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75

  管亥转身欲走,却被马跃声声喝回,管亥回头惊疑地望着马跃,疑惑地问道:“怎么?”
  马跃眸子里掠过一丝阴蛰的神色,沉声道:“我有说过不当这大督帅吗?”
  管亥愕然道:“咱不是治理了不了地方吗?治理不了地方就得接着继续流窜,你又怎么留在颖川当他们的大督帅?”
  马跃阴声道:“这是两回事,去,把使者都叫进来。”
  管亥哦了一声,满脸困惑地出去了,郭图却结结实实地向马跃弯腰一揖,满脸谄媚地恭维道:“大头领英明,颖川黄巾虽不足以成事,却可以驱之以壮声势,如果让他们另选别人当了这大督帅,必然要不利于八百流寇。”
  马跃一仰脖子,又灌下一杯滚烫的美酒,这话郭图算是说对了,马跃绝不会想着依靠颖川的黄巾军去倾覆大汉帝国,这些乌合之众唯一的用处也就是用来虚张声势吓唬吓唬人。当上这个大督帅半点好处没有,还得赔上许多富余的粮草,可如果让别人当了,却对八百流寇遗祸不小。
  无论如何,八百流寇都曾是南阳黄巾军的一支,新推举出的大督帅必然拥有颖川地区的最高军政指挥权,八百流寇岂非也要听命于他?真要到了那时候,马跃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或者拍拍屁股走人、继续流窜转进,或者干脆与黄巾军彻底翻脸,可无论那一条路,都不是马跃想走的。
  现在并非转进的最佳时机,因为整个中原腹地,再没有比颖川更适合八百流寇休养生息了,马跃的“精兵”计划正进行到节骨眼上,对骑兵的改良也才刚刚开始,他可不愿意宛城的悲剧在颖川再度上演。
  与颖川黄巾军翻脸更非马跃所愿,如此一来,八百流寇就将同时面对汉军与黄巾军的打击,所面临的处境必将更为艰难。
  所以,马跃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大督帅的头衔,将颖川黄巾名义上的最高指挥权牢牢地抓在手里。马跃并不指望这些乌合之众真能听从他的调谴与指挥,更不指望依靠这些乌合之众去逐鹿中原、谋取天下,他只是不愿意别人来胡乱指挥八百流寇,导致八百流寇最终败亡,仅此而已。
  ……
  陈留郡,尉氏城外。
  5000余汉军已在城外集结待命,飘扬的旌旗几乎遮蔽了整片天空。都尉毛阶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跨骑于马背上,向孔伷与潘勖一抱拳,朗声道:“两位大人且请回转,阶~~就此别过。”
  孔伷捋了捋颔下柳须,欣然道:“本官预祝孝先(毛阶表字)旗开得胜,一举荡平颖川匪逆。”
  潘勖亦拱手道:“孝先兄珍重。”
  “某去矣。”毛阶狠狠一勒马缰,拔转马头,然后挥鞭在马股上狠狠抽了一鞭,长声大喝道,“驾~~”
  “咴律律~”
  战马一声痛嘶,驮着毛阶疾奔而去,毛阶身后,数十骑亲兵如影随行,卷起漫天烟尘,迷乱了午后的残阳。顷刻间,军官的口令声、号子声响彻长空,五千汉军将士在军官的喝斥下,纷纷转身,逐渐汇聚成一道滚滚铁流,向着南方席卷而去。
  毛阶策马奔行在军阵的最前方,五千大军于他身后紧紧追随,莫名的热情在毛阶胸膛里翻滚不休,放眼整个大汉帝国,有多少将领有机会率领五千大军在外作战?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男儿建功立业、名扬天下,当在此一战。
  颖川的黄巾贼,终将成为他毛阶登上大汉帝国政治舞台的垫脚石。
  “驾~~”
  想到热情激昂处,毛阶仰天长啸一声,又是狠狠一鞭抽在马股上,直恨不得日落之前开进颖川,将黄巾逆贼杀个落花流水。
  ……
  大汉帝国都城,洛阳。
  伴随着袁术回京,八百流寇肆虐颖川的消息传来,满朝文武吵成一团,德阳殿几乎成了菜市场,一向荒废政事的灵帝破天荒连续两天参与廷议,却并未让这场争论平息下去,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汉末时期,朝中势力主要分为三个派系,宦官、外戚以及夹缝中求生存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反复交量、互有胜负,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董卓进京,群雄并起时始才终止。
  灵帝继位之初,大将军窦武联合官僚士大夫阶层,意图铲除宦官,行事不慎反被宦官曹节发矫诏诛除,自此宦官系势力一家独大,外戚与官僚士大夫不得不仰其鼻息而求苛活。至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灵帝下诏册封何进为大将军,总镇全国军事,外戚势力始卷土重来,逐渐形成了与宦官势力分庭抗礼的局面。
