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279

  我护住你的背,直到我的血将其染成红色,因为你是我的战友。
  我护住你的背,直到我失去呼吸,因为我是你的兄弟。
  ……
  年青的游击队员们静静地站着,稳稳地站着,头顶苍天,脚踏大地。身体笔直如松,脊梁坚硬如铁。
  夜风从草原深处吹过来,吹动他们占满血迹的衣衫,吹动他们身后那面已经分不出颜色的战旗。千疮百孔的旗面随风招展,不断发出“猎猎”,“猎猎”的声响。隐约似有古意,从先秦响到南宋,从邺城响到崖山。(注1)从古至今,每当华夏遭逢劫难,总有一群男儿会站出来,成为文明的守护者,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刀锋。
  他们守护的不是一家一姓,也不是哪个帝王,哪个政治派系,而整个中华文明。
  这是华夏延续千年根本,也是中华文明永不消亡的基石。
  风声呜咽,战旗如歌,天地之间,男儿永远屹立。
  听着夜风中猎猎的旌旗飞舞声,原本想制造心理压力令游击队自行崩溃的鬼子兵们自己先撑不住了。猛地发出一声野兽般叫嚷,齐齐将刺刀向各自面对的游击队员们捅了过去。早有准备的游击队员们按照平时训练中的套路,迅速甩刀下压,挺身突刺,“噗”地一声,将四、五名鬼子同时捅了个对穿。
  也有三名游击队员因为下压动作稍慢,被鬼子兵用刺刀捅入了胸口。他们背靠着自家弟兄,用最后的力气抓住身体内的刺刀,死死不肯松开。鬼子兵不想失去兵器,大叫将步枪向回夺。用力稍微大了些,立刻被突然气绝放手的游击队员闪了个踉跄。
  由五个人组成的刺杀小分队立刻走形,里边鬼子兵失去同伴的保护,各自为战。反击得手或者没有与鬼子兵放对的游击队员们迅速侧转身体,拧枪旋刺,“噗!”“噗!”“噗!”数声,将欠了无数血债的鬼子兵送进十八层地狱。
  “噗!”“噗!”刺刀入肉的声音不绝于耳。要么是游击队员被小鬼子刺倒,要么是小鬼子被游击队员刺倒,白刃肉搏战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第三种结果。短短不到一分钟时间,张松龄身边的十六名游击队员迅速缩减成了九人,圆阵的直径也被压缩小了将近半米。组成燕尾阵试图将圆阵从正当中剪开的鬼子兵们,也倒下了八个,先前的七组刺杀小分队都无法再保持完整,每一名鬼子兵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
  七比八,双方第一轮白刃战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这种结果对于以白刃战成名的儿玉中队来言,简直是奇耻大辱。鬼子中尉三宅安直怒不可遏,带着剩余的鬼子兵稍稍后撤了几步,与游击队员们拉开一个可以加速前突的距离,然后大喝一声,带着爪牙们再度扑上。从正前、前左、前右三个方向同时突进,宛若饿狼合拢的血盆大口。
  “杀!”张松龄以怒喝相回应,举起刺刀,拨开三宅安直的必中一击。肩膀上的伤口传来一阵刺痛,鲜血淋漓而下。他疼得眼角抽了抽,手中的刺刀却毫无停滞,径直刺向三宅安直的梗嗓。
  三宅安直身高一米六五,在日寇当中算得上是难得的大高个。但是跟不小心长到了一米八九的张松龄比起来,就彻底变成了东瀛矮子。对着居高临下刺过来的一刀,居然有了力不从心之感。接连用枪身拨了两次,才面前将刀尖拨离了脖颈处的要害。但是肩膀边缘却被三零式刺刀的下刃蹭了一下,连同军服一道被切出了条两寸长的大口子。(注2)“嗯!”三宅安直也疼得发出一声闷哼,手中的刺刀微微一顿,随即又像毒蛇一般朝张松龄的小腹捅来。
  “杀!”张松龄依旧以一声断喝做回应,已经回撤到位的步枪猛然前挑,凭着比小鬼子长出半截的手臂和躯干,以更快的速度向三宅安直的眼睛扎了过去。
