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230

  “这厮,倒也着实有趣得紧!”看完幕僚们整理出来的军报,孙孝哲嘴角含笑,脸上的表情非常令人玩味。
  与边令诚的推测非常接近,王洵当日身边只有几十名随从。他最初试图扮作商队逃跑,却不料曳落河们在鳢泉县令开门投降之后,竟起了屠城之意。走投无路之下,王洵才带领同样走投无路的民壮发起了反击,全歼了那支曳落河。随后擅自打开了鳢泉县官库,将里边的铜钱和粮食分给了当地百姓,命令他们分散到乡下躲避日后可能发生的报复。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在孙孝哲眼里,那场战斗本身并没什么可称道之处。曳落河的长处在于野战,在不做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一座人口数千的县城,并且试图将里边所有军民百姓都赶尽杀绝,本身就是一件找死行为。换了孙孝哲麾下任何一名心腹将领,与王洵易地而处,也不难在巷战中取得同样的战绩。但是有趣就有趣在,王洵那厮参战的缘由和战后的举动上。试图扮作商队离开,说明此人对大唐朝廷的忠心非常有限,至少将个人的安危,放在了为朝廷尽守土之责前面。而战后疏散百姓,则说明他对大燕国兵力不足的弱点看得非常清楚。
  如今的醴陵县已经成了一座弃城,如果孙孝哲想要替曳落河们报仇的话,只能将兵马分散成小股,到乡下拉人网搜索。而每股派的人太少了,则难免重蹈当日曳落河的覆辙。每股派得人数足够多的话,又显得小题大做。毕竟此刻他手中的兵马只有两万五千挂零,派出的多一些,留守长安的就少一些。
  长安城刚刚拿下来没多久,人心尚未安定,附近几个郡县官吏对大燕国的忠诚度也非常可疑。此时此刻,孙孝哲实在没有必要,为了给一队曳落河报仇,冒上长安城被端的风险。然而他也不能一点动作都没有,否则一旦醴泉城的例子被其他郡县效仿,整个京畿道就永无宁日了。
  “传令给征西将军蒋忠,让他带着五百弟兄下去,到醴泉县地面上随便找一个堡寨,将里边的人屠戮干净了,提着人头回来见我!”威是一定要立的,否则无法震慑刚刚归附的大唐军民。至于被屠的堡寨是否冤枉,就不在孙大将军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诺!”左右亲信答应一声,立刻下去传令。犹豫了片刻,孙孝哲继续吩咐:“传令给宇文德那厮,让他亲自去见一趟王明允,就说如果王采访使能率部归降,本帅将在陛下面前进言,保王采访使一个骠骑大将军之位。如果,如果王采访使还有其他要求,也可以尽管提出来,本帅只要能做得到,绝对不会含糊!包括把当日陷害封常清老将军的罪魁祸首,统统绑起来交给他处置!”
  “这……!”几个刚刚投降到孙孝哲帐下充当文职幕僚的前大唐官员惊诧地抬头,想要阻止,却提不起任何勇气,只好暗中替边令诚默哀。
  “派人去看好边令诚那厮,还有宫里边的大小太监,没本帅的命令,不准他们随便出门。顺便替本帅写一封奏折给皇帝陛下,就说本帅这里兵力急需增补,否则很难再向西攻城略地!”孙孝哲根本不在乎降官们的感受,继续发号施令。
  眼下长安以西,基本已经不存在成建制的大唐兵马了。如果安西采访使王洵肯率部前来投降的话,大燕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京畿和陇右两道,甚至可以将影响力直接扩张到河西、安西。届时,整个北方,就只剩下郭子仪和的朔方军在苟延残喘。大燕国的几路兵马前后夹击,顷刻间就可以将它碾得粉身碎骨。
  与即将获得的收益比起来,边令诚个人的牺牲,简直微不足道。况且边令诚这老太监毫无廉耻之心,今日迫于形势背叛了大唐,难保哪天不会再调过头来反咬大燕国一口。
  如意算盘打得精细,可惜局势变化远超孙孝哲的预料。征西将军蒋忠扑到了醴泉,还没等找到合适目标,就听闻了汾、宁、泾、庆四州降而复叛的消息。而这一切的幕后推动者,正是孙孝哲认为对大唐没有多少忠诚的安西采访使王明允。眼下安西军的前锋已经抵达了永寿,距离醴泉只有半步之遥。
