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359

  “那可是一万名火枪兵?”
  满朱习礼和索噶尔闻言大惊失色。
  班克图却不以为然道:“两个火枪营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南明蛮子没有坚城可据,在我强大的蒙古骑兵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没错。”察罕也大声道,“豫主子,眼看着济宁城就要打下来了,要是就这样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要不这样吧,我们兵分两路,豫主子和达尔罕亲王、卓哩克图亲王留下来继续攻城,奴才和班克图去截击赶来增援的南明蛮子,如何?”
  “不可。”满朱习礼急道,“豫主子万万不可分兵呀,想当初在盛京城东二十里处,王朴只凭借不到一千的火枪兵就打败了本王的两千铁卫呀,这次赶来增援的明军火枪兵足有万人之众,岂是我们蒙古骑兵能够阻挡的?”
  班克图反唇相饥道:“豫主子,盛京城东二十里之败败得挺冤,奴才后来也认真分析过,认为那一战蒙古铁卫战败有三个原因:一来达尔罕亲王的两千铁卫轻敌了,没把当时的南明蛮子放在眼里;二来达尔罕亲王的铁卫又分兵了,只派出一千骑兵从正面冲锋;三来呢在遭到南明蛮子的密集火力射击之后,正面冲锋的一千就怯阵了,冲到一半就掉头跑了。”
  察罕也道:“其实他们要是冒死前冲,至少有一半骑兵能冲进明军阵中,这剩下的五百骑兵就足够把王朴的南明蛮子斩尽杀绝了,真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王朴,更不会有后来的大同之战和前次的聊城之战了。”
  班克图道:“所以,真要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交锋,我大蒙古的骑兵岂会败给南明蛮子的火枪队?”
  满朱习礼道:“可明军的火枪队已经比当时厉害多了!”班克图和察罕还要再说,多铎霍然举手阻止了两人,然后沉声说道:“几位王爷不必再争了,摄政王已经下令,暂停对济宁城的进攻,放这两个明军火枪营进城,然后再包围济宁城,搭造浮桥截断运河航道,截断济宁城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什么?放弃进攻济宁!?”察罕急道,“这几天下来,我们战死了两万多名蒙古勇士,眼看着济宁城就要打下来了,却要暂停进攻?难道这两万多蒙古勇士就白死了,他们的血就白流了吗?”
  “放肆!”多铎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怎么跟本王说话呢?”
  察罕激泠泠打了个冷战,急跪地求饶道:“奴才该死,请豫主子恕罪。”
  多铎冷然道:“掌嘴!”
  “喳!”
  察罕应了一声,赶紧开始扇起自己耳光来,直到把自己扇得鼻青脸肿,多铎才闷哼一声,摆了摆手道:“算了,以后长点记性!”
  察罕这才敢起身,灰头土脸地站到帐末。
  多铎目光威棱地扫了扫满朱习礼三人,沉声道:“行了,都下去各自准备吧。”
  鲁桥镇。
  唐胜正带着中央军的两个“火枪营”打着火把沿着运河左岸连夜行军。
  中央军平时残酷的体能训练在这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建奴估计明军的两个火枪营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才能赶到济宁。可实际上,唐胜的两个火枪营却在一天之内往北急进了两百余里,最迟到明天天亮,就能赶到济宁城外了。
  一小队蒙古游骑兵正在远处尾随着这两个火枪营。
  远远望去,这的确是两个“火枪营”,清一色的蓝布棉大衣,清一色的大盖帽,清一色的厚底牛皮靴子,还有背在肩上的清一色的“火枪”。可要是走近了看,就能发现,这队中央军将士肩上背的火枪都是假的。
  中央军十几万人,兵种分为步兵、辎重兵、炮兵和骑兵,可不管是哪个兵种都必须掌握射击技巧,可问题是中央军没有那么多的火枪,怎么办?王朴就派人做了许多“木枪”,平时既能用来训练,战时又可以用来迷惑敌人。
  唐胜带的就是两个配备“木枪”的火枪营。
  当然,两个大队的火枪兵还是必须的,至少得用来吓唬吓唬蒙古鞑子的游骑兵。
  话说回来,这两个火枪营虽然只配备了木枪,却也并不是毫无反抗之力的。这些木枪上好了刺刀,真要对上蒙古轻骑兵,近战中蒙古骑兵未必就能讨到便宜。不过问题是蒙古骑兵没有胆量来捋中央军的虎须。
  台庄,地处山东、南直两省交界处。是大运河边上的一个小镇。
  王朴率领的中央军“辎重队”就在这里宿营。此时的中央军经过前后两次分兵之后,兵力已经只剩三个“辎重营”,一个炮营以及黄得功的三千南京水师,总兵力已经不足两万人。不过多尔衮和蒙古鞑子并不知道,留在王朴身边的三个“辎重营”才是真正的火枪营,而赶去济宁增援的两个火枪营却是如假包换的辎重营。
  入夜之后,不断有细作回报,台庄附近陆续出现了鞑子骑兵,而且数量不少,并且仍在不断增加之中。到了半夜时分,细作已经探清集结到台庄外围的鞑子骑兵已经增加到了至少六万人!