  此招不在小鬼子的拼刺教材记载之内,而是一名百战老兵的直接反应。狭路相逢勇者胜,白刃战比拼得不光是技巧,还有彼此心中的勇气。三宅安直的刺刀继续前捅的话,肯定能捅穿张松龄的肚皮。然而他的眼睛却提醒他,必须立刻撤刀回防,否则自家脑袋就成了中国人冬天时常吃的糖葫芦。
  眼睛距离大脑比手近,头部受到威胁时的反应也比人的思维反应快。几乎是出于本能,三直安宅的脚步就踉跄着向后退去,手中的步枪也由平刺改成了上扫。这个本能反应足以致命,张松龄的刺刀只是在三宅安直的两眼间晃了一晃,就果断迅速下压。压住三宅安直仓促上扫的枪身,贴着冰冷的枪管滑向此人的胸口。
  抽屉刺,又名金鸡三点头。相传为北宋岳飞所创,实际上则是二十六路的老兵们在跟小鬼子交手时用性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杀招。三宅安直没想到张松龄的变招居然有这么快,脸色瞬间被吓得惨白。拼命举起枪身,试图将刺向自己的刀锋推开。张松龄的步枪则继续贴着三宅安直的步枪向前推,克服两支枪杆间的摩擦力,发出刺耳的“嘎嘎”声。一寸接一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捅进三宅安直的胸口。
  “啊——”在刀尖刺破军装与胸口的肌肤发生接触的瞬间,三宅安直的勇气就彻底崩溃了。举着步枪,两条小粗腿儿拼命朝后捣腾。跟他同组的几名鬼子被撞得左歪右晃,原本取得的先手也接连失去。反倒被张松龄身边的游击队员追着倒刺回来,身上瞬间多出了一道血淋淋的伤口。
  “杀!”张松龄嘴里再度爆发出一声断喝,左腿用力前跨,弓步前推。雪亮的刺刀追着三宅安直不断后缩的胸口捅进去,捅穿此人的胸前剑骨,捅破此人的肺叶儿,背肌,从身体另外一侧露出小半截!
  “啊——!”在刺刀抽出的瞬间,鬼子中尉三宅安直丢下武器。双手张开,原地开始转起了圈子。一圈儿,两圈儿,三圈儿,他试图抱住什么,却最终什么都没能抱到,一边陀螺般旋转,一边喷出血,软软地栽倒。
  “噗!”“噗!”“噗!”冷酷的响声这才传入张松龄的耳朵,以他为阵眼的小圆阵向内凹出了一个缺口。三名游击队员为国捐躯,同时也为身边的袍泽争取到了机会,利用圆阵换回了四名鬼子兵的性命。
  三比五,交换率接近一比二,其中包括一名鬼子中尉。
  总兵力七比二十一,小鬼子全面占优。然而人数方面的优势瞬间由二倍扩大到了三倍,却没有给剩余的鬼子兵们带来任何鼓舞,相反,失去的指挥者的他们却再也没勇气发起第三轮冲锋,踉跄着向后退去,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脸色惨绿,比看到鬼怪还要惊恐。
  “杀给给!”第二支鬼子小队和第三支鬼子小队先后杀到,堵住三宅小队的退路,在距离张松龄等人十五米左右的位置,纷纷安装刺刀,将子弹退出枪膛。
  哪里失败哪里找回来,儿玉中队的旗帜不容侮辱。他们要用白刃战,将眼前这伙冥顽不灵的中国军人杀死,用中国军人的血,洗刷旗帜上的污点。
  令他们惊诧的是,对面那名又高又胖的中国军官居然在关键时刻丢下了步枪,转身举起了残破不堪的军旗。
  “开火!”张松龄摇着红色战旗,大声命令。
  赵天龙端着先前缴获的轻机枪从战壕里跳了起来,冲着排成密集队列准备用白刃讨回尊严的日本鬼子,喷出一串串滚烫的子弹。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注1:邺城之战,武威天王冉闵以一万步兵硬憾鲜卑人十四万铁骑,力竭被擒,不屈而死。
  注2:三零式刺刀,是三八枪的标准配置,扁平形,单面开刃。
  
  第五章
赤子(十五下)
  
