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30

  “师父,徒弟也有个请求,希望师父能答应!”小刘馆从王十三腋下探出半个脑袋,小眼睛滴溜溜乱转。
  “说吧!只要有道理,我就答应!”王十三越看小家伙越觉得顺眼,信口答应。
  “我,我前一个师父,其实,其实也是个好人。”刘馆看着王十三的脸色,慢吞吞地祈求,“他,他死得挺惨的。我,我想给他立座像样点儿的墓。我,我没钱儿,师父,师父你能不能先,先借我一点……”
  “你个臭小子!”王十三没想到徒弟第一次开口,就是向自己借钱。扬起巴掌,就给了对方一记。甭看手落得挺快,打在身上却轻飘飘的,根本没什么声音。“好吧,算我上辈子欠你的。他的遗体已经被葬在城外了,明天一早,咱们就请木匠打一副漂亮棺材。重新安葬了他。”
  “谢谢师父!”小刘馆立刻又跪了下去,冲着王十三重重磕头。
  王十三伸手将徒弟拉起来,突然间心中好生感慨,“你那师父,其实也算个人物,就是运到差了一些。不过,有你这么一个徒弟,他死后估计也能闭上眼睛了。你以后跟着将军大人好好干,混出个人样来!他死后有灵,也会觉得高兴。这些其实都是废话,我估计,不用我啰嗦,你将来也不会辱没了他。”
  “王校尉,是不是想儿子了!”亲兵们看到王十三满脸慈爱,笑呵呵地打趣。
  闻听此言,王十三脸上的柔情立刻消失不见,将胸脯一挺,气沉丹田,“滚。大丈夫惟愿马革裹尸!老子还没当上将军呢,哪有功夫想家?!”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周围的气氛也愈发轻松。王洵跟着大伙笑了一会儿,心中的郁结消失殆尽。冲着十三挥挥手,低声叮嘱,“今天放你一晚上假,你先带着小家伙下去吃饭吧,不用跟着我了。”
  “将军大人您……”王十三愣了愣,凭着直觉追问,“您还有公务要处理么?已经这么晚了,并且天上还下着雪!”
  “本来没有,但现在有了!”王洵指了指小家伙,笑呵呵地解释,“我得先找个人问问,那些流落在各城主手下的弟兄,现在基本上是什么情况。等问清楚了,也好找各城主、国主们当面要人!”
  
  第五章
异域
(五
上)
  
  话说得虽然轻松,具体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当年高仙芝带领着安西都护府两万正军,五千多辅兵,连同拔汉那、葛逻禄、白水城仆从一万余,总计近四万大军与大食人决战,危急关头,却被葛逻禄从背后狠捅一刀,以至于全军溃败。最后撤回安西境内的弟兄,还不到两千。剩下的要么做了孤魂野鬼,要么被大食联军俘虏,专卖给了药刹水沿岸各地诸侯。
  那些辅兵当中,多是些工匠、马夫、兽医之流,因为没什么战斗力,且具备一技之长,所遭受的境遇还好,即便被买走后,也能在新主人家中混碗温饱饭吃。那些纯战斗兵种,则被视作了眼中钉。大食人将他们钉上镣铐,分散发卖。新主人则日日派他们做最重的活,吃喂牲口的东西,还不肯将脚镣打开,唯恐他们暴起反抗,或者找机会逃走。
  眼下药刹水两岸诸侯虽然都奉大唐为主,王洵却无法强令他们交出当年的俘虏。首先,双方是盟友关系,一道攻破了柘折城。无论诸侯出没出力,都没有打了胜仗反而要交出一部分奴隶道理。其次,王洵手中兵力只有两千出头,单独对付任何一路诸侯都不甚充裕。凭着大胜之威,还能暂时震慑住各路盟友。万一把盟友们都逼到对立面,他将面临的局面,可不止是前功尽弃那么简单了。
  反复思量之后,他认定此事不能用强力逼迫。而与诸侯们比拼阴谋诡计的话,他和宇文至等人就显得太嫩了些。并且对诸侯们的心思也算不上太了解,无法做到知己知彼。
  “大人何不把姓麦的家伙找来问问?”万俟玉薤见王洵想得辛苦,凑上前,低声提议。“与诸侯打交道的话,他肯定比咱们在行!”
