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精校)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570


  谢安微微一笑,皇帝若授陈操之开府仪同三司,那陈操之就更回不了冀州了,说道:“操之近日还要去姑孰拜会桓大司马,其去留还得征询桓大司马意见。”
  司马昱默然无语,谢安说得不错,他这个皇帝其实无能为也。
  王彪之与谢安辞出,王彪之道:“安石公真欲陈操之回朝为官乎?”
  谢安道:“此事非你我所能左右,还是让陈操之去应对吧。”
  王彪之听谢安说“应对”二字,心下恍然,陈操之这是以退为进是为了应付桓温,乃低声问:“桓公屡讽求王爵,一旦得封王爵,必更有非常之举,吾辈当如何应之?”
  谢安淡然道:“慕容恪何等英雄,身死不过两载,国家覆灭;豫州袁真欲以其子继领豫州,一旦谢世,其子只得入朝为官,吾辈劳谦冲退,遇事三思而后行可也,即如桓公封王之事,能不慎重乎,诸礼必须齐备,事无巨细皆要派人去请示桓公,如此才不至于忤了桓公之意。”拱拱手,飘然出台城。
  王彪之瞪大了老眼,心道:“谢安石这是准备等桓温寿终正寝啊,桓温今年五十有六,前年北伐归来,路上染病,又连遭南康公主和桓豁之丧,身体大不如前。桓温想必也担心寿命不长,是以求王爵甚急,谢安说事无巨细皆要请求桓温,这建康与姑孰往返就要数日,若每事禀报,待诸礼悉备,只怕就要大半年,但桓温若三年、两年不死,这事总不能一直拖着吧。”
  王彪之又想:“桓温小我七岁,当然,老夫身体可比桓温健朗,谢安石小桓温八岁,也已四十八了,都是风烛残年,难有大作为,只有陈操之这样的年轻俊杰才是桓温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陈操之可以等得,天命如此啊。”
  ……
  陈操之与冉盛策马并骑回秦淮河畔宅第,冉盛笑道:“皇帝听得阿兄说要辞归江左,很是焦急啊。”
  陈操之倒是没有笑,说道:“姑孰之行极是关键,桓熙、桓济兄弟皆在姑孰,肯定会在桓公面前进谗言,我并非贪恋冀州官位,实乃北境未定,心有牵挂啊。”
  冉盛默然。
  陈操之心知冉盛在想些什么,便道:“小盛,你意欲何时向润儿表白?”
  冉盛踌躇道:“阿兄,让我再想想吧,先莫打扰润儿。”
  冉盛很觉煎熬,昨日见到润儿,润儿已长成,亭亭玉立,丽色照人,不再是以前那个好为人师的小女孩儿了,当日取笑他吼书的美丽可爱的女孩儿离他越来越远了,但他依然喜欢润儿,小时候的和现在的都喜欢,让他难受的是润儿显然没有以前对他那么亲近了,也不再问他读书几何、还习字否?虽然未称呼他为叔父,但二人的隔阂显而易见——
  冉盛觉得自己可以为润儿做任何事,但若是润儿不喜欢,那他做什么都是徒劳,只会给润儿添烦恼,润儿怎么能嫁给自己的族叔呢,隐姓埋名也要润儿愿意、也要少主母丁幼微答应啊,这显然很难,哪个做娘亲的肯让爱女这样不明不白地嫁人!
  冉盛很痛苦,他是冉闵之子,在大晋他无法恢复本姓,除非他叛出晋国,投奔氐秦,但这势必就要与钱唐陈氏恩断义绝,这是冉盛绝不愿意的,自幼漂泊的冉盛是把陈家坞当作自己的家,而且叛出大晋恢复本姓为了的是什么,是为了娶润儿,与晋室为敌,他更不可能娶润儿了,这是缘木求鱼、南辕南辙——
  那还有什么办法?最关键的还在于润儿啊。
  ……
  午后,陈操之陪慕容钦忱去新兴侯府,以子婿礼拜见钦钦之母可足浑氏,送上数车冀州土仪,金发碧眸的可足浑氏欢喜得直掉眼泪,私下问钦钦,陈操之待她好否?慕容钦忱含羞道:“母后,儿已有四个月身孕了。”可足浑氏大喜,显然,陈操之对钦钦很好——
  寓居建康的故燕皇族除了慕容垂父子外齐聚新兴侯府,与陈操之相见,陈操之曾是他们战场上的敌人,但时过境迁,他们也无法恨陈操之,陈操之反而是他们最可倚仗之人,毕竟因为有钦钦这层关系。
  慕容德、慕容尘向陈操之请求回河北,就在陈操之的刺史府府任低品小吏也甘愿,陈操之微笑道:“即我本人,都要回江左任职,哪里还能征辟两位入冀州!”
