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359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万历皇帝缓步进了书房。早有王府侍从替万历皇帝搬来椅子放在了王朴的左首,万历帝欣然坐了,脸上没有丝毫不悦之色。身为帝国皇帝,却被臣子召到府上议事,这事说起来是挺那个的,但如果这个臣子是王朴这样的老臣,那就另当别论了。
  万历皇帝虽然年纪不大,可心思却不比他老子隆武帝笨,他很清楚,以王朴的威望和势力,如果他想当皇帝,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天底下的百姓和所有的权贵都只会举双手欢迎,而绝不会有人为朱家喊冤!
  王朴这才从摇椅上坐起身来,以苍老的声音说道:“唔,该来的都已经来了,那……就开始吧。今儿老夫把各位请到这里来,就是想和大伙商量一件事情,一件关乎帝国千秋百代、兴衰荣辱的大事!”
  万历皇帝心头咚的一跳,眸子里不可遏止地掠过了一丝恐慌。
  这些年,街头坊间一直就有不少流言,说王朴自始至终效仿的都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所以在王朴有生之年他是绝不会篡位的,可在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却立刻就篡汉自立了,难道说王朴是打算交权了?
  想到这里,万历皇帝不由地看了内阁首辅王法一眼,一股不安的阴云已经将他笼罩。以他对王法的了解,如果让此人掌握了实权,那是肯定会篡明自立的,难道说朱家的江山传到他朱和载这代就真的要绝了吗?
  王法心里同样在打鼓。不必讳言,这家伙的确有当皇帝的野心,他一直认为大明之所以能有隆武中兴,并非隆武帝有多英明,而完全是王朴的功劳。如果不是王朴,大明朝早不知道被建奴灭了多少年了!所以王法认为这个江山就该是王家的,这个皇帝的宝座就该由他们王家父子来坐。
  王法还知道,天底下的百姓还有权贵绝大多数都是站在他们王家这边的,只要王家登高一呼,替明另立王朝那就是顺天意、应民心!让王法想不通的是,王朴为什么一直就不愿意篡明自立?
  事实上,王朴不愿意篡明自立,原因很简单。
  王朴可以保证自己不是昏君,可以知道王法不是个昏君,甚至可以知道王法的儿子、孙子也都不是无能之辈。可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呢?王朴能保证王家的子子孙孙一直贤明能干下去吗?
  当然不能。
  既然不能保证王家的子孙会一直贤明能干下去,那么王家的王朝最终也难免覆灭的命运,而到时候受苦的又将是帝国的百姓,遭受灾难的又将是大汉民族,如果到时候有某个野蛮民族死灰复燃,谁又能保证蛮族入寇中原的历史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所以,为了子孙后代计,为了大汉民族计,王朴绝不会篡明自立!王朴要的是从制度上,从根本上对帝国的最高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大明帝国能够长久繁荣,以保证大汉民族能够长盛不衰!
  “我老了……”王朴以落寞的语气说道,“这个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帝国的将来,大汉民族的未来就要依靠你们了。”
  “老爷子。”王法赶紧说道,“您身轻体健,最少还能再活三十年。”
  “别打岔。”王朴摆了摆手,说道,“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老夫生平杀人无数,灭国、灭族数以百计,也算是千载以来罕见的祸害了,所以能活到八十九岁,已经值了……可老夫毕竟是老了,留给老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书房里的气氛有些诡异,有些凝重,没有任何人敢出言打断王朴。
  “在老夫活着的时候,谅那些跳梁小丑也不敢出来闹事。”
  王朴苍老的脸庞上忽然涌起一股久已不见的豪情,不过这股豪情很快就又隐去,取而代之却是无限的惆怅。“可在老夫死后,就管不到他们了……老夫放心不下呀,在有些事情没办完之前,老夫就是死也不能瞑目呀。”
  “爹。”王法急道,“你这是怎么了,好好说什么死呀活的。”
  万历皇帝也劝道:“是呀老爷子,以您的威名,连阴曹地府的阎罗王见了都得绕道,天地人三界又有谁敢拘你的魂?”
  “别说这些没用的。”王朴摆了摆手,接着说道,“眼下还有两件事,要是这两件事没办好,老夫是绝不会咽气的。这头一件事就是欧洲列国!在老夫闭眼之前,一定要亲眼看到中央军征服欧洲!”
  “老爷子放心!”李定西霍然起身,以莫名的语气说道,“铁道部正打算修通西伯利亚的铁路,总参谋部也已经拟定了详细的对欧作战计划,最多三年,我大明中央军就一定能征服整个欧洲!”