  王洵心中对麦尔祖德的信任还有所保留,并不想让此人参与过多军中事务。然而此刻他麾下也的确没有谋士可用,想了想,低声问道,“这么晚了,他还没走么?”
  “属下刚才出去吩咐人拿木炭时,看见他正往后宫那边去!这会儿,应该还没有离开!”万俟玉薤做侍卫做得很尽职,很多王洵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他都记在了心里。
  经此提醒,王洵才想起来,自己白天曾经准许麦尔祖德到大宛王宫中去安慰他的两个女儿,便笑着摇了摇头,低声吩咐,“那就把他找来吧。连同沙将军和黄将军,如果还没休息的话,也一并请过来来。对于这里的情况,他们两个肯定比我熟悉!”
  “诺!”万俟玉薤拱了拱手,快步退下。不一会儿,便将麦尔祖德、沙千里、黄万山三人请到了议事厅。三人不知道王洵找自己的目的,一进门,便拿出份手稿来,由麦尔祖德带头说道:“启禀将军,关于开释俘虏的事情,我们已经商量出了一个大概办法。但是我等才疏学浅,其中难免有遗漏之处,还请将军不吝指正。”
  说着话,双手将手稿捧到了帅案之前。
  “这么快?!”王洵有些惊诧三人的办事速度,一边伸手去接,一边笑着褒奖。“有劳三位了。王某还以为至少需要等到明天呢!”
  “主要是沙将军和黄将军见识高明,属下只不过帮忙拾遗补漏而已!”麦尔祖德为人乖巧,知道自己这个新投靠者,无论如何都不能跟王洵身边的老弟兄相提并论。所以甘愿俯身做小,把功劳全向沙、黄两人身上推。
  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都是磊落汉子,倒不肯贪图这点儿小便宜,赶紧摆摆手,笑着否认,“大人别听这厮谦虚。整个章程基本都是这厮拿出来的,我们两个根本没帮上什么忙!”
  “两位将军客气了。没有你们二位把关,小人怎么可能做事如此顺手!”麦尔祖德天生一条老泥鳅,言谈之间,便拉近了与沙、黄两人的距离。
  他越谦虚,沙千里和黄万山越不好意思,齐齐冲王洵拱了拱手,大声解释,“麦参军熟悉民政,做事非常有条理。我们兄弟两个今天跟在他身后着实受益匪浅!”
  “是两位将军看得长远,不像属下,总是顾着眼前那一点点光亮!”麦尔祖德也向王洵拱手,死活不肯居首功。
  “行了!三位一起做事,功劳也都是一样的!”王洵见三人推让起来就没完没了,只好笑着出言打断,“我会把它记下来,日后与其他功劳一道向朝廷为三位申请嘉奖。不过今天我找你们三个,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黄都尉、沙都尉、麦尔祖德参军……”叫着对方的官称,他耐心地询问,“当日怛罗斯之战,我安西弟兄,总计有多少人落到敌军手里。你们三个有没有个大概印象?”
  “这个……?”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人脸上的表情立刻凝重了起来,想了好一会儿,才由沙千里带头,咬着牙回应,“当年高帅方寸大乱,竟然命令陌刀手头前砍自己人开道。几个从西域来的部族,又争抢着逃命。弟兄们被陌刀砍,被敌人杀,被盟友马踩人踏,血水把整个山谷都染红了。属下和黄兄弟是被埋在了马尸体下,最后才捡了一条命回来。但过后不敢靠近任何大城,也没有亲眼目睹被俘虏那些弟兄们受人欺凌的惨状,所以,算不清到底多少弟兄被俘。但大体上估计,至少有八千到九千的样子吧!”