  慕容德、慕容尘面面相觑。
  陈操之没看到慕容垂、慕容令父子,便问:“宾徒侯府在何处,在下要去拜会?”慕容垂在诸慕容皇族中官爵最高,宾徒侯、冠军将军。
  慕容楷道:“五叔父现在姑孰,将为豫州桓刺史佐吏。”
  陈操之闻言吃了一惊,面上不动声色,与诸慕容叙谈了小半个时辰,就辞归,慕容暐请他留下晚宴,陈操之笑辞道:“这两日实在忙碌,过几日再来叨扰,钦钦就暂留贵府了,明日我来接她。”
  出了新兴侯府,时近黄昏,陈操之径去郗超寓所,相互见礼毕,陈操之便问:“嘉宾兄,慕容垂将为桓伯道佐吏之事你可知道?”
  郗超见陈操之神色郑重,答道:“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在西府听命是常制,桓伯道征辟慕容垂为其豫州司马,因母丧未除,所以尚未就任。”
  陈操之叹道:“我曾向桓公进言,慕容垂父子,龙虎也,非可驯之物,勿使其掌兵,不然,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桓公却还是让其入豫州,若不早为之备,后必有大患。”
  郗超虽然觉得陈操之过于重视慕容垂,却还是道:“此事尚可挽回,子重去姑孰可向桓公言明,我亦修书进谏。”
  第七十三章
频惹情恨
  五月二十四乙酉日,陈操之回京的第三日,便与冉盛、卢佑等人前往姑孰拜见桓温,二十八日午后来到姑孰城外的白苎山下,桓温派参军顾恺之等人前来迎接,顾恺之依旧爽朗善笑,跳下马与陈操之握手,笑道:“北地风霜摧折,子重风采却更胜往昔,想必是养尊处优之故,何日邀我远游冀州,领略河北山川之雄奇?”
  陈操之笑道:“去年高侍中为钦使,长康为何不同行,行程两万里啊。”
  顾恺之扼腕长叹道:“惜哉,我在西府不知此事,不然定要求桓公让我出使。”叹息声未绝,却又脸露笑意道:“子重,见过我家小惟清没有,当是汝家伯真之佳偶否?”
  陈操之大笑,说了前日在陆府两个小娃娃相见跌倒的事,顾恺之亦笑。
  这时,一个西府官吏过来向陈操见礼道:“陈刺史,还记得在下否?”
  陈操之看着这个身量短小但眉目清朗的年少官吏,依稀有些眼熟,说道:“似在王右军府上见过,不敢确定。”
  这弱冠官吏笑道:“陈刺史真有过目不忘之能,那年我才十三岁,陈刺史竟还存有印象!”一躬到地,自报姓名道:“琅琊王珣王元琳,现为西府主簿。”
  陈操之赶紧还礼道:“原来是元琳兄,失敬。”
  王珣出身琅琊名门,祖父便是鼎鼎大名的王导,父亲王洽是王导诸子中名声最响的,王羲之曾说王洽书法不在他之下,只可惜短寿,陈操之赴吴郡求学前王洽便已经去世,王珣之母苟氏也是当时声名极盛的女书家,谢道韫幼时曾向苟氏求教过,王珣少有才名,神清朗悟,今年十七岁,为桓温辟为军府主簿,其章、表、书、记、文、檄,不待起草,一笔而下,书风飘逸,文辞华美,甚得桓温器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5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