  “唔,怎么用兵那是你们的事,老夫只管结果。”王朴轻轻颔首,接着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老夫老了,精力也不比你们年轻人了,中央军的大小事务也该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来了!终于说到正题了!
  王法、万历皇帝的心同时悬了起来,即便是李定西等军官的眼神也忽然间变的热切起来。包括吕如晦、孙安邦等人在内,他们都很想知道王朴究竟是打算如何分配手中的权力的?赋予王法最高军政大权,还是把军权还给万历皇帝?
  王朴浑浊的眼神缓缓扫过众人脸上,以苍老的声音说道:“从今儿开始,皇帝陛下就是大明帝国一切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王朴话音未落,王法的脸色已经变的十分难看,万历皇帝却是心中窃喜,不过脸上却绝不敢表露出来,其余吕如晦、孙安邦、李定西等人也是有些意外,他们还真没想到王朴会把兵权还给万历皇帝。
  王朴语气一顿,突然说道:“不过……”
  万历皇帝刚刚放下的心立刻又悬了起来,而王法心里则又重新浮起了一丝希望。
  王朴接着说道:“不过,皇帝陛下调动军队的调令,得经过内阁、国会两院的核准才能生效。无论是内阁反对,还是国会两院中的上议院或者下议院反对,皇帝陛下的调令就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参谋长联席会议就不得执行。”
  绝了!
  王朴这一招当真是绝了!
  这样一来,放眼整个帝国,只有最高统帅万历皇帝有权调动帝国的武装力量,可他也不能随便调动武装力量替己办事,比如说强行解散议会或者内阁,这就不行,因为皇帝的调令必须经过内阁和国会两院的核准。
  当然,这个权力分配模式并非无懈可击。
  有那么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陛下控制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中的所有成员,直接掌握了整支武装力量,那就可以绕开内阁和国会两院为所欲为了,不过在大明帝国的政治架构内,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都是从中央军的各级军官中推举出来的,而这个名单则是要经过内阁批准的。所以说,其中有一两个联席会议成员上演无间道还有可能,如果所有的成员都被皇帝陛下收买,那可能性就非常小了。毕竟内阁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不可能连自己的人被皇帝收买了都不知道。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掌握实际行政权的内阁首辅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名单审核权控制了联席会议的所有成员。这样一来,内阁首辅虽然在名义上无权调动帝国的武装力量,可实际上,内阁首辅就是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所有成员都忠于内阁首辅。内阁首辅甚至可以发动军事政变直接篡位,或者成立军政府。
  这才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王朴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那就是,内阁只具备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名单的最终审核权,却不具备名单的选送权,这个选送权是属于国会两院的。换句话说,国会两院会从中央军中资历相符的现役军官中挑选出十到十五人的名单,然后上交给内阁,由内阁选定其中的五至七人,组建新一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这样一来,内阁首辅要想完全控制参谋长联席会议是基本上不可能了。因为王朴实际上是把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的任免权分散给了人数众多的国会两院。这人一多心就不齐,心不齐就会有争执,就会有派系,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最后内阁和国会博弈来博弈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家互相妥协。
  当然,也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荒唐的可能,那就是皇帝拒绝行使武装力量的调谴权。
  比如说将来帝国受到了异族入侵、殖民地叛乱等武装威胁,需要中央军出兵镇压时,皇帝陛下却拒绝下令调动军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套办法来弥补了,那就是国会两院的谏议权。当帝国、大汉民族受到威胁的时候,国会两院如果能以多数通过决议,并上报内阁批准,就可以直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派谴武装力量的命令。
  王朴的这个权力分配有些诡异,其实就是变相的三权分立。
  西方通常意义上的三权分立一般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可这套体系在大明帝国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在大明帝国,军权是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的,谁要是掌握了军权谁就是大爷。行政、立法、司法都得靠边站。
  所以,王朴的这个三权分立,其实就是把手中的军权给分割了:军队的调动权归帝国皇帝,高级军官的任命权归国会,武装力量调动,高级军官任命的监督权则归属内阁。并以此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互相制衡的体系,避免了皇帝或者内阁首辅直接控制武装力量,并威胁到大明帝国现行的政治架构。
第三百四十五章
征服欧洲(终章)
  万历皇帝等人已经走了,书房里只剩下了王朴、王法父子。
  王法有些气愤地望着王朴,责问道:“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要把军权还给万历帝?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现在你老人家健在,他们当然不敢拿我们王家怎么样,可是你老人家百年之后呢,他们会放过我们王家吗?”
  “他们?”王朴冷然道,“他们是谁?”
  王法道:“当然是皇家的人。”
  王朴道:“皇家的人又能把王家怎么样?”
  王法道:“现在当然不能把王家怎么样,可您老人家百年之后呢?他们手里有兵权,肯放过我们吗?”