  强敌在侧,征西将军蒋忠当然顾不上再找平头百姓的麻烦,立刻将兵马缩进已经荒废多日的醴泉,据城而守。同时派遣信使向孙孝哲告急。至于新任礼部尚书宇文德,本来就没胆子去充当使者,在孙孝哲的威逼下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咸阳,听闻前方形势不妙,立刻抱着脑袋跑了回来。
  “这厮……,欺人太甚!”这回,孙孝哲再也笑不出来了。王洵的胆子真够大,做事也真够出人预料。带着区区万把人,居然就敢把爪子伸到长安边上。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孙某人是病猫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孙孝哲恼羞成怒,立刻点起一万五千兵马,亲自领军杀向了永寿。为了提防身后有变,他将边令诚、崔光远、苏震等一干降官都带在了身边,同时任命自家侄儿孙画为长安留守,统领一万兵马维持地方治安。
  沿着平坦宽阔的官道,大军只花了半日功夫就赶到了醴泉城。休息了一夜之后,又迅速扑向了永寿。为了防止敌方使什么奇招、阴招,孙孝哲派出了大量斥候,搜索前后左右方圆五十里范围内一切可疑目标。却惊诧地发现,愣头青王洵居然压根儿没动出奇制胜的心思,带着麾下所有兵马,沿着官道缓缓迎了上来。
  正面对决,孙孝哲可是从来没怕过任何人。当即亲笔写了一封战书,派遣死士给王洵送了过去。而王洵的回答则再度显示了他的狂妄,居然当着死士的面儿,在战书末尾批了“明日上午巳时,永乐原”九个字,将战书丢了回来。
  
  第二章
天威
(二
下)
  
  “够种,没坠了封矮子当年的威名!”虽然对王洵恨得牙根都痒痒,接到回复之后,孙孝哲依旧抚掌大笑。
  “最近老是捏那些软蛋,实在没意思透顶。这回,终于来了个趁牙口的!”
  “是啊,是啊,不愧是封矮子看上的人,光这份胆气,就值得大伙跟他会上一会!”
  “还以为中原男人都死绝了呢,嘿嘿,居然还剩下了一两个!”
  定南将军周锐、扫北将军王宏、讨虏将军薛宝贵等人,纷纷凑上前搭腔。他们都是孙孝哲的心腹,伴着自家大帅从蓟北一路打进长安,个个骄横异常。平素对着边令诚、崔光远等人之时,鼻孔恨不得翘到天上去。偏偏此刻,把赞赏之词不要钱般往一个无名小卒头上套。
  “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杀光了对面的男人,抢光他们的牲畜和女人。”阿史那从礼、室点密、耶律雄图等部族将领肚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举着兵器大声吆喝。
  崔光远、苏震、赵复等一干降官降将听了,脸色登时又变得殷红如血。唯独边令诚不在乎,带了带战马的缰绳,凑到孙孝哲面前说道:“大将军还是多加小心,封常清用兵,向来不打没把握的仗。王洵既然得了他的真传,明知兵力不敌……”
  “你看永乐原周围,能用得出奇兵么?”孙孝哲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反问。
  “边大人不会认为,姓王的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吧?!”没等边令诚回应,周锐、王宏等一干嫡系将领笑着调侃。
  永乐原位于醴陵县西南三十里处,附近有两座十丈多高的石头山,一条没不过脚面的小河,根本藏不住任何伏兵,也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天然陷阱。倒是夹在石头山和小河之间的那片草甸子,方圆足足有五十余里,是天然的骑兵厮杀之所。
  边令诚吃了个瘪,垂头耷拉脑地退到了一边,心里愈发恼恨孙孝哲不识好歹。崔光远平素跟他私交颇好,在旁边看得心里不忍,凑过去,低声安慰道:“你我都是文官,对于如何行兵打仗的事情,就不要过多掺和了!毕竟孙帅他乃百战名将,断不会落入一个后生晚辈的算计!”
