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精校)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30

  薛景仙在官场沉浮多年,心中早就没有初出茅庐时的那份单纯和做人的是非观念。然而,收了别人的礼物,就要替人办事儿,却是他给自己定的最后原则。唯恐王洵过后给自己出什么难题,他笑了笑,拱手道:“本来么?王将军这番好意,薛某是不该推辞的。但将军来安西的时间并不长,想必也需要多结善缘。所以替将军计,这份厚礼不如将军自己留着,拿来送与更合适的人!”
  “薛大人这是什么话?”王洵眉头一皱,怒形于色,“你不要,我分给弟兄们便是。安西军中,哪个需要首级,自己不会拿刀去砍么,谁还稀罕王某名下的这几颗?”
  他昨天主动与薛景仙交往,初衷的确就是探听长安那边官场动静。但今天送功劳给对方,却是顺手而为,根本没包含任何交易的奢求。谁料反而被对方误会了,硬拿官场潜规则来往里头套。因此心中不免觉得甚为乏味,带了带坐骑,便准备离薛景仙这厮远一些,免得看着此人那副嘴脸闹心。
  薛景仙见状,赶紧催动坐骑跟上,伸手扯住王洵的马缰绳,“王将军莫要生气!薛某跟你一见如故。所以才替你着想。王将军应该也知道,薛某是个刚升上来的文官,在朝中根本无法替你说话……”
  “哪个需要你替我说话来?!”王洵回过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王某不过是念你一个文官,难得来这边一趟,所以才想多让你立点儿功劳带回去。免得日后回想起来,觉得白受了一番苦。你若是心里头过意不去,今后朝廷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多给王某透漏一二就行了。这边离长安几千里路,朝廷中的任何变化,传过来至少都得一两个月。若是能比旁人早知道几天消息,做到事事有备而无患,岂不是比攀上什么高枝都强?”
  这番话半真半假。倒让薛景仙心里头登时安生了不少。送个消息对他来说肯定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更何况日后为了替太子巩固基业,他肯定还少不了要与安西军的将领打交道。想到这层,他笑了笑,轻轻点头,“如此,薛某就不客气了。日后有用得着薛某之处,王将军尽管言语!”
  “若是用不着,咱们便老死不相往来了么?”王洵看了薛景仙一眼,笑着追问。
  薛景仙被问得又是一愣,抬起胳膊,笑着拱手,“薛某说错了。说错了!王将军若是不嫌薛某高攀,薛某交了你这朋友便是!”
  “早该如此!”王洵又狠狠地看了薛景仙一眼,气哼哼地说道。
  说罢,二人俱是哈哈大笑。彼此的心中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向西追了片刻,大伙又遇到了一伙大食溃兵。规模在五百上下,人和马都跑得口吐白沫。薛景仙怕别人说自己尽占便宜,竟然不顾劝阻,挥舞着弯刀跟在王洵身侧,连斩数名敌军下马,举止如同疯虎。
  他的随从见自家大人如此,也都冒死跟在了安西军身后冲杀。几个来回过后,居然将五百余大食溃兵杀了干干净净,没有让任何一名敌军漏网。
  那些从长安来的钦差侍卫以前没跟大食人打过任何交道,还不觉得今天的战果有何奇怪。几个薛景仙于半路上雇来的刀客随从却惊诧莫名,收拢了敌军的首级之后,一边喘息着跟着大队人马往回返,一边兴奋地议论,“大,大食兵,兵将素,素以强悍闻名,今,今儿怎么都变成了纸糊的?”
  “那还不简单,安西弟兄比他们更强呗。”有人嘴快,带着几分恭维的口吻回应。
  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大伙满意。一名年龄稍老的刀客摇摇头,低声感慨,“人家也是一路从西打到东,沿途破国无数的。按道理实力不应该这么差。不过,安西弟兄比他们强,也是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硬道理!”
