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230

  “诺!”沙千里轻轻拱手,“属下这就去。都督大人也不必太着急。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嗯!”王洵轻轻挥手,示意对方离开。然后将目光转向宋武和宇文至,“你们两个,安排钦差大人下去休息。好生款待,去年咱们缴获颇丰,去库房领一些出来,给钦差大人压惊!”
  宇文至和宋武点点头,一左一右,挟持着钦差离去。将目光环视剩下来的众将,王洵尴尬地笑了笑,低声道:“王某刚才失态了。大伙勿怪。都下去休息吧,明天早晨到这儿来应卯,王某自然会给大伙一个最后答复!”
  “诺!”众将齐声响应,纷纷抱拳,转身。唯独麦尔祖德、马宝玉、阿里依三个,因为身份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讪讪地拖在了队伍最后。
  王洵只是微微一愣,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摇了摇头,赶走心中的烦乱,笑着补充,“老麦,马将军,阿大人,你们三个别忙着走。有几句话,王某要跟你们三个说!”
  “是,都督!”被叫到名字的三个人连忙停住脚步,忐忑不安地回过头,等待王洵的发落。
  “我们有五年之约!”王洵又笑了笑,疲惫的面孔上,重新焕发了几分年轻人特有的光彩,“马宝玉,阿里依,你们两个放心。无论是走是留,五年之约,王某一直记得。在此之前,你们就是王某的客人。王某只要一口气在,便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们!”
  “至于你,老麦。你的未来,取决于自己。不必放在任何人手上,包括王某!”将面孔迅速转向麦尔祖德,他微笑着补充。双目明澈,如暴雨后的晴空。
  
  第四章
英魂
(二
上)
  
  那明澈的目光,让麦尔祖德等人心头登时一静。不知不觉间,惶恐的感觉就去了一大半儿。
  对啊,不还是没到最后关头呢么?自己在这里瞎着急什么?王都督以前没兵没将,都把那么多难关轻松踏过了。眼下兵精粮足,雄视药刹水两岸,难道还会被数千里之外的叛乱给绊倒?大伙刚才,也忒小瞧他了吧?!
  “事发突然,王洵如今心里也有点乱。但无论如何,咱们遇到的麻烦都得着手解决。大伙只要齐心协力,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目光扫过三名异族下属的面孔,王洵用极其缓慢的语气说道。声音不高,却令人愈发感到值得信赖。
  这才是真正的王洵王明允!因为年纪和阅历的关系,他经常表现得很生涩,却决不会轻易被困境击垮。他经常为命运和前途而困惑,却不会彻底陷入迷途。跌倒,爬起来,爬起来,跌倒,然后再爬起来。在不断地失误中汲取教训,在不断地磨砺中渐渐成长。遇到麻烦大喊几声,发泄一番,然后想方设法去解决麻烦。绝不向困境低头,也绝不向命运低下高昂的头颅。永远都不!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前途几近于无限。即便背后没有了大唐作为支撑,他亦未必不能替自己打出一片容身之所。进,则可成就一番霸业,让手下的人都跟着封妻荫子。退,亦足以偏安一隅,混个自在逍遥。
  受到王洵的影响,三名异族将领的脸色,也渐渐恢复了正常。“属下举家托庇于都督,此事在方圆千里人尽皆知。所以无论今后都督去哪里,老麦我,老麦我都是跟定了。”微微躬了下身,麦尔祖德毅然表态。话说出口,心情没来由的便是一轻。
  同时脚踏几只船,多头下注,是大家族在西域这个纷争不断的地方,保持荣华富贵的不二法门。一旦兑现了今天的承诺,麦尔祖德及其背后的家族,命运就永远交到了王洵一个人手上,跟着对方一条路走到黑。要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么彻底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即便当年跟着俱车鼻施混,麦尔祖德也没像现在这般死心塌地过。但今天,他却鬼使神差般作出了一个异同寻常的决定。并且说过之后,便不再后悔。双眼静静地看着王洵,满脸微笑。
  还没等王洵作出反应,阿里依也突然身子一矮,双膝及地,大声说道:“实不瞒都督,我跟马宝玉两个,眼下实在是有家归不得。将来如何,也不可预知。所以无论都督决定是走是留,请都带上我好了。别的本事不敢自夸,说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一块。相信您麾下,还没人能强过我!”