  “可,可……”边令诚还不甘心,红着脸嚷嚷。看看周围鄙夷的目光,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了肚子。
  一万出头千里迢迢赶过来的疲惫之师,正面对阵一万五千携大胜之威的百战精锐,战场还摆在最适合骑兵厮杀的永乐原上,那王洵真的狂妄到不知死活的地步了么?如果他真的输给了孙孝哲,一切还都好说,反正边某人已经投靠了大燕国,忍气吞声,怎么着也能混个善终。若是孙孝哲将军不小心着了他的道怎么办?一万五千大军葬送之后,留守长安的就只剩下一万人了!各地勤王兵马再像闻到血味儿的狼一般涌过来,边某人日后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越想,边令诚心里越害怕,越害怕,就越后悔自己不该这么快就把长安交出去。崔光远。苏震等人也是各怀心事,一个个磨磨蹭蹭,恨不得脚下的路永远都不要走完才好。
  只是这个愿望注定过于奢侈,还不到正午,大军已经抵达预约的战场。找了个容易取水的地方扎下了大营,孙孝哲将斥候再度撒了出去,探听敌军动静,然后命令将士们全体休息,准备明天的战事。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斥候发出了警讯,发现安西军大队向此地靠近。随即,正西的旷野上,出现了大团大团烟尘。烟尘滚滚向前,在距离孙家军十里处,突然停止不动。随即是此起彼伏的号角声,纷乱的战马嘶鸣声和嘈杂传令声,叫嚷声。待所有喧嚣和尘埃一道散去,另外一座整齐的大营出现在了安乐原上。与先前孙家军扎好的大营遥遥相望,宛若一双孪生兄弟。
  “看这份军容,倒也名不虚传!”孙孝哲一直关注着对面的所有举动,见安西军没有偷袭的意思,耸耸肩膀,赞了几声,然后转回中军,擂鼓聚将,安排明天具体出战规划。
  边令诚等人既没资格参与最后的决策,又没资格在军营里随意走动,只好弄了几坛子酒水,凑在京兆尹崔光远的军帐里聊天解闷儿。大伙心里都不踏实,所以不知不觉间,话头就又拐到了眼前战事上,有人四下看了看,低声道:“以令诚公之见,眼前这仗,姓孙的有几成胜算?安西军那边的王将军,果然得了封常清的真传么?”
  “我哪知道?谁输谁赢,对咱们这些人来说还不是一回事儿!”有了说话机会,边令诚却又懒得开口了。狠狠地喝了一口酒,满脸落寞。
  “您当年不是在安西那边,做过很多年监军么?对所有将领都知根知底?!”没来由碰了个软钉子,对方却不气馁,拿起酒坛替边令诚斟满,继续笑着询问。
  “是啊,是啊,反正这会也没人搭理咱们。边监军就跟大伙说说,也免得我等在这里提心吊胆!”
  “令诚公别跟姓孙的一般见识,他是出了名的不知好歹。待日后我等被大燕皇帝陛下委以重任,自然会把今日这口气找回来!”
  “是啊,他们现在是得意忘了形。可日后说不定谁要看谁的脸色呢!”
  其他降官降将们,也纷纷帮腔,乞求边令诚给预测一下明天的战场局势。老太监推辞了几番,终究难耐心痒,叹了口气,低声道:“孙大将军乃百战之将,未必会失去应有的谨慎。可他麾下那些人,却一个个眼空四海。可是他范阳兵固然骁勇善战,那安西军也未必是泥捏的!想当年,满打满算就四万多将士,就压得西域群雄大气都不敢出。三万兵马正面硬撼二十万大食东征军,才一个照面,就杀得对方落花流水……”
  刹那间,众人就都沉默了下去,举着酒盏,一口一口往下狂吞。大唐帝国曾经的辉煌宛若就在昨日,只是谁也没想到,不过一觉睡醒,头顶上的天空就榻了下来。
  “咱家也不是想涨他人志气。如果底下人都跟孙大将军一样,认真对待明天的战事,凭着人数和士气优势,未必会让姓王的小子捞到什么好处走。可谁要是拿对面那支安西军不当回事儿的话,恐怕会吃个大亏!”边令诚抿了口酒,心事重重地继续解说。
  “王,王将军很能,很善战么?他那边毕竟人少,并且临阵经验也远不如孙将军。”崔光远最近几年一直在外边奔波,对安西军的战绩不太了解,皱着眉头询问。
  “当年他西出葱岭之时,就带了六百来人……”边令诚冲他翻了翻眼皮,低声回应,“咱家当时以为他必死无疑,谁想得到,不到半年时间,他居然在药刹水那一带,硬折腾出数千兵马来,并且接连拿下了两座大城!”