  至中平二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关系便急剧恶化,逐渐形成水火难以相容的两大阵营,于朝堂上下展开了或明或暗的殊死角逐。事实上,当时的宦官势力相当强大,并非像某些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只能跑到灵帝或者太后、皇后跟前去哭天抢地抹眼泪,当时的宦官,不但有灵帝的宠信,还把持着大汉朝最精锐的羽林军,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更是把何进名义上的总镇兵马权也夺走了,各州郡也多有大员与朝中宦官沆瀣一气、互为声援,完全不像明末时期的宦官,受世人所轻视,再怎么踹达也始终只是皇城里的一只跳蚤。
  这次争论的焦点是,是否需要调谴大军征讨肆虐颖川的八百流寇。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系势力认为,绝不能姑息养奸,坐待颖川局势崩坏,应该立刻任用袁术为讨逆将军,领豫州刺史,协同左中郎将朱隽、右中郎将皇甫嵩两路大军,三路并进,协力清剿八百流寇。
  而宦官系势力则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八百流寇只不过是一伙四处流窜的马贼,根本就不会危害到大汉帝国的国运,只需要晓喻地方官员严加清剿便是,犯不着兴师动众。而且,宦官系提出的理由更为冠冕堂皇,因为自黄巾之乱以来,大汉帝国穷兵黩武,国库空虚,民生疲弊,再承受不起一次大的军事征伐了。
  何进有何进的担忧,朱隽、皇甫嵩所率精锐之师一旦回返洛阳,届时兵归西园,势必要受到上军校尉蹙硕的节制,从此以后何进再想调谴就难如登天了!而如果让宦官控制了这支精锐之师,就好比在外戚与士大夫官僚阶层的脖子上悬了一柄利剑,令他们寝食难安。
  最明智的办法自然是借口黄巾未平,将这两支精锐之师牢牢地控制起来,最好是能控制在袁术这样的可靠之人手里,始能安心。宦官也不是省油的灯,对外戚的用心洞若观火,因此极力反对兴师动众讨伐颖川,坚持兵散西园,将归于朝。
  灵帝夹在宦官与外戚之间,左右为难,脑子里只想着与妃嫔裸泳戏嬉,从来就没有好好关心过国事的灵帝怎么也想不明白,区区八百流寇为祸颖川,如何会引起满朝文武如此激烈的口角?
  又一轮廷议在谩骂与诋毁中结束,灵帝逃也似的逃离了德阳殿,返回西苑陪伴他的妃子们继续裸泳戏嬉。大将军何进心情郁闷,邀请了司空袁逢、司徒袁隗、车骑将军何苗以及虎贲中郎将袁术、侍中王允、侍郎蔡邕等人结伴前来红楼寻欢解闷。
  酒过三巡、斛筹交错,大将军何进已经喝的微醉,忽然仰天长叹一声,情绪极为低落。
  何进的郁闷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世人眼中,他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整个大汉帝国的兵马都归他调谴。可又有谁知道何进心中的苦楚?原本他这个大将军就只是个摆设,现在,十常侍弄了个西园八校尉,更是连这点名义上的权力都要夺走了。
  面对宦官势力咄咄逼人的架势,何进欲振乏力,不由得心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感慨。
  眼见何进心生消极懈怠之念,司空袁逢的眉头不由得跳了一下。
  事实上,在官僚士大夫眼中,宦官只是些不能人道的阉货,可何进也只是一介屠户而已。以袁逢、袁隗兄弟为首的士大夫阶层之所以愿意与“何屠户”合作,只不过是想借助外戚势力来扳倒宦官势力而已。
  自曹节乱政以来,宦官集团一直只手遮天,士大夫阶层只能仰人鼻息、苛且偷生,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何进这个外戚可以与之争锋、角逐,他们自然不愿意何进消极懈怠,失去与宦官抗争的锐气。
  袁逢冲弟弟袁隗使了个眼色,袁隗会意,恭敬地劝道:“大将军不必气馁,宦员虽然势大,却终究不能只手遮天。朱隽、皇甫嵩两位将军统军留驻虎牢、汜水,素来只尊大将军号令,只要这两路大军一日不归洛阳,便如猛虎窥于侧,张让等阉货便始终有所忌惮,不敢拿大将军怎样。”
  侍中王允附和道:“司徒大人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两路大军回京,如若不然,兵散西园、将归于朝,上军校尉蹙硕总镇天下军马,大将军手中既无兵又无将,大事休矣。”
  何进叹息道:“吾岂不知,奈何陛下只信奸佞之言!吾尝试探皇后口风,陛下似有听信阉货之意,如之奈何?”