  “都督刚才以性命担保马某安危,此等大恩,马某岂敢辜负?!”马宝玉反应也不慢,没等阿里依把话说完,也跟着上前长跪俯首。“马某这条命,就交到了大人手上。只要故国的政局一天不安定下来,马某绝不轻言离开。即便真的有幸能返回家乡,终此一生,马某不敢与都督为敌!”
  “阿里依也是如此!都督待我等不薄,我等又不是木头石块,怎能不给予报答。请带上我等,风里火里,绝不皱一下眉头!”阿里依将声音提高些,快速跟进。他身为大食地方官员混迹多年,一向懂得如何审时度势。眼下王洵如果下定决心要返回大唐帮助其皇帝陛下平定叛乱,为了保险起见,将他和马宝玉两个杀掉会是最好的选择。即便一时不忍下手,也会小心翼翼地将二人带在身边,以免二人跑回大食去,将大宛都督府这边的实底儿,丝毫不落地透漏给东征军主帅艾凯拉木。
  与其日日提心吊胆防备着王洵改变主意,不如自己主动提出,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即便自己不被王洵继续重用,至少可以保证他不起杀心。况且眼下的情形,自己和马宝玉在大食那边,的确也没有容身之地。因为王位继承权之争引起的内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废物点心艾凯拉木依旧赖在东征军主帅的位子上不肯离开。只要这两个麻烦不消失,自己和马宝玉一回到大食,肯定就会被捆绑起来,送进监狱。
  “二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王洵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听阿里依跟马宝玉两个说得坦诚,赶紧伸出胳膊,一手几个,将二人用力扯了起来。“说什么恩德不恩德,二位这半年多来,在王某帐下所立的功劳,大伙有目共睹。我们大唐规矩,只看中你做事尽不尽心,不会考虑你拜的是哪尊神,哪座佛。所以单凭此点,王某也会尽力保护你们两个安全。”
  “大唐的胸怀,实乃我大食国所不及!”无论是真是假,马宝玉总算口头上为自己的故国服了一次软。“大人的胸襟气度,更非我等所能企及。马某私下里常常想,当初被大人俘虏,其实未必不是马某的幸运!至少让马某知道了,老师当年明明是被高仙芝所抛弃,一提起大唐来,为什么依旧满脸自豪。”
  “阿里依这半年来,在大人麾下收获也很多!”既然决定要托庇于王洵了,阿里依也不在乎说几句奉承话。“所以情愿跟着大人,多走走,多看看,多一些人生历练!”
  麦尔祖德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不像这两个人那么急迫。见二人话说得言情并茂,想了想,低声在旁边提醒,“其实,其实大人目前所面临的局势,远没到山穷水尽地步。即便您不奉命返回大唐,凭着柘折和俱战提两城的地利优势,再加上药刹水的灌溉运输之便,我等在此地立足,亦不是问题。那艾凯拉木是您手下败将,短时间内,断然没胆子再来挑衅。等他把元气养好了,大人亦将药刹水沿岸各地经营成了铁板一块。带领大伙在这里以逸待劳,对付一二十万大军,未必会成什么问题!”
  这已经是明显地在劝王洵拒绝东返的命令,拥兵自重了。虽然胆大了些,却也是一条非常切实可行的出路。当年横扫药刹水沿岸时,大宛都督府兵将除了一个名头之外,就没得到过大唐的任何支援。如今已经在此地生了根,外来支援,更是可有可无。除非王洵还打着将大食人彻底驱逐出西域的念头,否则,以铁门关为界合起门来不问外边风雨,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只是王洵却不肯领情,皱了皱眉,低声道:“我先前说过了,我的家,还在长安。况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知道你说这些话都是好心,但以后千万不要再提!”