  “那你还一直试图除掉他!”不满意边令诚的态度,长安县令苏震低声驳斥。
  “你以为是咱家想杀他么?”提起过去的事情,边令诚就一肚子邪火,“他又没得罪过咱家,咱家何必把他当成眼中钉?那是因为……”话到一半儿,他又本能地改口,“很多内情,没法跟你们细说。反正最初除掉他,肯定不是咱家的主意。到了后来,到了后来,即便咱家不出手对付他,他翅膀长硬后,也会对付咱家!哎,都是造化弄人,当年谁能想到,大唐这么快就垮了下去?”
  众人摇摇头,跟着举盏叹气。叹罢之后,心里却愈发不是个滋味。当年高力士、边令诚等太监的举动,自然是祸国殃民。今天在座诸君,却也未必有谁屁股底下干净。是大伙在昏睡中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推倒了支撑大唐的最后一根擎天柱。才导致今日山崩地裂,洪水滔天。
  “如果,我是说如果……”四下看了看,京兆尹崔光远压低声音,向大伙发问:“崔某只是随便打个比方,大伙别往心里头去。如果明天战事真的不顺利的话,咱们,咱们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混吃等死呗!”边令诚猛然站起来,踢开脚边的空酒坛,大步往外走去。“如果姓王的小子侥幸赢了明天那仗,对大唐来说,无异于一剂救命灵汤。至少能缓过几分元气来!对于大燕国,就像,就像当头一记闷棍。先前的不败传闻,先前的不败传闻一旦被拆穿……他奶奶的!该死!”
  狠狠跺了跺脚,他低声咒骂。也不知道目标针对的是谁。
  众降官降将也不愿意惹火上身,纷纷站起来告辞。崔光远弯着腰将众人送走,又弯着腰钻了回来,望着满地空酒坛,目光不断闪烁。
  “恐怕不是时候!”仿佛猜到了他的企图,帐篷角落里,一个醉醺醺的矮子低声嘟囔。
  “谁?”崔光远被吓了一跳,手迅速伸向腰间佩刀。待看清了对方面孔,又苦笑着将手放了下去,“贾侯爷,大白天的,您别吓唬人行不行?崔某胆子小,可不经你吓!”
  “我看你的胆子可是不小!”以斗鸡取得郡侯爵位的贾昌笑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去寻找没喝空的酒坛。“有些事情,晚点儿再考虑吧。刚才这里有某几个人,分明还惦记着替大燕国效力呢。你现在瞎折腾,除了让自己死得快一些之外,收不到任何效果!”
  “崔某折腾什么了?是侯爷弄错了吧?!”崔光远咬紧牙关,死不认账。双手却拢在了一处,冲着贾昌不断作揖。
  “贾某只想喝酒,刚才什么都没听见!”贾昌终于找到了一个半空的酒坛,颤抖着举到嘴边,“如果老天爷认为大唐气数已经尽了的话,咱们这些凡夫俗子能改变什么?来,喝酒,明天这个时候,就知道老天爷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说得也是!”崔光远叹息着回了一句,从地上捡起一个半满的酒坛,跟贾昌相对而饮,鲸吞虹吸。
  
  第二章
天威
(三
上)
  
  人总是这样,越想长醉不起的时候,越不容易倒下。把手边所有能找到的酒坛子都喝了个干干净净,京兆尹崔光远依旧清醒无比。一万远道而来疲惫之师,如何打得赢一万五千士气如虹百战精锐?王将军今夜应该派人来劫营吧?王将军如果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用兵如神的话,至少今夜要多发疑兵,骚扰得叛军不得安枕!为将者善用天时地利,这周围草长得很高,放火烧营也是一个好办法!只是不晓得风向对不对?
