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881

  她叉着腰,居高临下,虽然才十岁不到,却像极了一位睥睨众生的女将军,伸手指着城下的公子刺道:“我听兄长说,从秦国来了个质子,唤作赵刺,便是你了?”
第1038章
长乐未央
  赵氏迁入邺城时没有大兴土木,直到今年列为诸侯的大局已定,才开始加紧修筑宫殿,因为赵氏的臣子们都认为宫室“非壮丽无以重威”,纵然财政困难,也必须把君上的寝宫和朝堂给补上。
  于是鲁班亲自规划了两座宫殿,分别名为“长乐宫”和“未央宫”,取自当时“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吉祥话语。其中未央是朝会用的大殿堂,重在威仪。长乐是寝宫,更为生活化一些,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规模虽然比起虒祁、铜鞮略为不如,但式样的新颖和舒适却更胜几分。
  长乐宫中也有让赵无恤办公的偏殿,名为“日居”,取自《邶风·日居》,“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总之任何一座宫殿的名字,都拥有其独特的含义,显得古风十足。
  十二月二十八这天,日居殿内,赵无恤坐于君榻上,虽然正式的典礼在夏历元月一日才举行,但他已经开始称孤道寡,冠冕衣服也换上了诸侯的式样。不过他现在却没有诸侯该有的高高在上、深不可测,而是像一个寻常家庭的父兄般,对一个立在殿内的小女孩训斥道:
  “胡闹,简直是胡闹!城墙高十丈,若是脚下打滑失足落下,你现在已是粉身碎骨了!”
  女孩十岁左右,发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白狐裘内是紫衣金饰,此刻正撅着嘴背着手站在赵侯面前。
  一般女孩这时候会哭哭鼻子,钻到父兄怀里撒撒娇,然而赵佳却还有些不服气,倔强地说道:“我身轻如燕,绝不会失足,此事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都是那些羽林侍卫告状……”
  “休要怨别人,你可知道,我虽不责打你,但侍卫却是要连带受罚的,你每一次犯错,侍卫便要被鞭打几下,日积月累,跟在你身边保护的谁不是一身伤痕?”
  赵佳这下知道自己不占理,她脸皮厚,又仗着兄长宠爱,自己受罚无所谓,身边人受责备却会很伤心,顿时垂首认错道:“佳错了,还望兄长不要责罚侍卫们。”
  “在你真心认错改过之前,身边人的受罚便不会停止。”赵无恤叹了口气,十分无奈,也有些欣慰,其实只要本心不坏,年幼调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国内大夫贵族面前,赵无恤是对他们生死予取予夺的可怕君主;对国外诸侯而言,他是贪得无厌的霸道强邻;对他的儿子们而言,他是令人畏惧的父亲。可唯独对这个调皮的小妹,赵无恤偏偏就无计可施。
  许多次在她惹祸调皮的时候,无恤都气得想要举起竹棍,扒下她裙裳狠狠打一顿屁股让她知道教训。可每每举起手来,看着她那双颇似父亲赵鞅的倔强目光,心却又软了下来,怒火烟消云散,最后只是将高高举起的手在她头顶轻轻拍了几下。
  长兄如父,邺城赵宫内的人都知道,赵侯疼爱这个小妹更胜他的子女几分。
  于是也滋生了她的娇惯和放肆,渐渐愈演愈烈,四处飞鹰走犬,在宫室里荡秋千已是常事,如今更是跑到城墙上撒欢……
  这种危及她生命安全的事情,赵无恤就不能容忍了。
  “佳这不是想见远房堂弟心切么……”见兄长真动了怒,赵佳便换上带着酒窝的笑,开始坐到赵无恤怀里,揽着他的脖子撒娇。
  看着小妹脸上的酒窝,赵侯的怒气消散了,直到这时,他才正眼看了看一同被领进来的秦国质子,恢复了威仪的声音问道:“汝便是秦国公子刺?”