  “诺,属下知道了!”麦尔祖德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退到了一边。阿里依和马宝玉两个互相看了看,也迅速把试图劝王洵自立的念头压了下去。
  王洵心里非常清楚,以麦尔祖德三人的身份和经历,忠诚对象仅仅限于自己,而不是大唐。笑了笑,低声吩咐,“既然都安心了,就先下去休息吧。注意保密,在决定去留之前,我不希望更多人知道中原那边发生叛乱的消息!”
  “是,大人尽管放心。我等知道该如何做!”三人躬身施礼,然后陆续退下。走到了门口儿,麦尔祖德先是故意把脚步拖慢了些,落在了其他两个人的后边。随即四下看了看,又偷偷地跑了回来。
  “老麦,你还有事么?”被麦尔祖德那鬼鬼祟祟的模样弄得有些心烦,王洵皱了下眉头,低声追问。
  “大人明鉴!”麦尔祖德赶紧拱手赔礼,“老麦不是存心打扰大人。老麦只是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说过之后,无论大人爱听不爱听,都绝不会再提。”
  “坐下说吧!”王洵指了指帅案旁边,原本给宇文至预备的胡凳,无奈地吩咐。
  “第一,俱车鼻施留不得!”麦尔祖德目光一阴,咬着牙发狠,“先前大人无内忧外患,留他一条性命无所谓。如今中原有难,西域这边免不了要人心惶惶几天。一旦……”
  “我会带着他,一道去中原勤王!他是朝廷钦封的大宛王,我这个大宛都督,名义上还要归他统属。”王洵点了点头,低声回应。无意之间,已经透露了自己的初步决定。
  “嘿嘿……”麦尔祖德咧了咧嘴,对中原王朝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非常不屑。大宛王被关在一个又小又黑的院子里,连印信都摸不到。倒是王洵这个大宛都督,随便顿一顿脚,药刹水两岸十数国的地面都跟着晃动不止。
  “还有呢?你不是特意回来探我口风来了吧”王洵也意识到了自己不小心说走了嘴,摇摇头,低声催促。
  “如果大人一定要回师的话,先前跟大唐结盟的那些诸侯,必须出兵追随。不在乎他们各自出多少兵,关键是一个态度!”麦尔祖德咬了下牙,又献出一条绝户计。“带兵的主帅,要么是国王本人,要么是王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谁敢三心二意,大人回师之前,不妨先灭了他!”
  
  第四章
英魂
(二
下)
  
  “嗯!”王洵轻轻点头。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不防备一手。把诸侯的力量拉上自己这条船的越多,此地归属于大唐治下越久。“还有呢……”
  “铁门关,必须放一个可靠的人,最好是唐人去驻守!”
  “嗯!还有呢……”
  “在大宛和疏勒之间,安排秘密营地,存放粮食,以备不测。当年俱车鼻施狡兔三窟,大人不妨跟他学一学。力量不足时,我们就做此地的草,让外来力量做风。风再强都有停下来的那一天,而野草,只要根子不毁,早晚都能重新从地下探出头来!”
  “嗯!”王洵点头表示接受。大宛和俱战提两国是弟兄们用性命换回来的,他压根儿就没打算放弃掉,但如果留守于此地的力量挡不住外敌进攻,他也不希望弟兄们为了一城一地而轻易牺牲。“还有呢,你不妨一起说出来!”
  “还有就是俱战提那边,防御地位应该优于柘折城。毕竟,水路比旱路容易运输兵马和粮草,而此地,也只有唐人最熟悉如何操船!”
