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655

  明远楼上下三层,有六丈高,是为了考官居高临下监视各号舍考生的,四面当然是无遮无拦,虽是上午,但六月的烈日晒着也很难受,等了大约两刻时,才见一群官吏在官差护卫下进到贡院,那李尚书看模样差不多七十岁了,微胖,脸上带着笑意,顾祭酒年约五旬,身量中等,双目有些凹陷,表情要严肃一些——
  从明远楼下穿过,前面便是“至公堂”,李尚书与顾祭酒还有其他一些官员上堂坐定,新入学的监生立在堂下,这李尚书也不啰嗦,先让书吏收验各人的入学执照,便道:“今日是入学考试,只作四书义一题,只要制艺、书法不至于太劣就不会罢黜你们,但制艺佳者可进入崇志堂、广业堂受教,次一等的就只有从正义堂读起——”
  这时,忽见一个贡院差官上堂禀道:“院长大人,琉球王子尚丰要求参加今日考试,请大人示下。”
  明晚官场称谓,尚书称院长,这李院长对顾起元道:“这琉球王子不是年初就到了吗,就读多日了,为何现在要求来考试?”
  顾起元道:“尚丰是琉球王次子,算得好学上进,初入学时未让他考试,想必也想如其他贡生一般堂堂正正通过入学考试入监吧。”
  李维桢点头道:“蛮夷之人有这等志气也算难得,让他进来吧。”
  堂上官员说话,堂下张原听得一清二楚,暗暗诧异,心道:“琉球王子也来南监求学吗,我记得晚明时琉球已被日本某个岛藩控制了,现在应该还没有吧,不然的话琉球王子也不会到这南京来求学。”又想:“琉球即便现在没被日本岛藩控制,只怕也就在此后几年了,琉球是大明属国,奉大明正朔,琉球遭入侵,大明却无力相救,可叹。”
  片刻后,贡院官差领着三个人进来了,漆巾襕衫,玉色绢布,宽袖皂缘,腰系皂绦,正是国子监生统一的服饰,三人面貌也与汉人毫无二致,居中一人年约二十四、五岁,身高五尺有奇,皮肤白皙,额角高、鼻梁高,神情颇有坚毅之色,这人应该就是琉球王次子尚丰,从左右二人刻意与他保持半步距离就可看出其地位尊贵——
  李尚书把尚丰三人唤上堂嘉勉了几句,便让官差领众考生入号舍开始考试,限在正午时前交卷,不得拖延。
  这南京贡院的号舍与张原参加县试、府试的考棚大不一样,这号舍是单人单间的,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千字文来排序,张原的号舍是“暑”字号,号舍里有笔墨纸张,纸张抬头印着南京贡院的字样和“暑”字印记,这国子监入学考试当然没有乡试时那么严格,闸门也不下,先前进龙门时也未搜身——
  张原正在磨墨,听到差官报考题了,是四书题“樊迟问知”,出自《论语?雍也》,是关于知和仁的论述,这种题目对张原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当即慢慢磨墨,待一砚墨磨浓,一篇四百字的四书题八股文腹稿已经打好,不忙写出来,先熟悉一下号舍,他把这次国子监入学考试当作是预演,明年八月他将在杭州贡院参加乡试,贡院号舍规制都是差不多的,这号舍高约六尺,宽三尺、深四尺,若是胖子,这种号舍只怕都挤不进来,号舍里没有桌椅,只有两块木板,叠砖为托,上面铺一块就当是桌案,下面铺一块就是凳子,非常简单,为的是防考试舞弊——
  号舍矮小闭塞,这暑热天气,在里面非常闷热,还好乡试是八月,若是在这六月酷暑考三天的话,那绝对要中暑,这地方蚊虫也多,张原只坐了这么一会儿,小腿上就被咬了几个红疱了——
  此处非久留之地啊,张原提笔用小楷端端正正将“樊迟问知”这篇八股文写在贡院考卷上,检查无误,就掀开木板,拿着考卷走出号舍,号舍成排,中间是一条窄窄小巷,把守的官差让张原到“至公堂”上交卷,张原走过“霜”字号舍时,见大兄张岱也执卷走了出来,便轻笑道:“大兄好惬意,在霜字号房,弟却在暑字号,酷热难当。”
  兄弟二人低声说笑,向“至公堂”行去,却见那琉球王子尚丰也考出来了,一边走还一边展看自己的卷子,面露微笑,显然这篇八股文作得颇得意。
  第二百五十八章
从贡院到旧院
  琉球比大明朝一个县也大不了多少,琉球王子也就相当于县令的儿子,而且现在还是寄人篱下,所以这琉球王子尚丰很是谦恭,见到张原兄弟二人走过来,便立在一边,拱手见礼,张原、张岱自然要还礼,那贡院官差催促道:“快走快走,莫要影响他人作文。”
  三人来到“至公堂”上,呈上考卷,堂上坐着的是南京礼部尚书李维桢,李维桢认得琉球王子尚丰,当即先取尚丰的制艺看,不过三百多字,须臾看完,点头道:“尚生文理、书法俱有可观之处,可知平日下了工夫,难得。”
  得到李尚书的夸奖,琉球王子尚丰大喜,躬身道:“多谢院长大人嘉勉,学生一定勉务进修,无间昼夜。”
  李维桢问尚丰现在哪个堂求学,尚丰回答是“正义堂”,李维桢道:“等下老夫对顾祭酒说,尚生可升崇志堂——好了,你退下吧。”
  琉球王子尚丰更是欢喜,谢过李院长,正待退下,忽听堂上的李院长惊诧道:“你便是张原?”
