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0

  平心而论,他以往并不喜欢跟文人聚会。在他心目中,这世上的文人墨客,十个里边有九个是眼高手低。仗着死记硬背过几本书,就自觉学富五车。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事情都能挑出毛病来。而倘若真的让他们帮忙做点儿实事儿,则东一耙子,西一棒槌,帮了比不帮还乱。
  然而今天,席中诸人彻底推翻了他先前的成见。高适的豁达,岑参的才气,张巡的持重,还有王荃的灵活机变,都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心折的当属李白,虽然整个席间,这位被称为“谪仙”的诗人基本没说几句话,所写出的诗与后面岑参、崔颢的作品比起来,差别也不明显。但此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一股出尘之意,仿佛本不该行走在这个俗世上的星宿,不小心喝醉了酒落入凡间,纵然身形被周围滚滚人流所吞没,从发梢到脚尖却依旧纤尘不染。
  王洵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李白有这种奇怪的印象。却知道自己这辈子永远都不会与李白这种人较真儿。尽管此人特立独行,心高气傲,但自己却欣赏这种独特,喜欢这种骄傲,也许不能与之为友,却依旧能高兴地看着他在自己身边来去飘然。
  “喂,别想了,再想,口水快淌出来了!”无意间,秦国桢看到了王洵那种痴痴呆呆的模样,伸出手指在他眼前晃了晃,笑着打趣。
  “啊!”王洵的魂魄猛然飘回躯壳,手一抖,小半碗茶水都泼在了衣服下摆上。
  “看,口水没淌,茶水先洒了吧!”秦国桢得理不饶人,一边取出手巾递给王洵,一边继续打趣,“你不是已经买好金屋了么?既然这么上心,早一点儿抬过去不就行了?一天到晚相看两不厌,何必像今日这般,她的人才离开,你的魂儿都跟着走了?”
  “什么啊?”王洵难得脸红了一次,一边自己擦身上的水渍,一边笑着辩解,“我是有点乏了而已。昨天为了子达的事情,一直熬到三更才睡。周围又是丝竹管弦之声不断,吵得人脑仁疼,直到天亮才勉强眯着了一会儿!”
  “我们哥俩昨天下午被禁足在家。子达的事情,的确多亏了有明允在张罗!”秦国模和弟弟在来临风楼之前,已经到过王家,从小厮王吉嘴里,约略听说了宇文至的麻烦,笑了笑,低声把话头引向正题。
  “我昨天也被打了个两眼发懵,亏得身边有雷大哥和张大哥!”王洵不敢居功,把张巡和雷万春两个也给扯了进来。“王吉那小子估计没来得及向两位哥哥汇报吧,我跟张大哥,雷大哥,还找到了一个子达刻意留下的账本!”
  都是自家兄弟,他也没什么需要隐瞒的。看看此刻房间中已经没了外人在场,便比比划划将早晨探望宇文至时在衙门里的见闻,以及找到账本后自己和张巡、雷万春两人的初步打算,简略地跟秦氏兄弟两个描述了一遍。
  “也许你们几个想到的,是目前唯一可以救子达脱身的办法!”听完王洵的描述,秦国模轻皱眉头,低声分析,“我和国桢昨天刚回到家,就被父亲勒令不准再出门。直到今天早晨,家父去上朝,才寻了个机会,偷跑出来找你。先前压根儿不知道宇文小子已经出事儿,听你家的下人说了一嘴后,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四处托人想办法。但这个节骨眼儿上……”
  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跟王洵说下去了。连自己的父亲都决定袖起手来旁观,兄弟俩转弯托的人情,谁还肯真正尽心?不过是碍着胡国公府的颜面,勉强对付两句罢了!真正肯出手相助的,恐怕不会有一个!
  好在王洵经历了一上午折腾,心里边已经把很多事情看明白了,对秦家不再向先前那般失望,反而笑了笑,低声安慰道:“你别着急,子达暂时不会有性命危险。大不了是多花几个钱的事情。都到这时候了,你我两家会心疼那点儿钱么?”