  “还有,北边的白水城,跟您一直不是一条心,要对他们多加提防。还有,还有……”麦尔祖德连上一口气说的十几条,几乎每一条,都是王洵带领主力离开之后,大宛唐军继续生存下去的重点。
  王洵先是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细节上追问几句。到后来,干脆命令属下取了纸笔,将麦尔祖德的建议一一记录在案。
  待对方把建议全部说完了,两大张纸也记得满满。王洵坐在帅案后,对着记录陷入了沉思。麦尔祖德不愧是这里的地头蛇,所提建议都非常恰当得体。有些是王洵已经想到,却没找出合适解决方案的,有些却是王洵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可如果派另外一个人具体执行这些建议的话,恐怕又很难做得像预先设想的一样滴水不漏。
  在大军离开之后,必须是一个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的人来处理当地的事物。这样的人选王洵手里只有一个,然而他的心思却……
  没听到让自己离开的命令,麦尔祖德暂时也不想离开。在旁边眼巴巴地等了好一会儿,估计着王洵已经将条陈看完了。向前凑了凑,再度低声说道,“此外,此外,属下还有一个……”
  “还有什么,你尽管说!”王洵从沉思中回过神,笑着鼓励。
  “还有……”滔滔不绝说了半个多时辰,麦尔祖德的嘴巴也干了。从桌案旁捡起使者剩下的酒水,狠狠地喝了几大口。然后,鼓起全身勇气说道:“属下,属下能想到的,暂,暂时就这些了。但是,但是还有,还有一个,是属下私,私人的要求,请,请……”
  “说吧,别这么客气!我一直没拿你老麦当外人!”王洵笑着看了对方一眼,继续用鼓励的口吻回应。
  “这,这……”麦尔祖德脸上的表情很犹豫,又斟酌了好半天,才试探着问道:“都督,都督如果回中原的话,能,能不能把属下,属下的两,两个女儿也带走。她,她们如果留下来,万,万一我那些族人……”
  万一此地守不住,王洵的女人,肯定会被家族献给新的征服者当做赎罪礼。对于当地的风俗越是了解,麦尔祖德越是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见王洵两眼又开始发直,好像不肯轻易给自己答复。咬了咬牙,继续补充,“属下知道她们两个被惯坏了,不配留在都督大人身边。但,但是属下只有,只有这么两个女儿,大人把她们带回中原去,是送人也好,留在身边当做奴婢使唤也罢,总好过留在大宛,日日担惊受怕!”
  “你说什么呢?老麦?!”王洵品味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明白了麦尔祖德的意思。原来这人是怕自己将小麦和小拙两个丢下不管,被其家族当做牺牲品来讨好大食人。“她们是我的妻子,我如果回中原,当然要带上她们。按规矩,她们还没拜过婆婆呢?!”
  “妻子……?”麦尔祖德听得一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照他对大唐习俗的了解,妻子和妾室的地位,几乎是天上地下。而自家的两个女儿,当初被家族送给王洵当红包时,只是一份礼物。连通房丫头的身份都算不上,更甭说作为妻子!
  王洵把麦尔祖德的反应全看在了眼里,又笑了笑,伸手抄起桌面上的一个黄色绸卷。“这份圣旨是刚才那个信使帮忙携带过来的。其实在年初时,就已经到了疏勒。宣旨的钦差大人路上受了寒,病死在了疏勒驿馆。所以一直没能送到我这儿。刚才你出门的时候我匆忙扫了几眼,在圣旨里,皇上给我又升了一级。现在是安西都护府采访使,魏郡侯。可以娶一个正妻,四个平妻。我在长安那边只有两个女人,再加上小麦和小拙姐妹,也不过才四个而已!”
  “谢大人!”麦尔祖德心里一热,再度屈膝跪将下去,“她们,她们,她们姐妹……”
  “她们姐妹这几年,把我照顾得不错!”王洵赶紧绕过帅案,双手将麦尔祖德拉起来。“本该补办一场婚宴的,如今恐怕没有时间。但是岳丈大人请放心,我一定会善待她们两个,有始有终!”
  “大,大人。老麦,老麦……”两行眼泪,不争气地从麦尔祖德眼眶中淌下。流过满是皱纹的面孔,流过花白的胡须。按照当地风俗,女人出嫁后便是丈夫的附属品。即便被夫家欺负死了,娘家也只能认倒霉,根本没资格去替女儿提什么要求。而身为父亲,他又着实舍不得两块心头肉,所以这两年多来,他拼命完成王洵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兢兢业业。就是指望对方能念在自己做事勤奋上,能多少善待两个女儿一些。谁曾想到,年青的都督大人如此有情有义,居然让自己的努力得到十倍的回报!平妻,平妻!平妻地位不如正妻,可也是在唐律保护范围之内的啊!自家女儿身为异族,又曾经试图“谋杀”过亲夫,还能指望更多的什么?