  轻机枪?土八路怎么会有轻机枪?他们带了轻机枪,为什么在先前的战斗中始终藏着不使?!正在准备发起白刃突击的小鬼子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居然忘记了卧倒躲避,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突然从战壕里冒出来的轻机枪对准自己的胸口喷出数道火蛇,然后带着满脸的难以置信栽倒。
  “呯!”“呯!”“呯!”早就在战壕里急红了眼睛的第二战斗小组成员,也纷纷端起三八大盖儿,快速射出一整排复仇的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小鬼子的队形又站得如此之密,大伙根本不用瞄准。只要把枪口对向人群,就能保证弹无虚发。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呯!”“呯!”“呯!”“呯!”“呯!”“呯!”,在轻机枪和三八大盖儿的攒射下,只是两三秒的功夫,排成密集白刃进攻阵形的小鬼子,就被子弹削去了整整一横排。位置不在队伍最前方的鬼子兵们这才明白自己又掉进了陷阱当中,嘴里发出一声凄厉的惊呼,转过身,狼奔豚突。
  “杀给给!”“杀给给!”鬼子的第三小队的最高指挥官,陆军中尉南次道武举起刀,接连砍翻了四名鬼子兵,都无法遏制整个冲锋队伍的溃败。受武士道精神的熏陶,鬼子兵们可以轻松地面对手持单发步枪的中国军人发起白刃突击,也不会畏惧跟土八路进行贴身肉搏。可是你让他们以血肉之躯去堵轻机枪的抢眼,还是有些过于强人所难了。侥幸没被子弹追上,也没被当场执行了军法的鬼子兵们尖叫一声,迅速改变后退路线,避开指挥刀的攻击范围,绕着儿玉末次向后继续狂奔,谁也不肯继续留在原地等死。
  继续留在原地有什么意义?!为了避免贯穿力强大的三八枪误伤自己人,大家伙儿在开战白刃战之前,都按照规矩退掉了枪膛里头的子弹!而一直隐藏在战壕里的土八路,却是每个人都将弹仓压了个满满。土八路一拉枪栓就能将这边一个人放倒,而大伙们想要将刺刀捅进土八路的胸膛,至少还得跑上三到四秒钟,有这三、四秒的耽搁,谁知道还会被多少支步枪瞄上?!
  鬼子兵们无法从夜空中俯览整个战场,当然判断不出赵天龙所带领的第二战斗小组,满打满算只有二十来人,也想不到正在对着他们的背影疯狂喷吐火蛇的轻机枪只有一挺。他们只是凭借本能远离死亡的陷阱,凭借本能想先退到安全区域,将子弹重新装入枪膛之后,再由大炮和机枪掩护着重新向游击队的阵地发起进攻,谁也不肯停下来做无谓的牺牲。
  不但准备进行白刃战的鬼子兵们被打懵了,就连在远处替同伙呐喊助威的鬼子机枪手们,也都被战场上突然发生的巨变惊了个目瞪口呆。他们同样没想到,游击队手里居然还有一挺歪把子。他们更没想到,掌握歪把子的那名游击队干部,居然能挺到战壕外的袍泽几乎被杀光时,才突然跳出来发起了偷袭!这需要多残忍的心肠,才会眼睁睁地看自家袍泽一个个倒在血泊当中,却强撑着不施以援手?!这需要多疯狂的头脑,才会制定出如此残酷绝伦的陷阱?!
  “开火啊,你们开火啊,赶紧开火,把土八路的轻机枪给我压下去!”整个第一线战场中,儿玉末次恐怕是最快恢复冷静的人。三两步冲到一名傻愣愣的重机枪手身边,抬腿将他踹翻在地,“开火,把土八路的轻机枪给我压住。把弟兄们都给我接回来!”
  “开火,开火!”机枪手们生硬地重复着,重新调整射击标尺,准备为正在仓惶后退的强盗们提供必要的掩护。然而,令他们非常尴尬的是,平素训练中非常强调与机枪手彼此配合的鬼子兵们,居然在关键时刻忘记了给机枪让开射角。如同一窝被端了巢穴的蚂蚁般乱哄哄向下撤,完全失去的组织秩序。机枪手们如果仓促扣动扳机的话,首先打死的不会是游击队员,而是成批成批的自己人!