  张巡在旁边听见,也笑了笑,低声说道:“据我了解,世伯那个人,向来是面冷心热。一旦他知道宇文子达的确是被人冤枉了,想必不会真的置之不理。我听人说这件事情背后牵扯甚多,也许世伯他们这些长辈需要一点儿时间弄明白幕后真相,才好出手把问题彻底解决掉。不会像咱们这些人,只管如没头苍蝇般乱撞!”
  见两位朋友如此体谅自己,秦国模心里更觉得过意不去了,苦笑了一下,叹息着说道,“长辈们不愿意此刻出面,的确是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我上午时已经探听过了,李相对杨国忠早有不满,只是这两年看在贵妃的面子上一直隐忍罢了。此番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恐怕就不会再留任何情面!”
  秦国桢平素虽然表现得大大咧咧,关键时刻,心思之细腻却丝毫不亚于其兄,看出王洵的笑容很勉强,想了想,低声补充道:“咱们这些晚辈身上都没实际官职,平素胡闹惯了,此刻继续胡闹也不会让人往歪里想。可长辈们如果现在出面,就等于亮明了身份站队。要么站在杨家一边,要么站在李相和王大夫的一边。而且队伍一旦选定,日后就再也无法更改!就在今天早上,工部、吏部和刑部,已经有几个郎中一级的人告了病假,出城避祸去了。永穆公主和常山公主的车队今天一早也去了城外的庄子上,说是与家人去打猎,估计没几个月不会再回来!”(注1)
  不像武后当朝之时,党争一起,动辄人头滚滚。此刻朝廷中的权力倾轧后果已经柔和了许多,但站队失误者,在秋后算账之时,也难免要往岭南走一遭。有着隔壁程家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再理解秦国桢的话,对于王洵就不是非常困难了。况且宇文子达跟秦家哥俩的交情是晚辈们的交情,与胡国公府干系不大。出了事儿,秦老爷子肯帮忙属于对晚辈的看顾,袖手旁观也是人之常情。想到这儿,他又笑了笑,低声道:“咱们自己惹下的事情,还是尽量自己解决得好。长辈们已经够辛苦了,没必要给他们再惹麻烦。什么时候咱们自己实在没办法了,再求长辈们帮忙,他们难道还会真的不管么?!两位哥哥这几天尽管呆在家中,少惹老爷子生气。子达这边,我先全力对付着便是!”
  “你也多小心些!”秦国桢笑了笑,顺手从怀里掏出一页叠得方方正正的纸,“这是我从一个地方偷偷抄录来的。可能对你会有点儿用场。仔细收好了,除了张大哥和雷大哥之外,轻易别给第四个人看见!”
  见秦国桢说得郑重,王洵赶紧双手纸片接过来。目光匆匆在上面一扫,心中立刻感觉舒服了许多。秦家哥俩还是很仗义的,这张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纸,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纸片上面,细细密密写了很多人名。每个人名之间都用墨线连了。正是一张京师官场上各路神仙小鬼之间的关系图。
  如果一个新入京的官员得了这张图,就可以明白自己哪些人可以惹,哪些人必须跟紧,无形中相当于求到了一张“护官符”。而对于此刻的王洵等人来说,一直没弄明白的万年县衙门跟上层人物的关联,同样在纸上写了个清清楚楚!
  小心翼翼地收起纸片,王洵向秦家哥俩郑重施礼,“多谢两位哥哥。有了他,子达就更安全了几分!”
  “子达还不是我们的朋友么?”秦国模笑着反问。然后又想了想,低声叮嘱道:“杨国忠那个人,根本不能以常理推测。身为当朝重臣,却总是喜欢玩上不了台面的勾当。此番你替子达逼他,即便他不得已出手相救,恐怕日后子达也会成为杨家的眼中钉。所以,你千万别泄露了自己的行迹。另外,一旦子达出狱,立刻安排他离开京城!”
  “这一点,我已经想过了。其实若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我们也不敢招惹杨国忠!”王洵笑了笑,点头致谢。
  “还有,我跟国桢最近可能不方便外出。但咱们之间的联系千万不能断。有些消息,我会找机会不断送到你府上。你若是有急事,便去我家,只要跟门口的仆人说前来讨要忘在我家中的貂皮大氅,他们自然会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知道了。非常时期,两位哥哥也尽量小心。”王洵想了想,点头答应。
  “救出子达之后,如果有可能,我建议你也去渭河边的庄子躲上一阵儿。按照家父的分析,眼下李相的实力已经远远不比当年。纵使这回拉上了王大夫一道出手,此番斗法,恐怕没有三、五个月时间也分不出个胜负来!”
