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436

  一想到故秦老世族,萧何就头疼得很,时至今日,曾经辉煌一时的秦帝国是灭亡了,可秦帝国遗留下来的世族却不少,刘邦进关中时吸纳了一部份,项羽进关时又杀了一大批,但剩下的老世族还是不少,而且还颇有几个名门望族。
  一旦让这些老世族知道楚军即将进关,那还得了?
  都说秦楚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可萧何知道那都是当政者用来愚弄百姓,转嫁国内矛盾的手段而已,事实上,华夏各国的豪强世族从来就没有明确的国家观念,所以,只要楚国能够给予他们更大的利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楚国合作!
  如果汉王大军还在关中,则这些老世族根本就不足为虑。
  可现在的问题是,关中兵力极度空虚,尤其是萧何三天前刚刚又从咸阳调了三千更卒前往函谷关,现在,既便是咸阳城也只剩下两千不到的守军了,一旦楚军杀入关中,一旦故秦老世族闻风而动,则关中局面立刻就要失控!
  当下萧何强作镇定道:“王后不要惊慌,楚军还没有进关呢。”
  说此一顿,萧何又道:“不过,为了安全起见,王后跟太子不能再留在咸阳了,臣这便安排精锐骑兵,护送王后、太子还有几位公子、公主前往汉中,汉中有奚娟军把守,又有陈仓关天下奇险,楚军余孽既便进了关,也不可能打进汉中!”
  吕雉虽然颇有心计,却终究是个妇道人家,在军事大事上可不敢跟萧何唱反调,当下唯唯诺诺地应了。
  当下萧何匆匆返回行邸,一边安排兵马护送刘邦家小前往汉中避难,一边修书三封,谴飞骑分别前往陇西、北地以及上郡调兵,固防咸阳!
  老实说,先前蛊逢派人来讨援兵时,萧何还没怎么放在心上,所以往函谷关征发了三千兵马之后,并没有急着从各郡调兵。
  可是现在,萧何才知道,事情比蛊逢书信里说的还要严重得多!
  这一刻,萧何真是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从各郡求援才是,真要是这样,则各郡援兵差不多也能赶到咸阳了。
  可事到如今,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
  郑县,附近山中。
  夜色倥偬,三骑快马正在山道上疾驰。
  借着残月的幽光,隐隐可以看到,前面那骑是个白衣秀士,后面那骑则是个身着猎装、背负弓箭的年轻壮汉,中间那骑却是个身姿婀娜的小娘,那小娘最多十七八岁,长的是粉腮雪芙,唇若丹朱,尤其是那双亮若星辰的大眼睛,未语先含笑,甚是妩媚。
  三骑堪堪冲上一道低矮的山梁,当先那骑白衣秀士忽然“吁”的一声勒住马缰,胯下坐骑顿时人立而起,一下就硬生生地止住了前冲之势,这一下变起仓促,可身后两骑却还是凭借高超的骑术生生勒住了坐骑,并没有撞上前面的白衣秀士。
  “小妹,子川你们看,县邑起大火了!”白衣秀士手指前方低声说道。
  猎装壮汉跟妩媚小娘顺着白衣秀士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县邑内已经腾起了冲天大火,借着通红的火光,隐隐还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影,仿佛是军队,看他们身上战袍的颜色,好像是汉军,可汉军为何要洗劫县邑呢?
  “好像是刘邦老儿的人。”猎装汉子道,“他们在洗劫县邑。”
  “这可怪了。”妩媚小娘道,“刘邦老儿不是一向以仁义自诩的吗,这次他怎么撕下了脸上的伪装?只是县邑内的百姓可就遭了殃了。”
  “此事必定有隐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白衣秀士摆了摆手,遂即又道,“不过,我们暂时不必理会这个,还是赶紧回坞堡吧。”
  “对对对,我们赶紧回坞堡。”猎装汉子忙道,“可千万别让刘邦老儿的人趁机洗劫了咱们的坞堡,我娘可还在坞堡里呢。”
  “大哥,那咱们赶紧回吧。”妩媚小娘说罢,即勒马转身扬长而去。
  白衣秀士跟猎装汉子对视了一眼,也跟着勒转马头,顺着山路冲向了另一侧的山岙,不到片刻功夫,就消失在了莽莽夜空下。
  ※※※
  郑县,县邑。
  昔日还算繁华的县邑如今俨然已经成了地狱!
