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881

  在军事地理学上,往往把位于某个作战地区核心、各方道路交汇的“兵家必争之地”称为“枢纽区域”或“锁钥地点”。它是交战双方对峙争夺的热点,其得失对战争的结局影响甚大,如果率先控制了这个区域,就会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宋国、郑国,就是这样的地方。
  宋地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舟车之所会。商丘为四望平坦之地,车马通行无阻,所以从古到今自古逐鹿中原,从未有不以宋为腰膂之地的。
  郑、宋两国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它们的国力在中原诸侯里也是较为强盛的,各有兵车千乘左右,在列国争霸作战中投向何方,影响至关重要。春秋几次重大战役,如城濮之战是因为晋、楚争宋而引起的,而邲之战、崤之战、鄢陵之战则缘于晋与秦、楚争郑。至于齐、晋、楚各自出兵伐郑、伐宋的行动则不胜枚举。
  所以中原诸侯里,就数郑、宋两国受列强侵略的次数最多,罹祸最深,是争霸各方的首要征服对象。究其原因,这两个国家位于东亚大陆的核心,这便是原罪!
  宋国接壤的邦国甚多,牵扯的利害极大,于是一旦内乱,便会吸引无数的觊觎和干涉,他们渴望在宋国扶持亲己的力量。
  七十年前的鱼石之乱,二十年前的华向之乱,都把周边强国吸引来了,尤其是华向之乱,持续三年,晋、楚、吴、齐、郑、周室王子朝、曹,各国干涉军在宋境内打成了一锅粥。
  这一回也不例外,赵无恤这边自不必说,曹伯带着报复宋国,无论哪方获胜都要索取点曹国失地的心思,在赵无恤回归戴邑后,就派了一师之众到了边境,叫嚣着要进入。
  西鲁那边,赵无恤也让人回去调集五百武卒和一千邑兵过来,其余的常备军和预备役就继续留守,以防不测。
  身为大夫,私自调兵处境参与别国内乱,这又是一种僭越了,在陶丘的子贡一边尽忠尽责地帮忙转运辎重,引赵氏兵南下,一边暗自叹息。
  不过姻亲遭难,赵无恤不得已而卷入,在理论上也说得过去,就是不知道曲阜那边,夫子会让鲁国卷入宋乱么?
  结果是否定的,鲁侯倒是参与外交事务上了瘾,兴冲冲地想要加入进去。但三桓保守,对鲁国外的任何事漠不关心,孔子亦然,他在接到弟子司马耕的求援后久久沉吟,然后做出了最像他风格的反应。
  “鲁国大宗伯孔子对萧叔大心和四公子的叛乱表示了强烈谴责……”赵无恤无奈地摇了摇头,真是似曾相识的场景。
  ……
  “那鲁国会有援兵么?”乐氏真正的主事者,家宰陈寅关切地询问。
  “无有,司马子牛不忿,已经离开鲁国,打算前来投我了。”赵无恤苦笑,既然鲁国不打算干涉,那他这个鲁国大夫私自出兵的僭越行为可算是坐实了,外战外行内斗内行的三桓会不会以此为借口,突然对自己发难?
  虽然张孟谈曾谏言过,希望他不过涉入宋乱太深,以免顾此而失彼,可事到如今哪能一走了之?帮司城乐氏守住基本盘,这是赵无恤的底线。
  何况乐灵子虽然已经平安,但南子还音讯全无呢……虽然他也搞不清自己对这个妖媚公女是什么感觉,但依旧有些关切。
  陈寅叹了口气:“鲁兵本来就没什么战力,也不指望,不知晋国赵氏能否发兵相助?”赵氏在去年的战争里一举击败齐国,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名声,若是赵氏主力能来,则这场大乱的胜负就不再成问题了。
  面对陈寅殷切的目光,赵无恤却一下子想起了楚庄王时包围了宋国,而晋国因为邲之战新败,认为“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晋人无法出兵援助,又不希望宋国太快投降,于是便派了个使者来。使者被楚人俘虏,让他去商丘喊话让宋人速降,结果使者却说晋国援军要到了……
  老实巴交的宋国人就这么信了,为了晋国的一句假意承诺死守了三年,拒不投降,结果导致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惨象。
  现如今,赵无恤想着,自己若是说:“赵师悉起,将至矣!”会不会让乐氏和向氏军心大定?
  于是他答道:“已经发去了求援信,现在恐怕还没到新田,虽然六卿各自为政,而赵氏越过太行,跨越千里来援,也不容易做到……”
  闻言后,陈寅脸上满是失望之色。
  “但我父亲的性情陈家宰应当知晓,倘若得知姻亲有难,绝不会等闲视之,等得到消息,他必定会兴师起兵,来驰援乐氏!”