  “不过其中一半儿是辅兵,正兵没带伤就被放下兵器的,估计没几个!”唯恐王洵将当年那支安西军瞧扁了,黄万山赶紧补充。
  对此,王洵倒是深信不疑。此时大唐乃天下第一繁华之国度,从官员到百姓,几乎每个人都把骄傲刻进了骨子里。所以外人投靠过来,大伙能欣然接纳。唐人向外敌投降,无论其当初有多少理由,都会鄙夷一辈子。
  到底大唐是因为其强大,所以才包容。抑或因为其包容,所以才强大。王洵也弄不明白。反正他相信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肯定会血战到生命最后一刻。这一点无关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对家园,对本族,对自幼生长土地,对将自己养大的云姨,对陪着自己长大的紫萝等人,本能地一种归属感。无论遭受多少磨难,也很难令其淡化下去。
  所以,王洵才不想让那些已经留了血的前辈们,继续在别人的马鞭下流泪。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归宿。以前安西军没能力西进,所以也无法对他们施以援手。如今自己既然已经代表大唐天子,接受了各路诸侯的投效,就有理由把他们都救出来,带回中原去。
  “你呢,当年在俱车鼻施麾下,参与过此事么?”想到这儿,他将头转向麦尔祖德,低声追问。
  “属下!”麦尔祖德愣了愣,脸色约略有些尴尬,“不敢欺骗将军大人,属下当年的确在柘折城中,替大食人操办过买卖战俘的勾当!不光是唐人,还有很多部族武士,当年都被大食人集中到了柘折城中,按照各自的本领、体格、年龄,随意出价,谁给的钱最多,谁就能把他们领走!”
  “嘿!”沙千里和黄万山二人同时冷笑,看向麦尔祖德的目光透出几分凌厉。
  麦尔祖德知道这事儿早晚需要对王洵有个交代,索性竹筒倒豆子,把一切都说了出来,“胜者占有一切,败者为奴为婢,这是药刹水沿岸自古就有的规则。大食人也一个样。只不过他们更贪财,更肆无忌惮些。几位将军别怪属下。当年属下是俱车鼻施的臣子,眼里只有自家主人,没有大唐。如今属下既然决心投效大人,自然一切都为大唐谋划,同样不敢有丝毫保留!”
  “知道了,你继续说!被俘的唐军将士总计有多少人,都卖到哪里去了?!”虽然清楚对方的话句句在理,王洵心里依旧觉得极其不舒服。摆摆手,命令麦尔祖德尽快转向主题。
  “大食人拿出来公开发卖的,大概是七千三百人出头。这里边大概三千多是辅兵,非常容易区分,看眼神就能看出来,也最好卖。因为他们通常都比较温顺,并且有一技在身。其中木匠、皮匠或者泥瓦匠最为抢手……”
  “应该不止这么多。辅兵不懂得打仗,跑得也慢!”没等麦尔祖德说完,黄万山大声打断。
  “的确如此!”麦尔祖德坦然承认,“会造纸、会算账和会打造兵器铠甲的,大食人自己都当宝贝带回了老家,根本不肯分给他们的盟友。”
  “其他人大致去向呢?今天城里这些诸侯,恐怕每个人都买了不少吧!”王洵不想追究这些细节。无论正兵还是辅兵,在他眼里都是唐人,都值得他全力营救。
  “大人明鉴,今天在城里这些诸侯,当初有一大半儿是跟着大食人身后的。只有拔汗那,白水城、东西两曹,当时心向大唐。他们四家没资格参与战俘买卖,但过后,也从其他诸侯手中转买了不少奴隶,其中也包括唐奴。”麦尔祖德躬了下身,正色回应。
  “具体数字,你记得么?”王洵越听越冒火,皱着眉头追问。
  “属下记不得每家诸侯最后分到手的具体数字。但当年的账本,属下到存了一份!随时可以找出来献给大人!”麦尔祖德点点头,低声答应。
  
  第五章
异域
(五
下)
  
  “那你还不赶紧找出来!”沙千里第一次在王洵面前暴露出了他急躁了一面,上前几步,一把抓住麦尔祖德的衣领,“你还留着它干什么,等着以后再投靠新主人么?”