  驻扎在台庄的中央军外松内紧,表面上看起来一切平静,可实际上却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了。
  王朴行帐。
  郑成功把一面小黑旗插到了临时摸拟的沙盘上,神色凝重地对王朴说道:“侯爷,刚刚细作回报,又有一股骑兵赶到了台庄以西二十里处,到现在为止,集结到台庄西北方向的鞑子骑兵已经增加到了七万骑左右!”
  王朴仰躺在躺椅上,正在闭目养神,没有立即回应郑成功。
  柳如是的美目转向王朴,凝声说道:“多尔衮一口气在台庄集结了七万以上的骑兵,看来此次进关的蒙古骑兵肯定不止十万骑!”
  王朴轻轻颔首,还是没有睁开双眼。
  郑成功道:“鞑子骑兵不善夜战,估计要到天亮之后才会进攻。”
  王朴霍然睁开双眼,然后从躺椅上长身而起,大步走到沙盘旁边问柳如是道:“台庄的防御工事修好了吗?”
  柳如是颔首道:“刚刚前沿回报,防御工事已经修好了,庄子西、北、南面已经挖了三道壕沟,壕沟后面是辎重车辆组成的车阵,庄子东边是运河,黄得功将军的水师已经在运河上集结,鞑子骑兵也不可能从水面上冲过来。”
  郑成功也道:“侯爷,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天亮之后鞑子骑兵前来送死了。”
  王朴眉头紧锁,望着眼前的沙盘半晌不语。由于时间仓促,沙盘构筑得非常简陋,只能模糊勾勒出运河以及两岸的一些主要城市。王朴的目光从台庄逐渐北移,最终停在了济宁城的方位,眸子里突然掠过一抹冷色。
  柳如是似乎察觉了王朴神色间的凝重,低声问道:“侯爷,有什么问题吗?”
  王朴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对于危险王朴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他已经从空气里嗅出了危险的气息,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按道理说多尔衮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多尔衮无非是想通过猛攻济宁诱使中央军加快行军速度,然后造成步兵主力和辎重队脱节,最终利用蒙古骑兵的机动力摧毁落后的辎重队。多尔衮的战略意图虽然简单却非常阴狠,一旦实现,北上增援的中央军以及济宁城内的守军就会缺粮而彻底陷入困境!
  事情真要到了那一步,除非南京再派大军来援,否则王朴和刀疤脸就只能等着被建奴困死,或者在撤退途中被鞑子骑兵追杀殆尽!
  现在王朴已经预知了多尔衮的战略意图,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可王朴为什么还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呢?难道多尔衮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战略意图之下,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那么这个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会是什么呢?
  难道多尔衮想把台庄的中央军主力和济宁的中央军先谴队分割包围?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有运河在,有黄得功的水师在,这个战略意图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就算建奴用铁索拦江也拦不了太久啊,负土填河?那更是旷日持久!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王朴把各个环节都梳理了一遍,把各种可能都想了一遍,却始终无法发现问题所在。
第二百七十九章
都是汉奸惹的祸
  次日。天色蒙蒙亮,台庄西北方向就响起了绵绵不息的牛角号声。旷野上的晨曦还未散去,黑压压的鞑子骑兵就已经幽灵般冒了出来。
  蒙古骑兵阵中。
  喀尔喀亲王、察哈尔亲王、土谢图亲王等蒙古王爷打马聚集到了一起。跟科尔沁部不一样,这几个部落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尤其是察哈尔部更是受尽了建奴的打压。因为察哈尔部是林丹汗的直系后裔,是大草原上嫡系黄金部落。
  察哈尔各部臣服于建奴完全是情势所迫,而非心甘情愿。但是建奴毕竟已经征服了草原,强大的科尔沁部又是建奴的鹰犬爪牙,察哈尔各部不得不屈服了在建奴的淫威下,充当建奴攻伐大明的马前卒。
  察哈尔亲王以手中马鞭遥指前方,向其余的几位蒙古王爷说道:“诸位,前面就是台庄了,探马回报那里集结了大约三万左右的南明蛮子。多尔衮派人来说,南明蛮子的火枪队已经赶去济宁,这里剩下的只有辎重队。哦,还有个炮队,这事你们怎么看?”