  “小子正是……赵刺。”公子刺才七岁半,眼前赵无恤与赵佳兄妹情深的场景,让他又想起了母亲的怀抱,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好在这一个月的羁旅成长了许多,勉强忍住泪花,努力按照雍城大郑宫里的规矩给赵无恤行礼。
  在秦国见过他的鸿胪寺也在赵侯耳边证实,这的确是秦伯的嫡长子,对此赵无恤很满意,虽然还不能放心,但这是秦国屈服的标志。
  “按照渭水之约,我……寡人与秦伯以兄弟相称,你应该是孤的子侄辈才对。”
  赵无恤拍着赵佳笑道:“他应当称你一声姑母。”
  “姑母?”赵佳眼睛顿时就亮了,抬起尖下巴对公子刺道:“快叫我姑母!”
  “姑母……”公子刺小声喊了一下,赵佳便欢喜得不行,手舞足蹈,跑过来绕着他看了又看,最后拉着他的手道:“佳又多了一个侄儿,你以后便跟着我了。”
  这让公子刺脸都红了,他从小在雍城,从没跟这么漂亮的同龄人接触过,虽然少女的手并非柔夷,而是极为有力……
  看着赵佳一副将公子刺“罩着你”的神态,赵无恤哭笑不得,其实非但是这外来的质子,就算是他的儿子赵恒,以及赵氏的长孙赵周,在长乐宫里都是跟在赵佳身后乱跑的小跟班……
  这样下去是不是不太好?唐朝公主干政之患,是否要提前防范一下?赵无恤也有过这样的顾虑,他打算在自己列为诸侯后,也要让夫人们在宫中立立规矩,请一些傅姆给未来赵国的公女、公子们上一上礼仪课,诸侯之家跟寻常百姓家毕竟是不同的。
  但在此之前,就让她们尽情享受童年吧……赵佳正在和七荤八素的公子刺商量等会是去玩雪还是冰嬉,无恤笑了笑,不想剥夺独属于孩子们的快乐。
  不过对于公子刺的处置,还是要谨慎的,考虑到赵氏强行将秦变成了小宗,公子刺改称赵刺,也算赵氏宗亲的一员。于是他便嘱咐宫人在长乐宫附近为赵刺安排一个居所,配备一些照料起居成长的人员,待遇一如赵国公子,平日允许他进出长乐宫。
  在勒令赵佳不得欺辱公子刺后,无恤将这两个孩子打发了出去,正了正衣冠,继续开始办公。
  一个国家建立的前夜总是忙碌的,无论是军、政、财、法、礼,都要考虑许多事情:旧的制度要废弃,新的制度将确立,还要安排对臣下的封赏。
  不过眼下最为迫在眉睫的就是两件事:其一是建国典礼的演习,二是大开明堂,广迎宾客……
  就在秦国公子刺入邺的次日,来自楚国的使节团也驶过了漳河桥,进入邺城,行人王子圉当日就被迎入内城,赵无恤在未央宫中接待了他。
  ……
  和一副古典园林范的长乐宫不同,未央宫继承了商周以来宫殿的规整大气,连接邺城南北二门的笔直中轴线正好从这里穿过。
  未央宫的大殿名为“含元殿”,左边的偏殿为“宣仁殿”,右边为“宣德殿”,对外来使节的接见,一般在“宣德殿”举行。
  尽管赵无恤本人是排斥使用太监的,但为了避免人言可畏,长乐宫里还是使用了铜鞮、虒祁二宫中淘汰的小寺人。与其一墙相隔的未央宫则不禁男子出入,基本使用竖人,只因赵无恤不想大规模阉割少年。
  在竖人的指引下,楚国使者王孙圉步入宣德殿。
  王孙圉一路上没少观察,他发现不论是未央宫,还是这宣德殿,其威仪都不亚于楚国郢都宫室。
  宣德殿前,中央为有蛟龙浮雕的斜坡,用于得到特许的人乘车而上,左右为洁白的石台阶,供一般臣僚使者拾级而上。
  王孙圉登上台阶,一抬头,但见大殿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屋檐上对峙着一双彩绘的玄鸟,展翅欲飞,其下木兰为栋椽,杏木作梁柱。青石板的地面延伸在整个视野内,数十名持戟的羽林侍卫站立于此,个个都燕颔虎头,魁梧雄健,穿披铁甲,手持长戟,威风赫赫。
  经过层层防卫后,便是宽敞的殿门,门扉上有漆染的花纹,门面上装饰着鎏金的铜兽首。
  进入殿内后,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上镶嵌着赵氏独有的“玻璃”,采光极佳,这倒是在其他诸侯的宫殿里见不到的奇景。
  “久闻赵氏国力强盛,能在与诸侯大战之后,便建起这样一座宫殿,而民间却还没有凋敝之色,这赵国,真是可怕啊……”
  “楚国使者到!”