  “这个,薛某倒能猜到一二!”走在队伍前头的薛景仙有心卖弄,回过头来,笑着插了一句。
  队伍当中,数他读书最多,说出来的话自然有人捧场。立刻,不光是随从们竖起了耳朵,王洵麾下的一些安西士卒,也都眼巴巴地看了过来。大伙心中其实也甚为纳闷,在开战前,军中老兵曾经小心告诫,切莫看轻了大食人。当年高仙芝大将军便是因为打久顺风仗,一时不察,才导致在恒罗斯河畔阴沟翻船。可今天的战场上情况却和老兵们说得恰恰相反,整个大食东征军,从主帅的临阵调度,到士卒的决死之心,武将的战斗之力,基本上都乏善可陈。简直就是一群纸糊的人偶,被大伙用力一捅,就彻底现出原形了。
  “依照薛某之见,原因有三。”薛景仙理了理思路,得意洋洋地卖弄,“第一,我大唐国运正盛,大食国虽然疆域广阔,毕竟是个蛮夷之邦。萤火虫难与皓月争辉!”
  “呵呵!”众将士咧嘴而笑,嘲弄的意思立刻写了满脸。
  薛景仙也不以为意,顿了顿,继续卖弄,“第二么,自从上次恒罗斯血战之后,安西军上下卧薪尝胆,苦等这一天足足等了两年。从上到下,都做足了准备。而大食人,恐怕还沉浸在上次偶然占到便宜的得意之中,压根儿没把咱们大唐男儿放在眼里。古语云,骄兵必败,就是这个道理!”
  还甭说,即便是信口开河,薛某人也胡诌得头头是道,把众将士唬得眼神发愣,脸上的表情立刻带上几分钦佩之意。见到大伙被自己糊弄住了,薛景仙更为得意,笑了笑,拉长了声音道,“这第三么,就是封大帅的高明之处了。悬师城外,围而不攻。逼着大食人远道来救。结果大食人跑得人困马乏,战斗力剩下的还不到原来一半儿……”
  “哎,算了吧大人……”闻听此言,众人脸上的表情立刻又变成了不屑状。围城打援不是什么太神秘的计策,老实说,从封常清下令对健驮罗城停止进攻那一刻起,军中大部分将士就猜到了主帅的战略意图。大食人那边其实也未必猜不到,只是不得不来而已。所以在赶路之时,大食主帅必然会考虑到麾下将士的体力情况。要么距离唐军远远地就扎营休息,要么就是在尚有足够的体力战斗之前,才会向唐军示威。根本不可能出现先自己把自己跑个半死,再送上门来挨刀子这种情况!
  “那你们说,今天大食人到底是怎么了。个个如同软脚虾一般,难道安西军中,还有人会咒术不成?”薛景仙心里不服,摸了摸滚烫的脸,笑着反问。
  “这儿……”包括王洵在内,大伙虽然不认同薛景仙的第三项剖析,却真说不出所以然来。正为难间,只见校尉朱五一向人堆中挤了挤,讪讪地说道,“卑职,卑职倒是能,能猜出个一二来。就是,就是不知道对,对还是不对!”
  “说罢,咱们不是都在瞎猜么?管他是对时错,说出来算!”在一群武夫之间,薛景仙倒也不愿意摆什么文人架子,招招手,笑着喊道。
  “那,那属下就斗胆了!”朱五一先是向王洵拱了拱手,然后笑着分析,“属下,属下当年在码头上替人,替人扛过活。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如果哪天接了个大活儿,需要装卸的东西特别多,大伙又不想拖到半夜才干完的话,中间休息时,就不能在原地站着。必须,必须来回走动,好把血脉给活动开。否则,否则一旦中间休息时站着不动。等再去搬东西时,肯定浑身都没力气,没一两个时辰,根本,根本缓不过劲头来。”
  “着啊!”话音未落,薛景仙已经大声抚掌。怪不得封常清明知道大食人主帅在给其麾下兵将创造喘息机会,还是任由对方拖延下去。并非为没看破对方的如意打算,而是巴不得对方如此,将计就计。
  其谋划布置,竟然慎密如斯!
  我大唐有如此将士,还惧什么区区大食?!纵使其来势如同天河决口,又当如何?
  自有壮士挥臂力挽,净洗胡尘!