  “将军您错怪小的了!小的可以对漫天神明发誓,没有那个意思。”麦尔祖德丝毫也不生气,轻轻将沙千里的手推开,笑着解释了一句。随即。转头向王洵躬了下身,沉声问道,“敢问将军大人,您真的想救他们回来么?”
  “当然!”王洵听出麦尔祖德话里有话,点点头,大声命令:“别卖关子,有什么好办法,你尽管说出来!”
  “那您得让沙将军和黄将军答应,不准他们打我!”麦尔祖德低声提了一个条件,然后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
  “行!”王洵想了想,郑重作出承诺。
  麦尔祖德向旁边挪了挪,尽量离沙千里远一些,以免后者突然暴起伤人。“在城中重开奴隶市场,准许诸侯自由买卖人口。然后您暗中派人出高价,把所有具备唐人血统,或者看上去外表像唐人的奴隶,全都出高价买下来!诸侯见到有利可图,肯定会尽快回去拉人。”
  “我把你个……!”沙千里气得两眼通红,挥舞着拳头欲打,却被黄万山死死拉住,“别冲动,听听他的理由。”后者强忍悲愤,低声劝阻,同时恶狠狠地瞪了麦尔祖德一眼,警告他不要再卖小聪明。
  “那些唐奴……”麦尔祖德又往后退了退,尽量与沙千里保持在某个安全的距离之外,低声补充,“那些弟兄这几年的境遇并不太好。不会干活,又难以管教。对各城主、国主来说,基本上等于废物。但既然是花钱买回来的,大人如果让诸侯们白白交出,他们肯定不愿意。说不定有人会在背后捣鬼,偷偷地把弟兄们杀掉。宁可自己留不下,也不让大人您白得了这份便宜。但大人您花钱买,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诸侯们爱财,没有看到钱却不赚的道理!”
  “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王洵的性子已经比在长安时沉稳了许多。虽然心中觉得很不舒服,还是认同了麦尔祖德的建议,“就交给你去办,你能办得好么?”
  “承蒙大人信任,属下非常荣幸!”麦尔祖德躬了下身体,欣然领命。随即,又指着桌案上的文稿说道,“属下建议把这件事,和开释俘虏的事情混在一起。这样就更不着痕迹了。诸侯起初不会有提防,待发现大人的真实意图后,人已经运到了城外,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嗯!”那份文稿王洵还没来得及看,听麦尔祖德说得肯定,少不得临时抓起来翻了几眼。一瞥之后,目光便吸引住,再也挪动不开。
  麦尔祖德小心翼翼地看着王洵,目光中充满了期盼。这是他决定投靠大唐之后,第一次有机会展露本领。能不能在铁锤王身边站稳脚跟,就在此一举了。
  沙千里和黄万山也同样一眼不眨地盯着王洵,希望自己下午时的一番心血,能得到对方的认可。
  他们两个虽然鄙夷麦尔祖德的为人,协助麦尔祖德做事情时,却非常认真,并且不耻下问。而麦尔祖德作为新投靠者,在大唐没有任何根基,也需要巴结两位铁锤王身边的老人替自己撑腰。
  三个家伙怀着各自的心思,互相客客气气,倒也配合得如鱼得水。整个方案规划得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让人很难挑出毛病来。
  “这个,你说西市,场地大小充裕么?”直到翻完最后一页,王洵才带着几分欣赏之色缓缓地放了下来,笑着向麦尔祖德询问。
  “启禀大人,西市那边共有二百四十二间店铺,每间都自带仓房和后院,同时安排下一万人都没问题。并且,赎金不会同一天到,诸侯开释俘虏时,也必将根据对方的身份待价而沽。不会立刻把所有俘虏都脱手!”谈起市政管理和生意经,麦尔祖德立刻变得头头是道。
  “有这么大?”王洵愣了愣,有点儿不相信对方的描述。柘折城的外围结构他曾经仔细研究过,规模大抵与疏勒相当。没想到在城墙之内,居然还别有一番天地。
  “当然!”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麦尔祖德非常自豪地向王洵介绍,“大人有所不知,柘折城兴建的时候,受咱们大唐影响颇深,据说格局完全照抄了万里之外的长安。城内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像其他几个城市,房子建得东一座,西一座!”
