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881

  “我此番与叔父前来,不光是为了赵子参加赵子的婚事,还负有其他使命。”
  “哦?可否一闻?”
  知瑶盯着左右的魏驹、韩虎,默不作声。
  赵无恤顾左右道:“赵魏韩如同一家,子腾与子寅与我亲如兄弟,知子有话但说无妨。”
  知瑶脸上闪过一丝轻蔑,多于眼中的警惕,他最终还是说道:“吾等带来了知氏的祝贺,还有友谊!”
  ……
  宴会兴尽而散,赵无恤作为明天的主角,自然要站在殿外目送众宾客远去,他们将住进赵氏为之安排的馆舍,等明日傍晚再来参加婚仪。
  送走了魏驹和韩虎,约着改日同塌而眠,彻夜相谈后,赵无恤又望着知瑶和他叔叔知果的背影远去,若有所思。
  一个佝偻的身影从大殿的角落里走了出来,站到了赵无恤的身旁,他拄着鸠杖,山羊胡子比三年前更长了,容貌也衰老了几分,是赵鞅的心腹之臣傅叟。
  “先生。”对这个擅长分析卿族关系的赵氏老臣,赵无恤十分礼遇,还在鲁国划了千亩良田作为傅叟的食田,每年钱帛禄米从未间断,也由此结下了交情。
  傅叟笑着见礼,问道:“君子也见过知瑶了,感觉其人如何?”
  “知瑶此人容貌俊美,智力超群,多才多艺,做什么都压过同龄人一头,可以说是集知氏百年灵气于一身的天才。可惜他的这些才能没有内敛,而是用于欺凌他人上,所以与晋卿诸子的关系极差,无人愿与之为友。我敢断言,知氏日后若以他为嗣君,必有覆家灭族之祸!”
  听了赵无恤这一番话,傅叟微微吃惊:“君子虽然才第一次见知瑶,却仿佛看透了他一般!”
  无恤心道,那是自然,历史上的知瑶就是这么完蛋的……
  但他随即忧心道:“不过此人也不容小觑,且不说他偷袭仇由的手笔,换了我也很难做得更好。就说他今夜几番忍耐,压住自己的傲气,和以往欺凌魏、韩二子时的表现大相径庭,也不知是为何。”
  “肯定是因为知伯跞的嘱咐,此子才能如此隐忍!”傅叟断言。
  无恤道:“我虽然在大射仪和冠礼上见过知伯两次,却对他印象不深,先生否与我说一说此人。”
  “知伯奉行的是上善若水之道,别看他在朝堂和外交场上低调蛰伏,实则却是赵氏最可怕的敌人……”
  “他执政后也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举措,真的如此厉害?”
  傅叟摇了摇头,“连君子都觉察不到,这不正说明他的厉害和可怕么?”
第621章
来自知伯的友谊
  殿堂曲终人散尽,唯独一老一少在外站立,傅叟望着今夜若隐若现的圆月,叹了口气,说起了关于知氏的过去。
  “知氏本是荀氏小宗,第一代家主是知庄子,第一位升任执政的则是知武子。知武子之后,知氏连续两代人(知朔、知盈)都早早夭折。知悼子死后,晋平公有意安排自己亲信进入六卿行列,遭中行穆子反对才放弃,遂任命知盈之子知跞代替父职。当时的知跞仅有15岁,和君子被逐出国时差不多大。”
  “知氏虽然勉力在晋国保住了一个卿的席位,但实力却一直在末位徘徊,对于国家大计自是无力左右,还要时时担心着家族的卿位被拿掉。可现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知氏却悄然强大,不仅超越了魏、韩,甚至已经到了与赵、范、中行比肩的千乘之家程度,君子不觉得很匪夷所思么?”
  无恤道:“的确很奇怪,我对知伯的履历不是很清楚,只觉得他就是个迷,外表看似平庸,其内里却神龙见首不见尾,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傅叟面色肃穆,显然是对知跞深深忌惮。
  “知伯这个人,总的说起来,那就像蛰伏深草的毒蛇一般,极少出手,出手则必中!”
  ……
  “老朽和知伯同龄,将其一生都看在眼中,所以感受比君子,甚至比主君更要清晰。在知伯执政之前的三十余年间,他很少出现在国人视线里,无论是韩宣子与中行穆子的龌龊,还是魏献子与范鞅的明争暗斗,再是主君对范鞅权力的冲击,朝堂政争闹得沸沸扬扬,但这里面都看不到知伯的影子。至少老臣能捕捉到的,仅有一次!”