  
  第四章
社鼠
(一
上)
  
  待众人回到营地,天色已经完全变黑。整个营地灯火辉煌,将士们杀牛烤羊,引吭高歌,一齐庆祝首战的胜利。
  与唐营的热闹相比,此刻健驮罗国都坦叉始罗城内,却是一片愁云惨淡。白天安西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垮了数倍于己的大食圣战者,健驮罗大相艾敏和一干文臣武将站在城墙上几乎目睹了整个过程。随着代表大食人的黑色战旗倒下,大伙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谁都明白坦叉始罗城被攻破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纵使天使亲自降临,恐怕也无力回天。
  然而以艾敏为首的众贵胄却全是天方教信徒,这多年来,也全是凭着大食人的支持,他们才能架空其国王,牢牢掌控国内的政局。为了讨好背后的宗主,他们用强力禁止了国内的其他一切宗教。强迫僧侣还俗,拆毁寺庙,捣毁佛像;驱赶拜火教信徒,将婆罗门教祭祀丢到河里活活淹死;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沾满了异教徒的鲜血。万一城破,力主与唐军为敌的大相艾敏固然难逃一死,其他文武重臣恐怕也会被蜂拥而上的各类异教徒们撕成碎片。
  更何况这一代国主已经年满二十,按照唐人的传统,断没有不扶持一个血统正宗的国主,而继续任由权臣把持朝政的道理。可以说,无论是现在就开城投降,还是继续负隅顽抗。等待着大相艾敏众人的,都是死路一条。其中差别仅仅是,只死少数几个掌权者,还是拉着城中无辜百姓一道为自己殉葬而已。
  文官们当然吵嚷着要死战到底,武将们心中却清楚,到了现在,恐怕士卒已经没有与唐军交战的勇气。甭说逼着他们提着刀继续顽抗,就是在唐军下次攻城时,想保证大伙不一哄而散,亦没有任何可能。因此,平素一个个皆衣冠楚楚的权臣们你指责我本事差,我抱怨你目光短,哭哭啼啼,自己先乱成了一锅糊涂粥。
  大相艾敏被吵得晕头转向,不得不再度拿出平素的威仪来,大声呵斥了一嗓子。“唐人不是还没开始攻城么?等开始攻城再说!先各回各家,安排一下各自的后人吧。如果真主明天就需要我等证明忠诚,我等即便争吵,又有何用?”
  毕竟其家族和本人都已经把持朝政多年,在众人心中形成了一定的积威。一声断喝之后,争吵立刻戛然而止。文武权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可奈何地叹了会儿气,摇着头陆续散掉。待众人的背影都去得远了,大相艾敏也慢慢踱回了自家宅邸。进了门,先命人叫来自己的两个孙儿,每人各给了他们一笔金子,命令二人城中相熟的商铺藏身,从此隐姓埋名,不准再提起与家族相关的任何事情。然后又将儿子、女儿、女婿等家族近亲叫过来,一一替他们安排出路,以免城破后玉石俱焚。最后,命找来管家哈桑,叹息着吩咐道,“把我珍藏的那瓶孔雀胆取来吧!准备了这么多年,该到喝它的时候了!”
  “主人!”闻听此言,管家哈桑立刻哭叫了起来。上前抱住艾敏的双腿,死死不肯松开,“您不用这样啊。不是城池还没被唐人攻破么?即便城破了,凭着您的身份,也可以得到唐人的赏识,何必非得走这条路,死后也不得安宁呢!”
  “父亲——!”
  “祖父——!”
  艾敏的几个儿女和孙子们早就猜出事情不妙,一直躲在门外没有离开。此刻听到管家的哭诉,立刻先后抢了进来,拉胳膊的拉胳膊,扯大腿的扯大腿,无论如何不准许艾敏服毒自尽。男男女女,哭成了一团。
  “傻孩子们啊!”听着儿孙们的哭声,大相艾敏心中也犹如刀割。“等唐军入了城,我还可能死得如此体面么?他们跟大食人为了争夺这一带的控制权,打死打活几十年。断然容不得我这个大食人的鹰犬。早已经知道结果的事情了,又何必非得承受最后的煎熬呢?!”
  “可,可城中还有很多忠于您的兵士啊。曼拉大人也保证过,会调动所有虔诚的信徒,为真主死战到底!”艾敏的儿子也是个文官,扯着他的手大声哭叫。“唐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飞上城墙来。只要咱们能再守三个月左右,肯定能等到第二波大食援军!”