  喀尔喀亲王道:“谁知道多尔衮说的是真是假?”
  土谢图亲王道:“是真是假派一队骑兵试探一下不就知道了?”
  察哈尔亲王道:“土谢图汗,你真打算和南明蛮子在这里拼?”
  “不拼能行吗?”土谢图亲王没好气道,“要是不战而退,多尔衮饶不了我们。”
  “土谢图汗说的对。”喀尔喀亲王道,“既然多尔衮已经下令了,这仗我们想打得打,不想打也得打啊。这样吧,察哈尔部兵力少,这次就让我们喀尔喀部的勇士打头阵吧。我们喀尔喀部要是吃了败仗,就换土谢图部上,最后再轮到察哈尔部,你们说怎么样?”
  土谢图亲王道:“行,就这么说定了。”
  察哈尔亲王嘴角掠过一丝哂笑,淡然点头。
  喀尔喀亲王勒马回头,大声喝道:“也里不哥,阿勒台!”
  两骑蒙古千户长策马上前,大声应道:“末将在。”
  喀尔喀亲王举起马鞭,遥指前方晨曦中的台庄,大声道:“率本部骑兵,立即向前面那小镇发起进攻。记住,进镇之后不论人畜一律杀光!”
  “喳!”
  两骑喀尔喀千户长轰然应诺,各自回到本部骑兵阵前,厉声长嗥道:“长生天在上,伟大的战神成吉思汗在上,喀尔喀部的勇士们,用你们手中的弯刀去砍下前方那些南明蛮子的头颅吧,用这些贱民的鲜血来染红你们身上的战袍吧。杀……”
  “杀杀杀……”
  两千多鞑子骑兵跟着疯狂地嚣叫起来。
  也里不可和阿勒台调转马头,高举弯刀往前一引,鞑子骑兵们就如决了堤的洪水,向着前方沐浴在晨曦里的台庄席卷而来。
  台庄,中央军驻地。
  中央军新编第十营的三千将士已经进至车阵后面严阵以待。新编第十营原有五千名火枪手,其中的两千人已经被抽调进了唐胜的混成营,由施琅水师运送,从水路偷袭北京去了。所以第十营就只剩下三千名火枪手了。
  新编第十营的将士虽然都是些新兵蛋子,但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却都是刚从南京陆军军官大学毕业的。这些官军不但身经百战而且受过优秀的军校教育。就军官水准而言,第十营远在一营、二营、三营之上。
  截止目前,中央军总共装备了四个火枪营。其中火枪二营追随赵信驻守在武昌,另外三个火枪营都在台庄。不过火枪一营只有三千火枪手。另外两千人驻守在济宁。与三千长枪兵组成了刀疤脸的混成营。因此,台庄的火枪队实际上只有两个营又一哨。
  但就算只有一万一千名火枪手,要用来对付喀尔喀、土谢图、察哈尔三部联军八万鞑子骑兵却是绰绰有余了。毕竟鞑子骑兵胜在机动性,胜在骑射。真要摆开来打阵地战,鞑子骑兵的威胁甚至还比不上轻步兵。
  前方旷野上,数千鞑子骑兵正如风卷残云般席卷而来。
  在空旷的平原上,鞑子骑兵的冲锋场面还是非震慑人心的。特别是那些从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一看到那种场面就会腿肚子打颤。不过对于中央军的老兵来说,这样的场面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想当初在奄遏海的时候,中央军的两百骑兵就敢跟科尔沁的两千骑兵对冲,那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豪迈?还有在三不剌川的时候,不到三千骑兵硬是在上万科尔沁骑兵中杀了个三进三出。中央军的老兵什么时候曾经把这些鞑子骑兵放在眼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