  “岳丈!在处理公务时,我只能叫你的名字。两个人相处,你便是我的长辈!岳丈在上,请受小婿一礼!”王洵搀扶住情绪激动的麦尔祖德,将其连拉带拖,按在了帅位上,随即,一个长揖及地。
  “不敢,不敢!”麦尔祖德立刻从激动中清醒过来,火烧火燎地跳在地上,身子弯得比王洵还低。“你是大都督,这里是议事厅。咱们,咱们翁,翁婿之间,还,还是先公后私为好。”
  “就依岳丈!”王洵笑着直起腰,伸手将麦尔祖德搀扶回帅案侧面的座位。“岳丈刚才说的几条建议,小婿……”
  “是属下给都督,不,给采访使上的条陈!这里是议事厅!”麦尔祖德不敢以长辈的身份自居,又跳下座位,低声乞求。“你能让我的两个女儿有个好归宿,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千万别再一口一个岳丈,我真的承受不起。”
  “那好,咱们私下里,我再称你岳丈!”王洵点头答应,然后继续说道:“那几条建议都非常恰当,绝非一般人在短时间内所能考虑得到。而我带领部分兵马离开之后,也的确需要一个对药刹水两岸情况非常了解的人,帮我统筹全局。所以,我想把你留下,继续担任大宛国的宰相。全权处理各地庶务民政!”
  “我!”麦尔祖德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属下只是精通于做生意之道,根本不懂怎么打仗。万一……”
  “打仗的事情,我另外委派他人。你只管处理民政,并且给他提供后勤补给。当然,跟沿岸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得你来负责。”
  “属下,属下……”麦尔祖德嘴唇嚅嗫着,不想辜负王洵对自己的信任,又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
  “论如何在逆境中求存,恐怕这里没人能及得上你。包括我本人在内。”王洵笑着按了按麦尔祖德的肩膀,稍稍加力,“真的战事吃紧了,而我又不能及时返回来。还指望着你,还有你的族人出面,跟敌人讨价还价,为咱们的人留下一块容身之地呢。”
  “属下,属下的那些族人!”麦尔祖德脸一红,有些胆怯地强调,“属下的那些族人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瞒着属下的。属下知道后,已经勒令他们停止了。如果大人不愿饶恕他们,属下这就回去清理门庭!”
  “不必!你就装着不知道,让他们继续保持联系。”王洵摇头打断。麦尔祖德的家族中,有人依旧信奉天方教,并且跟迦布罗那边的传教曼拉藕断丝连。这些事情,王洵早就通过沙千里布下的耳目了解得一清二楚。但他一直没打算追究,一则碍着麦尔祖德的颜面。二来,几乎所有当地望族,私底下都是脚踏数只船。这是大家族的生存之道,除非将所有的当地大家族杀光,否则根本杜绝不了。
  “大人的意思是……?”麦尔祖德弄不清王洵的真实意图,以请教的口吻询问。
  “万一有什么不测,比如守将打输了,敌军兵临城下,而我又远在千里之外。你就可以像当年一样,主动投降,换取全城百姓的平安。过后,我即便打回来,也不会怪罪于你!”王洵收起笑容,用极其缓慢的语气指点。
  “我,我……”麦尔祖德心神大震,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回答是好。向强者屈膝,在当地来说不算什么屈辱。可他现在已经是大唐的高官,安西采访使的岳父!怎能再做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情?!
  “我知道这个要求很难。所以我才想交给你去做。估计,这项安排十有七八属于多余。说不定没等大食国的内乱结束,我已经领军返回来了。但为了那些已经把家安在此处的弟兄们打算,我却不得不多做一手准备。”王洵用手按住情绪激动得麦尔祖德,继续缓缓地吩咐,“万一有什么不测,柘折和俱战提两城,我都可以不要。但两地的唐人,你却必须想方设法给我保全。如果再出现上次怛罗斯之战后的惨祸,待我打回来时,岳丈大人,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会怎么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