  尚丰抬眼看时,见那李院长看着他身边的两个少年书生,其中一个少年书生迈前半步,躬身道:“学生山阴张原张介子,拜见李院长。”
  “山阴张原!”
  这些日子南监诸生提到的最多的人名就是这个张原张介子,尚丰作为藩国王子,最爱打听大明朝时事,举凡阁臣更迭、军政动向、各地大事、各种传闻,甚至大明朝民众最近流行什么衣冠、器物的式样,他都想了解,张原近来风头之劲,可谓一时无两,尚丰自然听过张原的名字和事迹,并且极有兴趣,没想到这就遇上了,却是这么一个温文尔雅的年少书生,看不出有一呼百应猛烈倒董的豪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这时南监祭酒顾起元出来了,李维桢道:“顾祭酒,左首这个便是张原——”
  顾起元朝张原一瞥,不动声色道:“李院长看了他考卷没有?”
  李维桢笑道:“还未及看。”当即展卷一览,一笔小楷圆润灵秀,虽算不得极好,但中规中矩,无可指摘,“嗯”了一声,念破题道:“推知仁之事与心,而各得其所专及者焉——”侧头问顾起元:“顾祭酒乃制艺名家,张原这破题如何?”
  顾起元道:“还算新颖——李院长稍歇,待下官来念。”
  南京礼部尚书虽没什么实权,但品级与北京的礼部尚书是一样的,乃是正二品高官,南监祭酒顾起元是正四品,当然要自称下官——
  顾起元接过考卷,念道:“盖鬼神亦义之存,获亦难之验而所务所先不存焉,此为知仁之事与心欲。且夫世有至人,其量固无乎不举也,估其生平功力之所积,由必不杂乎其途——”
  念到这里,顾起元稍一停顿,李维桢便颌首赞道:“此文开篇气象便有可观,此子名不虚传。”
  顾起元微微一笑,继续念:“……习之于君臣父子之节,使不迁于异物,经可守而权可达也;游之于诗、书、礼、乐之途,使不惑于异言,德可成而艺亦可观也……若此者,一语之以务义,一语之以先难,非明理则尽不足以言知,非去私则尽不以言仁也,知仁岂易言哉。”
  顾起元念完了,李维桢看着顾起元,等顾起元评点,李维桢虽年长于顾起元,官位也高,但顾起元是戊戌科会试第一、殿试探花,入了翰林院的,李维桢是戊辰科二甲第二十五名,晚明官场对这个很有讲究,举人、监生出身的即便做到四品知府,在进士出身的七品知县面前也不敢托大,进士出身,根正苗红,举监出身,好似庶出,小娘养的,同样,三甲进士地位要低于二甲,二甲要低于一甲,只是没有举监与进士差别那么明显而已,所以李维桢要先看顾起元如何评点——
  顾起元得焦竑嘱托要照顾张原,这时不好夸奖张原,客气道:“还是李院长评点吧。”
  李维桢也就不再礼让,说道:“此文紧扣知与仁,反复条畅,兼苏轼之豪放与曾巩之质朴,议论独辟流俗,有起衰式靡之志——顾祭酒以为如何?”
  顾起元笑道:“李院长夸奖太甚,此子年才十七,何敢比苏轼、曾巩。”对张原道:“还不谢过李院长夸奖。”
  张原赶紧谢过李维桢,心里清楚顾起元对自己的关爱之意。
  顾起元又看了张岱的制艺,点点头,表扬了两句,挥手让他们退下。
  李维桢道:“焦太史这个弟子果然不凡,为文正义大气,难得!”
  顾起元道:“少年成名,弊大于利,此子锋芒太盛,因华亭董翰林之事,在南都毁誉参半,既来国子监读书,我当好好引导于他。”
  李维桢道:“顾祭酒主持南监,当有新气象,后年会试,南监应不会如往年那般颓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