  侍中王允道:“下官倒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何进急道:“子师快快道来。”
  “大将军可严令颖川周边州郡,不得与援。”王允眸子里掠过一丝阴狠之色,沉声说道,“为天下苍生计,为大汉社稷计,说不得只好牺牲颖川乃至豫州之百姓了。”
  蔡邕闻言耸然动容,失声道:“子师言下之意,意欲放任颖川乃至豫州的局势崩坏而不顾乎?贼酋马跃非寻常之辈,只恐养虎为患耳!”
  王允道:“欲留朱隽、皇甫嵩两路大军于关东,令阉货心有顾忌,舍此别无他策。”
第074章
铁骑
  皇宫内院,十常侍正在密议。
  蹙硕道:“何屠户真是越来越嚣张了,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他会学窦武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来。”
  赵忠道:“咱们只想把皇上侍候乐呵了,又碍着谁惹着谁了?真想不明白这些个皇亲国戚、朝中重臣咋就这样恨咱们呢?”
  张让道:“还不是因为皇上信咱们、宠咱们,这些奸臣贼子心里酸着呢,哼!”
  蹙硕道:“不能再放任下去了,必须学曹节大人发矫诏,调动羽林军铲除这些奸臣贼子,等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料想皇上也不会为难咱们,大伙说是不是?”
  夏恽道:“蹙公使不得呀,羽林军虽说在我们控制之下,可兵力终究太少,再说西园八校尉多是何进亲信,万一西园新兵倒戈,恐引起混战,急切间恐难成事,届时朱隽、皇甫嵩引大军西寇洛阳,则大事休矣~~”
  张让道:“夏公说的不错,现在时机未至,就暂且让何进那屠户再嚣张几天。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将朱隽、皇甫嵩两路大军调回洛阳,待兵散西园、将归于朝,尔后再将天下各州郡之义勇兵一律解散,则何进既无兵、又无将,诛之便如捏死一只蚂蚁耳。”
  蹙硕道:“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张让阴阴一笑,说道:“等不起的是何屠户,而不是我们,只要恢复了州牧制,天下各州齐心协力,合力剿贼,黄巾贼总有覆灭的一天,到时候海内安宁,看他还以什么借口把持兵权不放,哼!”
  赵忠道:“张公所言极是,我已经联络好了宗正卿刘焉,于明日廷议再提议复州牧,我等可分头联络相熟官员,于明日朝堂之上齐造声势,料可成事。”
  张让道:“善,诸公可分头行事。”
  ……
  长社,中平初年(公元184年),颖川黄巾大督帅波才曾于此地大败卢植,北中郎将所部汉军付之一炬,卢植仅以身免。
  时隔一年,又一场大战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幄。
  “吼呜呜~~”
  大地刚刚回春,麦苗茁壮成长,极目原野一片郁郁葱葱。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却骤然响起低沉苍凉的号角声,在嘹亮绵长的号角声中,一片迎风招展的旌旗自北方冉冉而来,遮蔽了旷野原有的绿色。
  毛阶惬意地跨骑在马背上,眯起眼睛眺望前方,前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
  “报~~将军,前方十里便是长社。”
  长社?毛阶眸子里掠过一丝冷焰,倏然回头,只见身后烟尘熏天、铁流汹涌,汉军将士密密麻麻的身影瀚如烟海,头盔上的红樱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汪洋,艳色照耀下,燃烧起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
  “报~~”
  又一骑探马拖着滚滚烟尘从前方疾驰而来。
  “将军,前方二十里发现大队黄巾贼寇!”
  毛阶闻言精神一振,喝问道:“贼寇有多少人马?”
  “共有五万余人!分为五队,最前面一队人数最多,有两万余人!”
  “五万颗人头!?”毛阶脸上掠过一丝贪婪而又残忍的杀机,长声大喝道,“击鼓、列阵、准备迎战~~”
  “咚~”
  “咚~”
  激昂至令人热血沸腾的战鼓声冲宵而起,毛阶的将令流水般传递下去,在军官的喝斥下,汉军将士的前进步伐嘎然而止,然后向两翼缓缓展开,不到一刻钟时间,已经排列成战斗阵形,重步兵在前,轻步兵居中,弓箭手、辎重队居后,仅有的数百轻骑分为左右两队、护住大军侧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