  下午时分,一队队的汉军败兵就涌进了县城,他们倒是不杀人,只到处抢吃的,可到了傍晚时分,数以万计的汉军败兵就顺着驰道冲进了县城,这些汉军败兵可凶狠多了,他们不仅追杀先前进城的汉军败兵,一言不合也杀城中的百姓!
  除了杀人,后来进城的汉兵还到处烧房子,到处抢东西。
  相比杀人放火,数以千计的小娘被人奸淫,倒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了,毕竟在那个遥远的古代,关中的风俗还是颇为开放的,许多地方甚至还保留着妻客的习俗,而且,既便是儒家学说,也没有提倡女人守节的说法。
  此时此刻,整个县邑已经完全成了地狱!
  “天杀的,你们这些天杀的!”一个老妇人坐在自家院子里哭天抢地,“你们抢走了家里仅有的半袋粟,可让我们怎么活呀?刘邦,你个杀千刀的,三年免赋期限刚到,不想你就派兵强抢粮赋来了,你个挨千刀的,你不得好死……”
  不远处,一个身材墩实的小伙正坐在门槛上嚎啕大哭。
  在小伙跟前不远处,躺着个胡子花白的老翁,老翁已经气得只剩半口气了。
  “大哥,二哥,你们看见了吗?刘邦老儿的乱兵把咱家都给烧了,阿公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了,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呀,嗷嗷嗷,哥啊别再给刘邦老儿卖命了,反正也挣不来什么禄米爵位,家里人还得受他欺辱,嗬嗬嗬……”
  再远处,一伙乱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一间民居。
  遂即院子里便响起了鸡飞狗跳声,一个乱兵为了追逐一只母鸡,甚至连着跳过了三道院墙,又从那壮小伙旁边的院子里走出,临走之前还恶狠狠地瞪了壮小伙一眼,小伙看到那乱兵腰间悬着的长剑,顿时吓得噤了声。
  ※※※
  县邑外,田横望着城内的冲天大火,幽幽地叹了口气。
  田横曾是齐国之王,也自认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可直到今天他才发现,自己相比项庄跟尉缭两人,还是差远了,项庄和尉缭可真是狠毒哪!
  不过,田横也承认,这一手相当厉害,简直可以说是绝户计!
  一来,通过沿途的烧杀掳掠以及兽性发泄,从函谷关大战中幸存下来的一万五千多新兵就会完全蜕变成一群嗜血的虎狼之兵,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将发生脱胎换骨的提升,对于山穷水尽的楚国来说,这可是莫大的助力!
  二来,由于乱兵皆穿汉军甲衣,关中百姓只会把这些血债记在刘邦头上。
  如此一来,刘邦在关中的根基就会遭受双重摧残,其一,乱军过后,关中百姓将流失离所,从此汉军将丧失关中这个大粮仓,其二,刘邦的名声也将遭受重创,黎民百姓可不会相信官府的解释,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既能练兵,又能摧毁刘邦的关中根基,这可是一箭双雕啊!
  倏忽之间,身后忽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田横急回头看时,只见项庄亲军先登营的新任右司马晋襄,已经在十余骑的簇拥下疾驰而来。
  “田横将军。”晋襄在马背上冲田横拱手作揖,又道:“上将军有令,左军稍做休整,即刻兵发咸阳,不得有误!”
  “诺!”田横遥向东边揖了一揖,遂即勒马扬长而去。
  不到片刻功夫,县邑中便响起了集结的号角,绵绵不息的号角声中,已经逞够凶威、发泄够了兽欲的新兵们便纷纷涌到了大街上,然后在老兵小校的喝斥下开始整队,准备再次开拔,这一站是郑县,下一站……则是咸阳!