  “请入内!”
  随着引导者的两声长呼通报,王孙圉收回自己的惊异,将佩剑卸在剑架上,褪下鞋履,只着足衣,趋行入殿。等走了十数步后,他直视前方,却见殿内君榻上坐了一人,身着诸侯规格的常服和冠冕,衣黑绶赤,配玉玦,腰带干将宝剑,也在看着他,大概就是赵侯无恤。
  “楚国外臣王孙圉,代寡君问赵侯安好,恭贺赵国之立!”
  以外臣见诸侯的礼仪拜见后,王孙圉高高举起国书,子夏将其接过交给赵无恤过目。
  虽然楚国称王,但过去与晋外交时,一贯只称“君”,以免两国在称谓上尴尬,这封帛书里也一样。信中说,楚君对赵能列为诸侯充满欣喜,希望能延续楚晋之间互派行人常驻的传统。这番作态,明显是想与新兴的赵国做朋友。
  “楚国国君、令尹之愿,亦寡人之愿也……”经过多日练习,赵无恤依旧习惯了称孤道寡。
  两边又是一阵寒暄,赵无恤还表达了对楚昭王薨奄的沉痛心情,对他率师伐赵陆浑只字不提。虽然从他这里叛逃的王孙胜很有可能跑去楚国,但与楚国化干戈为玉帛,对赵国而言有利而无害。
  随后王孙圉又从袖中抽出这次北上所带的礼物名单,希望赵侯笑纳。
  无恤粗略地看了看,无非是楚国特产的苞茅、犀角犀皮、象牙、梓木、铜锡之类。扫了一眼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笑道:“久闻楚国多宝,敢问王孙一事,和氏之璧犹在乎?”
第1039章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个在当世流传甚广的传说:两百多年前,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了一块不起眼的璧,将它奉献给了当世的楚君蚡冒,声称是美玉。蚡冒让攻玉之人鉴别它,攻玉之人却说:“这是石头。”蚡冒认为卞和在说谎,便一怒之下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蚡冒死去,雄才大略的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瘸一拐地把璧献给他。武王同样让让攻玉之人鉴别,依然认为这是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再度被砍去了右足。
  又过了许多年,楚武王死于征途,楚文王即位,没了双腿的老人卞和抱着他的“玉璧”在丹阳哭泣,三天三夜还不停歇,眼泪流干,从眼眶中滴落的是血。宅心仁厚的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派人问他:“楚国受到刖刑之人何其多也,汝为何如此悲伤?”卞和则说:“小人不是因为受刖刑才伤心,是因为如此罕见的宝玉却被世人看作石头,小人的一片忠贞被当成谎言,寒素清白被冤枉成浊泥,何其哀也?”
