘴,毫不犹豫地抄起了鼓槌,狠狠敲在架在身前的巨鼓上,“咚!”
  “咚咚咚咚咚!”连绵的战鼓声在紧跟着在军阵中跳起,整个契丹人的方阵再度加速。七十步、六十步、五十步……,“平矛!”有骑着马的将领在队伍中大声断喝,同时吹响嘴边的号角,“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刷!”六百多杆长矛,猛地放平。锋利的矛尖,对准迎面走过来的淮安将士胸口。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第三排羽箭,再度腾空而起,遮断头顶上的日光。弓箭手们迅速抄起第四支,箭锋完全用百炼精钢打造的破甲锥。奋力将弓弦拉到最满。
  下一轮,将是最后一轮齐射。他们准备用破甲锥替自家袍泽开路,收割胜利的果实。
第378章
破贼(下五)
  “吱——吱——吱!”战兵团长屠小弟继续吹响嘴里的铜哨,协调整个战兵团的步伐。他的胸甲上插着六根羽箭,头盔边缘还有两根,整个人看上去像极了一只掉了毛的孔雀屁股,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其中有两支羽箭,肯定已经穿透了胸甲,从箭锋末端隐隐渗出两股殷红色的血迹。虽然入肉不深,却疼得厉害,随着他每走一步,伤口处都像有两把小刀子在朝里边肉。但是,屠小弟却不敢停住双腿,更不敢让口中的哨子停下来。
  对面的探马赤军已经开始冲锋,这时候,他必须站在队伍的最前排。这是一名战兵团长的职责,也是一名战兵团长的荣耀。只要他的哨声不断,整个战兵团的脚步就不会变得凌乱。只要弟兄们的脚步始终保持齐整,他们的阵形就坚若堤坝。
  而两军对战,整体的阵形永远优先于个人的勇力和冲锋速度。这是副指挥使陈德亲口传授给他的秘笈。据说是陈氏将门的压箱经典。不光是他,战兵团里的副团长、营长和几个连长,都曾经得到了陈德的类似指点,对纪律和阵形的认识,都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头缝隙当中。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第四波羽箭,接踵而至。落在人身上,则发出明显与前三波羽箭不同的声音。有点像重锤砸上了破锣,又类似于冰雹砸穿了晚秋的荷叶。是破甲锥,凭着两年多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经验,屠小弟清晰第判断出这一波羽箭的真实面目。深吸一口气,将铜哨子吹得愈发响亮。
  “吱——吱——吱!”“吱——吱——吱!”单调的铜哨子声,压住伤者的呻吟和破甲锥与板甲接触时的摩擦声,刺激着每一个战兵的神经。
  平素训练中养成的本能,在这一刻被充分刺激了出来。几乎第一和第二排的所有能站立的人,包括数十名被破甲锥穿透了铠甲又刺入肉体盈寸的轻伤号,都迈动双腿,重重向前踏步,“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每一步,都气势万钧。
  他们是长枪兵,朱总管麾下的长枪兵。从徐州到淮安再到扬州,每一场战斗都列于队伍最前排。只要三寸气在,就永远不会让身后的袍泽直接面对敌军。
  他们是长枪兵,淮安军长枪兵。从团长到营长到普通一卒,每一个都经过重重筛选。只要没有倒下,就永远不会用脊背对着敌人。
  “轰——!”“轰——!”“轰——!”“轰——!”四门小炮再度吐出火焰,越过淮安长枪兵的头顶,扎进迎面冲过来的探马赤军。
  这一轮,是实弹。探马赤军方阵被迎面撕开了三条血口子,脚步却丝毫都没有放慢。后排的士兵大叫着填补上被炮弹砸出来的缺口,前排的士兵则咆哮着,使出身体内最后的力气。
  只有冲起速度来,才能给敌军更强大的冲击。这是几代探马赤军用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只要将对面的军阵冲垮,接下来任务就是追亡逐北。敌军即便有火炮助战,也无力回天。
  而淮安军的战兵们,却依旧保持这同样的前进速度。阵形,阵形,阵形,速度越快阵形越容易被拖垮。而齐步前进,则军阵始终如墙而进。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感觉到脚下大地的震颤,屠小弟眼睛瞪得滚圆,嗓子里头,瞬间干燥如火。额头上的血管,也一根根蹦了出来,在头盔内沿下快速地跳动。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他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脏在跳动,清晰第感觉到有股凉凉的威风在耳畔轻吹。清晰看见对面敌人的皮盔,还有皮盔之下那一张张狰狞的面孔。清晰第看见,迎面刺过来的雪亮长矛!