  乱起八糟地想着,在黎明来临之前他终于沉沉睡去。却又梦见王师光复了长安,自己和边令诚等人来不及逃走,被士卒们抓住,绳捆索绑押着游街示众。那些在叛军入城后死了父母妻儿的百姓,站在路边,手里拿着石头、臭鸡蛋、烂菜叶子,一个劲地往自己头上丢。而自己两个刚成年的儿子,则躲在人群之中,以手遮面,不敢,也不愿与自己这个做父亲的相认……
  “崔某当日是逼不得已!”崔光远大叫,“没有崔某,当日会死更多的人,皇宫也肯定会被付之一炬!”路边的百姓们捂住耳朵,谁也不肯听他的辩解。行走在囚车旁的大唐兵卒,则忽然间又变成了孙孝哲麾下的叛军,一个个指着他的鼻子放声大笑,尽情嘲弄他的愚蠢……
  “啊……”崔光远翻身坐起,手捂胸口,脸色惨白如纸灰。帐篷外的天色已经大亮,叛军点过了卯,正在准备早饭。嚷嚷吵吵,对即将发生的战事信心十足。
  马上就知道老天爷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想到昨天临睡前贾昌说过的话,崔光远挣扎着爬起来,在亲兵的伺候下洗脸更衣。然后稀里糊涂地对付了一口早饭,牵着坐骑,前往中军请罪。
  也许是心胸宽阔,也许是不屑计较,孙孝哲并没有追究崔光远的误卯之罪。随便安慰了几句,便命他退到中军帐外等待调遣。
  边令诚、苏震、赵复等一干降官降将早就到齐了,但是好像昨夜都没睡好,个个顶着明显的黑眼圈。唯独贾昌,还是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一会跟这个打打招呼,一会儿跟那个聊几句闲话,浑然没把即将爆发的血战放在心里。
  “你倒是好雅兴!”边令诚是典型的自己不舒服,也见不得别人好过,撇了撇嘴,低声嘲讽。
  “天塌下来还有大个子顶着呢,我这么矮,有什么好着急的!”贾昌耸了耸肩,丝毫不以对方的挑衅为意。
  这句话再配上他那不到四尺的身材,倒也相得益彰。众人被逗得摇头苦笑,脸色的表情终于轻松了些许。
  正百无聊赖间,猛然听得远方传来一阵隐隐的号角声,“呜呜,呜呜,呜呜……”,声音不高,却令人不寒而栗。紧跟着,身边的孙家军将士的动作也快了起来,一队队,一行行,在定南将军周锐、扫北将军王宏、讨虏将军薛宝贵等人的带领下蜂拥而出,于营外迅速排成临战队列。
  “杀、杀、杀,杀光了他们。”阿史那从礼、室点密、耶律雄图等部族将领也叫嚷着召集队伍,冲出军营,在周锐等人身侧另外组成一个方阵。
  边令诚等人手中的飞龙禁卫早就被孙孝哲找借口吞并,眼下个个都是“独行大侠”。仰着脸,伸长脖颈,左顾右盼,却在军阵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大将军有令,尔等一会儿随中军一起行动!”仿佛猜到了大伙的难处,有名传令兵匆匆跑过来,丢下一句话,仰着脸离去。从始至终,没拿正眼看任何人。
  一干降官降将气得脸色铁青,却没勇气发作,只好逆来顺受。须臾之后,孙孝哲顶盔贯甲,在数百名亲卫的簇拥下,缓缓出营。大军当中立刻响起一阵欢呼,随即,战鼓声响,将士们踏着鼓点,缓缓向前推去。
  所有喧嚣都戛然而止,只有低沉的战鼓,不断敲打着人的心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