  “不要慌,不要慌,大正十一式一次只能装六个弹夹,总计才只有三十发子弹!”乱哄哄的“蚁群”内,陆军中尉南次道武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前后不过是两三秒钟时间,他的位置就已经从队伍的最后一排,变成了整个队伍的最突前一排了。但是他却不想随波逐流,依旧试图将惊慌失措的手下们收拢起来,亲手洗刷这次因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蒙受的耻辱。
  “呯!”一颗迎面飞来的子弹彻底结束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从他的脑门正中央打进去,带着白花花的脑浆从颈窝深处钻了出来。南次中尉的身体僵了僵,嘴里发出一声解脱般的叹息,仰面朝天栽倒。
  “呯!”张松龄快速将枪栓复位,瞄准另外一名身穿中尉服色的小鬼子,果断地扣动扳机。子弹从背后追上去,将这名鬼子基层军官的身体打了个对穿。此人周围的其他鬼子兵愈发惊慌失措,连声惨叫着,抱头鼠窜。
  “咔——!”一声熟悉的脆响从歪把子上发出。赵天龙手中的轻机枪这时才将三十发子弹射光了,前后持续了大概十一、二秒,总计不过才杀死了七、八名鬼子兵,却令小鬼子的这次倾力一击,彻底变成了笑话。
  “手榴弹,扔手榴弹!”唯恐被远处的其他鬼子兵找到机会报复,张松龄丢掉枪膛里已经没有了子弹的四四式步枪,同时扯开嗓子大声提醒。随即一弯腰,将一名被刺伤小腹的战友扛上肩膀。
  “手榴弹,手榴弹,胖队说用手榴弹!”打光了枪膛内子弹的游击队员们互相提醒着,将手榴弹拧盖儿拉弦,从背后丢进逃命的鬼子兵队伍。霎那间,爆炸声又成了战场上的主旋律,“轰轰轰,轰轰,轰,轰!”晋造手榴弹威力差,破片少,然而二十几枚同时炸开,声势依旧大得惊人。又有十几名逃跑得太慢或者不够坚决的鬼子兵被送回了老家,浓黑色的硝烟腾空而起,遮天蔽日。
  “撤!”张松龄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带着几分沙哑。快跑几步,他又是一个弯腰,从战马的尸体后捡回了掷弹筒和手榴弹背包,带头向第二道战壕方向撤去。
  “撤,胖队命令,撤!”游击队员们大声将命令重复,低头从距离自己最近的血泊中抄起一名兄弟,扛在肩膀上,抢在鬼子的炮兵做出报复性狂轰烂炸之前,潮水一般退走。
  被他们扛起来的那些袍泽大多数已经陷入弥留状态,少数几个嘴里还能发出呻吟的,以游击队目前的医疗条件,也很难将他们再从阎王爷面前抢回来。但是扛着他们的那些游击队员,谁也没有选择放弃。大伙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是这些受伤者刚才用身体挡住了小鬼子的刺刀,眼下躺在血泊中的,便是他们自己。
  我护住你的背,直到我的血将其染成红色,因为你是我的战友。
  我护住你的背,直到我失去呼吸,因为我是你的兄弟。
  我做到了,我没有放弃承诺,我永远不会后悔。
  我是你的兄弟!
  这辈子、下辈子、生生世世永远的兄弟!
  ……
  “轰——!”“轰——!”“轰——”沉闷的爆炸声从背后响起来,火光照亮半个天空。出动了一整个中队的关东军,却没能将只有几十名土八路防守阵地拿下来,小鬼子恼羞成怒!将各种炮弹和榴弹不要钱地朝阵地上扔,妄图将整个阵地翻过来,用厚厚的泥土来掩盖住他们刚才的狼狈与耻辱。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曳光弹拖着明亮的轨迹在战场上扫来扫去,穿过炮弹炸起的烟尘,照亮第二道战壕中,游击队员们的身影。十九加八,一共二十七,两个小组剩下的所有还能举得起步枪的弟兄,已经全在这里了。而今天中午从月牙湖出发时,他们的总数是一百二十三人!