  “但这一次,知伯只是在国君耳边轻轻一句话,加上联合魏氏略施手段,就造成了祁氏、羊舌氏两个流传百年的大夫之家覆灭。这可是自弭兵之会后,晋国几十年间最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事件,可见,知伯的出手风格是:少、稳、准、狠!”
  通过傅叟,赵无恤渐渐认清了知跞的位置,一旦如此,就越发觉得此人的心思深不可测:“如今,知氏依然迟迟没有出手。”
  傅叟恨恨地将鸠杖在地上一敲:“没错,自从知跞执政至今,已经快四年了,在对外的事务里,他一直把赵氏推在外面,让赵氏力敌齐、卫,他则不断征伐戎狄,为家族积蓄力量。对内,他在新田讨好国君,深受信任,与赵魏韩、范、中行同时交往,却迟迟不彻底倒向一方。如今赵魏韩与范、中行已经势如水火,知伯却高坐执政之位,尊国君而令诸卿,若无此人,恐怕早在数年前,五卿已全面开战了!”
  “知伯是在待价而沽么?还是,想要继续做仲裁者?”赵无恤记得在历史上,知氏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在战争中出力甚少,却获益最多,可惜其中很多细节他都不甚了了。
  傅叟苦笑道:“或许罢,虽然赵氏在主君和君子的治理下强大了数倍,可到头来,老臣却不能不佩服知伯,至少在晋国之内,战和的主动权依然牢牢掌握在他手里。”
  “那知果和知瑶此番前来,一面是祝贺,一面又声称带来了知氏的友谊,这又是作何打算?知伯莫不是见赵魏韩三家势大,想要偏向这一方?”无恤记得历史上知氏最终还是加入了赵氏一方,但赵氏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董安于的性命!
  想与狡诈的毒蛇做交易,绝不容易,时刻得提防着被反咬一口。
  果不其然,傅叟道:“我看不然,知伯的手段,不能仅看表面,还得提防后手。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君子恐怕不知道,知伯曾在成周拜会过智者老子,学其道而用之于政,如今看来,他的确是学到了精髓……”
  这个人的确很难对付啊!赵无恤也感到几分牙疼,对待范、中行,他能以武力摧毁之,但是知氏,知伯丝毫没有早死的迹象,依然身体强健,他牢牢操控着虒祁宫内的晋侯,占据着指挥三军和国人的法理名分,五卿都试图拉拢知氏加入己方……
  但知氏手中的剑,却迟迟不落下。
  一旦落下,便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高手,这才是这时代将权谋术玩得炉火纯青的高手啊,看似什么都不做,却能让你投鼠忌器。什么季孙斯、乐大心,比起知伯来,都成了模仿大人勾心斗角的可笑童子。
  但即便恨得牙痒,却不能无视知氏的存在,赵无恤只恨自己现在还没强大到能以力破巧的程度。
  他突然心生一计,指着宾客们远去的背影道:“知果是知伯之子,知瑶更是他的爱孙,若是将此二人扣留,可否能威胁知氏就范?”
  知伯瑶,赵襄子的宿命之敌啊,赵无恤对他的杀意,自始至终从未消逝过!
  ……
  “若如此,知伯不会有任何迟疑,他会立刻加入范、中行一方,宣布赵氏为首祸者,发动国人攻伐之!”
  傅叟打碎了赵无恤的想象,斩钉截铁地说道:“知伯精打细算,这次派来的知果,并非他的嫡子,而知瑶虽然名声响亮,也并非他的嫡孙,知氏第三代公认的嗣孙,是知宵……”
  把一切事情都布置得天衣无缝的老狐狸啊……赵无恤默然不语,得,这下是无解了。
  他有些无力地说道:“外边风大,先回殿堂去吧,还不知道知果向父亲提了什么条件。”
  傅叟见赵无恤有些沮丧,不由出言安慰道:“知氏虽然阴险狡诈,但君子与魏、韩二子结为异姓兄弟,却也是一招妙棋,如此一来赵魏韩三家将更加紧密,就算知氏倒向范、中行,吾等也能势均力敌。不过如今,还是尽量答应其条件,先与他们虚以委蛇为好。”
  无恤颔首,知氏的领地多在太行以西和北部的戎狄之地,对太行以东影响寥寥。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战争开始后骗得他们中立,再能让韩、魏牵制住范、中行在太行以西的力量,赵氏则集结宋、鲁歼灭太行以东的范、中行主力,如此,则知氏再怎么诡计多端,都无力回天了!