  秦国模年龄比他大很多,所以少不得要叮嘱得仔细了些。知道对方处于一片好心,王洵都笑着答应了下来。又仔细想了想,秦国模发现基本上需要告诉王洵知道的话,自己已经都叮嘱完了。便笑了笑,建议大伙赶紧回家向长辈报平安。
  “那我们也回驿站了。回头,再登门向令尊问好!”看看天色又已经擦黑,张巡向雷万春使了个眼神儿,笑着拱手。
  “嗯,晚上还有几个朋友要见,我等就先告辞一步了!”雷万春心领神会,一道上前冲大伙拱手。
  五个人互相道了别,分头各自回家。走到半路上,秦国桢忽然叹了口气,转过头来,对着哥哥低声说道:“咱们这回,恐怕是让明允失望了!”
  “是啊。经历了这么一遭,恐怕明允再不是先前那个小孩子了!”秦国模也觉得非常无奈,叹了口气,闷闷地回应。
  “唉!”秦国桢又报以一声长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渐渐长大的王洵王明允,还会向先前那般,毫无心机地跟人交往么?过去的日子虽然任性胡闹了些,彼此之间,却是没掺杂一点市侩成分。当时不觉得如何,现在即将失去时,却忽然觉得非常非常珍贵。
  可男人终归是要长大。抬起头来,他冲着天空轻轻吐气。忽然发现今晚的月色很亮,半块白玉般的明月周围,大大的围着一个同样洁白的圆圈。
  那是即将变天的征兆,已是深秋,风会越来越冷。
  注1:王大夫,即京兆尹王鉷,因为他还身兼户部侍郎、御史大夫等多个要职。郎中:唐代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郎中(相当于司长)。
  
  第二章
初雪
(六
上)
  
  “要变天喽!”陈记珠宝行的供奉余老四捶了捶自己的腰,打着哈欠咏叹。
  外边的天空依旧是瓦蓝瓦蓝的,秋风约略有一点儿凉,但是远没到透骨的地步。可整个店铺里的伙计们却都对外边的万里晴空视而不见,纷纷点着头,附和余老四的说法,“是啊,是啊,最近货走得很慢呢!”
  “是啊,是啊,很多人家都去渭河边上忙秋收去了,货走得可不就慢了么?”
  “瞎折腾!”
  “没辙,谁让咱们住在天子脚下了呢!”
  京师里的百姓,自打会说话时起,受到的就是同样的熏陶。因此对头顶上的风吹草动素来敏感的得多。此刻他们嘴里的变天,指的可不仅仅是真实的天气,而是朱雀大街正北,昭阳门里边的一举一动。(注1)
  也不能怪天子脚下的百姓们嘴贫。有道是龙王打架,鱼虾遭殃。每当朝廷里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最先受到冲击的,肯定是京城里的这些草民。且不提天后在位时,每隔三年五载就要杀得人头滚滚。就拿最近几年的时局变换来说吧,随便一次权力的重新划分,市井中都要萧条上好一阵子。往往神仙们还没分出胜负,底下的草民们家里却已经没米下锅了。
  最近的兆头又不是很好。那些公主、郡主、公爷,侯爷们成群结队地往渭河边上跑,说是去庄子里边查验秋收,可是把家里的箱笼都装在马车上了,看样子没个一年半载根本就不打算回来。紧跟着,那些平素招摇过市的勋贵子弟们也都销声匿迹,据说是被老一辈关在家中闭门思过,什么时候能再出来不得而知。
  这两类人,平素都是珠宝行的重要主顾。没了他们,整个铺子立刻变得门可罗雀。也难怪余大供奉又想起了他的老腰,整天捶捶打打,抱怨个不停。
  若是整条街面上的所有店铺都一样萧条,大伙心里边也许还会好受些。人不患贫,唯患不均。看到别人跟自己一样倒霉,自然就不会觉得老天爷处事不公。偏偏就在陈记珠宝行的斜对面,那家朱记南货铺门前始终停满了各式马车,就好像京师里边的风云变换与他家无关一般,每个从朱记出来的贵客,身后的家仆手里都拎着大包小裹。