  已经进入到了十步之内。再有一到两个呼吸,就要刺中他的身体。但是,这一刻,他却丝毫感觉不到恐惧。只觉得敌军的脚步是如此之慢,浑身上下到处都是破绽。而自己身上,所有伤痛却忽然不复存在,手臂和双腿充满了力量。那是猛兽扑向猎物之前所积蓄的力量,只待最后那一闪而过的时机。
  “嘀嘀嘀嘀嘀——!”一记短促无比的唢呐声,预示着时机的到来。唢呐的指挥级别,远高于铜哨。听到声音的战兵团长屠小弟,立刻将身体蹲了下去,手中长矛末端触地,矛锋斜斜地指向前上方,迎面冲过来的那名探马赤军的哽嗓。
  “刷!”第一排,三百名战兵,与屠小弟一道蹲了下去。锐利的四棱矛锋,在普通人的哽嗓高度,排成了笔直的一道横线。
  这是他们平素训练了上千次,才达成的默契。每个人都早就将动作幅度和出矛角度,变成了本能。临阵时根本不用想如何做,凭着直觉就可清楚第展示。
  “刷!”第二排,又是三百杆长矛,末端触地,矛锋在高出第一排两寸位置,组成第二条死亡直线。
  正在奋力前冲刺的探马赤军,没想到对手竟然拿克制骑兵的招数来应付他们,冲击的速度猛然一滞。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去硬撞矛锋,特别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即便是英勇绝伦的探马赤军也不愿意。
  “咚!”根本不会给对手太长反应时间,第三排的淮安战兵,也蹲了下去。这是一整排的刀盾兵,手中的木盾有大半个人高,重重第戳在地上,立刻组成了一堵整齐的木墙。
  然而,这道木墙的作用,却不光是为了阻挡羽箭。就在探马赤军急着调整战术之时,第四排的淮安士兵,将扛在肩膀上的大抬枪,架在了前排的盾墙上。
  只有区区一百杆,但枪管,却像成年人的手臂一样粗细。跳动的火星,迅速点燃了药锅里的火药。“轰——!”白烟弥漫,数万颗筷子头大小的铅弹,从枪口喷了出去,直扑对面的探马赤军。
  探马赤军的方阵正面,猛地打了哆嗦,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裂开了上百道血淋淋的缺口。每个缺口处,至少都有两三人倒地。浑身上下到处都是窟窿眼,又红又热的血浆,顺着铠甲上被打出来的窟窿眼,喷泉般四下飞溅。
  “嘀嘀嘀嘀嘀——!”唢呐声再度响起,依旧短促而激越。第四排的淮安士兵,迅速将笨重的抬枪扛上肩膀,倒退着向后。第五排士兵与他们相对而行,将三百杆火绳枪,再度架到了盾墙上。
  “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
  十步不到的距离,即便是滑膛枪,也很难射失去目标。
  当爆豆子般的枪声结束,整个探马赤军方阵正面深入半丈深的位置,已经找不到站立的人。倒在血泊中的将士要么已经气绝,要么手捂着伤口,翻滚哀嚎,声音惨得令人两股战战。而方阵后排的弓箭手们,刚刚将第二支破甲锥搭上弓弦。已经发酸的手臂颤抖得像风中的芦柴棒。
  “嗖——!嗖——!嗖——!”第六排,也是最后一排淮安士兵上前,冒着被破甲锥射中的风险,扬起粗壮的胳膊,将三百余颗手雷丢向了探马赤军。
  这是用玻璃粉和硫磺作为引火栓的拉弦式手雷,击发概率,比最初的点火式手雷高出了至少两成。三百颗手雷,竟然有两百二十余颗落地之后立刻炸开。用大团大团的黑色烟雾,将探马赤军的方阵彻底笼罩。
  “嘀嘀嘀,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唢呐声再度响起,第四军副指挥使陈德鼓足力气,脖子和面孔因为激动而红得宛若涂朱。
  “吱——!”战兵团长屠小弟,则以一声尖利的铜哨子声作为回应。随即,快速站了起来,将手中长矛笔直地指向了正前方。同时,他再度行使自己的临阵指挥权,奋力吹响进攻节拍,“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第一排,第二排战兵,一层接一层起立。两排长矛,伴着单调而又亲切的铜哨子声,缓缓向前推进。遇到直立的人,平推过去,将其犁成一堆堆碎肉。遇到直立的战马,也平推过去,不做丝毫停顿。
  黑色的硝烟迅速被风吹散,契丹人的方阵,抢在硝烟被吹散之前,土崩瓦解。五千大军,竟然有一千余人永远倒在了阵地上。另外三千余,则彻底失去了与对手交战的勇气,丢下长矛、盾牌、角弓、弩箭和钢刀,四散奔逃。
  “站住,站住,全都给我站住。他们火铳里已经没弹丸了,他们需要装填!”作为整个方阵中仅有的几个清醒者之一,探马赤军万户萧延昭手持一把钢刀,冲着溃败的士卒四下乱砍。
  他的亲兵卫队,则紧紧簇拥在身侧,试图追随主将一道力挽狂澜。乱哄哄的人流中,这一小簇异类实在过于醒目。跟在淮安军战旗下的长史宋克迅速发现了他们,毫不犹豫第举起了因为装填缓慢而一直没机会发挥作用的线膛枪,隔着四十步远,缓缓扣动扳机。
  “呯——!”
  正在试图重整队伍的探马赤军萧延昭,应声而倒。
第379章
雪崩(上)
  “过瘾!”第四军长史宋克将线膛枪一收,回头抛给紧跟过来的讲武堂学生。然后顺手从对方怀里抢过另外一杆装填完毕的神机铳,熟练地架上肩膀,寻找下一个目标。
  线膛枪的射程和准头虽然都远超滑膛枪,但过于复杂的装填流程,却使得它变得有些鸡肋。因此,目前最好的使用办法,就是让射击和装填分开,给一名射手配备三名以上装填手。用人员数量来弥补装填速度方面的不足。
  视野里,又出现了一个探马赤军千夫长的身影。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生得极为魁梧。出于某种身为将领的自尊,他正试图将身边的溃兵集结起来,尽量有秩序的脱离战场。只是,这个努力注定是徒劳,先前那绵绵不断的火器攻击,已经令大多数探马赤军都吓破了胆子。他们宁可在逃命中被人追上捅死,也不愿意再做毫无希望的挣扎。
  “呯!”宋克果断地扣动了扳机。六十步,以往在这个距离上,用弓箭他都能百发百中,更何况换了稳定性远比弓箭要强的神机铳?滚烫的子弹,迅速在探马赤军千户的前胸口钻出了一个巨大的血洞,周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聚集起来数名契丹老兵,顿时做鸟兽散。
  “长史,换枪!”一名身材胖胖的学生,将自己的神机铳交给宋克。然后满脸堆笑里拿走已经发射过的枪支,半蹲在地上开始装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