  等赵无恤搀扶着傅叟回到殿堂中时,燃尽的灯烛已经被换了一遍,侍婢和竖人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有几人还在跪在地板上清扫被摔碎的瓷壶,看得出,有人曾在这里发过一阵火。
  赵鞅没了先前的喜色,他静静坐在案后,眼睛微闭,神态纠结,也不知是在休憩还是在思考问题,阳虎、杨因陪坐在侧。
  “父亲?”赵无恤心中生疑,上前施礼。
  却见赵鞅缓缓睁开虎目道:“回来了?知果送来了一份知伯的亲笔帛书……”
  “他说自己老了,不想再让宗族卷入战乱,再过几年,甚至可以学习范武子,提前告老让政,还望我做中军将后,能照顾好知氏子孙。”
  “知伯竟然会这样说?”
  赵无恤愕然,和傅叟面面相觑,知跞的手段虚实难辨,实在是让人猜不透。
  赵鞅再度面露难色,“但!作为代价,知伯也想从赵氏这里得到一些承诺,还有人质。”
  赵无恤明白了,赵鞅,是最不乐意受人胁迫,付出代价的,方才的怒火,就是因此而发的吧。
  赵鞅死死盯着赵无恤道:“知伯承诺,若赵氏宣布,东西二赵从此分为两支,无恤你永不归晋。若你阿姊季嬴能嫁给知氏的嫡孙知宵,赵氏,便能以姻亲为纽带,得到知氏的友谊!”
第622章
更与谁人说?
  “知伯承诺,若你阿姊季嬴能嫁给知氏,赵氏,便能以姻亲为纽带,得到知氏的友谊……”
  直到第二日大婚前夕,赵无恤耳畔依然响着这句话。
  昨夜,赵鞅召集身边的核心家臣们,在大殿举行了一场临时会议。
  赵鞅坐在高位上,身旁是赵无恤,家臣们则分坐于左右两侧。
  他们中有正襟危坐的家司马邮无正,垂垂老矣但眼神依然精明的傅叟,脸上罩着面具,看不出表情的阳虎,文质彬彬的杨因,黑衣黑甲的郑龙……
  知跞让人送来的帛书在他们手中传递,每个人都能从里面解读出不一样的意思来。他们各言其思,赵鞅静静地坐着,凝神倾听,赵无恤则面沉如水,眼睛不时在众家臣面上扫过,或是看看老爹的面色。
  “这是勒索,这是讹诈!”邮无正平日里很沉得住气,今天看完后却第一个站起来表示反对。
  邮无正算是教导赵无恤如何排兵布阵的师傅,心中一直偏向这个知兵的小君子。更何况,赵无恤将成为赵鞅的继承者,这件事已经被核心家臣们普遍接受。据说长子伯鲁已经效仿当年的韩无忌,说自己德薄无才干,主动向赵鞅推辞嗣君之位,又推荐了天纵奇才的弟弟赵无恤。
  如今此事方才内定下来,知氏却来横插一脚?在他看来,应该直接烧了这封帛书,对知氏的条件断然拒绝!
  武夫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要战便战,想要他低头,没门!
  “但赵氏的确很需要知氏的友谊。”阳虎瓮声瓮气的声音响起,显得冷酷而无情,他是纯粹从利益角度来分析问题的。
  “仇怨积累太深了,赵氏与范、中行之间必有一战,单算东西二赵的话,和范、中行合力的力量差不多,但东赵尚有齐、卫、郑掣肘,就算是宋国牵制住郑,曹国牵制住卫,还得留兵防御齐国,至多能有万五千人投入到晋国来。西赵的重心则在晋阳,横扫太行以西的范、中行领地自然是可以,但兵卒隔着太行山不易夹击朝歌、东阳,所以一旦开战,胜负恐在五五之间……”
  “若再加上控制了太行多处险隘要道的韩氏,则胜负为关键,再说动魏氏的话,则胜负为七三!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按照计划,让卫国太子和邯郸午告发范、中行叛国,然后集赵魏韩三家之力逼压国君承认,并下令讨伐,这样赵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前提是,必须设法让知氏保持中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