  这不是赵无恤说谎,赵鞅的性格和历代晋国君臣都有些不同,少了些阴谋和诡诈,却多了几番……英雄气概?
  老赵家也是一两百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前有赵简子,后有武灵王,他们就像两座奇峰,奠定了赵氏的立国和强盛。
  陈寅闻言面露喜色,稍微放下心来,随即又皱眉道:“我现在只是担心,萧叔大心和四公子那边都会有哪些邦国前来相助?”
  乐溷正好踱步过来,便出言道:“公子地、公子辰占据了宋国偏西南的地域,与陈国接壤,陈国会不会发兵相助?”
  赵无恤平日与张孟谈经常畅谈天下大势,对局势的洞察是远胜大舅哥的,他答道:“陈国现在夹在吴、楚之间,自保不遐,不会援助叛党。”
  当年吴师入郢,派人来召唤陈人相助,陈怀公因为国人公议未决,于是没有助吴,也没有助楚,而是闭境自守。到了两年前,吴王阖闾又召见陈怀公,陈怀公害怕,只得前往吴国,阖闾生气上次陈怀公不来,扣留了他,不久客死吴国。
  陈国人于是立怀公之子越为君,先君死于吴,这让国人们悲愤不已,于是在情感上重新倒向了楚国。但吴国强盛,陈国随时可能面临吴人讨伐,哪里还有心思干涉宋乱?
  “何况陈人就算加入,彼辈仅能召集一军之众,不足为虑,现在的关键,还是在楚、吴、齐三国上面……”
  想到这三个庞然大物,年近四旬的陈寅想起年少时的经历,喃喃道:“若是三国加入,这场动荡就跟二十年前的华向之乱没什么两样了!”
  赵无恤却下了断言:“首先,楚国人绝对不会来。”
  乐溷茫然问到:“为何?我听闻楚王迁都于鄀,却又把新都称之为‘载郢’,以示不忘其旧耻。他改革政治,很得民心,颇有振兴之状……”
  赵无恤打断了他的话:“楚国之政积重难返,新败之国,少了十年根本无法复苏。再说现在楚国北境,有吴国在与其争陈,还有附庸顿国不服楚王,又有附庸胡国乘着楚国衰弱,投靠吴国,大肆吞并邻近的楚邑。顿、胡刚好封住了楚师北上宋国的道路,楚王连顿国、胡国都无法发兵镇压,何况宋乎?”
  乐溷张了张嘴,觉得赵无恤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但他又问道:“那齐国、吴国呢?”
  赵无恤有自己的自信:“只要我还控制着济水、濮水、午道一天,齐国人就绝对无法派一兵一卒来宋国!”
  “至于吴国……吴王颇有北上之志,而吴国太子夫差也是宋公的女婿,宋国有乱,绝无不来之理。只是不知道,彼辈是敌?是友?”
第504章
夫差
  “这又是何物?”
  八月秋寒,连徐地也开始刮起大风,但吴国太子夫差却依旧不惧秋寒。他身穿短甲,断发文身,箕坐于芦苇席上,好奇地看着漆盘中呈上的东西。
  夫差面前的少年十五六岁,名为邢敖,本是中夏人士,是行人屈氏的子侄,被进献给夫差作为侍从。他为了讨得夫差欢心,遂从吴俗断发雕纹,但口音却带着几分北意。
  邢敖恭敬地汇报道:“这种粉食是赵司寇在晋国时让人做出来的,形似圆月,故称之为月饼,在八月十五月圆时望月食用最佳,寓意举家团圆……”
  夫差颔首,一边往嘴里塞着月饼,一边仰头看已经上了桂树梢的明月: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五。
  阖家团圆么?夫差的母亲本是吴王宠妾,因为宫中演武时乱行被孙武斩了,他的兄长太子波已经死去多年,阿姊滕玉也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自尽,在姑苏城内,已经没有值得他牵挂的亲属。
  至于父亲阖闾?从他当着大行人伍员的面,说夫差“薄恩寡幸,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开始,夫差对他便再无过多的情感。
  仅仅还剩几分小辈对长辈的崇拜。
  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取代楚王南方霸主地位的吴王阖闾是个计划明确的人,夺取君位,西伐强楚,南灭于越,北谋中原,这是他一生的四个大志。
  彗星来的那一夜,专诸手持鱼肠剑刺杀王僚,帮阖闾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伍子胥带着灭族的仇恨入吴,孙武得到了施展兵法的机会,让阖闾实现了第二个目标。现如今,淮上、徐舒诸侯都已经被吴灭得一干二净,楚国也害怕得迁都避让吴国锋芒,只剩下越王允常还在与吴为敌。
  大行人伍员是灭越的主要支持者:“句吴与于越接土邻境,同气共俗,言语相通,大王灭其国,得其地则可治其民。”