  “人比人得气死,没办法!”余老四眯缝起眼睛,盯着斜对方的朱记,目光中充满了嫉妒,“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早晚有那么一天……”
  忽然,他停止了诅咒,眼睛瞬间张大。正在忍受余老四喋喋不休的伙计们耳边猛然失去了噪音,都是微微一愣,旋即,纷纷把脑袋扎到窗口,眼睛盯向了余老四所盯的同一个位置。
  那个人绝对不是去朱记南货行买东西的,光看他那身朴素得已经到了寒酸地步打扮,余老四就相信,对面朱记南货铺里边随便摆出一样东西来,此人都不可能买得起。可那个人身上,又带着股说不出的骄傲与自信,仿佛朱记门口往来客人眼里那鄙夷的目光都不存在般,信步向里边走去。
  “有热闹看了!”凭借直觉,余老四幸灾乐祸地想到。京城里有一种混混,专门以敲诈商家为谋生手段。只要看中了谁,要么在商铺内叫嚷丢了装钱的荷包,要么说被地砖崴坏了脚脖子,总之,商家到最后不拿出点儿钱来免灾,此事儿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近十年来,敢到朱记南货铺敲竹杠的,余老四今天还是第一次看见。京师里边,有谁不知道朱记南货铺的掌柜朱七爷,当年是跟着贵妃哥哥杨节度从小玩到老的好兄弟?所谓朱记,其实就是杨记。只不过顾忌着高祖当年达官显贵不准经商的遗训,门口挂了只“猪头”罢了。
  十多年前,杨国忠还没有凭着妹妹的关系当上节度使,就敢将几个不长眼睛到朱记讹诈的地痞打断了腿丢进曲江池去喂王八。如今杨家的地位在京师如日中天,居然还有人敢打朱记的主意,要么此人活腻歪了,要么此人是个外地来的乡巴佬,根本不懂得京师里边的水深水浅。
  朱记门口迎客的伙计估计也是这么想,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分上,伸出胳膊,赶在不速之客进门之前拦住了他,“干什么的?看看门口的招牌再进来!”
  “哦!”衣着朴素但非常整洁的客人后退几步,抬头看了看朱记的金字匾额,又以同样速度走了回来,“这里不是朱记么?难道我走错地方了?”
  “没错,这里的确是朱记,京城里边独一号!”看门的伙计伸出脚尖,挡住客人的去路。手指按在自己的下颏和嘴角上,一边用食指于嘴角边来回轻挠,一边冷笑着说道:“听口音,兄弟是外地来的吧?咱们朱记专门卖广州港泊来的海上诸国物件,可是金贵得紧呢!”
  “哦!这个,我知道。来之前,我已经打听过了!”衣着朴素的客人点点头,丝毫不以伙计们的轻蔑眼神为意。“我也不是来买东西的,请把脚拿开。小心,别绊倒了自己!”
  说罢,继续慢慢向里走。两个守门的伙计气得鼻子都歪了,伸手便去推客人的肩膀,“不买东西,你干……哎呀,啊……”
  也不知道客人使了个什么手段,两个伙计的手连对方的衣角都没碰到,人就滚地葫芦般摔了出去。偏偏摔得方向还很奇特,一个人向屋子内,一个人向屋子外,“扑通”“扑通”,像事先排演好了一般整齐。
  “什么人在此撒野!”刹那间,四名彪形大汉一道从柜台后冲了出来,伸出蒲扇般的大巴掌,同时去扯客人的手脚。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客人又是轻轻一转身,四名彪形大汉齐刷刷倒在了地上。每个人膝盖弯处都留下了一个带着泥土的脚印,就像事先印上去的一般清晰。
  “天哪。赶紧关门,下窗户!”余老四大喝一声,以某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扑向门口。“别看了,别看了,小心遭了池鱼之灾!”