  
  第130章
治齐三策
  
  临淄小城,齐王宫。
  韩信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面前的男子,男子三十多岁的样子,长得其貌不扬,身量也不算高,七尺左右,这会身上还穿着死囚衣,就在不到半个时辰前,这男子都还是菜市口待斩的死囚之一,不过现在,却俨然已经是韩信的座上宾了。
  韩信特赦这个死囚,并且将他请入王宫长谈,原因只有一个。
  因为这个自称娄敬的男子,一介死囚,竟然向韩信献上了治齐三策,当然在菜市口两人并没有深谈,可韩信粗听之下便觉得这个死囚说的似乎挺有道理,当下便特赦了娄敬,又派人把他请进了小城的齐王宫。
  “先生请入席。”韩信肃了肃手。
  “谢大王。”娄敬冲韩信揖了一揖,这才施施地坐到了韩信右下首的席上。
  韩信微微一笑,又道:“先生,现在可以跟寡人好好说说你的治齐三策了吧?”
  “当然。”娄敬欣然点头道,“所谓治齐三策,最首要的急务便是散兵于野,齐地人口不过两百余万,大王麾下却有雄兵三十万,加上各郡各县之兵,总数不下四十万,兵多而民少则国力必衰,所以,当务之急是散兵于野,以养蓄民力、国力。”
  韩信道:“南边薛县仍有项楚余孽未定,如果寡人散兵于野,而项楚余孽又引兵前来攻伐齐国,寡人又该怎么办呢?”
  娄敬道:“大王当然不能散尽所有甲兵,大王用兵之能,古今无人能及,在下以为,齐国只需保留一支五万人左右的精兵,就足以自保了!待将来齐地人口增加、国势强盛后,则大王只需一书诏令,百万雄兵唾手可得!如此,当可效仿强秦,席卷天下!”
  韩信摆了摆手,他对于娄敬所说的效仿强秦,席卷天下并没有太大兴趣,不过有一点他也承认,放眼当下天下,还真没人能比他韩信更会用兵,齐国蓄养着四十万大军的确是有些浪费了,保留五万精锐差不多就够了,至多十万!
  “好。”韩信又道,“那么先生的第二策呢?”
  娄敬道:“第二策,移各郡豪强世族充填临淄!”
  韩信顿时心头微动,他的政治敏感性虽然差,却也不是彻头彻尾的白痴。
  事实上,从春秋列国时代开始,各国的豪强世族就变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直到秦末乱世,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发动叛乱,豪强世族的能量尤其发挥到了极致,诸如项梁、项羽叔侄,诸如张耳、陈馀之辈,全都是各地豪强世族中的杰出人物。
  对于各地的豪强世族,当政者一般都采用拉拢打压并用的策略。
  原因很简单,权位就那么几个,资源就那么点,不可能每个豪强世族都能分润到,所以当政者只能选择其中一部份豪强世族结为盟友,剩下的豪强世族也不能无缘无故屠灭,所以只能日夜加以提防,可这的确不是个事。
  所以,如果能将各郡各县的豪强世族集中到临淄城,事情反而简单了。
  一来,这些豪强世族离开之后,对各郡各县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减弱,各郡长、县令的政令就很容易推行了;二来,这些豪强世族移居临淄之后,韩信就能加以有效控制,因为临淄是齐国的都城,在临淄,韩信的掌控能力最为强大。
  事实上,娄敬所献的移豪强世族充填临淄这一策的确是很毒的。
  历史上,刘邦在一统天之后,正是因为听取了娄敬的建议,强迫关东的十几万豪强世族移居到关中,才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用后世的话讲,这十几万豪强世族可以说是当时的政治精英,各种人才几乎都出于这些豪强世族中间。
  刘邦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当英布、彭越、卢绾、藏荼他们起兵造反之后,才突然间发现,自己治下居然已经无人可用,反观刘邦麾下,却是人才济济,将星云集,诸王叛乱的最终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全都被刘邦轻易扑灭。
  只不过,由于项庄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历史出现了拐点。
  本来,这个时候刘邦早已经登基称帝,娄敬则会被特赦发配咸阳充当戌卒,然后会被同乡引荐给刘邦,可是现在,娄敬却在被斩之前让韩信给救下了,娄敬也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向韩信献上了治齐三策。
  “嗯,此策可行。”韩信点了点头,又道,“第三策呢?”
  娄敬轻轻地舒了口气,又道:“治齐第三策,奖励农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