  看见王洵的脸色没有不耐烦的迹象,他继续补充,“大人您现在所居住的王宫,和王宫周围的内城,处于城的正北方。出了内城,便是金光大街,横穿整座城市。金光大街往北,先前都是些官员的居所。往南,便是东西两市。都是半封闭结构,非常容易管理。大人您只需要派遣少量人手,将其收拾干净,就可以重新利用起来。西市比较宽阔可以用作俘虏买卖场所。至于东市么,也可以同时对外开放,供城中百姓和诸侯的随从们交易日常生活所需。这样,即便是在冬天,城里也能迅速恢复生机。大人您也可以从市易署衙门中,收到一部分商税,发给弟兄们做军饷!而弟兄们拿到军饷之后,再把它花出去,就又促进了市井的繁荣……”
  对于如何做买卖,拿钱生钱,用利滚利,王洵倒是不陌生。只是很久没为此道而已。如今重新听起来,心中立刻感觉到几分亲切。一边听,一边笑着指出几处疑问。
  麦尔祖德没想到杀人不眨眼的铁锤王大人居然也懂得做买卖,心中大生知遇之感。立刻带着几分谄媚,仔仔细细将自己的具体想法解释给王洵听。宾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投机,很快,便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王洵不想把诸侯们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去,所以事事都防微杜渐。麦尔祖德三年之前,就有帮助大食人坐地分赃的经验,此刻非但能照搬过来,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心得,弥补上次分赃过程中的不足。到了最后,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反倒成了旁观者,只能带着满脸地佩服看着王洵和麦尔祖德互相提醒着,将规划中的漏洞和可能出现的困难,逐个揪出来,一一给出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商量探讨,麦尔祖德又根据王洵的建议,制定了若干详细规则。尽力避免诸侯们趁机哄抬俘虏的赎身价格,禁止收了钱不放人,或者连前来交易者带钱一并吞掉现象。当然,这些规则都需要拿大唐使团的武力做保证,如果诸侯哪个胆敢带头强买强卖,就等同于挑战了大唐威严,王洵将带领其他势力共同讨之。
  待整个方案趋于完美,不知不觉间,已经是三更时分。听到外边巡逻队的报时声,王洵带着几分歉意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就这样吧。有什么不足,你自己酌情修改便是。不必事事都向我请示。我会安排人手配合你,咱们尽量早点把此事落实下去!”
  “属下跟沙将军和黄将军已经配合出了几分默契,所以,还是想请沙将军和黄将军一同去完成此事!”麦尔祖德很会做人,随时都记得把功劳分出去一些。
  这个建议,王洵当然没有不准的道理!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沙千里和黄万山也非常希望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立刻上前拱手,表示不会辜负主将的信任。四个人又说了几句场面话,即各自分头返回住处休息。走在路上,看看四下没有外人,沙千里扯了扯黄万山的衣角,笑着感慨道:“没想到,咱家将军大人,非但武艺超群。处理起民政来,也是个行家里手!”
  “是啊!姓麦家伙甭看在你我面前说得头头是道,在大人面前,却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黄万山对王洵也是好生钦佩,点点头,低声附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