  “啪啪啪啪!”半条街的店铺都在瞬间都采取了同样的动作。能在这条街上开铺面的,谁都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人绝对不是敲竹杠的地痞那么简单。而光天化日之下敢明目张胆找朱记麻烦的人,整个京师顶多只有两到三家。
  注1:昭阳门,唐代皇城的内门。
  
  第二章
初雪
(六
下)
  
  “啊——”商铺里有很多女眷正在兴致勃勃地挑选货物,见到突然闯进一名男子将四个护院全部打倒,吓得尖叫一声,丢下手里的东西,便往自己的家丁身背后钻。
  那不速之客也没想到商铺里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愣了一下,迅速将双手往剑柄上一搭,笑着向四方拱手,“诸位不要惊慌,云某是给朱掌柜送信来的。看不惯这几个护院的嚣张做派,才忍不住出手教训了他们。惊扰之处,还请诸位原谅则个!”
  说罢,又弯下腰往地上几名壮汉的后颈处拍了拍。伸手一一把对方拉了起来。
  四名彪形大汉稀里糊涂地倒下去,稀里糊涂地又被扯了起来,心中好不恼怒。可对方的身手实在比自己这些人高出太多了,又像老熟人般开口提到了朱掌柜,登时连骂街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一个个捂着脖颈,手足无措。
  “刚才出手太重,得罪了几位了!”不速之客又后退半步,笑着冲他们拱手。
  说来也怪,身上依旧穿的是那件洗得看不出原来颜色的布袍,脚下依旧登的是那双边缘被磨毛了的快靴,不速之客的脸上一绽放出笑容,整个人看着立刻清秀顺眼起来。再也觉不出半分寒酸,而是质朴中透出几分超凡脱俗,令人忍不住就想多看上几眼。
  躲在家丁身后的女眷们早就忘了害怕,已经嫁为人妇者抿着嘴,微微而笑。还待字闺中者则两眼忽闪忽闪,盯着年青的不速之客不舍得离开。大唐国力强大,民风古朴中透着几分豪放,未婚女子若是看中哪家少年郎,央求长辈派遣媒人到男方家中替自己求亲亦不算是惊世骇俗。当下,已经有女孩子悄悄地用手指在贴身婢女腰间掐,暗示对方上前跟不速之客套话,问问此人的姓名和具体家庭门第情况。
  前厅中闹出这么大动静,早就惊动了里边当值的供奉。躲在珠帘后偷眼望了片刻,见衣着简朴的客人除了教训了几名护院打手外,没有再做任何过分动作。心中不觉对此人刚才的话相信了几分,咳嗽了一声,笑着从门帘后闪出身影,“这位云小哥请了!本人是朱记的供奉李戈,敢问云小哥,来找朱供奉何事?”
  “李供奉请了!”不速之客把手搭在剑柄上,又冲着李供奉彬彬有礼的拱手,“在下今天来,是受朋友之托,将一件要紧物事带给朱掌柜。如果朱掌柜在后院的话,烦劳李供奉命人通禀一声!”
  “这个……”供奉李戈的目光上下打量来客,有点儿拿不定主意。猛然间,他的目光落在了剑柄的一处花纹上,登时闪了闪,声音也紧跟着颤抖了起来,“敢,敢问小哥。可否将宝剑,借于李某,不,不,您自己拿着,让我凑近了看一眼就成!”
  “一把佩剑而已,李供奉感兴趣,尽管拿过去看好了!”客人笑了笑,大大方方地将手里的宝剑连剑鞘一同递了过去。
  就像捧着皇家钦赐的八宝琉璃盏一般,李供奉哆哆嗦嗦地把宝剑接了过来。不敢出鞘,手指在剑柄的花纹上来回抚摸,一边摸,一边颤抖着嘴唇发出含糊不清的“呃,呃”之声。
  大唐国尚武成风,很多青年男子都会在腰间佩一把宝剑作为饰物。其中比较豪奢者,将整只剑鞘都用宝石镶嵌满了也不足为奇。而作为朱记南货铺的供奉,李戈这双老眼看尽了世间珍宝,今日却突然为一柄毫不起眼的佩剑失了态,如何不令人感到惊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