  大宰伯嚭则对楚国和中原的富饶念念不忘,对山林草泽遍布的越地毫无兴趣:除了越地那些颇有野性,却姿态诱人的女子,夫差被立为太子虽然多亏了伍员的功劳,但他内心里,则是比较认可伯嚭的。
  中原代表先进,代表富裕,吴国的未来必定是北方,而不是南下浪费时间。
  吴王阖闾却不觉得两个目标有所冲突,他一面积极筹备对越国的战争,一面与楚国争夺陈国,帮助自己的附庸蔡国迁都州来,还准备将手伸到郯、莒、宋等更北面的地方去。
  瞌睡时来了枕头,恰逢此时,从宋国传来内乱的消息,宋公栾情况不明,吴国中枢立刻做出反应。
  尽管伍子胥和孙武都力劝吴王让民众休憩几年,然后灭掉越国,但吴王阖闾却不顾进谏,点了太子夫差去徐地征兵,然后开到宋吴边境观察局势,若是宋国可图,则可以一路打到商丘去。
  吴王为夫差迎娶的正室夫人季子,正是宋公栾的亲妹,宋国公室同室操戈,作为亲戚,吴国卷入理由充分。夫差作为吴国与宋国联系最紧密的纽带,又是可以统兵出征的太子,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到他肩上去了。
  虽然夫差谈不上多喜欢那个整日颦眉的夫人,她整日抱着那个簋思念商丘,思念彭城,思念泗水,上面的铭文: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句吴夫人季子簋,都要被磨得消失了。
  夫差可不是他那个因情而死的兄长太子波,若是季子就这么发愁死了,他只会为她空三年夫人之位,然后便能再择美妾侍候左右。
  他明白自家父亲对北方的雄心,此次派他去宋国,才不是什么扶助亲戚,而是想要借机控制宋国!
  因为欲霸中国者,必争宋!
  夫差收回了思绪,咽下了可口的中原点心,朝邢敖招了招手,让他靠近几分:“我听闻你先前的主君赵无恤也在宋国,来和我讲一讲,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
  邢敖乖巧地膝行前进了几步,他自从抵达吴国后,过去半年一直在做转运盐、铜、锡和翻译之事。赵无恤过去几年的培养见了成效,他君子六艺都皆通,尤其是驾车技艺超群——虽然这在河道纵横的吴国用处不大。
  他的伯父屈无忌在观察他许久后,认为的确很有才干,可以委以重任,竟真的将他引荐给太子夫差做侍从,还说要为他向太宰伯氏说一门亲事。
  邢敖惶恐之余也牢牢记着赵无恤的嘱咐,让他好好注意夫差、伍员、孙武三人。现下除了孙武神龙见首不见尾外,其余两位都见过面了,相比而言,他还是更愿意和夫差接触,因为永远阴着脸,自负则傲然的伍员总是让他不寒而栗,仿佛自己的秘密任务被其看穿了一般。
  夫差则不会这样,只要说着好话,奉承着他,邢敖便能得到赏赐,甚至执行赵无恤的秘密任务也更加方便。
  所以邢敖尽管对夫差直呼主君之名有些不满,却很好地掩饰着笑了笑:“赵小司寇果断而锐意进取,又不乏仁义,尤其是待家人,待治下民众极好……”
  眼看夫差脸色有些不快,他连忙转了口风:“但也仅仅如此了,不如太子多矣。”
  “是么?”夫差眯着眼睛不以为意,随即又拎起一块月饼道:“我想着也是,这粉食虽然味道独特,却华而不实,一如中夏的君子们……我还是习惯江南的稻饭鱼羹,材料质朴,但鲜美回味。”
  他腾地站起身来道:“走罢,吴国的犀甲两千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我这次要带着你过去,为我引荐一下赵小司寇。”
  邢敖大喜,方才对夫差逢迎之余,他心里却一直回响着一首《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伯父屈无忌将他带到吴国来,名义上是回归邦族,然而在邢敖心目中,赵氏君子,才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兄长!
  他接着问道:“仆臣可以带着屈氏的族兵去为太子助阵么?”
  夫差对屈氏那些车兵不屑一顾,自从孙武入吴训练大方阵步卒后,这个兵种已经无人重视了,但去拉拉在宋境抢掠的财务还是可以的,于是他摆了摆手:“带上吧……”
  邢敖高兴不已,不单单是因为能再度见到君子,传达自己对阿姊的思念,更重要的是,他这次能在所带的兵卒里夹带上从群舒寻来的锻铁匠人!
  那个锻铁匠人自称是欧冶子的弟子,在逃避楚吴两方的追捕通缉,看上去的确有几分本领,这样一来,也算是完成司寇的使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8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