  “第二波援军。你不是说梦话么?”艾敏摇摇头头,满脸是泪,“我为大食人效力了这么多年,心里还不清楚他们的习惯?用得着时向来是拿你当宝,用不到时则像狗一样踢开。咱们坦叉始罗有什么宝贝,值得大食人送掉了一支军队,很快就再添上另外一支?况且那些曼拉们,又有哪个不是嘴巴上说得比唱得都勇敢,真正需要打仗时,立刻就躲在别人身后边?赶紧都走吧,别再耽搁了。按照我说的先藏起来。唐人没人屠城的传统,不会把刀子砍到你们头上。先分散开躲一躲,然后悄悄混出城外去。再过三五十年,咱们家肯定能重新兴旺起来!”
  “可,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即便城被攻破,您也有化妆逃走的机会啊?!”几个晚辈依旧不肯放手,哭喊着继续给艾敏出主意。
  “胡说!我好歹也是健驮罗的大相!”艾敏把眼睛一瞪,厉声呵斥。“你以为咱们家享受百姓这么多年供奉,是可以白拿的么?每吃一口粮食,拿一块金子,天使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如今,是还债的时候了。何必明知道事态已经无可挽回,还非要再欠上几千条人命?不如自己把自己奉献出去,见证对安拉的忠诚。免得复生之日来临时,受到地狱之火的炙烤。”
  天方教亦如十字教,讲究末日、地狱和天堂。最高神安拉身边,有四大天使负责传达神谕、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如果某人在尘世间犯下罪孽,复活之日来临时,就要被送入地狱受苦。而善良的人和忠诚的信徒们则被接入天堂,永远享受欢乐。
  艾敏一家信奉天方教已经多年,虽然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功利成分,但对于末世之说却是不敢质疑的。此刻大相艾敏把自己选择服毒的理由摆出来,儿孙们也无法再继续劝阻。只好含着泪站起身,相互搀扶着离去。
  唯有老管家哈桑还不肯奉命,趴在地上痛哭失声。艾敏叹了口气,伸手将他搀扶起来,低声安慰道:“你去拿酒吧。然后自己打开库房,拿一袋金子离开。唐军素来军纪严明,应该不会伤害你这头发已经白了的老人!”
  “主人!”哈桑哑着嗓子嚎叫,头碰在地毯上咚咚做响,“你不能这样啊。不能啊!真主说过,自杀也是一种罪行!”
  “比起拉着成千上万人一起去死,罪行毕竟轻一些!”艾敏又长长地叹气,伸手从地上扯起老管家,“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拿你当外人看。你应该知道我的脾气。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服输。可这回,的确已经没的选择了。去吧,早点喝完酒,我还能睡个安稳觉!”
  “主人啊。主人啊。您听我说啊!”到了此时,老管家哈桑再也顾不得双方地位悬殊,“没到这种地步呢啊。没到呢啊。大食人刚刚吃了一场败仗,还没有全军覆没呢啊。不彻底将他们收拾干净,唐军怎么会放心攻城?”
  “啊!”艾敏愣了愣,猛然将身体坐得笔直。但是很快,他的腰杆又驼了下去,“可那不是早晚的事情么?十二万东征军,连三万唐军都没打过。如今剩下的顶多也就是一小半儿,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哈桑咬了咬牙,恶狠狠地说道:“可如果您抢在东征军覆灭之前,把坦叉始罗献给唐人呢?怎么着也算戴罪立功了吧?就算是为了做给其他国家的掌权者看,唐人也没理由再杀掉您。况且那些曼拉们的性命,此刻还掌握在您老手上。把他们绑了献出去,岂不又是大功一件!”
  “胡说!”艾敏腾地一下站起来,气得直哆嗦,“我是安拉的信徒,怎能下手残害自己的兄弟?赶紧闭嘴,否则我不会再宽恕你!”