  楚文王十分怜惜卞和,于是派攻玉之人剖开这块璧,才发现在粗糙的外表下,果然是一块璀璨夺目的宝玉,于便命名为“和氏璧”,从此藏于深宫,作为楚国之宝。
  当是时,若要论天下美玉,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晋有垂棘,楚有和璞。这些都是举世罕有的重宝,和璞也就是和氏璧,所谓的“结绿”,则是宋国乐氏世代流传的“不贪之玉”,当年乐祁认为比起儿子来说,女儿和女婿更能托付大事,便将结绿传给乐灵子保管;而垂棘,就是当年晋献公听荀息建议假虞伐虢时,用来贿赂虞公的宝物,本来一直藏于晋国宫廷,晋殇公和太子死于铜鞮宫变后,晋国名存实亡,这在府库里蒙尘已久的美玉也落到了赵无恤手中。
  故而赵无恤的“赵侯之印”,乐灵子的“赵侯夫人之印”,便是用垂棘璧和结绿璧制作而成的,这足以让其余诸侯艳羡无比,可在赵无恤心里,它们的分量加起来,仍不如和氏璧重……
  和氏璧之所以闻名天下,两千多年后还让人津津乐道,不仅因为它的瑰丽华美,更因为那些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价值连城,完璧归赵,传国玉玺……
  凝结了这些故事的和氏璧,才算一块完璧,才算“无价之宝”。
  在赵无恤心里,还是颇想将此玉弄到手把玩把玩的,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王孙圉看来,赵无恤言语之中,对他们楚国的国宝和氏璧颇有觊觎之心啊……
  王孙圉顿时心中一紧,宝物是小,国家荣辱是大,赵氏已有轻楚之心,值此之时,绝不能让他认为楚国低赵一头,可以像秦、郑那样肆意讹诈!
  于是王孙圉一笑,说道:“和氏璧当然还在楚宫之中,但对于楚国而言,却从来没把它视为宝物过。”
  “噢?王孙请说说看。”赵无恤顿时来了兴趣,他正襟危坐,开始觉得这个楚国贵族并不简单。
  王孙圉一拱手,开始侃侃而谈:“楚国视为宝物的,是一位叫观射父的大夫,观射父不但精通卜辞,善于取悦于天地鬼神,顺着他们的好恶,让神灵们对楚国没有怨气。而且擅长辞令,出使诸侯国时举止得当,不会让敝国成为笑柄,此乃文宝。”
  “楚国还有叶公沈诸梁,他继承了其父沈尹戎的忠贞,吸取了前代人让国家衰败的教训。在叶地养兵息民,修建东西二陂,治水开田,颇具治绩,使得方城内外一片富足。民富而知礼,知礼而能报国,如今叶公每月都会召集宛叶民众,演练荆尸之阵,有他守卫方城,楚国北境可以无忧,此乃武宝。”
  “此外,楚国还有一片云梦大泽,它连接着大江,方圆数百里,这里盛产金、木、竹、箭,宝龟、珍珠、犀角、象牙、皮革、羽毛,这些特产可以用来供给兵赋,强国富民;也能作为礼物,让外臣携带进献给北方大国,此乃地宝……凡此种种,才能算作是楚国的瑰宝。至于那和氏璧,不过是先王的玩物罢了,算得上什么宝物?赵侯若是想要和氏璧,楚国大可送来,因为楚虽身处蛮夷,但楚国的新君,是不会沉迷于这种叮当作响、徒有其表的美玉的!”
  一席话不卑不亢,让人不由正色敬佩。
  “哈哈哈。”赵无恤大笑起来,拱手还礼道:“王孙真是伶牙俐齿啊,惭愧,方才是寡人失礼了。”
  见赵无恤轻楚之心已去,王孙圉心里也有淡淡的自得,楚昭王虽死,但他们楚国,依然是天下前三甲的大国,不容轻辱。
  不料赵侯话音一转,说道:“孤也曾听说过,国宝只有三种,贤明之人能够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国家就把他们当作宝物;山林湖泽足以提供财货用品,百姓所需,国家就把它们当作宝物;金龟珠玉等物,可以用来取悦神明,使得邦国没有水旱灾害,国家便将它们当做宝物……如此说来,楚国有宝,赵也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