  “兵权?”王朴冷笑道,“为父刚才当着大家的面已经把话说清楚了,皇帝只是帝国军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如果没有内阁和国会两院的支持,他根本就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王法急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王朴微闭的老眼霍然睁开,沉声道,“别以为为父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你不就是想跟为父一样大权独揽吗?现在为父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没那个资格!为父之所以把军权分割成三块,就是为了防止你大权独揽!”
  王法垂下了脑袋,讪讪地说道:“父亲,孩儿这也是为了王家……”
  王朴很不客气地骂道,“你如果真是为了王家好,那就按着为父的意思去做,当皇帝有什么好?今天你能大权独揽夺了朱家的皇位,明天别家就也能大权独揽夺了你王家的皇位。你回去好好想想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去内阁办公。”
  王法闻言吃了一惊,听王朴这话的意思他要是想不通,那这个内阁首辅也就得换人了。
  书房里的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凝重。就在这个时候,一把稚嫩的童音伴随着一名稚童飘了进来,进来的稚童约模六七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大号王志,乳名王子,是王家的长房长孙,王法的嫡孙子,王朴的嫡重孙。
  “哎,乖志儿来了。”王朴的老脸上立刻笑出了花,伸出干枯的双手抱住了王志,“来,太爷爷抱抱……”
  王志伸手搂着王朴的脖子,在王朴槐树皮般的老脸上亲了两下,说道:“太爷爷,妈妈说不能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
  “哎,志儿真懂事。”王朴伸手拧了拧王志的小脸蛋,再转头望向王法时,脸色就有些阴沉,说道,“不像有些人,年龄一大把都已经做爷爷了,却还是不明是非,不懂道理。”
  三天之后。
  礼部专门搞了个仪式,当着所有内阁官员、两会议员以及数十万南京百姓的面,王朴把象征中央军最高统帅身份的镶金军刀交给了万历皇帝,同时也向天下昭告了王朴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明确了皇帝、内阁、国会的职权。
  同一天,三权分立被写进了大明律,也就是大明帝国的宪法。
  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帝国的三权分立政治架构得到正式确立。
  帝国皇帝是帝国最高元首,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但没有行政统治权,而且只能在帝国、民族受到威胁等重大情况下才能行使最高统帅的职权。
  内阁首辅由国会两院选举产生,首辅一旦产生,就可以直接任命次辅、六部尚书等官员并组成新一届内阁。内阁是帝国的实际管理者,有权驳回皇帝调谴武装力量的命令。不过同样的,国会两院也有权通过决议案弹劾内阁首辅。一旦多数通过,内阁首辅就得下台。
  因此实际上,国会两院才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这和王朴的初衷是一致的。作为一个穿越者,王朴深知,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出问题,只有把最高权力分散到相对多数的人身上,国家、民族才不容易出大问题。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政治是稳定了,国家和民族是不会出大问题了,但国会、内阁、皇帝三大势力之间互相扯皮,互相倾轧的事情必然会时常发生,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势必会大大降低。
  如果大明帝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实力弱小的国家,这样的政治体制就是一场灾难,只能让帝国变得更加衰弱,更加的弱小。然而幸运的是,现在的大明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而且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实力,都远远胜过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总和。
  这就好比后世的世界霸主美国,虽然因为民主体制的问题,两党倾轧、互相扯皮的事情层出不穷,然而凭借着高出其他国家一大截的经济实力以及超一流的军事实力,美国人还是能依靠吸食世界人民的血汗稳稳当当地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十七、十八世纪交替时期的大明帝国,相对实力却比后世的美国还要强大许多,因为到了大明历333年,全世界所有十亿五千万人口中,汉族人口就占了九亿六千万。全世界GDP中,大明帝国占了九成九。
  三年时间又过去了。
  王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了,头上几根稀疏的白发也差不多掉光了,槐树皮般的脸庞上布满了老人斑,老家伙走路得靠人搀扶了,弃世的光景已经笼罩了这位曾经在帝国疆域上呼风唤雨的伟人。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已经席卷了江南,整个江南都被皑皑白雪所覆盖。
  好容易才等来了艳阳天,老家伙才在侍女地搀扶下出来晒晒太阳。放眼望去,畅园里一片银妆素衷,头顶的天空澄澈得就跟洗过似的,不带一丝的瑕疵,老家伙蜷缩着身躯,仰躺在软榻上一动不动。
  老家伙看起来就快要死了,他所有的生命力都已经退缩进了那对混浊的眸子里。
  只有王朴身边最亲近的人才知道,王朴还有心愿未了,在这个心愿没有了结之前,他是绝不会咽气闭眼的,这个心愿就是征服欧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