  “可即便您不杀他们,唐军入城之后,等着他们的也是死路一条。这些年来,他们的那些作为,哪点儿又符合了教义?不过是打着真主的名义,行罪恶之实。若说背叛,他们才是真正的背叛者。您杀了他们,只是替真主清理蛀虫而已。”
  “你,你……”艾敏气急败坏,连话都说不利落了。然而心中却有一个声音清晰地告诉他,老管家所言,句句属实。自从上两代人昄依了天方教之后,他的家族对经文多有涉猎。私下里慢慢发现,其实原始的教义并不像传教曼拉们所讲述得那般严苛。事实上,天方教非常讲究和平与包容,要求信徒们忠诚,却不排斥与其他信仰并存。而不是像犍陀罗、大勃律等国现在这般,非要将其他信仰的神庙焚毁,将其他神明的教徒和祭司斩尽杀绝。
  肯定有人在故意歪曲经义!艾敏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当大多数心中的狂热都超越理智之时,只有表现得比别人更为狂热,才能得到最大的支持。否则,肯定会被打成异类,从而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经义中曾经说过,要大伙拆毁佛寺么?经义中曾经说过,异教徒必须处死么?经义中曾经说过,可以随便占有别人的家产,土地么?经义中曾经说过,可以向邻居举起刀么?”老管家也豁了出去,看着艾敏的眼睛大叫,“六信五功当中,哪一条是战功?为什么有人非要逼着我们,对自己从前的朋友和邻居动刀子?只有善良的种子,才会结出善良的果实。用刀子推广经义,播种下去的全是仇恨,怎可能建立起地上天国?”
  “你,你这该死的老家伙。你还不赶紧去死!”从没听人以这样口吻向自己发问,艾敏简直怒不可遏。但是,他的灵魂,却慢慢地从绝望中走了出来。老管家的话没错,那些试图用杀戮建立地上天国者,本来就已经背叛了真主。出卖他们,不应该是罪行,而是替真主伸张正义,让真正的教义重新回归人间!
  “可,可哈里发那边,我怎么交代?”想到这儿,他不由自主地坐下去,“毕竟,此事不可能瞒过所有人!”
  “凡是身体健康的信徒,一生都要去麦加朝圣!”老管家想了想,沉声提醒。“哈里发病重,哈里发的弟弟和大相正在争夺整个国家的控制权。您如果派人去朝圣,顺道说明您为了稳住东方的局势,不得不忍辱负重。想必任何人都能理解您的苦衷。况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组织起第二支东征军的情况下,与唐人恢复交往和贸易,对大食国来说,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艾敏眼前立刻一片雪亮。家族名下的商队头目曾经向他汇报过,在大食以西的若干国度,来自大唐帝国的一切商品,都可以卖出天价。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挥师东进,占领商品的原产地,对大食国来说当然是最佳选择。可在东征失败的情况下,保持通往大唐的商路畅通,就成了重中之重。否则,别的不说,光是失去了茶叶和绸缎这两项物品,就足以令很多大食贵族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如此,他这个健驮罗大相的地位,就更加重要起来。沟通东西两大帝国,向交战双方传递消息,把坦叉始罗城变成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从而为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想到这儿,艾敏心中的阴郁一扫而空,抓起镶满宝石的腰刀走到门口,冲着外边声嘶力竭地大喊,“来人,来人,给我敲响王宫门口的大钟。我要召集群臣议事。我要给大伙指一条明路!来人,召集所有王宫侍卫,别忙着跑。我还没死呢,大伙都有平安渡过此关的希望……”
  “铛,铛,铛……”钟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打碎笼罩在健驮罗国都,曾经的佛教圣地,坦叉始罗城空中的漫漫长夜。把明亮的星光,洒满在每个心怀期盼者的眼睛。
  