  伤亡超过了六分之五,这支队伍居然依旧没有崩溃。相反,每一名尚能站直的游击队员都满脸坚定地望着赵天龙和张松龄两个,期待他们的下一道命令。
  从下午两点多到现在,他们以只有敌军二十分之一的兵力,阻挡了小鬼子和伪军们十多个钟头。这份战绩,足以自傲。哪怕再多坚持三十几分钟,然后就怀着这份骄傲走向死亡,他们也会死得毫不畏惧,了无遗憾。
  但是张松龄却不愿再继续做无谓的牺牲,“我们给红队争取了足够的撤退时间!小鬼子也不是铁打的,他们肯定也需要休息!”望着眼前那一张张年青而又坚毅的面孔,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把已经牺牲的弟兄放在战壕里,把还有呼吸的弟兄都带绑在马背上,趁着小鬼子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咱们走!”
  “走!”好兄弟的决定就是自己的决定,赵天龙挥了挥手臂大声重复,“留下一口气在,咱们今后继续杀小鬼子!”。
  “嗯!”一群人重重点头,然后背起心爱的步枪,安顿好勇士的遗骸,抬起受伤昏迷的袍泽,借着鬼子的炮火“掩护”,悄悄退向更远处的拴马桩。
  众人迅速安顿好伤员,翻身跳上坐骑,双腿轻轻一夹。熟知主人心思的战马嘴里发出轻轻一声回应,撒开四蹄,沿着静静的流花河向西跑去,转眼间,就把洒满鲜血的阵地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轰!”“轰!”“轰!”数枚高爆弹在靠近第二道战壕的位置掀起滚滚烟尘。“轰!轰!轰!”张松龄等人撤退前刻意埋在战壕边缘的两捆晋造手榴弹被炮弹引爆,成吨的泥土呼啸着从战壕边缘滚落,将躺在里边的勇士遗骸彻底掩埋!
  被热血染红的泥土分外肥沃,不出一个月,野草会在崩塌的战壕上重新发芽,让人再也看不到战争的痕迹。
  待到明年五月春来,根植于勇士们身体上怒放的鲜花,将照亮整个原野!
  
  第五章
赤子(十六上)
  
  马蹄声的的,在铺天盖地的炮声映衬下,细微得如桑蚕啃叶。张松龄和赵天龙两个带着弟兄们策马飞奔,以最可能快的速度脱离战场。
  当炮声停下来后,小鬼子就会发起今晚的第六次进攻,这一次,川田国昭不可能再妄想利用伪军当炮灰节约兵力。而两人身后的游击队战士们已经筋疲力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不可能再将小鬼子击退一次。
  “如果今晚我选择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反复纠缠,应该同样能达到迟滞鬼子的效果!那样的话,游击队的牺牲可能就不会这么大!”当最后一遍清点人数时,张松龄心里突然涌起几分难过。游击队的损失太惨重了,即便能保住老营和老营周围的产业和百姓,至少在一年之内,很难恢复到昨天阅兵时的状态。而周围的各路“豪杰”发现游击队已经伤筋动骨之后,态度肯定又要发生巨大的改变。
  此战需要总结的地方很多,然而,现在还不是总结检讨战术得失的时候。弟兄们还没完全脱离险境,张松龄无论心里多么难过,都必须先打起全部精神带领大伙从战场上离开。把游击队剩余的这点儿火种传承下去。老队长积攒这点儿家底儿不容易,晋察冀边区能坚持在长城之外如此远的位置打下一颗钉子,也非常不容易。只要这颗钉子还存在一天,小日本就无法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对东蒙草原的同化。而白音、保力格这些习惯了服从强者的地方诸侯,也永远不会把全部赌注都压在小日本这条注定要沉没的破船上。
  “都跟上,注意坐骑的体力,该轮换时不要耽搁!”想到这儿,张松龄轻轻将大白马的缰绳紧了紧,回过头对所有人叮嘱。
  距离阵地已经差不多有一公里远了,小鬼子的炮击还没结束。他们仿佛试图用炮弹将游击队刚才藏身的地方彻底轰平,以此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与不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2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