  第四章
社鼠
(一
下)
  
  黑暗是阴谋和交易的最好掩饰。第二天早晨,坦叉始罗城的百姓从自家门口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就发现城中的一切都变了模样。
  已经被天方教霸占多年的一座座佛寺,重新打开了山门。房顶的形状却还没来得及恢复原貌,数以百计的工匠们在士兵的逼迫下,将房顶周围匆匆忙忙钉了一圈翘起的飞檐,以示盖头换面。曾经被当做菜市场的拜火教神庙也重新清理了出来,长满茅草的房顶上青烟缭绕。最离谱的是几处临街的店铺,窗口处挂满了不知道从哪里寻找来的女人衣服,长长短短,花花绿绿,让习惯了黑白两色的眼睛直发痛。而平素腰里别着棍子,以替安拉严肃经义为名,四处敲诈勒索的差役们却对此视而不见,难得换上了一副笑脸,冲着门缝后的眼睛躬身抚胸,不断示好。
  “他们这是怎么了?被门板夹了脑袋不成?”个别胆大者无法相信自己所见,从门口走出来,到街上举头张望。一看之下,嘴巴立刻张得能塞下个鸡蛋。怪不得差役们都换了嘴脸,原来背后给他们撑腰者都落了难。那些打着安拉名义到处作威作福的收税官,那些动辄就将人处以极刑的传教曼拉,全部被绑了起来,像待宰羔羊般关入了囚车。跟在囚车后边,却不只是数队满脸惶恐的王宫护卫,还有几百名手捧木鱼的“高僧”,扯开嗓子向大伙宣布国王陛下废除天方教的最新决定。只是他们显然是昨夜才临时接受剃度的,发茬被初升的朝阳一照,立刻反射出一层扎眼的青光。
  “这不是糊弄鬼么?”有人撇着嘴暗骂。健驮罗国王,从他祖父那辈起就成了摆设,城中百姓哪个对此不心知肚明?那些横行霸道的大食曼拉、圣徒们,有谁背后与贵族老爷们没牵扯?可嘲弄的话只能偷偷的说,不能公然宣之于口。坦叉始罗城已经变天了不假。一夜之间,寺庙换了经文,神明换了面孔,然而坦叉始罗城掌权的那几个大家族却没有变。只不过人家从“真主的最虔诚信徒”,一转身就成了佛陀或者火神在人间的讲经者,转过来转过去,总是走在了风云变幻的最前列。
  “铛……”“铛……”“铛……”,清脆的钟声又响了起来,打断人们心中的困惑。堵在城门口的巨石被士兵们一块块挪走,城门大开,先将几面白葛做的旗帜挑了出去。随后,新剃度的“高僧”们哭丧着脸,念着自己也不熟悉的经文,簇拥起一个苍白面孔高官,在刀剑的逼迫下走出城门。跟在他们身后,是一辆辆锈迹斑斑的囚车。紧接着,城门“咣当”一声又关了起来。将城里城外分隔为两个互不关联的世界。
  “投降了,他们要投降了。向唐人老爷投降了。”在城门口附近居住的百姓立刻明白了贵族老爷们在做什么,嘴里发出绝望的叫喊。但很快,叫喊就被附近的士兵们大声喝止,“胡说什么?咱们这不是投降。大相说了,这是举义,举义,你们懂么?”
  举义和投降之间到底有多少差别,百姓们的确不懂。但是,所有人心里却慢慢又安宁了下来,旋即涌起一股如释重负般的轻松。终于不用打仗了,奶奶的。再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听头上的弩箭呼啸声了。贵族老爷们改信佛陀也好,改信了火神也罢,终于良心发现,没拉着大伙一道给他们殉葬。至于唐人入城之后究竟会如何?就随他去吧。反正城中值钱的东西早被大食人拿走了,除了性命之外,大伙不会再损失更多。
  “大相说了,所有罪责,都由他一人承担!”士兵们的呐喊声单调而乏味,却一遍遍重复,以图将谎言彻底地重复成真相。“原来他命令大伙抵抗唐人老爷,是因为天方匪教凶残,而唐人老爷善良。如果在战局未定之前,咱们就开城迎接唐人老爷。万一事情发生了变故,则城中必然血流成河。而唐人老爷向来仁慈,即便咱们举义稍晚了两天,想必也不会过分难为大伙。大伙别怕了,别怕了。所有罪责,大相他老人家都一个人担下来了。不求大伙对他有多感恩,只希望今后所有人都能安守本分,太太平平过日子!”
  希望如此吧。百姓们摇摇头,叹息着掩好了自家院子门。改天换地,那是大人物们的戏耍。真话也好,谎言也罢,寻常小人物只有听的资格,若想豁出性命去较一次真儿,那还的确犯不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